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20042 w餮题 末考试八年级 (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 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15分。)(注:今年2008级填涂机读卡,题型为客观题,与2006 级的主观题根本不同)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上拼音(2分) A匿()名禁锢()B.繁衍()彷徨( C众目睽睽()哂()笑D牟()取镶嵌( 2、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字组成词语(2分) A.油光可()深恶痛()翻来()去藏污纳() B.()然失色花团锦()盛气()人相形见() C.莫()一是引经据( ()萤映雪合()押韵 D.()名思义()物起兴任劳任()沧海()田 3、根据下面的提示默写(4分)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胡天八月雪景的两句诗是」 B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这两句诗,说明了任何阻力都无法阻挡历史的前进,很富哲理。 C.《过零丁洋》中的 ”两句诗表现了文天祥 为国为民死而无怨的精神。 D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自己希望千里之外亲人能共享美好月光的诗句是 4、下面的诗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两项是(2分) A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亡,百姓苦,兴,百姓苦。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5、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3分) 示例: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结识古仁人,我佩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或:敬 佩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敬佩孔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胸怀。 钦佩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著<或“追求”“乐观”“自信”>。钦 佩≤或“羨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的洒脱<或“超脱”>。欣赏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执著。欣赏龚 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或“品质” 6、文学常识填空(2分)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朝(作者)写的《 B《云南的歌会》选自《 》,作者 湖南凤凰人,现代家 C.《再塑生命》的作者 国女作家,她自幼成了盲聋哑人,但她 生写了几十部作品。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_写的《 中的诗句 、阅读理解与分析(共31分) 钟锴校编2007-06-24定稿06级07级八年级下期期末试题,共8页,第1页
钟锴 校编 2007-06-24 定稿 06 级 07 级八年级下期期末试题,共8页,第1页 中江县 2004-2005 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八年级 语文试题 (满分 100 分,120 分钟完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15 分。)(注:今年 2008 级填涂机读卡,题型为客观题,与 2006 级的主观题根本不同)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上拼音(2 分) A.匿.( )名 禁锢.( ) B.繁衍.( ) 彷徨..( ) C.众目睽睽.( ) 哂.( )笑 D.牟.( )取 镶嵌..( ) 2、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字组成词语(2 分) A.油光可( ) 深恶痛( ) 翻来( )去 藏污纳( ) B.( )然失色 花团锦( ) 盛气( )人 相形见( ) C.莫( )一是 引经据( ) ( )萤映雪 合( )押韵 D.( )名思义 ( )物起兴 任劳任( ) 沧海( )田 3、根据下面的提示默写(4 分)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胡天八月雪景的两句诗是 , 。 B.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 这两句诗,说明了任何阻力都无法阻挡历史的前进,很富哲理。 C.《过零丁洋》中的“ , ”两句诗表现了文天祥 为国为民死而无怨的精神。 D.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自己希望千里之外亲人能共享美好月光的诗句是 , 。 4、下面的诗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两项是(2 分) A.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亡,百姓苦,兴,百姓苦。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5、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3 分) 示例: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结识古仁人,我佩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或:敬 佩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 敬佩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胸怀。 钦佩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著<或“追求”“乐观”“自信”>。 钦 佩<或“羡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的洒脱<或“超脱”>。 欣赏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执著。 欣赏龚 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或“品质”> ) 6、文学常识填空(2 分)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 朝 (作者)写的《 》。 B.《云南的歌会》选自《 》,作者 ,湖南凤凰人,现代 家, 家。 C.《再塑生命》的作者 , 国女作家,她自幼成了盲聋哑人,但她一 生写了几十部作品。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写的《 》 中的诗句。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共 31 分)
(一)(14分)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 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 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 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④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 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 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⑤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 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 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 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 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 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 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 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7、上文选自课文《 》,作者 。(2分) 8、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3分) A.标致: B.斗乱 9、语段③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过渡,承上启下。 10、请将语段⑤划分为两层,并各用一句话概括层意。(3分) 答:第1、2句为第 世上总是物以稀为贵。剩余部分为第二 留学生,我在仙台很受优待。 11、“我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指怎样的待遇?“几个职员为我操心”是操心的什么事? 答:①不但不收学费,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②几次三番地劝说不要在包办囚人的客 店中食宿。(4分) (二)我的老师(17分)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 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 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 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 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通过 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 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 钟锴校编2007-06-24定稿06级07级八年级下期期末试题,共8页,第2页
钟锴 校编 2007-06-24 定稿 06 级 07 级八年级下期期末试题,共8页,第2页 (一)(14 分)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 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 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 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④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 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 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⑤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 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 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 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 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 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 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 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7、上文选自课文《 》,作者 。(2 分) 8、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3 分) A.标致: B.斗乱: C.客死: 9、语段③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 分) 答: 过渡,承上启下。 10、请将语段⑤划分为两层,并各用一句话概括层意。(3 分) 答:第 1、2 句为第一层。 世上总是物以稀为贵。剩余部分为第二层。 仙台没有中国 留学生,我在仙台很受优待。 11、“我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指怎样的待遇?“几个职员为我操心”是操心的什么事? 答:①不但不收学费,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②几次三番地劝说不要在包办囚人的客 店中食宿。(4 分) (二)我的老师(17 分)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 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 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 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 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通过 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 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
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 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 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 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 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 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 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 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 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 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 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 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2、请用简洁的语言(30个字以内)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 答 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 ”而偷书的小女孩。 13、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答:_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淸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14、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画“”处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答:第一次: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为了安慰小女孩。)第二次:为自 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15、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三 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3分) (1)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 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2)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3)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或:“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 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16、第⑥段中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 下,女孩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2分) 答:找我的妈妈。您还记得十几年前,在那个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那个小女孩吗? 17、你如何看待这个女孩的成长?(3分 答:这位老师的言行深深地感染了小女孩,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立志成才,成了品 学兼优的学生,终于考上大学。她的成长是这位教师帮助的结果 三、文言文知识与阅读(共14分) 18、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2分) A.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 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 D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3分) A.乃重修岳阳楼乃: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谗 C.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_稍:_D.俟其欣悦,则有请焉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 钟锴校编2007-06-24定稿06级07级八年级下期期末试题,共8页,第3页
钟锴 校编 2007-06-24 定稿 06 级 07 级八年级下期期末试题,共8页,第3页 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 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 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 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 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 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 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 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 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 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 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 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2、请用简洁的语言(30 个字以内)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3 分) 答: 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13、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2 分) 答: 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14、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画“ ”处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 分) 答:第一次: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为了安慰小女孩。) 第二次:为自 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15、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三 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3 分) (1)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 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2)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3)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或:“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 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16、第⑥段中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 下,女孩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2 分) 答:找我的妈妈。您 还记得十几年前 ,在那个书店 里被您认作女 儿领出来的那个 小女孩吗 ? 17、你如何看待这个女孩的成长?(3 分) 答:这位老师的言行深深地感染了小女孩,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立志成才,成了品 学兼优的学生,终于考上大学。她的成长是这位教师帮助的结果。 三、文言文知识与阅读(共 14 分) 18、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2 分) A.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通“ ”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 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通“ ” D.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通“ ” 1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3 分) A.乃.重修岳阳楼 乃: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去: 谗: C.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 稍: D.俟.其欣悦,则有请焉 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0-24 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20、依据原文在横线上填句子。(2分)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学是因为”的意题的观 A.水尤清冽清冽: B.往来翕忽翕忽: C.悄怆幽邃悄怆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因以为号焉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24、文中从鱼的动态(轻盈活泼之状)来写水清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四、写作(40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成550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必要时用 作文×××代替 A在你的生活中,快乐一定很多,也许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游戏,也许是一次不同寻常的 郊游,也许是与久别的朋友相逢,也许是消除误解之后的欢笑,请以《快乐时刻》为题 一篇记叙文 B.不管是生活在多彩的城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 之情。某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留恋山间小路,也许是仰望 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请以《 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根据上述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补全题目。 ②文体不限。 中江县2005209 w雯 度下期期末考试八年级 (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 、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你所选的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对应的表 格内,否则不给分 今年2008级填涂机读卡,如果不填在机读卡对应位置不给分。) 题号1 516718910得分|阅卷人 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牟取(mou)绯红(fei)真谛(di)众目睽睽(kui) B狩猎(shou)迁徙(x1)馈赠(kui)长吁短叹(yu) C.炽热(zhi)干涸(he)污秽(hui)龙吟凤哕(sui) D.繁衍(ydn)挑衅(xin)招徕(lai)相形见绌(chu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翡粹迸射精巧绝伦莫衷一是B.缄默愚钝冥思遐想沧海桑田 钟锴校编2007-06-24定稿06级07级八年级下期期末试题,共8页,第4页
钟锴 校编 2007-06-24 定稿 06 级 07 级八年级下期期末试题,共8页,第4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20、依据原文在横线上填句子。(2 分)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分) A. 水尤清冽.. 清冽: B. 往来翕忽.. 翕忽: C. 悄怆..幽邃 悄怆: D. 俶尔..远逝 俶尔: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是“因为”的意思的一项是( )。(1 分) A. 全石以.为底 B. 卷石底以.出 C. 因以.为号焉 D.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24、文中从鱼的动态(轻盈活泼之状)来写水清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 分) 四、写作(40 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成 550 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必要时用 作文×××代替。 A.在你的生活中,快乐一定很多,也许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游戏,也许是一次不同寻常的 郊游,也许是与久别的朋友相逢,也许是消除误解之后的欢笑,请以《快乐时刻》为题,写 一篇记叙文。 B.不管是生活在多彩的城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 之情。某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留恋山间小路,也许是仰望 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请以《 让 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根据上述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补全题目。 ②文体不限。 中江县 2005-2006 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八年级 语文试题 (满分 100 分,120 分钟完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请将你所选的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对应的表 格内,否则不给分。)(注:今年 2008 级填涂机读卡,如果不填在机读卡对应位置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阅卷人 答案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牟.取(móu) 绯.红(fēi) 真谛.(dì) 众目睽睽..(kuí) B.狩.猎(shòu) 迁徙.(xǐ) 馈.赠(kuì) 长吁.短叹(yū) C.炽.热(zhì) 干涸.(hè) 污秽.(huì) 龙吟凤哕.(suì) D.繁衍.(yǎn) 挑衅.(xìn) 招徕.(lái) 相形见绌.(ch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翡粹 迸射 精巧绝伦 莫衷一是 B.缄默 愚钝 冥思遐想 沧海桑田
C.禁锢犀利广茂无垠相脯相成D.松弛藉贯深恶痛疾顾名思义 3、对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 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表讽刺。) B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绝不能就此作罢,遭人哂笑。(哂笑:讥笑。) C.因有脚镣,(屈原)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睥睨:眼睛斜着 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D我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面善:和蔼可亲的 样子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老百姓对脍炙人口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 B在城区设置路边停车场应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C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传销集团锐不可当地被捣毁 D我和老王单枪匹马参加市运动会,夺得跳远冠军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B经过努力,使我市评为“2005年中国十大经济活力城市”。 C听了英雄的事迹报告会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D在音乐会上,张张笑脸沉浸在欢乐之中 6、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断,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①一张一米宽的木床挨着炉子,两头的床脚是两撂石头 ②一只铁皮炉子安在房子中间,铁皮烟囱穿过房顶伸到屋外 ③床板上铺着一块鲜艳的垫子,垫子上摆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白色方枕头。 ④进了门是这家人的厨房兼起居室。 ⑤走过一块块草地,跨过一条条小溪,我们来到扎西家的白房子跟前 A.⑤④②③①B.④①②③⑤C.⑤④①②③D.⑤④②①③ 7、选出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 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便如 将白昼的余光啃噬光。 A.老鼠偷吃食物一般,叭嗒叭嗒的 B羊儿吃着青草一样,一口一口的 C.春蚕咀嚼桑叶一般,嘈嘈切切的 D.蜜蜂吮吸花蜜一样,一点一滴的 8、下边关于作品、作者和年代(国别)搭配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云南的歌会》一一沈从文一一现代B.《海燕》——高尔基—一前苏联 C.《马说》一—韩愈一一唐代 D《再塑生命》一一海伦·凯勒——英国 9、下面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的地方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10、根据场合,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A.会议室:请勿吸烟 B商场:你的光临,是对我们的信任! 钟锴校编2007-06-24定稿06级07级八年级下期期末试题,共8页,第5页
钟锴 校编 2007-06-24 定稿 06 级 07 级八年级下期期末试题,共8页,第5页 C.禁锢 犀利 广茂无垠 相脯相成 D.松弛 藉贯 深恶痛疾 顾名思义 3、对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 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表讽刺。) B.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绝不能就此作罢,遭人哂笑..。(哂笑:讥笑。) C.因有脚镣,(屈原)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睥睨:眼睛斜着 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D.我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面善:和蔼可亲的 样子。)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老百姓对脍炙人口 ....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 B.在城区设置路边停车场应该说是一举两得 ....的好事。 C.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传销集团锐不可当 ....地被捣毁。 D.我和老王单枪匹马 ....参加市运动会,夺得跳远冠军。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B.经过努力,使我市评为“2005 年中国十大经济活力城市”。 C.听了英雄的事迹报告会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D.在音乐会上,张张笑脸沉浸在欢乐之中。 6、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断,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①一张一米宽的木床挨着炉子,两头的床脚是两撂石头。 ②一只铁皮炉子安在房子中间,铁皮烟囱穿过房顶伸到屋外。 ③床板上铺着一块鲜艳的垫子,垫子上摆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白色方枕头。 ④进了门是这家人的厨房兼起居室。 ⑤走过一块块草地,跨过一条条小溪,我们来到扎西家的白房子跟前。 A. ⑤④②③① B. ④①②③⑤ C. ⑤④①②③ D. ⑤④②①③ 7、选出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 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便如 ,将白昼的余光啃噬光。 A.老鼠偷吃食物一般,叭嗒叭嗒的 B.羊儿吃着青草一样,一口一口的 C.春蚕咀嚼桑叶一般,嘈嘈切切的 D.蜜蜂吮吸花蜜一样,一点一滴的 8、下边关于作品、作者和年代(国别)搭配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云南的歌会》——沈从文——现代 B.《海燕》——高尔基——前苏联 C.《马说》——韩愈——唐代 D《再塑生命》——海伦·凯勒——英国 9、下面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的地方。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 联紧 承 颈 联而 来 ,诗 人 劝慰 杜 少 府, 不 要在 临 别之 时 像 小儿 女 一般 哭 鼻 子、 抹 眼泪 。 10、根据场合,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A.会议室:请勿吸烟。 B.商场:你的光临,是对我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