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一中2013届高三期末模拟试题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亲和力 文学精典 奇葩(ba) 飞来横(heng)祸 无所谓 收官之战 创( chuang)伤如法炮(pao)制 C.莫须有 荒芜人烟 氛(fen)围 相形见绌(chu) D.闭门羹 因咽废食 尸骸(hai) 泾(jng)渭分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和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冬季转会的临近,各足球俱乐部纷纷提前动手锁定心仪球员,球员们也早早地 向自己期冀已久的俱乐部暗送秋波。 B.眼下这“名家”那“专家”多如过江之鲫。掂掂他们实际的文化体重,估估他们实 际的文化身高,谁都应该心里有数 C.世界卫生组织近期报告,发现两例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关的病例,并发出全球警 示。这种病毒类似非典病毒,一旦爆发将一发而不可收。 D.微软对外宣布,将在即将推岀的最新浏览器中默认开启“禁止追踪”功能。这 定对那些依赖互联网广告生存的公司而言,无疑是平地一声雷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速生鸡”事件发生后,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贮藏鸡肉产品的冷库进行全面摸排, 并将发现的问题产品立即就地封存。 B.共享荣光是百年奥运始终如一的追求,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各国人民加深友谊的平台, 也是各国运动员实现梦想的舞台。 C.2013年1月1日起,火车票价将下调近1%左右,新票价及旅客的意外伤害强制险自 愿购买的详规有望于下周末出台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以及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 年干事业,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巴尔扎克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90多部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 其作品被称为法国社会“一面镜子 B.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杂剧作家,其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等等;他与 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C.钱钟书的代表作《边城》塑造了以归国留学生方鸿渐为主角的群体形象,表现了“抗 战”环境下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的空虚彷徨。 D.郭沫若,中国新诗奠基人;其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 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一代诗风”。 5.下列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语意最恰当的一项是() 女作家叶广芩回北京过年的时候,按老理儿了七大姑八大姨、老哥和老姐。他们个 个是平头百姓,可还都放不下皇亲国戚、遗老遗少的谱,清他们到老字号 出租车 不肯坐,叶广芩就天天高价雇“黑车”,让人装成专车司机,背人下楼,扶人上车,鞠大躬 行“蹲礼”,直闹腾到正月十五。受雇的说,姑奶奶,你们家亲戚要是都这」 给多
泗水一中 2013 届高三期末模拟试题 语文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亲和力 文学精典 奇葩.(bā) 飞来横.(hèng)祸 B.无所谓 收官之战 创.(chuāng)伤 如法炮.(páo)制 C.莫须有 荒芜人烟 氛.(fēn)围 相形见绌.(chū) D.闭门羹 因咽废食 尸骸.(hái) 泾.(jìng)渭分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和熟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 A.随着冬季转会的临近,各足球俱乐部纷纷提前动手锁定心仪球员,球员们也早早地 向自己期冀已久的俱乐部暗送秋波 ....。 B.眼下这“名家”那“专家”多如过江之鲫 ....。掂掂他们实际的文化体重,估估他们实 际的文化身高,谁都应该心里有数。 C.世界卫生组织近期报告,发现两例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关的病例,并发出全球警 示。这种病毒类似非典病毒,一旦爆发将一发而不可收 ......。 D.微软对外宣布,将在即将推出的最新浏览器中默认开启“禁止追踪”功能。这一决 定对那些依赖互联网广告生存的公司而言,无疑是平地一声雷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速生鸡”事件发生后,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贮藏鸡肉产品的冷库进行全面摸排, 并将发现的问题产品立即就地封存。 B.共享荣光是百年奥运始终如一的追求,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各国人民加深友谊的平台, 也是各国运动员实现梦想的舞台。 C.2013 年 1 月 1 日起,火车票价将下调近 1%左右,新票价及旅客的意外伤害强制险自 愿购买的详规有望于下周末出台。 D.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以及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 年干事业,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90多部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 其作品被称为法国社会“一面镜子”。 B.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杂剧作家,其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等等;他与 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C.钱钟书的代表作《边城》塑造了以归国留学生方鸿渐为主角的群体形象,表现了“抗 战”环境下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的空虚彷徨。 D.郭沫若,中国新诗奠基人;其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 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一代诗风”。 5.下列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语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女作家叶广芩回北京过年的时候,按老理儿____了七大姑八大姨、老哥和老姐。他们个 个是平头百姓,可还都放不下皇亲国戚、遗老遗少的谱,清他们到老字号 ,出租车____ 不肯坐,叶广芩就天天高价雇“黑车”,让人装成专车司机,背人下楼,扶人上车,鞠大躬, 行“蹲礼”,直闹腾到正月十五。受雇的说,姑奶奶,你们家亲戚要是都这 ,给多
少钱我也侍候不了啦 A.拜谒用膳断然排场 B.拜会用餐自然阵势 C.拜谒刚镤自然排场 拜会用瞒断然阵势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古代的“罢市” “罢市”,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除了因经济利益 受到损害,罢市还往往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 在中国历史上,罢市的行为很早就出现了。西晋羊祜正直忠贞,刚正清廉,他去世当日 人们“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对他的离世表示悲痛哀悼之情。北宋徽宗朝,童 贯宣抚陕西,当时长安物价踊贵,童贯有心抑制物价,负责财经的官员曲意逢迎,规定市场 物价一律降低40%,违者重罚,商人被迫以罢市加以抵制。罢市虽有主动与被动之别,却表 达了工商业者在联合普通市民争取话语权方面的努力。当然,普通市民表达意愿的方式不仅 仅限于罢市本身,史书上记载了他们还采用过拦邀诉求、聚众喧嚣、街衢诟骂、投掷瓦砾等 衍生行为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很活跃,罢市及衍生行为往往能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或起到调整措施 的效果。法典中,也没有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事态激化时,罢市的衍生行为 往往成为市民自己开辟的民意表达和民情宣泄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事态压力的作 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措施。但在民情失控的状态下,有可能引发一定规 模的社会动乱,也有可能被居心叵测者操控,或酿成暴乱。其实,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也 损害了工商业者的经济利益,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朝廷的统 治。清朝正式将罢市及其衍生行为列入法律禁止的内容中,罢市与其衍生行为已经到了愈演 愈烈的程度,而严禁、严惩成为统治者治理罢市的主要手段。 工商业者和普通市民在城市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 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政府施行的很多政策和举措直接关系到他们共同的经济 利益或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存,罢市就是一种有形的利益诉求方式。争取话语权和参与 权的力度与意识的增强,更积极参与城市社会建设,影响政府政策、决策,这都表明了市民 阶层的逐渐形成和崛起。明清大中城市屡屡发生的以手工业者、中小商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 的城市居民为自身利益公开、持续的罢市行为,就是社会转型期官府与市民、商人与工匠矛 盾激化的表现,罢市中冲突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而且具有了行业特点。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力量的成长和商业、手工业行会组织的规模化,为了争 取话语权,罢市活动愈加频繁和激烈,在控制与反控制中,从抗争的无组织向有组织转化, 从无固定利益群体向形成相关利益群体转化。罢市及其衍生行为表明原有的社会调节功能已 经滞后,城市管理体制的很多方面己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 的困境,是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的难题。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2年 第2期) 6.下列对于“罢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市是工商业者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的一种集体行动。 B.中国历史上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出现的罢市很早就出现了 C.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 D.无论主动或被动罢市,都能表达工商业者争取话语权的努力。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少钱我也侍候不了啦。 A.拜谒 用膳 断然 排场 B.拜会 用餐 自然 阵势 C.拜谒 刚镤 自然 排场 D.拜会 用瞒 断然 阵势 二、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中国古代的“罢市” “罢市”,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除了因经济利益 受到损害,罢市还往往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 在中国历史上,罢市的行为很早就出现了。西晋羊祜正直忠贞,刚正清廉,他去世当日, 人们“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对他的离世表示悲痛哀悼之情。北宋徽宗朝,童 贯宣抚陕西,当时长安物价踊贵,童贯有心抑制物价,负责财经的官员曲意逢迎,规定市场 物价一律降低 40%,违者重罚,商人被迫以罢市加以抵制。罢市虽有主动与被动之别,却表 达了工商业者在联合普通市民争取话语权方面的努力。当然,普通市民表达意愿的方式不仅 仅限于罢市本身,史书上记载了他们还采用过拦邀诉求、聚众喧嚣、街衢诟骂、投掷瓦砾等 衍生行为。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很活跃,罢市及衍生行为往往能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或起到调整措施 的效果。法典中,也没有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事态激化时,罢市的衍生行为 往往成为市民自己开辟的民意表达和民情宣泄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事态压力的作 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措施。但在民情失控的状态下,有可能引发一定规 模的社会动乱,也有可能被居心叵测者操控,或酿成暴乱。其实,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也 损害了工商业者的经济利益,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朝廷的统 治。清朝正式将罢市及其衍生行为列入法律禁止的内容中,罢市与其衍生行为已经到了愈演 愈烈的程度,而严禁、严惩成为统治者治理罢市的主要手段。 工商业者和普通市民在城市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 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政府施行的很多政策和举措直接关系到他们共同的经济 利益或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存,罢市就是一种有形的利益诉求方式。争取话语权和参与 权的力度与意识的增强,更积极参与城市社会建设,影响政府政策、决策,这都表明了市民 阶层的逐渐形成和崛起。明清大中城市屡屡发生的以手工业者、中小商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 的城市居民为自身利益公开、持续的罢市行为,就是社会转型期官府与市民、商人与工匠矛 盾激化的表现,罢市中冲突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而且具有了行业特点。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力量的成长和商业、手工业行会组织的规模化,为了争 取话语权,罢市活动愈加频繁和激烈,在控制与反控制中,从抗争的无组织向有组织转化, 从无固定利益群体向形成相关利益群体转化。罢市及其衍生行为表明原有的社会调节功能已 经滞后,城市管理体制的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 的困境,是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的难题。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2 年 第 2 期) 6. 下列对于“罢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罢市是工商业者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的一种集体行动。 B. 中国历史上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出现的罢市很早就出现了。 C. 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 D. 无论主动或被动罢市,都能表达工商业者争取话语权的努力。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历史上,普通市民罢市时会采取一些比较过激的衍生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B.唐宋时期的法典中缺乏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致使市民群体很活跃 C.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会产生一些损害和影响,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朝廷的统治 D.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着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城市罢市及其衍生行为的困境。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时期,市民群体罢市的衍生行为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事态的压力和影响政府 的决策与措施 B.与唐宋时期相比,清朝的罢市及其衍生行为愈演愈烈,而统治者相应的治理手段也趋 于全面和严厉。 C.明清大中城市发生的罢市行为,是特定时期社会中,具有行业特点的冲突主体之间矛 盾激化的表现 D.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变化,频繁和激烈地促进了市民的抗争向有组织和形成相关利 益群体的转化。 三、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8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 蜀。蜀人之拊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 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 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 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 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 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 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 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 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 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 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 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 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 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 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 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 C.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D.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没:失去
A. 中国历史上,普通市民罢市时会采取一些比较过激的衍生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B. 唐宋时期的法典中缺乏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致使市民群体很活跃。 C. 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会产生一些损害和影响,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朝廷的统治。 D. 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着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城市罢市及其衍生行为的困境。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罢市的衍生行为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事态的压力和影响政府 的决策与措施。 B. 与唐宋时期相比,清朝的罢市及其衍生行为愈演愈烈,而统治者相应的治理手段也趋 于全面和严厉。 C. 明清大中城市发生的罢市行为,是特定时期社会中,具有行业特点的冲突主体之间矛 盾激化的表现。 D.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变化,频繁和激烈地促进了市民的抗争向有组织和形成相关利 益群体的转化。 三、古代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8 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 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 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 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 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 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 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 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 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 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 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 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 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 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 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 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 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D.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没:失去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④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⑤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②③ ②③⑥C.①④⑤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 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 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 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 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4分)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4分)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二)诗歌鉴赏(12分) 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 王冕(元)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3.这首诗的题目就是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诗中突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6 分) 14.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6分) 15.古诗文默写。(8分) (1)是故无贵无贱 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3)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4)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苏轼《赤壁赋》 (7)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6.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4)题 莫言自述:我平时是孙子写作时色胆包天 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 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一年也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 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④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⑤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 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 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 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 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4 分)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4 分)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 分) (二)诗歌鉴赏(12 分) 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 王冕(元)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3.这首诗的题目就是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诗中突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默写。(8 分) (1)是故无贵无贱, , ,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2) ,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3)吾尝终日而思矣, 。 (荀子《劝学》) (4)亲小人,远贤臣, 。 (诸葛亮《出师表》)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 (郦道元《三峡》)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 (苏轼《赤壁赋》) (7)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6.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4)题。 莫言自述:我平时是孙子 写作时色胆包天 1957 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 “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一年也
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 天三顿吃饺子。”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 了。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上自然 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 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 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 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 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 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 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 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 代,死人非常多。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 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 狐狸在恋爱。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 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 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 解。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风快”。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 奇俊”。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怪热” 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文 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 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我们农村叫做“炮孩子”。后来我写了小说叫《四 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炮孩子”,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 话,给我们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 用的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 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我 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 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 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 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 中恶的部分。 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 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 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有人说我为获奖,作品特意贴中国标签?什么是中国标签?我不知道。我在《檀香刑》 后记里面说,我想在语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写给外国翻译家看
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 天三顿吃饺子。” 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 了。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上自然 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 年春天,村里的小 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 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 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 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 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 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 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 代,死人非常多。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 18 个人。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 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 狐狸在恋爱。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 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 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 解。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风快”。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 “奇俊”。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怪热”。 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文 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 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我们农村叫做“炮孩子”。后来我写了小说叫《四 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炮孩子”,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 话,给我们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 用的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 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我 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 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 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 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 中恶的部分。 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 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 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有人说我为获奖,作品特意贴中国标签?什么是中国标签?我不知道。我在《檀香刑》 后记里面说,我想在语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写给外国翻译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