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势 (1)定义:电场中某点电势的高低,是相对参考点而言 的。一旦参考点(零电势点)选定,则任 点P的电势为 参考点 E dT (2)电势与电势差: Ub=Ed=E+Ed=U。-U 显然,电场中某点的电势高低,由零电势点的选择而 定。但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U却与零势点的选择无关 (3)电场力作功与电势: ∫E=qnU=Ub)
(1)定义:电场中某点电势的高低,是相对参考点而言 的。一旦参考点(零电势点)选定,则任一 = 参考点 P P U E dl (2)电势与电势差: a b b a b ab a U = E dl = E dl + E dl =U −U 参考点 参考点 显然,电场中某点的电势高低,由零电势点的选择 而 定。但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 Uab 却与零势点的选择无关。 (3)电场力作功与电势: ( ) a b b ab a A = q0 E dl = q0 U −U 点P的电势为
3、零电势点的选择 (1)零电势点允许有一定的任意性。但要保证电势的 表达式有意义。 (2)一般选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或者选大地电势为零。 4、点电荷的电势 b÷f E·al P 4er 显然 q>0 q<0,U 0
(1)零电势点允许有一定的任意性。但要保证电势的 表达式有意义。 (2)一般选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或者选大地电势为零。 r q U E dl P P 4 = = 显然: 0, 0; 0, 0. q UP q UP
§3.3电势叠加原理电势的计算 电势叠加原理 (1)点电荷系的电势: q q Up=Ea=pE,a=∑E,l i=1 ∑U1=∑ 即,一个点电荷系的电场中某点的 i=1487: 电势,等于各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 在该点所产生电势的代数和 (2)连续带电体的电势: C 4; TE 对于线分布、面分布、体分布的带电体,通常分别取: d q=ndl, dq'= ods, dq'= pdv (这种取法与用电场强度叠加原理求场强时相同。)
(2)连续带电体的电势: = r dq UP 4 对于线分布、面分布、体分布的带电体,通常分别取: dq = dl, dq = ds, dq = dV (这种取法与用电场强度叠加原理求场强时相同。) §3.3 电势叠加原理 电势的计算 1 q 2 q 3 q i q n q ( P 1)点电荷系的电势: = = = = n i i i n i i r q U 1 1 4 = = = P n i P P i U E dl E dl 1 = = n i P i E dl 1 即,一个点电荷系的电场中某点的 电势,等于各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 在该点所产生电势的代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