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 当代中国史研究 Jul.,2008 第15卷第4期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Vol.15 No.4 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的巴黎渠道 郑 华 [摘要]自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成功之后,中美之间的信患传递转入双方外交官直 接接洽的巴黎渠道。从1971年7月19日至1972年3月5日,美国驻法武官弗农·沃尔特斯先后45 次拜访中国驻法大使黄集,双方的会淡为“波罗二号”行动、黑格访华、尼克松访华做了大量的信 患传递和准备工作。巴藜渠道在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关键词]中美关系解冻巴黎渠道 [中图分类号]D8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952(2008)04-0080-07 人们普遍熟悉135、136次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和巴基斯坦渠道在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发 挥的积极作用。事实上,华沙渠道和巴基斯坦渠道是中美两个曾经长期敌对国家在结束敌对状 态、开启对话大门初始阶段所采用的联络渠道。从一定意义上讲,中美关系解冻的过程是华沙 会谈探虚实、巴基斯坦传信息、巴黎使馆做安排和纽约渠道送情报的多重沟通渠道综合作用的 过程。在基辛格1971年7月9~11日成功秘密访华之后,中美之间的信息传递转入双方外交 官直接接洽的巴黎渠道。在1971年7月11日基辛格与周恩来的最后一次会谈中,双方确定巴 黎作为今后的秘密联络渠道,中美不再恢复华沙大使级会谈。美国驻法武官弗农·沃尔特斯 (Vernon Walters)作为美方代表直接同中国驻法大使黄镇联络。从1971年7月19日至1972 年3月,沃尔特斯共来黄镇大使官邸45次,平均每月接触将近7次1川,先后为基辛格“波罗 二号”行动、黑格访华、尼克松访华做了大量的信息传递和铺垫工作。本文依据美国新近解密 的尼克松总统档案、国家安全委员会档案、洛德档案以及沃尔特斯的回忆录和中国驻法外交官 曹桂生的回忆录,探讨巴黎渠道在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巴黎渠道的开辟 事实上,当135、136次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因备受公众关注、谈判形式拘谨而举步维艰 时,华盛顿就曾试图建立巴黎秘密渠道,黑格特意指示沃尔特斯通过法国负责巴黎谈判的萨蒂 尼大使(Jean Sainteny)接触中方代表,以求建立巴黎秘密渠道,但未能如愿。2]1971年7月 16日,沃尔特斯收到华盛顿指示,让他于19日向黄镇传递信息。为了使行动保密,沃尔特斯 选择拜访位于巴黎郊区的中国大使官邸,而并未造访巴黎市中心的中国大使馆。同时,为确保 行动成功,17、18日,沃尔特斯连续两天到中国大使官邸附近踩点,了解到黄镇每天早上8: [收稿日期]2007-10-15 [作者简介]郑华,历史学博士,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0030。 ·80· C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的巴黎渠道 30乘车前往中国大使馆。「3]另一方面,黄镇也为沃尔特斯的来访做了精心的准备。他首先就接 待沃尔特斯的各项细节同秘书韦东和驻法大使一秘曹桂生两人做了交代,要求他们严格保密。 为了掩人耳目,官邸前院大门半掩半开,并布置韦东在院里佯装散步,注意观察,发现沃尔特 斯到来,便立即开门迎人,以免沃尔特斯在门外等候过久,暴露目标。曹桂生则在楼门口等 候,把客人引人客厅。「148)沃尔特斯特意将车停在离大使官邸较远的拐弯处,以免他那辆标 明外交官身份的车牌CD6①被人识别,暴露目标。19日上午8时20分许,沃尔特斯出现在 巴黎近郊诺伊市的中国大使官邸门口,未等沃尔特斯按门铃,韦东即将他迎人。“巴黎秘密渠 道”的第一次接触就这样开始了。 沃尔特斯首次传递的消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代表尼克松和基辛格向中方表示感谢, 感谢中方在基辛格访华期间给予的热情招待;进一步确认在今后六个星期内将使用巴黎秘密渠 道传递信息;华盛顿将派基辛格和布鲁斯大使访华商议尼克松中国之行的具体事宜。【4]中方提 出,基辛格若准备和黄镇会面应将会谈的议题提前二三天通知中方,在得到总理周恩来的意见 后,双方再举行会谈。随着7月16日尼克松访华公告的发表,中方将就中美关系、印度支那、 远东局势和世界形势阐述自己的观点,但不会涉及基辛格与周恩来北京谈话的具体内容。临别 时,沃尔特斯留下联系电话,并商定他在电话中的名字为Jean5)]。为确保巴黎渠道不受外界干 扰,双方都严格保密,美方只有沃尔特斯和他的私人秘书南希·盖莱特(Nancy Garrette)知 道;中方只有黄镇和韦东、曹桂生知情;法国方面也仅限于最高层的极个别官员。 二、为“波罗二号”行动做铺垫 在华盛顿,巴黎渠道的信息传递直接由黑格掌控。沃尔特斯每次都是在接到黑格的指示后 迅速和曹桂生或韦东取得联系,并在约定的时间拜访黄镇大使官邸。中方在收到美方的信息 后,直接向周恩来报告,在接到北京的指示之后,再和沃尔特斯联系。 1971年下半年,基辛格利用巴黎秘密渠道同黄镇会晤过三次。为了使行动保密,基辛格 每次都是在周末乘总统专机,装作训练飞行飞抵巴黎。经法国总统蓬皮杜安排,绕过法国海关 和安检,夜宿沃尔特斯住所。「3]5s31)每次到黄镇大使官邸时,基辛格既不乘坐带有外交牌照的 车,也不搭乘出租汽车,而是由沃尔特斯在汽车行租一辆不起眼的汽车,由沃尔特斯亲自驾 驶。基辛格和黄镇会谈的内容详见表1。 自1971年7月19日沃尔特斯第一次拜访黄镇大使到基辛格第二次访华前夕的10月15 日,沃尔特斯与中方会晤多达17次。沃尔特斯除了为基辛格与黄镇的会晤穿针引线之外,还 为基辛格第二次访华做了许多铺垫工作,如传递基辛格访华公告内容、发布时间、访华时间、 随行人员名单、基辛格在访华期间与华盛顿的联络方式,并向中方通报了尼克松与苏联外长葛 罗米柯会谈的情况等等。需要指出的是,美方非常重视利用巴黎渠道向中方通告美苏会谈和美 苏之间的交往情况,其主要目的是避免给中国留下美苏勾结对付中国的印象。黄镇还借与沃尔 特斯会晤的机会了解了美国的军队与政治、社会保障制度、种族歧视等问题。 ①当时在法国各国外交官使用的车牌是人所共知的,CD6代表美国,CD45代表英国,CD26代表中国, CD115代表苏联。 ·81· C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8年第4期 表1 1971年基辛格与黄镇会谈内容一览表 时间 中方 美方 7月26日 同意基辛格10月下旬访华;认 台湾当局反对基辛格和尼克松访华;美国会继续 将和其他杜会主义国家会谈的情况通知中国;对 16:35-17:156] 为布鲁斯不适宜访华;建议访华 美国媒体有关中国的评价持最大限度的克制,希 航班由阿拉斯加直飞上海。① 望中国也这样做。 向中方通报与苏联核军控谈判和柏林谈判的情况; 尼克松将先访华、再访苏,美国会在发布访苏公 基辛格访华航班将在上海降落, 告前一个星期告知中国;尼克松将在9月26日与 8月16日 由一位中国领航员带领到北京; 日本天皇举行非正式会面;印度总理甘地将于11 9:05~10:45[] 华沙渠道已名存实亡,只偶尔传 月9日访美;印巴冲突;基辛格希望在10月18~ 递政府的文件。 20日访华;尼克松将于1972年2月21日或3月 16日访华,并倾向前一个日期;基辛格留下联络 电话。 希望中方在9月21或22日,而不要在10月14 日,宜布基辛格访华;②基辛格访华随行人员在 9月13日 10人左右;尼克松访华将需100~150名新闻人 建议基辛格自10月20起对北京 (会谈近两个小时)8】 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 员;罗列将同周恩来会谈的内容;向中方通报与 罗马尼亚大使会谈的情况;将向巴基斯坦提供军 授;信守与周恩来北京会谈时美方在台湾问题上 的立场。 三、为黑格访华传信息 自1971年10月30日至12月31日,沃尔特斯共先后拜访黄镇大使达15次(根据沃尔特 斯向黑格提交的与黄镇会谈备忘录统计得出),双方通过巴黎渠道频繁传递信息,其主要内容 见表2。 值得一提的是,外交官经常是通过仔细观察对方的行为,判断其真实的态度和意图。【10]沃 尔特斯严格遵守了这条外交活动中的潜规则,非常注重与中方交往时的细节,他注意到几乎每 次都是韦东迎候在院门口,而曹桂生则在办公室门口迎候,而后是黄镇步入房间,由此判断曹 桂生的职位要比韦东的高。此外,沃尔特斯每次都格外注意中国的外交官是否佩带了毛主席像 章。随着双方交往次数的增多,会谈的气氛也逐渐变得自然、融治。在沃尔特斯向黑格提交的 备忘录中,他用来描述会谈气氛的话语逐步发生变化,由最初的“热情”、“友好”到“坦诚”、 “愉悦”,以至于后来沃尔特斯说他非常喜欢和中国外交官的会谈。另一方面,沃尔特斯也注意 到中方对他个人称谓的微妙变化,开始称他是“我的朋友”,后来又称他为“老朋友”。同时, 中国外交官与他拍拍胳膊、肩膀等肢体语言,在沃尔特斯看来都是友好的表示。他会把在黄镇 ①美方推测中方之所以认为布鲁斯不适宜访华,是因为布鲁斯若刚刚结束同北越的巴黎和谈就访问北京, 会造成中美在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某种交易的猜测;至于中国希望美国访华航班由阿拉斯加直飞上海,美方 推测中国不希望美国的飞机飞越中国的大片国土。 ②美方希望在葛罗米柯赴美对联合国做年度访问之前宜布基辛格访华,一方面是为了基辛格北京之行做 准备,另一方面是希望使中美同时宜布公告看起来不是对葛罗米柯访美的反应。基辛格预测葛罗米柯有可能 在访美期间定下尼克松到莫斯科访问的行程;基辛格推测中方把宣布日期放在晚于10月1日和10日是为了 能够缩短猜测的时间。 ·82·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的巴黎渠道 表2 1971年10一12月中美巴黎渠道信惠传递情况一览表[9] 日期 美方 中方 10月30日 转交基辛格的感谢信和记者招待会的记录。 黄镇因忙于11月初回国述职的准备工作, 未出席。 建议在华盛顿时间11月23日下午4点宜布总统 欢迎尼克松偕夫人访华;称赞尼克松是勇 10月31日 访华日期;总统夫人接受访华邀请;总统准备在 敢的人,勇于改善中美关系;表达了对基 华停留7天,并在杭州留宿。 辛格的良好印象。 11月16日 通报基辛格将来巴黎,希望和黄镇会晒。 黄镇因回国述职未出席。 因巴黎谈判椎迟,基辛格来巴黎的时间也推迟; 建议北京时间11月30日凌晨5点宜布尼 11月18日 据沃尔特斯所知,美国总统在外访问时,未乘坐 克松访华日期,因11月23日北越领导人 过其他国家的飞机,但同意在华乘坐由中方提供 访华;欢迎尼克松及夫人访华;会安排尼 的飞机。 克松7天的访华行程和在杭州的住宿。 同意中方建议的总统访华时间;北越因黎德寿生 同意双方通过纽约渠道进行联络;表明中 11月20日 病取消了巴黎谈判。 国在印巴冲突中的立场。 将提前7小时在华盛顿而非西海岸宜布总统访华 日期;通报黑格访华的时间、参观城市、代表团 可以接受美方提前7小时宜布尼克松访华 11月29日 规模,以及地面卫星总站的租借情况;通报美为 缓解印巴冲突做出的努力;通报美苏有关避免海 日期。 上事故会谈的情况;沃尔特斯将回国7~10天。 在沃尔特斯回国期间可通过其秘书盖莱特传递信 同上:建议尽快解决中向美租借地面卫星 11月30日 总站事宜;沃尔特斯回国期间的联络方式; 息。 指责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力克攻击中国。 通报美国为缓解印巴冲突做出的努力;转交电视 12月18日 制作和转播中心的设计方案;感谢中方释放美在 指责苏联利用印巴冲突在南亚地区扩张。 华政治犯。 转交1月访华人员名单和飞机的有关情况;转交 询问美元货币调整情况;指责苏联企图借 12月21日 技术问题说明书和计划。 印巴冲突对中国进行包围;泛谈中美的经 贸发展情况。 通报先遗组人员的变化;希望中方为美方的电视 称赞尼克松调整美元货币体系的勇气:询 12月27日 技术指导分别单独安排住宿。 问基辛格能否在总统访华前来巴黎,希望 越南问题在1972年得到解决。 12月28日 先遣组访华飞行过程中的联络将从1月3日凌晨 询问美国的农业发展和失业情况。 6点开始:先遣组访华的消息已泄露。 美国需要和平但不会以被奴役为代价;任何国家 同意美方提出的飞行途中的联络方式和抵 12月31日 应选择适合其发展的道路,反对将一国的发展模 达北京后用无线电的方式联络;指责苏联 式强加给他国。 的侵略、扩张行径。 大使官邸等各种情况都事无巨细地向黑格汇报。因而,从外交实践的角度来看,美国外交官重 视的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同时也对同中国外交官交往的具体细节非常敏感和关注。在沃尔特斯 看来,这些细节间不经意的举动正是中方感情、观念的自然流露。 ·83·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8年第4期 四、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黑格访华之后,中美双方继续通过巴黎渠道频繁传递有关尼克松访华的信息。双方在 1972年1月17日到2月18日间共会晤12次,传递的具体信息详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中美双方这12次传递信息的内容较广泛,不仅仅涉及尼克松访华的具 体安排,还涉及越南问题。双方在12次会晤中有5次都是围绕越南问题进行的,分别是在1 月30日、2月1日、2月6日、2月11日和2月17日。究其原因,主要是美方希望中国能在 美越停战谈判中“发挥作用”,但均遭到中国严词拒绝。在美方看来,中方的答复“措辞强 硬”、“态度坚决”。但华盛顿不希望双方在越南问题上的分歧对尼克松访华产生负面影响,故 反复澄清:之所以向中方通报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立场,是为了表明美国单方面采取的行动的 决心和进展情况,无意牵连中国。中方似乎也感到措辞过于强硬,尤其是在2月11日美国通 知中方将放松对华贸易限制之后,中方再次回函解释在越南问题上的立场,但语气缓和了许 多。「2]因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美双方虽在越南停战谈判问题的处理上存有分歧, 但为了确保尼克松访华的成功,双方均保持了极大的克制,能够耐心、充分地交换意见。 在沃尔特斯向黑格提交的报告中,依旧非常关注与中方会晤时的气氛。若黄镇大使因公务 繁忙而未能接见沃尔特斯时,曹桂生和韦东每次都会为此道款。在沃尔特斯看来,双方已形成 了“一种令人满意”的关系。[3]549)即使是黄镇在转达北京对越南问题措辞强硬的回复时,沃 尔特斯也能明显地感觉到中方外交官的友善一先请沃尔特斯吃蛋糕、喝花茶,再转达信息; 中方不直接宜读文件内容,而是把文件转交给沃尔特斯,以免引起他的尴尬。沃尔特斯无论接 受到怎样的信息,都尽可能在中国官员面前做到“不露声色”。[3] 此外,双方传递信息时的操作方式也颇具内涵和象征意义。由于巴黎渠道是在基辛格秘密 访华之后从零起点开始建立的,双方外交官从不熟悉到逐步了解儒要一个过程。在基辛格两次 访华、黑格访华之后,双方高层官员近距离接触逐渐频繁,了解和信任逐步加深。在最初传递 信息时,双方都无书面文件的交接,只是沃尔特斯宣读美方的口信,曹桂生或韦东记录,然后 再核实;或中方宣读来自北京的消息,沃尔特斯记录,然后再复述、核实。黑格访华之后,双 方在1月17日传递信息时,沃尔特斯先是宣读文件,然后向中方提供的是一份打印在没有水 印纸上的文件,他认为“如果让中方记录下来,将是一种倒退”。14在1月19日传递信息时, 中方先是宜读了信息内容,而后向沃尔特斯转交了打印件,尽管曹桂生多次表示这是“非官方 文件”。4]信息传递从口头复述的方式上升到书面文件的交接,表明双方的互信在逐步增加。 1972年3月5日,黄镇在官邸宴请沃尔特斯,为他即将出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饯行。 至此,中美双方共通过巴黎秘密渠道会晤达45次,为确保尼克松访华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1971年11月20日,中美双方曾通过巴黎渠道达成一致意见:将通过中国驻 加拿大大使、首任常驻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代表黄华传递信息。此后,基辛格与黄华通过纽约渠 道进行了两次会晤,原则上就联合国工作中的重要原则议题交换了意见,而有关尼克松访华的 相关信息仍通过巴黎渠道传递。在沃尔特斯陪同尼克松参加亚速尔会议期间,巴黎渠道暂时终 止,基辛格只能通过纽约渠道传递信息,也就是在12月10日,基辛格与黄华举行了第二次会 晤,会谈主要议题是印巴冲突。 ·8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