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40个字) 【答案】关键地方写得生动就满篇生色:结尾点题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解析】这道题的新意在于考查“形象的比喻”与“平实的语言”的转换,首先 要正确地理解原句的意思,然后,再用平易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分析题目,这 是一个比喻句,用来比喻微型小说的创作。首先要弄清楚“关节处”和“结穴 处”比喻什么,“关节”本指骨头相连接的地方,又指“起关键性作用的环节 我们就可以推出“小说中的关键地方”,“结穴”指“全文最后的若干句”,我 们明白了这一点,再看“一着活棋”、“妙手回春”和“秋波一转”、“低回不 尽”,由此本句可转换为“关键地方写得生动就满篇生色:结尾点题处应委婉含 蓄,意味深长。 18.在″沙砾″、"星星″、"蜡烛ˆ″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写一组 句子。 溪流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 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 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 是你欢快的旋律。 【答案】 砾 蜡烛 没有长城如虹的气 势 没有太阳 耀眼的光芒 也没有泰山巍峨的崇 高 也没有月亮柔 和的银光 但大地的每 处 但黑夜里不屈的跳动 是你坚守的岗 位 是你升华的生命 【解析】①符合“没有……,也没有……,但…是…”的格式。②要有比较 ③语句通顺。 19.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 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 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6分) 赞成者说 (不超过30 质疑者说 (不超过30 个字) 【答案】赞成者说:由家长接送,既可节省孩子的学习时间,又能增进两代人的 感情(或: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质疑者说:难道孩子不需要适当放松吗?(难
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 40 个字) 【答案】关键地方写得生动就满篇生色;结尾点题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解析】这道题的新意在于考查“形象的比喻”与“平实的语言”的转换,首先 要正确地理解原句的意思,然后,再用平易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分析题目,这 是一个比喻句,用来比喻微型小说的创作。首先要弄清楚“关节处”和“结穴 处”比喻什么,“关节”本指骨头相连接的地方,又指“起关键性作用的环节”, 我们就可以推出“小说中的关键地方”,“结穴”指“全文最后的若干句”,我 们明白了这一点,再看“一着活棋”、“妙手回春”和“秋波一转”、“低回不 尽”,由此本句可转换为“关键地方写得生动就满篇生色;结尾点题处应委婉含 蓄,意味深长。” 18.在"沙砾"、"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写一组 句子。 溪 流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 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 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 是你欢快的旋律。 【答案】 沙 砾 蜡烛 没有长城如虹的气 势 没有太阳 耀眼的光芒 也没有泰山巍峨的崇 高 也没有月亮柔 和的银光 但大地的每一 处 但黑夜里不屈的跳动 是你坚守的岗 位 是你升华的生命 【解析】①符合“没有……,也没有……,但……是……”的格式。②要有比较。 ③语句通顺。 19.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 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 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6 分) 赞成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 30 个字) 质疑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 30 个字) 【答案】赞成者说:由家长接送,既可节省孩子的学习时间,又能增进两代人的 感情(或: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质疑者说:难道孩子不需要适当放松吗?(难
道孩子们学得还不够吗?)这怎么不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呢?(难道家长能保 障孩子一辈子吗?) 【考点】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最关键的是,要写好赞成者的话;有了赞成者的话,质疑者的话就了针 对性。赞成者的话,可从节省时间、保障安全、增进亲情等方面考虑;质疑者的 话,可与之一一对应,进行针对性的反驳。 变换句式,考查形式容易呆板。命题人这次作了有益的尝试,把话题内容和辩论 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考生进行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和变换,体会不同句 式的语气和作用,显得自然无痕,极具新意。 20.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 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 字。(5分) 【答案】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主要考査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 【解析】本题考査较去年“家长是否应接送孩子上学”那题要好要巧要活。题目 是这样的: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 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 30个字。考点采自鲜活的现实生活,考生感同身受,当不会无病呻吟。内容符 合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2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5分) (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 (2)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 愿或赞美。 (1) (2) 【答案】(1)安徒生;《海的女儿》 (2)示例:愿上海世博会像我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愿中国小朋友像喜爱我一样喜爱上海世博会 我来到上海世博会,仍然生活在童话之中 上海世博会为我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解析】一是要紧扣身份,如外国人、童话人物、首次来中国等;二是要体现祝 愿或赞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225题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 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 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 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 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 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道孩子们学得还不够吗?)这怎么不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呢?(难道家长能保 障孩子一辈子吗?) 【考点】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 E 级) 【解析】最关键的是,要写好赞成者的话;有了赞成者的话,质疑者的话就了针 对性。赞成者的话,可从节省时间、保障安全、增进亲情等方面考虑;质疑者的 话,可与之一一对应,进行针对性的反驳。 变换句式,考查形式容易呆板。命题人这次作了有益的尝试,把话题内容和辩论 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考生进行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和变换,体会不同句 式的语气和作用,显得自然无痕,极具新意。 20.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 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 30 个 字。(5 分) 【答案】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 【解析】本题考查较去年“家长是否应接送孩子上学”那题要好要巧要活。题目 是这样的: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 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 30 个字。考点采自鲜活的现实生活,考生感同身受,当不会无病呻吟。内容符 合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21.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5 分) (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 (2)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 30 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 愿或赞美。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安徒生;《海的女儿》。 (2)示例:愿上海世博会像我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愿中国小朋友像喜爱我一样喜爱上海世博会。 我来到上海世博会,仍然生活在童话之中。 上海世博会为我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解析】一是要紧扣身份,如外国人、童话人物、首次来中国等;二是要体现祝 愿或赞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2~25 题。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 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 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 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 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 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 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 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 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 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 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 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 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 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晩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 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 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 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 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故无收其尸者。 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节选自《三十国春秋》 武皇帝:宋武帝刘裕。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之布指算,不爽 爽:差错 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伺:等候 道济趋下阶 快走 【答案】 【解析】此题考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此处应取“窥伺,窥 探,观察”之意 2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②事平,以功让道济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 ⑥遂请护粮,乃免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三人的交往是三人志义相合,此 处仅是普通的叙事,与人物计谋无关;②反映人物的谦逊,与计谋无关;③反映 人物心思的精巧,与计谋无关。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 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髙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 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 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 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 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 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 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 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 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 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 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 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 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 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 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 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故无收其尸者。 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节选自《三十国春秋》 *武皇帝:宋武帝刘裕。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之布指算,不爽 爽:差错 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伺:等候 D.道济趋下阶 趋: 快走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此处应取“窥伺,窥 探,观察”之意 2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 ②事平,以功让道济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 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 ⑥遂请护粮,乃免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三人的交往是三人志义相合,此 处仅是普通的叙事,与人物计谋无关;②反映人物的谦逊,与计谋无关;③反映 人物心思的精巧,与计谋无关。 2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 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 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 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 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选项所叙述的事 件时间颠倒,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具体时间文中并 未涉及。应表述为“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后来亡命江湖;高进之 十三岁时母亲去世,进之安葬母亲之后,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 之 2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译文: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 遇祸患。 解说:此题考査的重点在于“忍”和“怨”,其中“忍”在《鸿门宴》中有“君 王为人不忍”一句 (2)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译文:谢晦髙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解说:“设备”一词古今异义,不可视同今日之名词“设备”,“悉”在中学课 本中多次出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大王乃悉召群臣议”。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译文: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解说:“死”是为动用法,《陈涉世家》有“死国可乎”。 参考译文 髙进之,是沛国人。他的父亲高瓒,有勇力,曾经为友人送葬,送葬返回时,友 人妻子被土贼抢掠,高瓒救回了她,杀掉了七个人,但是友人的妻子也刎颈自杀 了,于是亡命于江湖。高进之出生十三年后,母亲刘氏去世,高进之安葬完母亲, 行走四方,寻找父亲,但都没有找到,就拜见征北将军刘牢之。刘牢之正在举办 盛大宴会,高进之入幕席后,推开贵宾占据他的座位,放肆的饮酒进食,满座的 宾客都很吃惊。刘牢之向高进之拱手为礼,问他有什么特长,高进之回答说:“善 于测算隐秘的事情。”刘牢之就问他军队和粮草方面的事情,高进之伸曲手指算 了算,没有一点差错,刘牢之就征召他为行军司马。留了五天,高进之说:“刘 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于是就离开了。高进之和下沛的薛彤是朋友,通过薛彤又结交了檀道济,三个人 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约定同生共死。高进之跟从檀道济征讨桓玄,在奔牛塘打败 了桓玄的军队,战事平定后,把战功让给了檀道济。等到围攻光固的时候,高进 之制作了攻城用的器械,很精巧,事情平定后,被授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 人图谋废掉旧君另立新君,招约檀道济参与,檀道济向髙进之咨询,髙进之说: “您想做霍光呢,还是想做曹操呢?想做霍光,就废掉国君:想做曹操,就不要 参与。”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 我。”就和高进之商定,不做带头做坏事的人,也不加以阻止。等到谢晦反叛, 叛兵很精锐,檀道济为之担忧,髙进之就假装用檀道济的书信给谢晦,与他联合, 谢晦很髙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高进之就抄小 道进入江陵,散布言论说:“檀道济率领重兵在江中打败了谢晦,斩了他的首级 宣示于众。”所以谢晦的同党听了之后瓦解松散,部下闭门不再作战,事情平定 后,高进之担任了司空参军。后来,到彦之攻打魏国,知道了高进之的名声,请 高进之和自己一起去,高进之对家仆说:“到彦之定会失败,我说的话就会惑乱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选项所叙述的事 件时间颠倒,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具体时间文中并 未涉及。应表述为“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后来亡命江湖;高进之 十三岁时母亲去世,进之安葬母亲之后,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 之。” 2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译文: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 遇祸患。 解说:此题考查的重点在于“忍”和“怨”,其中“忍”在《鸿门宴》中有“君 王为人不忍”一句。 (2)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译文: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解说:“设备”一词古今异义,不可视同今日之名词“设备”,“悉”在中学课 本中多次出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大王乃悉召群臣议”。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译文: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解说:“死”是为动用法,《陈涉世家》有“死国可乎”。 参考译文: 高进之,是沛国人。他的父亲高瓒,有勇力,曾经为友人送葬,送葬返回时,友 人妻子被土贼抢掠,高瓒救回了她,杀掉了七个人,但是友人的妻子也刎颈自杀 了,于是亡命于江湖。高进之出生十三年后,母亲刘氏去世,高进之安葬完母亲, 行走四方,寻找父亲,但都没有找到,就拜见征北将军刘牢之。刘牢之正在举办 盛大宴会,高进之入幕席后,推开贵宾占据他的座位,放肆的饮酒进食,满座的 宾客都很吃惊。刘牢之向高进之拱手为礼,问他有什么特长,高进之回答说:“善 于测算隐秘的事情。”刘牢之就问他军队和粮草方面的事情,高进之伸曲手指算 了算,没有一点差错,刘牢之就征召他为行军司马。留了五天,高进之说:“刘 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于是就离开了。高进之和下沛的薛彤是朋友,通过薛彤又结交了檀道济,三个人 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约定同生共死。高进之跟从檀道济征讨桓玄,在奔牛塘打败 了桓玄的军队,战事平定后,把战功让给了檀道济。等到围攻光固的时候,高进 之制作了攻城用的器械,很精巧,事情平定后,被授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 人图谋废掉旧君另立新君,招约檀道济参与,檀道济向高进之咨询,高进之说: “您想做霍光呢,还是想做曹操呢?想做霍光,就废掉国君;想做曹操,就不要 参与。”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 我。”就和高进之商定,不做带头做坏事的人,也不加以阻止。等到谢晦反叛, 叛兵很精锐,檀道济为之担忧,高进之就假装用檀道济的书信给谢晦,与他联合, 谢晦很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高进之就抄小 道进入江陵,散布言论说:“檀道济率领重兵在江中打败了谢晦,斩了他的首级 宣示于众。”所以谢晦的同党听了之后瓦解松散,部下闭门不再作战,事情平定 后,高进之担任了司空参军。后来,到彦之攻打魏国,知道了高进之的名声,请 高进之和自己一起去,高进之对家仆说:“到彦之定会失败,我说的话就会惑乱
军队,不说就会遭遇灾难。”就请求护送粮草,才得以幸免。檀道济晚年惧怕祸 乱,他的夫人刘氏派婢女询问高进之,高进之说:“道家警戒充盈满溢,(如果 充盈满溢)的话,祸乱或许无法避免。但是檀司空现在功名高出当代之上,如果 能死得其所,也算不辜负自己。”夫人刘氏哭着告诉檀道济,檀道济心下狐疑, 没有多久,就被拘捕,檀道济目光发亮象火炬(愤怒),取下发巾扔在地上说: “坏了你自己的万里长城!”薛彤说:“身经百战,死亡不是意外的事情了。” 高进之托起胡须笑着说:“我家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 因尽忠为国君而死。这是大宋的光荣。”坐在地上接受刑罚,脸色没有任何变化。 高进之没有家眷亲属,所以没有人收尸。薛彤死后,他的儿子背负尸骨回家安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29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 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 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 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 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 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 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 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 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 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 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 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 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 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 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 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 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 赐谥曰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迫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答案】D 【解析】D项度:气度。 2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①勃然裏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⑤ 【答案】B 【解析】③是激励士气后的结果;④是阻止诸将攻鬲县;⑤属于攻打成都时的举 措
军队,不说就会遭遇灾难。”就请求护送粮草,才得以幸免。檀道济晚年惧怕祸 乱,他的夫人刘氏派婢女询问高进之,高进之说:“道家警戒充盈满溢,(如果 充盈满溢)的话,祸乱或许无法避免。但是檀司空现在功名高出当代之上,如果 能死得其所,也算不辜负自己。”夫人刘氏哭着告诉檀道济,檀道济心下狐疑, 没有多久,就被拘捕,檀道济目光发亮象火炬(愤怒),取下发巾扔在地上说: “坏了你自己的万里长城!”薛彤说:“身经百战,死亡不是意外的事情了。” 高进之托起胡须笑着说:“我家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 因尽忠为国君而死。这是大宋的光荣。”坐在地上接受刑罚,脸色没有任何变化。 高进之没有家眷亲属,所以没有人收尸。薛彤死后,他的儿子背负尸骨回家安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6~29 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 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 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 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 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 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 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 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 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 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 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 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 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 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 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 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 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 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 赐谥曰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迫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答案】D 【解析】D 项度:气度。 2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B 【解析】③是激励士气后的结果;④是阻止诸将攻鬲县;⑤属于攻打成都时的举 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