至今 觉不新鲜 李杜诗篇万口传 中考专题复习 古代诗词鉴赏 广州市第五中学周澎
古代诗词鉴赏 中考专题复习: 广州市第五中学 周澎 李 杜 诗 篇 万 口 传 至 今 已 觉 不 新 鲜
15.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冲国古典诗词意蕴卡富:宅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中哪 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 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 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 “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 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1)2005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15.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⑴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⑵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1) 2005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 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 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 “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 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 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卖 娘喷支但闻糖朝验地枣业里赶我别关山度若:气 (1)用现代汉语翻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铠甲(战衣) (2)根据诗意,揣摩画线的句子。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 选择一个作答。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 黑山头”叙述,让你想到了什么? 行军神速;出征路线;条件艰苦;木兰奔赴战场的 义无反顾。 ②“不闻爷娘唤女声”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叙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木兰的儿女情思;条件艰苦;军情紧迫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1)2006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 黄 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 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 飞。朔气 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节选自《木兰诗》) (1)用现代汉语翻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根据诗意,揣摩画线的句子。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 选择一个作答。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 黑山头”叙述,让你想到了什么? ②“不闻爷娘唤女声”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叙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1) 2006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铠甲(战衣)。 行军神速;出征路线;条件艰苦;木兰奔赴战场的 义无反顾。 木兰的儿女情思;条件艰苦;军情紧迫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 愁,请将它们找出来。“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 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 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间、 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1)2007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 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 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 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间、 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选编(1) 2007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中考诗词鉴赏要求: ①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②点评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个考点:①鉴赏形象;②鉴赏语言;③鉴赏表达技巧;④点评思想内容;⑤点评 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目特点:一、鉴赏的诗词均选自课内。 、考查的形式是主、客观题; 题目类型: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较新题型:比较 赏析①诗词与诗词②诗词与古文文段题目分值:约6分 鉴赏诗词的要求、方法与步骤: 1、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2、把握作品的具体形象。 3、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4、品味作品的美妙语言。 5、了解作品的表达技巧
中考诗词鉴赏要求: ①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②点评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个考点:①鉴赏形象;②鉴赏语言;③鉴赏表达技巧;④点评思想内容;⑤点评 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目特点:一、鉴赏的诗词均选自课内。 二、考查的形式是主、客观题; 题目类型: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较新题型:比较 赏析①诗词与诗词②诗词与古文文段 题目分值:约6分 鉴赏诗词的要求、方法与步骤: 1、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2、把握作品的具体形象。 3、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4、品味作品的美妙语言。 5、了解作品的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