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方言 于5秒,格式为“,wav”。 3.共同语 4.波浪说 第二章汉语方言的分布 自学内容: 2.1汉语方言分区的方法和原则 汉语方言分区的历史(教材P25-29) 2.2汉语方言的共时分布 课堂作业: 2.3汉语方言的历史 你的方言系属是什么? 知识点: 课外作业: 1.同言线 汉语方言分区碰到了哪些困难? 2.方言分区图 3.方言特征图 第三章汉语方言的概况 课外作业: 3.1官话 翻阅《中国语言地图集》,四川地区有哪些 3.2湘方言 方言?其系属分别是什么? 3.3赣方言 3.4吴方言 3.5粤方言 3.6客家方言 3.7闽方言 知识点: 1.特征 2.清浊 3.入声 第四章方言与中国文化 课堂作业: 4.1方言与移民 1.除了所讲内容,你还能想到哪些与方言有 4.2方言与人文地理 关的文化? 4.3方言与农作物 2.方言所负载的文化资源,可以如何开发利 4.4方言与地名 用? 4.5方言与戏曲、小说 4.6方言与民俗 4.7专题发言 知识点: 1.方言地理 2.语言文化 3.俗词源 第五章国际音标 课堂作业: 5.1元音 1.认读、听写国际音标 5.2辅音 2.用国际音标给普通话注音 5.3声调 5.4附加符号 5.5国际音标的书写 知识点: 1.国际音标表 2.正则元音 3
3 2.社会方言 3.共同语 4.波浪说 于 5 秒,格式为“.wav”。 第二章 汉语方言的分布 2.1 汉语方言分区的方法和原则 2.2 汉语方言的共时分布 2.3 汉语方言的历史 知识点: 1.同言线 2.方言分区图 3.方言特征图 自学内容: 汉语方言分区的历史(教材 P25-29) 课堂作业: 你的方言系属是什么? 课外作业: 汉语方言分区碰到了哪些困难? 第三章 汉语方言的概况 3.1 官话 3.2 湘方言 3.3 赣方言 3.4 吴方言 3.5 粤方言 3.6 客家方言 3.7 闽方言 知识点: 1.特征 2.清浊 3.入声 课外作业: 翻阅《中国语言地图集》,四川地区有哪些 方言?其系属分别是什么? 第四章 方言与中国文化 4.1 方言与移民 4.2 方言与人文地理 4.3 方言与农作物 4.4 方言与地名 4.5 方言与戏曲、小说 4.6 方言与民俗 4.7 专题发言 知识点: 1.方言地理 2.语言文化 3.俗词源 课堂作业: 1.除了所讲内容,你还能想到哪些与方言有 关的文化? 2.方言所负载的文化资源,可以如何开发利 用? 第五章 国际音标 5.1 元音 5.2 辅音 5.3 声调 5.4 附加符号 5.5 国际音标的书写 知识点: 1. 国际音标表 2. 正则元音 课堂作业: 1.认读、听写国际音标 2.用国际音标给普通话注音
3.宽式记音 4.严式记音 第六章方言调查 课外作业: 6.1调查准备 按规定字表,使用斐风进行方言单字音调 6.2语音调查 查,并用国际音标记音 6.3词汇调查 6.4语法调查 6.5调查软件的使用 知识点: 1.调查字表 2.音系字 3.连读变调 4.本字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实 习题 小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验 课 计 1 第一章绪论 0 4 目标1、4 2 第二章汉语方言的分布 0 0 2 目标1 第三章汉语方言的概况 0 0 目标1、4 第四章方言与中国文化 0 目标1、4 5 第五章国际音标 0 3 6 目标2 6 第六章方言调查 4 0 4 8 目标3 合计 22 0 10 32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讲授和操作为主要方法,讲练结合,具体内容包括: 1.讲授法:由任课老师讲授相关知识和理论: 2.演示法:对于理论知识,通过相关音视频、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获得直观认识;对于国际音 标,通过播放音视频及任课教师的演示和指导,学习国际音标的发音和书写;对于软件操作,通
4 3. 宽式记音 4. 严式记音 第六章 方言调查 6.1 调查准备 6.2 语音调查 6.3 词汇调查 6.4 语法调查 6.5 调查软件的使用 知识点: 1. 调查字表 2. 音系字 3. 连读变调 4. 本字 课外作业: 按规定字表,使用斐风进行方言单字音调 查,并用国际音标记音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 课 小 计 1 第一章 绪论 4 0 0 4 目标 1、4 2 第二章 汉语方言的分布 2 0 0 2 目标 1 3 第三章 汉语方言的概况 4 0 0 4 目标 1、4 4 第四章 方言与中国文化 5 0 3 8 目标 1、4 5 第五章 国际音标 3 0 3 6 目标 2 6 第六章 方言调查 4 0 4 8 目标 3 合 计 22 0 10 32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讲授和操作为主要方法,讲练结合,具体内容包括: 1. 讲授法:由任课老师讲授相关知识和理论; 2. 演示法:对于理论知识,通过相关音视频、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获得直观认识;对于国际音 标,通过播放音视频及任课教师的演示和指导,学习国际音标的发音和书写;对于软件操作,通
过任课教师分步骤演示,带领学生操作,学习软件的操作步骤: 3.练习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相关语料进行分析。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者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40%) 期未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李小凡、项梦冰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参考书:《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主编,上海教有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参考书:《汉语方言学》,李如龙著,高等教有出版社,2001年第1版。 参考书:《国际音标自学手册》,周殿福编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版。 参考书:《方言调查字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版。 参考书:《四川方言与民俗(增订本)》,黄尚军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 撰写人:张驰 审核人: 正秘色进形 新浅的年叶我g 文学与新间传播学院 2018年7月1日
5 过任课教师分步骤演示,带领学生操作,学习软件的操作步骤; 3. 练习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相关语料进行分析。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期末考核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0%;(其中考勤占 10%,作业占 4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李小凡、项梦冰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第 1 版。 参考书:《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 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1 版。 参考书:《汉语方言学》,李如龙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第 1 版。 参考书:《国际音标自学手册》,周殿福 编著,商务印书馆,1985 年第 1 版。 参考书:《方言调查字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1981 年第 1 版。 参考书:《四川方言与民俗(增订本)》,黄尚军 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 1 版。 撰写人:张驰 审核人:
《西方语言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6474100 课程名称:西方语言学史 课程学分:2.0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开课部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5 建议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适用专业(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选修课,其知识体系属于语言学类课程中的基础课。学生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以期能够对西方语言学研究的历史有总体把握,能够熟悉西方语言学研究 的著名人物、著作和相关理论,能够基本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观和语言研究方法。与此 同时,通过西方语言学史的学习,能够联系中西方文化发展进程,具备一定的中外语言文化 对比研究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救学目标1.总体把握西方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及各阶段的特征(指标点1.1、2.1) 2.教学目标2.熟悉西方语言学研究的著名人物、著作和相关理论(指标点1.1) 3救学目标3.基本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观和语言研究方法,把握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动 态(指标点2.1、5.1) 4.教学目标4.将语言学史和文化史联系起来,进行中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指标点2.1、5.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5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1.1:掌握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有基本理论。 (2)指标点21:了解与人类进步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指标点5.1: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4)指标点5.2:具有文本分析和理论批评能力、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6
6 《西方语言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6474100 课程名称:西方语言学史 课程学分:2.0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开课部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5 建议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适用专业(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选修课,其知识体系属于语言学类课程中的基础课。学生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以期能够对西方语言学研究的历史有总体把握,能够熟悉西方语言学研究 的著名人物、著作和相关理论,能够基本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观和语言研究方法。与此 同时,通过西方语言学史的学习,能够联系中西方文化发展进程,具备一定的中外语言文化 对比研究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总体把握西方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及各阶段的特征(指标点 1.1、2.1) 2.教学目标 2. 熟悉西方语言学研究的著名人物、著作和相关理论(指标点 1.1) 3.教学目标 3. 基本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观和语言研究方法,把握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动 态(指标点 2.1、5.1) 4.教学目标 4. 将语言学史和文化史联系起来,进行中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指标点 2.1、5.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2、5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1.1:掌握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育基本理论。 (2)指标点 2.1:了解与人类进步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指标点 5.1: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4)指标点 5.2:具有文本分析和理论批评能力、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对应表 《西方语言学史》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西方语言学史 任课教师:张驰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总体把握西方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及各阶段的 11掌握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育 特征,熟悉西方语言学研究的著名人物、著作和相关理 基本理论。 论。 达成途径:讲授西方语言学研究的著名人物、著作、理 论、研究方法,归纳总结西方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及各阶 段特征。 评价依据:提问、课外作业、考试。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总体把握西方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及各阶段的 2.1了解与人类进步与文化发展 特征,基本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观和语言研究方法, 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把握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动态,并将语言学史和文化史联 系起来,进行中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达成途径:分阶段讲授西方语言学史,并通过引导学生 讨论的方式,总结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 进而将其与文化史相联系,讨论语言学对于其他学科的 贡献和影响。 评价依据:提问、讨论、课堂作业、课外作业、考试。 毕业要求5: 教学目标:基本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观和语言研究 5.1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 方法,把握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动态。 及发展动态。 达成途径:在学习了相关历史的基础上,梳理西方语言 学研究的发展动态。 评价依据:讨论、分组汇报、考试 半业要求5: 教学目标:将语言学史和文化史联系起来,进行中外语 5.2具有文本分析和理论批评能 言文化对比研究。 力、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外语言 达成途径:在学习了相关历史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相关 文化对比研究能力 问题,让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并作适量的研究,最终分组 研究成果。 评价依据:课外作业、分组汇报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绪论 自学内容: 1.1课程介绍 教材第一章《引论》 1.2语言史 课外作业: 1.3语言学史 1.搜集其他书籍关于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 知识点: 比较其异同。 1.语言史。 2阅读西方哲学史中古希腊部分的内容,思 2.语言史与语言学史的区别与联系。 考古希腊语言学研究的目的
7 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西方语言学史》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西方语言学史 任课教师:张驰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1 掌握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育 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总体把握西方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及各阶段的 特征,熟悉西方语言学研究的著名人物、著作和相关理 论。 达成途径:讲授西方语言学研究的著名人物、著作、理 论、研究方法,归纳总结西方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及各阶 段特征。 评价依据:提问、课外作业、考试。 毕业要求 2: 2.1 了解与人类进步与文化发展 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总体把握西方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及各阶段的 特征,基本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观和语言研究方法, 把握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动态,并将语言学史和文化史联 系起来,进行中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达成途径:分阶段讲授西方语言学史,并通过引导学生 讨论的方式,总结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 进而将其与文化史相联系,讨论语言学对于其他学科的 贡献和影响。 评价依据:提问、讨论、课堂作业、课外作业、考试。 毕业要求 5: 5.1 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 及发展动态。 教学目标:基本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观和语言研究 方法,把握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动态。 达成途径:在学习了相关历史的基础上,梳理西方语言 学研究的发展动态。 评价依据:讨论、分组汇报、考试 毕业要求 5: 5.2 具有文本分析和理论批评能 力、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外语言 文化对比研究能力 教学目标:将语言学史和文化史联系起来,进行中外语 言文化对比研究。 达成途径:在学习了相关历史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相关 问题,让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并作适量的研究,最终分组 研究成果。 评价依据:课外作业、分组汇报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1 课程介绍 1.2 语言史 1.3 语言学史 知识点: 1.语言史。 2.语言史与语言学史的区别与联系。 自学内容: 教材第一章《引论》 课外作业: 1.搜集其他书籍关于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 比较其异同。 2.阅读西方哲学史中古希腊部分的内容,思 考古希腊语言学研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