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2017届高三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古城热”切莫丢了文化魂 闻白 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 你侧目。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全国有不少于30座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如我 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 改造…… 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 两大典型现象。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脚步;仿古,则 是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 许多文物保护专家对这种“大拆大建”有过担忧和提醒。在他们看来,如果把积 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当作改造对象,而不强调实施保护、有机更新的 面,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现,将一片片历史街区夷为平地,一座 座传统民居无情摧毁,然后仿建出一条条复古商业街,不但会造成城市文化空间 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而且导致城市记忆消失,最终形成千城一面的平庸景 致,令人扼腕。 值得关注的是,和过去修建一个仿古建筑相比,现在的古城重建,多为城市的重 大决策项目,动辄百亿千亿元投资、几千亩占地,涉及众多文物保护和百姓搬迁, 影响城市未来发展布局,因而争议更多。而最大焦点在于,一些重建项目只是打 着与文化相关的旗号,背后是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的驱动,缺乏文化之魂,片面 地用浮华形式、简单符号来进行文化建设,最后当然是南辕北辙,拆了真古董造 了假古董,沦为笑柄不说,更成为一种政绩泡沫,造成“政府立项,百姓埋单” 的严重后果。 应该承认,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进行一些重建、仿建未必是坏事。“古城重建 热”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全社会的文化发展热情,甚至是渴望进一步参与文化遗产 保护的倾向密切相关。有专家就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到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实现 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时期,利用文化遗产来发展经济、刺激旅游成为显著特征,也 应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趋势。但如果有“体”无“魂”、有形式无内涵,就难免 遭遇市场和公众的双重否决。比如你争我夺的名人故里之争、大而无当的文化景 观等。在文化建设成为“五位一体”重要一极的今天,任何不计成本、不讲实效、 盲目跟风的伪文化行为,不但不能为人民带来福祉,而且有可能带来社会建设、 生态建设方面的问题。 我国仍然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文化名城名镇、历史街区和古村落等文化 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发展间的博弈协调,注定将长期存在。百姓并不反对城市旧 貌换新颜,也乐见城市科学发展,只是这“新颜”也需要有历史的基因、文化的 担当,让人们能够找到城市的记忆与未来。破解城市发展中新与旧的难题,需要 更多的因地制宜,需要对文化的真心热爱 1.下列对于“古城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湖北省枣阳市 2017 届高三年级上学期 9 月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150 分钟 分值 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古城热”切莫丢了文化魂 闻白 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 你侧目。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全国有不少于 30 座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如我 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 220 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 改造…… 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 两大典型现象。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脚步;仿古,则 是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 许多文物保护专家对这种“大拆大建”有过担忧和提醒。在他们看来,如果把积 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当作改造对象,而不强调实施保护、有机更新的一 面,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现,将一片片历史街区夷为平地,一座 座传统民居无情摧毁,然后仿建出一条条复古商业街,不但会造成城市文化空间 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而且导致城市记忆消失,最终形成千城一面的平庸景 致,令人扼腕。 值得关注的是,和过去修建一个仿古建筑相比,现在的古城重建,多为城市的重 大决策项目,动辄百亿千亿元投资、几千亩占地,涉及众多文物保护和百姓搬迁, 影响城市未来发展布局,因而争议更多。而最大焦点在于,一些重建项目只是打 着与文化相关的旗号,背后是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的驱动,缺乏文化之魂,片面 地用浮华形式、简单符号来进行文化建设,最后当然是南辕北辙,拆了真古董造 了假古董,沦为笑柄不说,更成为一种政绩泡沫,造成“政府立项,百姓埋单” 的严重后果。 应该承认,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进行一些重建、仿建未必是坏事。“古城重建 热”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全社会的文化发展热情,甚至是渴望进一步参与文化遗产 保护的倾向密切相关。有专家就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到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实现 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时期,利用文化遗产来发展经济、刺激旅游成为显著特征,也 应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趋势。但如果有“体”无“魂”、有形式无内涵,就难免 遭遇市场和公众的双重否决。比如你争我夺的名人故里之争、大而无当的文化景 观等。在文化建设成为“五位一体”重要一极的今天,任何不计成本、不讲实效、 盲目跟风的伪文化行为,不但不能为人民带来福祉,而且有可能带来社会建设、 生态建设方面的问题。 我国仍然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文化名城名镇、历史街区和古村落等文化 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发展间的博弈协调,注定将长期存在。百姓并不反对城市旧 貌换新颜,也乐见城市科学发展,只是这“新颜”也需要有历史的基因、文化的 担当,让人们能够找到城市的记忆与未来。破解城市发展中新与旧的难题,需要 更多的因地制宜,需要对文化的真心热爱。 1.下列对于“古城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旧的文化遗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所以拆旧;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 求发展契机,因而仿古。 B.改造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现 C.将历史街区夷为平地、无情摧毁传统民居,然后仿建出所谓复古商业街,不 但会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而且会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D.“拆旧”与“仿古”,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又并存的 两大典型现象,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据学者的统计,全国至少有30座城市想用巨资重建古城,例如开封千亿元重 塑汴梁城,昆明23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还有山东聊城古城改造等等。 B.古城重建都是城市政府部门的重大决策项目,动辄几千亩占地、成百上千亿 元投资,又涉及百姓搬迁和文物保护诸多问题,影响城市的未来发展布局。 C.一些古城重建项目表面打着文化旗号,背后却是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的驱动, 用浮华形式、简单符号来进行文化建设,缺乏文化之魂,最终形成千城一面的平 庸景致,令人扼腕。 D.中国已进入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时期,合理利用文化 遗产来发展经济、刺激旅游应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趋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是对城市改造不十分敏感的人,面对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会有 担忧。 B.丢失文化之魂的“古城热”,最终不仅会沦为世人笑柄,更会成为政绩泡沫, 造成劳民伤财的严重后果 C.有“体”无“魂”、有形式无内涵,不计成本、不讲实效、盲目跟风的伪文 化行为,可能为人民带来福祉,但更有可能带来诸多方面的问题。 D.破解城市发展中新与旧的难题,需要因地制宜,需要对文化真心热爱,需要 有历史的基因与文化的担当,让人们能够找到城市的记忆与未来。 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 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 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 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 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 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烹之。 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 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 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 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 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 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A.因为旧的文化遗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所以拆旧;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 求发展契机,因而仿古。 B.改造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现。 C.将历史街区夷为平地、无情摧毁传统民居,然后仿建出所谓复古商业街,不 但会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而且会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D.“拆旧”与“仿古”,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又并存的 两大典型现象,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据学者的统计,全国至少有 30 座城市想用巨资重建古城,例如开封千亿元重 塑汴梁城,昆明 220 亿元打造古滇王国,还有山东聊城古城改造等等。 B.古城重建都是城市政府部门的重大决策项目,动辄几千亩占地、成百上千亿 元投资,又涉及百姓搬迁和文物保护诸多问题,影响城市的未来发展布局。 C.一些古城重建项目表面打着文化旗号,背后却是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的驱动, 用浮华形式、简单符号来进行文化建设,缺乏文化之魂,最终形成千城一面的平 庸景致,令人扼腕。 D.中国已进入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时期,合理利用文化 遗产来发展经济、刺激旅游应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趋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是对城市改造不十分敏感的人,面对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会有 担忧。 B.丢失文化之魂的“古城热”,最终不仅会沦为世人笑柄,更会成为政绩泡沫, 造成劳民伤财的严重后果。 C.有“体”无“魂”、有形式无内涵,不计成本、不讲实效、盲目跟风的伪文 化行为,可能为人民带来福祉,但更有可能带来诸多方面的问题。 D.破解城市发展中新与旧的难题,需要因地制宜,需要对文化真心热爱,需要 有历史的基因与文化的担当,让人们能够找到城市的记忆与未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 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 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 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 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 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烹之。” 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 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 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 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 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 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 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 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 何以加哉! (选自《史记·季 布栾布列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B.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C.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D.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 属于命令文体 B.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 相如为上大夫”。 C.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 “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 意为继位的君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栾布因为贫困给人做佣工:后来因臧荼提拔,担任了都尉;经彭越进言,被 释放并做了梁国大夫;吴、楚反叛时,因有功被封为俞侯,担任燕国丞相。 B.在皇帝将要烹杀自己时,栾布仍为国着想,痛陈皇帝“以苛小案诛灭之”将 导致功臣人人自危,所以他认为彭越即使犯了错误,因为功大也不该杀之 C.栾布在景帝五年时去世,他的儿子栾贲继承了爵位,担任太常一职,后来因 为上贡用的猪牛羊肉不合乎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 D.彭越对栾布有救命和提挈之恩,因而彭越受难,栾布敢“祀而哭之”,并为 此不吝惜自己的生命,这种“有德者厚报之”的壮举,深受作者的赞赏。7.将 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5 分) (2)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5 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南柯子·淮西客舍接得陈敬止书,有寄 毛奇龄①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 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 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 何以加哉! (选自《史记•季 布栾布列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B.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C.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D.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 属于命令文体。 B.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如《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 相如为上大夫”。 C.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 “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 意为继位的君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栾布因为贫困给人做佣工;后来因臧荼提拔,担任了都尉;经彭越进言,被 释放并做了梁国大夫;吴、楚反叛时,因有功被封为俞侯,担任燕国丞相。 B.在皇帝将要烹杀自己时,栾布仍为国着想,痛陈皇帝“以苛小案诛灭之”将 导致功臣人人自危,所以他认为彭越即使犯了错误,因为功大也不该杀之。 C.栾布在景帝五年时去世,他的儿子栾贲继承了爵位,担任太常一职,后来因 为上贡用的猪牛羊肉不合乎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 D.彭越对栾布有救命和提挈之恩,因而彭越受难,栾布敢“祀而哭之”,并为 此不吝惜自己的生命,这种“有德者厚报之”的壮举,深受作者的赞赏。 7.将 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5 分) (2)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8-9 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南柯子﹒淮西客舍接得陈敬止书,有寄 毛奇龄①
驿馆吹芦叶,都亭舞柘枝②。相逢风雪满淮西,记得去年残烛照征衣③。 曲水东流浅,盘山北望迷。长安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 【注】 ①奇龄,清代词人 ②柘枝:指柘枝舞。《梦溪笔谈》:“寇莱公好《柘枝》舞,会客必舞《柘枝》” ③征衣:旅人之衣 8.全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词虽短,时空转换却多,请简述。 9.有人评价本词“别有凄凉”,作者是用哪些手法表达“凄凉”的?请简要分 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 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2)《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描绘出曹 操军队的军容之盛。 (3)李商隐在《锦瑟》中曲折地表达自己惆怅苦痛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李培俊 小麦家的红公鸡丢了,一大早小麦打开鸡窝,那只红公鸡率先钻出鸡窝,拍打着 翅膀飞上墙头,撒过欢,落在榆树下的阴凉里,叨食着一颗颗肥大的榆钱。可到 了傍晚,鸡该进窝了,那只红公鸡却没影了,不见了。小麦和朝晖两口子分头走 出家门,在房前、屋后、路沟里寻找,两口子在家门口重新会合时,摇着头叹了 口气。 这只公鸡是两口子的宝贝,火红火红的不带一点杂色,脖颈那儿有一圈金黄的毛 羽,像戴了个金色的项圈。红公鸡的叫声也很特别,纯净、清脆、嘹亮,那声咯 咯咯,先高后低,中间拐个弯,然后长声扬起,尾声拖得特别长,有点女髙音的 味道。 红公鸡没了,丢了,夫妻俩的生活便少了许多乐趣。晚上躺在床上,两口子唉声 叹气一番,惋惜一番。小麦说,你说,咱家的公鸡咋就丢了呢?朝晖说,可能让 黄鼠狼拉走了吧。小麦说,不像,要是野物吃了,总得留下点鸡毛啥的。朝晖说,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人捉去吃了。小麦挺身坐起,说,瞧我这脑子,咋没想 到这回事呢。接下来,两口子把村里人过了一遍筛子。最后,两口子把焦点集中 到王五身上。王五是村里有名的穷汉,因为穷,老婆跟一个收中药材的外乡人跑 了,一去10年没有踪影。王五心凉了,地也不好好侍弄,收下的粮食仅仅填饱 肚子 吃鸡子要煮要炖,煮了炖了就会有香味飘出来,正好抓个现行。两口子半夜起身, 偷偷踅摸到王五家附近。王五已经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见一星灯光,隔着破窗 户,能听见王五粗重的鼻鼾,长一声短一声的
驿馆吹芦叶,都亭舞柘枝②。相逢风雪满淮西,记得去年残烛照征衣③。 曲水东流浅,盘山北望迷。长安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 【注】 ①奇龄,清代词人。 ②柘枝:指柘枝舞。《梦溪笔谈》:“寇莱公好《柘枝》舞,会客必舞《柘枝》” ③征衣:旅人之衣。 8.全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词虽短,时空转换却多,请简述。 9.有人评价本词“别有凄凉”,作者是用哪些手法表达“凄凉”的?请简要分 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 , ”表 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2)《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描绘出曹 操军队的军容之盛。 (3)李商隐在《锦瑟》中曲折地表达自己惆怅苦痛的句子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黑 锅 李培俊 小麦家的红公鸡丢了,一大早小麦打开鸡窝,那只红公鸡率先钻出鸡窝,拍打着 翅膀飞上墙头,撒过欢,落在榆树下的阴凉里,叨食着一颗颗肥大的榆钱。可到 了傍晚,鸡该进窝了,那只红公鸡却没影了,不见了。小麦和朝晖两口子分头走 出家门,在房前、屋后、路沟里寻找,两口子在家门口重新会合时,摇着头叹了 口气。 这只公鸡是两口子的宝贝,火红火红的不带一点杂色,脖颈那儿有一圈金黄的毛 羽,像戴了个金色的项圈。红公鸡的叫声也很特别,纯净、清脆、嘹亮,那声咯 咯咯,先高后低,中间拐个弯,然后长声扬起,尾声拖得特别长,有点女高音的 味道。 红公鸡没了,丢了,夫妻俩的生活便少了许多乐趣。晚上躺在床上,两口子唉声 叹气一番,惋惜一番。小麦说,你说,咱家的公鸡咋就丢了呢?朝晖说,可能让 黄鼠狼拉走了吧。小麦说,不像,要是野物吃了,总得留下点鸡毛啥的。朝晖说,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人捉去吃了。小麦挺身坐起,说,瞧我这脑子,咋没想 到这回事呢。接下来,两口子把村里人过了一遍筛子。最后,两口子把焦点集中 到王五身上。王五是村里有名的穷汉,因为穷,老婆跟一个收中药材的外乡人跑 了,一去 10 年没有踪影。王五心凉了,地也不好好侍弄,收下的粮食仅仅填饱 肚子。 吃鸡子要煮要炖,煮了炖了就会有香味飘出来,正好抓个现行。两口子半夜起身, 偷偷踅摸到王五家附近。王五已经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见一星灯光,隔着破窗 户,能听见王五粗重的鼻鼾,长一声短一声的
不过,两口子还是断定,红公鸡是被王五偷了,怕露馅,今天没煮没炖。 第二天一早,小麦路过王五门口,清清嗓子,骂起阵来。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被 人逮去吃了,谁吃了让他口舌长疔疮,让他拉肚子。小麦性子绵,不惯骂人,骂 声显得有气无力,只是比往常说话声音大了点而已,而且脸还红着。不大一会 王五家门口便围了不少人,小麦这种叫阵就大有深意了,有所指了,不然,咋没 到别的地方骂?大家的目光紧紧盯住王五房门。王五出来了,王五问小麦,出了 啥事?咋都跑到我家来了?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让人吃了。王五说,你家公鸡让 人吃了,跑到我这儿骂啥?小麦说,不吃盐不发渴,我骂偷鸡子的贼,你吃啥热 呢?王五说,你这是怀疑我了?小麦说,谁吃谁知道!小麦又把刚才骂人的话重 复了一遍便草草收场。 下午三点多,二嫂匆匆跑到小麦家,说,应了!应了!小麦就问啥应了?二嫂说, 去村卫生所拿药,正碰上王五也去看病,你猜咋了?他真拉肚子呢,人软得像根 面条 小麦却高兴不起来,二嫂一走,小麦对朝晖说,都是你,叫我骂人家咒人家,咒 得王五真拉肚子了,看这事弄得!朝晖脸上木木的,没说话。小麦说,不就一只 鸡子吗?值几个,丢了咱再养,总比人家害病强吧。朝晖说,病都骂出来了,你 说咋办?小麦说,拉肚子这病我有经验,光吃药不行,甜汤里打鸡蛋,最补肚子 小麦进了厨房,搅了一大碗甜汤,磕进去两个鸡蛋,端给朝晖,说,事儿是你让 惹的,你得送去。朝晖很不情愿,小麦就把脸挂起来,说,你不去我也不逼你, 今天晚上你睡沙发啊。朝晖忙说,我去,我去。 王五也是有个性的人,小麦骂了他,让他很没面子,窝了一肚子火,王五越想越 气,中午也没做饭,吃了一碗昨天的剩饭,把肚子吃坏了。可他没有想到,朝晖 竟送来一碗鸡蛋甜汤。 王五下决心找回小麦家的红公鸡,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两天后,王五还真在小山 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公鸡被野藤缠住脚了。王五一阵狂喜,亮起巴掌, 对着红公鸡虚挥一掌,说,我打死你个小东西,让老子挨骂背黑锅。 王五把红公鸡送到朝晖家,小麦接了,说朝晖,还不让五哥去屋里坐?小麦还说 今天五哥别走了,我给炒几个菜,你哥俩喝二两。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 那只红公鸡。王五说,小麦,你…你……小麦说,你啥呢,不就一只鸡子嘛, 比人的情义还要紧?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对比、反衬 的艺术手法,还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社会描写等。 B.王五是小说重点描述的人物之一,因为小麦家的公鸡丢失,他无端地背了偷 鸡的黑锅,小说以“黑锅”为标题,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评 C.“公鸡”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丢鸡”“找鸡”“得鸡”“杀 鸡”四个阶段,线索清晰,叙述井然有条。 D.小麦夫妇猜测他们家的公鸡是王五偷走的,是因为王五既穷,又不好好地侍 弄土地,收的粮食只够填饱肚子。 E.写王五在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是为了说明王五做事认真,这既是 情节的合理发展,又为下文写“杀鸡”作铺垫 (2)简要分析“二嫂告诉小麦王五生病”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3)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小麦的性格特点。(6分)
不过,两口子还是断定,红公鸡是被王五偷了,怕露馅,今天没煮没炖。 第二天一早,小麦路过王五门口,清清嗓子,骂起阵来。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被 人逮去吃了,谁吃了让他口舌长疔疮,让他拉肚子。小麦性子绵,不惯骂人,骂 声显得有气无力,只是比往常说话声音大了点而已,而且脸还红着。不大一会, 王五家门口便围了不少人,小麦这种叫阵就大有深意了,有所指了,不然,咋没 到别的地方骂?大家的目光紧紧盯住王五房门。王五出来了,王五问小麦,出了 啥事?咋都跑到我家来了?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让人吃了。王五说,你家公鸡让 人吃了,跑到我这儿骂啥?小麦说,不吃盐不发渴,我骂偷鸡子的贼,你吃啥热 呢?王五说,你这是怀疑我了?小麦说,谁吃谁知道!小麦又把刚才骂人的话重 复了一遍便草草收场。 下午三点多,二嫂匆匆跑到小麦家,说,应了!应了!小麦就问啥应了?二嫂说, 去村卫生所拿药,正碰上王五也去看病,你猜咋了?他真拉肚子呢,人软得像根 面条。 小麦却高兴不起来,二嫂一走,小麦对朝晖说,都是你,叫我骂人家咒人家,咒 得王五真拉肚子了,看这事弄得!朝晖脸上木木的,没说话。小麦说,不就一只 鸡子吗?值几个,丢了咱再养,总比人家害病强吧。朝晖说,病都骂出来了,你 说咋办?小麦说,拉肚子这病我有经验,光吃药不行,甜汤里打鸡蛋,最补肚子。 小麦进了厨房,搅了一大碗甜汤,磕进去两个鸡蛋,端给朝晖,说,事儿是你让 惹的,你得送去。朝晖很不情愿,小麦就把脸挂起来,说,你不去我也不逼你, 今天晚上你睡沙发啊。朝晖忙说,我去,我去。 王五也是有个性的人,小麦骂了他,让他很没面子,窝了一肚子火,王五越想越 气,中午也没做饭,吃了一碗昨天的剩饭,把肚子吃坏了。可他没有想到,朝晖 竟送来一碗鸡蛋甜汤。 王五下决心找回小麦家的红公鸡,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两天后,王五还真在小山 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公鸡被野藤缠住脚了。王五一阵狂喜,亮起巴掌, 对着红公鸡虚挥一掌,说,我打死你个小东西,让老子挨骂背黑锅。 王五把红公鸡送到朝晖家,小麦接了,说朝晖,还不让五哥去屋里坐?小麦还说, 今天五哥别走了,我给炒几个菜,你哥俩喝二两。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 那只红公鸡。王五说,小麦,你……你……小麦说,你啥呢,不就一只鸡子嘛, 比人的情义还要紧?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 小说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对比、反衬 的艺术手法,还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社会描写等。 B. 王五是小说重点描述的人物之一,因为小麦家的公鸡丢失,他无端地背了偷 鸡的黑锅,小说以“黑锅”为标题,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评。 C. “公鸡”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丢鸡”“找鸡”“得鸡”“杀 鸡”四个阶段,线索清晰,叙述井然有条。 D. 小麦夫妇猜测他们家的公鸡是王五偷走的,是因为王五既穷,又不好好地侍 弄土地,收的粮食只够填饱肚子。 E. 写王五在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是为了说明王五做事认真,这既是 情节的合理发展,又为下文写“杀鸡”作铺垫。 (2)简要分析“二嫂告诉小麦王五生病”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6 分) (3)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小麦的性格特点。(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