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中学 2011届高三年级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绚(xuan)丽丰腴(yu) 倩(qin)影 乳臭(chou)未干 B.赦(she)免嗜(shi)好 逡(qun)巡 弱不禁(jin)风 C.游说(shui)愤懑(men) 逶迤(y1) 不见经传( chuan) D.泅(qu)渡坍圮(pi) 恐吓(xia) 否(pi)极泰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风靡 刎颈之交 自诩 愁莫展 B.寒碜 礼尚往来 偿试 杀一儆百 C.端倪 改弦更章 虐杀 原形毕露 D.肆意 淋漓尽致 编撰 理屈词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 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B.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 的人物 C.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 相看。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 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随着经济全珠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 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B.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 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C.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具有 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D.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 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 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 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 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湖北省武汉中学 2011 届高三年级 12 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绚(xuàn)丽 丰腴(yú) 倩(qiàn)影 乳臭(chòu)未干 B.赦(shè)免 嗜(shì)好 逡(qūn)巡 弱不禁(jīn)风 C.游说( shuì) 愤懑(mèn) 逶迤(yí) 不见经传(chuán) D.泅(qiú)渡 坍圮(pǐ) 恐吓(xià) 否(pǐ)极泰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风靡 刎颈之交 自诩 一愁莫展 B.寒碜 礼尚往来 偿试 杀一儆百 C.端倪 改弦更章 虐杀 原形毕露 D.肆意 淋漓尽致 编撰 理屈词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 ....,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 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B.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 .... 的人物。 C.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 相看。 ...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 ...., 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随着经济全珠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 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B.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 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C.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 C 等成分就具有 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D.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 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 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 2 号机 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 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D.《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 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 马王堆帛画的主题 我国有史记载的毛笔绘画当开始于秦汉,但经过历代战乱,地面上的秦汉绘画己所存不 多。考古学家们从1949年到1974年,在楚地相继发掘出十多幅帛画。其中马王堆号、 号墓内覆盖在棺椁上的“T"型帛画形状独特,寓意深邃,艺术价值最高,是世界上最珍贵 的艺术品之一,引起了许多专家对帛画之谜的解释。全国所有涉及中国最早绘画内容的教科 书及近年出版的权威书籍,都断定帛画的主题思想就是“引魂升天"。对此,本人持不同见 解。 汉镇墓文中有“上天苍苍,地下茫茫;死人归阴,生人归阳;生人有里,死人有乡”之 语,可见天为阳,地为阴,鬼为阴类,阴间不可能位于属阳的“上天”,只能在属阴的茫茫 地下-幽冥。中国古代“引魂升天”说是东汉以后的事,那时受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犹太教的影响,认为人死后可升天堂享乐,也可下地狱受苦;佛教认为修行积德者在死后可 以前往西天极乐世界解脱轮回之苦。修建于西汉初的马王堆汉墓尚未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 不可能改下阴间为“升天"。另外,从己发现的楚国文献资料看,楚国没有灵魂升天的习俗。 《楚辞招魂》中写道:“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①。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 木九干些。…….”说明楚人甚至忌惮于灵魂上天 现在国内主要有关书籍中几乎都认为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长沙子弹 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都是灵魂升天图,认为“两者画面结构虽有差异,但皆表现墓主 在神化动物导引下飞翔升腾。”从而成为西汉帛画“引魂升天”的历史依据。但仔细观察两 幅帛画,子弹库出土帛画男性墓主乘的不是飞龙而是一般龙舟;陈家大山出土帛画的女性墓 主乘的是如一弯新月的独木舟。龙舟在楚地战国时已普遍流行,如屈原投江死后,人们为怀 念他,用龙舟为他招魂并投抛粽子使水族勿食其肉,此风俗沿袭至今。过去都认为画中龙舟
D.《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 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12 分) 马王堆帛画的主题 我国有史记载的毛笔绘画当开始于秦汉,但经过历代战乱,地面上的秦汉绘画己所存不 多。考古学家们从 1949 年到 1974 年,在楚地相继发掘出十多幅帛画。其中马王堆 l 号、3 号墓内覆盖在棺椁上的“T”型帛画形状独特,寓意深邃,艺术价值最高,是世界上最珍贵 的艺术品之一,引起了许多专家对帛画之谜的解释。全国所有涉及中国最早绘画内容的教科 书及近年出版的权威书籍,都断定帛画的主题思想就是“引魂升天”。对此,本人持不同见 解。 汉镇墓文中有“上天苍苍,地下茫茫;死人归阴,生人归阳;生人有里,死人有乡”之 语,可见天为阳,地为阴,鬼为阴类,阴间不可能位于属阳的“上天”,只能在属阴的茫茫 地下--幽冥。中国古代“引魂升天”说是东汉以后的事,那时受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犹太教的影响,认为人死后可升天堂享乐,也可下地狱受苦;佛教认为修行积德者在死后可 以前往西天极乐世界,解脱轮回之苦。修建于西汉初的马王堆汉墓尚未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 不可能改下阴间为“升天”。另外,从己发现的楚国文献资料看,楚国没有灵魂升天的习俗。 《楚辞·招魂》中写道:“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①。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 木九千些。……”说明楚人甚至忌惮于灵魂上天。 现在国内主要有关书籍中几乎都认为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长沙子弹 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都是灵魂升天图,认为“两者画面结构虽有差异,但皆表现墓主 在神化动物导引下飞翔升腾。”从而成为西汉帛画“引魂升天”的历史依据。但仔细观察两 幅帛画,子弹库出土帛画男性墓主乘的不是飞龙而是一般龙舟;陈家大山出土帛画的女性墓 主乘的是如一弯新月的独木舟。龙舟在楚地战国时已普遍流行,如屈原投江死后,人们为怀 念他,用龙舟为他招魂并投抛粽子使水族勿食其肉,此风俗沿袭至今。过去都认为画中龙舟
下云纹状图案为“云彩”,其实为龙舟下的水波纹。龙舟前部下面还有一条游鱼。两幅战国 帛画的墓主人都乘坐舟船的原因是:当时的人无法理解生老病死自然法则,虔诚地设计了种 种宗教活动,尽量确立一种能自圆其说的宗教信仰。不仅在中国,世界许多古老民族都认为 阳间与阴间有一水相隔,即人们常说的”阴阳界"。对于死者如何到阴间的途径,各民族有 着多种说法,但有极大的共性,认为死后鬼魂要顺利进入阴间,就必须经过一条水域,如不 能横渡这片水域,死者阴魂就要在阳间游荡成为孤魂野鬼。所以,古希腊丧葬时要在死者 口中放一枚小钱作为渡资;从唐代到清代,皇帝死后口中含一颗宝珠,可让死者鬼魂进入冥 间得以照明。古葬礼中往往有死者灵魂上阴间之路的仪式,两幅战国帛所画当是该仪式的一 部分,以祈求墓主横渡阴阳河一路顺 众多书籍都认为“升天”是死者的最高境界,于是把马王堆帛画中那复杂诡异的画面内 容都牵强到“引魂升天″这一笼统而无证据的说法中去。帛画包括神话世界中的天上、人间 (阳间、阴间)地下三部分,实际就是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画工着意突出墓主在 人间层上的中心位置,天上、地下诸神(物)对他(她)的青睐和关照,反映出墓主强烈的 支配欲。实际上,这一“宇宙空间”是为了给阴间的墓主提供一个如生前那样舒适的生活 注:①些:音suo。句末语气词,只出现在《楚辞》中,大约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镇墓文中有“天为阳、地为阴”之语,鬼为阴类,不可能位于上天,只能位于阴 间的“幽冥”。, B.为怀念屈原,人们用划龙舟和抛粽子的方式使水族勿食其肉,这一行为沿袭至今, 成为风俗。 C.两幅战国帛画所画墓主人乘坐舟船,正是古代葬礼中送亡灵上阴间之路整个仪式的 生动再现。 D.不单单是中国,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民族都有类似”阴阳界”的文化信仰 7.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引魂升天”这一主题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A.汉镇墓文和《楚辞.招魂》的诗句说明,按照当时的习俗,人死后“鬼魂”不会前 往“上天”。 B.佛教认为修行积德者在死后可以前往西天极乐世界是东汉以后才有的事,马王堆墓 主不可能有这种观念
下云纹状图案为“云彩”,其实为龙舟下的水波纹。龙舟前部下面还有一条游鱼。两幅战国 帛画的墓主人都乘坐舟船的原因是:当时的人无法理解生老病死自然法则,虔诚地设计了种 种宗教活动,尽量确立一种能自圆其说的宗教信仰。不仅在中国,世界许多古老民族都认为 阳间与阴间有一水相隔,即人们常说的”阴阳界”。对于死者如何到阴间的途径,各民族有 着多种说法,但有极大的共性,认为死后鬼魂要顺利进入阴间,就必须经过一条水域,如不 能横渡这片水域,死者阴魂就要在阳间游荡,成为孤魂野鬼。所以,古希腊丧葬时要在死者 口中放一枚小钱作为渡资;从唐代到清代,皇帝死后口中含一颗宝珠,可让死者鬼魂进入冥 间得以照明。古葬礼中往往有死者灵魂上阴间之路的仪式,两幅战国帛所画当是该仪式的一 部分,以祈求墓主横渡阴阳河一路顺风。 众多书籍都认为“升天”是死者的最高境界,于是把马王堆帛画中那复杂诡异的画面内 容都牵强到“引魂升天”这一笼统而无证据的说法中去。帛画包括神话世界中的天上、人间 (阳间、阴间)、地下三部分,实际就是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画工着意突出墓主在 人间层上的中心位置,天上、地下诸神(物)对他(她)的青睐和关照,反映出墓主强烈的 支配欲。实际上,这一“宇宙空间” 是为了给阴间的墓主提供一个如生前那样舒适的生活 空间。 注:①些:音 suò。句末语气词,只出现在《楚辞》中,大约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汉镇墓文中有“天为阳、地为阴”之语,鬼为阴类,不可能位于上天,只能位于阴 间的“幽冥”。, B.为怀念屈原,人们用划龙舟和抛粽子的方式使水族勿食其肉,这一行为沿袭至今, 成为风俗。 C.两幅战国帛画所画墓主人乘坐舟船,正是古代葬礼中送亡灵上阴间之路整个仪式的 生动再现。 D.不单单是中国,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民族都有类似”阴阳界”的文化信仰。 7.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引魂升天”这一主题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 ) A.汉镇墓文和《楚辞.招魂》的诗句说明,按照当时的习俗,人死后“鬼魂”不会前 往“上天”。 B.佛教认为修行积德者在死后可以前往西天极乐世界是东汉以后才有的事,马王堆墓 主不可能有这种观念
C.升天者应该骑着能飞行的神化动物,战国帛画中墓主乘坐的舟船和水波纹、游鱼的 形象说明墓主并非升天飞行。 D.古希腊死者口中放小钱和中国皇帝死后口中含宝珠,都是为鬼魂进入冥间而并非上 天所用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专家们长期以来对帛画中的舟船、水波、游鱼等内容失察,可见他们是在以先入为 主的思维方式解说画面内容。 B.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包括神话世界中的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帛画中的 墓主居于人间层上的中心位置,表现了墓主的控制欲。 C.现在国内有关帛画的主要书籍都认为《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是灵魂 升天图,呈现了”墓主在神化动物导引下飞翔升腾”的场景。 D.本文的观点,代表了汉代帛画主题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倡导的科学、务实的 科研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9.作者认为马王堆帛画原本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 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 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 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 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 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 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 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 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呲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 失言以谲其下耳。己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 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 事矣。”夫敌人之兵己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
C.升天者应该骑着能飞行的神化动物,战国帛画中墓主乘坐的舟船和水波纹、游鱼的 形象说明墓主并非升天飞行。 D.古希腊死者口中放小钱和中国皇帝死后口中含宝珠,都是为鬼魂进入冥间而并非上 天所用。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专家们长期以来对帛画中的舟船、水波、游鱼等内容失察,可见他们是在以先入为 主的思维方式解说画面内容。 B.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包括神话世界中的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帛画中的 墓主居于人间层上的中心位置,表现了墓主的控制欲。 C.现在国内有关帛画的主要书籍都认为《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是灵魂 升天图,呈现了”墓主在神化动物导引下飞翔升腾”的场景。 D.本文的观点,代表了汉代帛画主题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倡导的科学、务实的 科研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9.作者认为马王堆帛画原本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 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 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 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 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 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 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 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 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 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 失言以谲其下耳。己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 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 事矣。”夫敌人之兵己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
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 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日:“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岜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及其 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 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 谲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 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干载矣,未有能 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 敌:敌人 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 伺:窥探 C.仲达出兵拒之 拒:抵御 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 见:现成的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势倾群臣而下不忌 爽籁发而清风生 B.孔明移军且至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不觉其言之发也 翳桑之饿人也 D.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 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邦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 达用大话欺騙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 式的迁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 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
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 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及其 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 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 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 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干载矣,未有能 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 1974 年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 敌:敌人 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 伺:窥探 C.仲达出兵拒.之 拒:抵御 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 见:现成的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势倾群臣而.下不忌 爽籁发而.清风生 B.孔明移军且.至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不觉其言之发也. 翳桑之饿人也. D.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 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邦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 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 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 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