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古诗文背诵篇目(59篇) 7~9年级古诗文背诵篇目(33篇) 1.《论语》八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网、三人行、吾日三省吾 身、见贤思齐焉、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士不可以不弘毅)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3.曹刿论战 《左传》 4.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5.出师表 诸葛亮 6.桃花源记 陶渊明 7.三峡 道元 8.杂说(四 韩愈 9.小石潭记 柳宗元 10.陋室铭 11.岳阳楼记 12.醉翁亭记 欧阳修 13.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4.爱莲说 15.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6.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7.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18.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 19.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0.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2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22.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2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26.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贸亭西) 白居易 27,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Dloc. sina corn. cn/kincjaokaoboke
28.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2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30.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样 31.天净沙·秋思(枯滕老树昏鸦) 致远 32.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33.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自珍 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26篇)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 《战国策》 2.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3.劝学 《苟子》 4.过秦论(课文最后三段) 赀谊 5.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最后五段) 6.兰亭集序 7.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8.陈情表 李密 9.滕王阁序(课文第二段和第三段) 王勃 10.赤壁赋 11.游褒禅山记(课文第三段) 王安石 13.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14.短歌行 曹操 15.归园田居 16.蜀道难 李白 17.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 杜甫 18.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杜甫 9.登高 杜南 20.琵琶行 白居易 21.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2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24.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25.醉花阴 李清照 26.声声慢 bloc. sina corn crl/zricjaokEloDoke 高考指南系列丛书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课程标准实Ⅱ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编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 加的 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
高考指南系列丛书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 ·课程标准实Ⅱ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编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 加的 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
择 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命题原则及指导思想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语文学科的命题,将按照 有利 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 的原则,遵循 注 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推进 的指导思想,依据《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统一考试 四川卷)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在考查 考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査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 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突出考査学科意识、学科思维、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 力求做 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 Ⅲ.考试内容 、考核目标与要求 髙考语文要求考査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 能 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 提 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 析 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 为 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 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择 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命题原则及指导思想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语文学科的命题,将按照 “ 有利 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 ” 的原则,遵循 “ 注 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推进 ” 的指导思想,依据《⒛15 年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统一考试 (四川卷)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在考查 考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 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突出考查学科意识、学科思维、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 力求做 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 Ⅲ.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 能 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 提 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 析 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 为 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 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考试范围与要求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教 育 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学科课程 标准实 验版)》以及本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养的要求,结合 四川省 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确定本学科的考试内容和范围。必修课程中. 语文..1”至 语文..5” 五个模块与选修课程《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应用》两个模块要求的语 文知识 与能力,均属2015年考査范围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旬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 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⑦)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教 育 部考试中心颁布的《⒛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学科课程 标准实 验版)》以及本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养的要求,结合 四川省 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确定本学科的考试内容和范围。必修课程中.. “ 语文.. 1”至 “ 语文.. 5” 五个模块与选修课程《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应用》两个模块要求的语 文知识 与能力,均属 2015 年考查范围。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 (一)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旬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 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 与 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旬式和用法:判断旬、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文本内容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章和文学类文本 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 了解论述类与实用类文章(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 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章,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语言 特色和 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章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章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章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章的某种特色作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 与、 则、者、之。.. -4—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旬式和用法:判断旬、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文本内容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章和文学类文本。 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 了解论述类与实用类文章(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 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章,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语言 特色和 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章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章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章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章的某种特色作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