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市2017届高三年级期末统一模拟考试 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长沙市教科院组织名优教师联合命制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和艺术表率。国家的文化形象和艺术表率必须最集 中、最典型地具备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诸多要素。中国画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鲜明 性、独特性,能阅读出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中国画从形式到理论 都自成体系,独一无二地呈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构成了中国画的 独特价值体系,从而区别于世界其他造型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画这一民族绘画,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画的理论基 础,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以意象、兴象为理念的审美观、创作观,这是中国传统 绘画矗立于世界艺术之巅、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传承了 数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 我们民族的传统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装饰纹样、物体造型等。传统 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赋、戏曲、建筑、园林……甚至中国汉字都具有意象、兴象 理念的艺术特征。意象、兴象理念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许多方面,龙是中 华民族的图腾,民族的象征与精神,龙与传统吉祥物凤凰、麒麟等都是典型兴象 理念的杰出作品。意象、兴象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思想意识形态,是 传统文化艺术延续贯穿始终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审美观、创作观。 中国画是注重主观意识的绘画形式,画家以手中笔墨,抒发胸中逸气,作品 倾注着作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国画通过形象、意象、兴象而达到寄物移情言志的 目的。绝似物象的绘画、绝不似物象的绘画都不是真正的艺术,唯有有感而发的 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兴象作品才为上乘之作。如果中国画偏离了以情感为 基础的意象、兴象理念的表述,中国画就失去了生命。齐白石精辟地指出中国画 意象、兴象的意义,“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古 人作画,不似之似,天趣自然,因曰神品”。由于中国画是强调主观意识的绘画, 山水画需要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需要思想情感与山水灵性的结合,意象、 兴象理念赋予中国山水画抒情诗的意境。画家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观审 视大自然,山水非眼中之山水,山水就是“我”;画不是单纯摹写自然,画即是 我”。意象、兴象理念赋予中国山水画内美性格,作品就是画家自我精神的真 实写照,画家借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与美学理想。 传统中国画的程式体系,以意象、兴象理念为基础,笔法线条为基本造型手法。 主观意识超越于自然物象,笔墨表现力高于自然物象的形态结构,神在形似之外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应物象形”的造型审美法则。“知白守 黑”“计白当黑”“虚实相生”“动静相依”“刚柔相济”是中国画“一阴一 阳之谓道”的主要表现方式。以中国画的有法之法演变为“无法而法,乃为至 法”的创作自由境界,形成自我绘画风格。“以形写神”突出气韵,讲究“气韵 生动”。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观,用笔墨形式,寄情于物、借物言志, 将自我精神与客观世界融合统一,达到“澄怀味象”“以形媚道”。“志于道
湖南长沙市 2017 届高三年级期末统一模拟考试 总分:150 分 时量:150 分钟 长沙市教科院组织名优教师联合命制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画是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和艺术表率。国家的文化形象和艺术表率必须最集 中、最典型地具备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诸多要素。中国画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鲜明 性、独特性,能阅读出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中国画从形式到理论 都自成体系,独一无二地呈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构成了中国画的 独特价值体系,从而区别于世界其他造型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画这一民族绘画,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画的理论基 础,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以意象、兴象为理念的审美观、创作观,这是中国传统 绘画矗立于世界艺术之巅、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传承了 数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 我们民族的传统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装饰纹样、物体造型等。传统 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赋、戏曲、建筑、园林……甚至中国汉字都具有意象、兴象 理念的艺术特征。意象、兴象理念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许多方面,龙是中 华民族的图腾,民族的象征与精神,龙与传统吉祥物凤凰、麒麟等都是典型兴象 理念的杰出作品。意象、兴象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思想意识形态,是 传统文化艺术延续贯穿始终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审美观、创作观。 中国画是注重主观意识的绘画形式,画家以手中笔墨,抒发胸中逸气,作品 倾注着作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国画通过形象、意象、兴象而达到寄物移情言志的 目的。绝似物象的绘画、绝不似物象的绘画都不是真正的艺术,唯有有感而发的 “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兴象作品才为上乘之作。如果中国画偏离了以情感为 基础的意象、兴象理念的表述,中国画就失去了生命。齐白石精辟地指出中国画 意象、兴象的意义,“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古 人作画,不似之似,天趣自然,因曰神品”。由于中国画是强调主观意识的绘画, 山水画需要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需要思想情感与山水灵性的结合,意象、 兴象理念赋予中国山水画抒情诗的意境。画家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观审 视大自然,山水非眼中之山水,山水就是“我”;画不是单纯摹写自然,画即是 “我”。意象、兴象理念赋予中国山水画内美性格,作品就是画家自我精神的真 实写照,画家借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与美学理想。 传统中国画的程式体系,以意象、兴象理念为基础,笔法线条为基本造型手法。 主观意识超越于自然物象,笔墨表现力高于自然物象的形态结构,神在形似之外。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应物象形”的造型审美法则。“知白守 黑”“计白当黑”“虚实相生”“动静相依”“刚柔相济”是中国画“一阴一 阳之谓道”的主要表现方式。以中国画的有法之法演变为“无法而法,乃为至 法”的创作自由境界,形成自我绘画风格。“以形写神”突出气韵,讲究“气韵 生动”。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观,用笔墨形式,寄情于物、借物言志, 将自我精神与客观世界融合统一,达到“澄怀味象”“以形媚道”。“志于道
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通过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而达到人生修为的立本之 源。“成教化,助人伦”是中国画的社会教育功能 (节选自陈云《弘扬中国画的传统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中国画有别于世界其他造型艺术,就是因为它独一无二地呈现民族文化、精 神和特色,构成了中国画的独特价值体系。 B.中国传统绘画之所以能矗立于世界艺术之巅,主要是因为其以中国传统哲学 思想为理论基础而形成了以意象、兴象作为理念的审美观、创作观。 C.中国画注重主观意识,画家以手中笔墨抒发胸中逸气,作品倾注着思想和精 神,通过形象、意象、兴象来寄物移情言志。 D.中国画不但可以让画家通过这一艺术形式增进个人的人生修为,同时也具有 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教育功能 2.根据原文意思,下列说法不符合中国画的民族传统的一项是( )(3 分) A.“无法而法,乃为至法”B.“以形媚道” C.“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D.“坚强者莫能守,而柔弱者长存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意象、兴象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思想意识形态,中国画如果脱离 这种理念的表述,就将失去其艺术生命力 B.兴象理念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许多方面,比如龙与凤凰、麒麟等传统 吉祥物都是典型兴象理念的杰出作品。 C.齐白石指出中国画意象、兴象的意义,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强 调主观意识以及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 D.意象、兴象理念赋予了中国山水画抒情诗的意境,还赋予了它内美的性格, 画家的自我精神在作品中得到了真实写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史学大师阎宗临 夏明亮 ①l904年阎宗临诞生在山西省一户农民家庭。他自幼喜欢读书,苦于家境窘迫, 上小学时经常步行三十多里山间小路到表兄家借书阅读。小学毕业后,父亲想送 他到县城里的店铺当学徒,早点赚钱贴补家用。表兄深知这个表弟嗜书如命,读 下去可能会挣个好前程,于是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二十元,这样他的读书生涯才未 致中断。1919年,阎宗临考入五台县川至中学,毕业时,化学老师乔松岩先生 建议他去北京报考高等师范。当时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他就拿着乔先生给的十 元钱,孑然一身前往北京。 ②因在中学数理化和外语基础太差,阎宗临没有考取髙等师范,坐困愁城,维持 生活成了问题。经朋友劝说,他报考了梁漱溟先生在山东曹州开办的重华书院, 斩获第一名。梁先生爱才心切,亲自到旅店看望。得知阎宗临的困境后,他慷慨 允诺为这个穷学生负担食宿并免除学杂费。 ③重华书院的课程以儒学、佛学和印度哲学为主。阎宗临试读了一段时间,对这 些课程提不起兴趣,还是想读文学或历史学。他思虑再三,毅然向梁先生辞行
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通过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而达到人生修为的立本之 源。“成教化,助人伦”是中国画的社会教育功能。 (节选自陈云《弘扬中国画的传统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画有别于世界其他造型艺术,就是因为它独一无二地呈现民族文化、精 神和特色,构成了中国画的独特价值体系。 B.中国传统绘画之所以能矗立于世界艺术之巅,主要是因为其以中国传统哲学 思想为理论基础而形成了以意象、兴象作为理念的审美观、创作观。 C.中国画注重主观意识,画家以手中笔墨抒发胸中逸气,作品倾注着思想和精 神,通过形象、意象、兴象来寄物移情言志。 D.中国画不但可以让画家通过这一艺术形式增进个人的人生修为,同时也具有 “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教育功能。 2.根据原文意思,下列说法不符合中国画的民族传统的一项是( )(3 分) A.“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B.“以形媚道” C.“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 D.“坚强者莫能守,而柔弱者长存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意象、兴象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思想意识形态,中国画如果脱离 这种理念的表述,就将失去其艺术生命力。 B.兴象理念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许多方面,比如龙与凤凰、麒麟等传统 吉祥物都是典型兴象理念的杰出作品。 C.齐白石指出中国画意象、兴象的意义,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强 调主观意识以及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 D.意象、兴象理念赋予了中国山水画抒情诗的意境,还赋予了它内美的性格, 画家的自我精神在作品中得到了真实写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史学大师阎宗临 夏明亮 ①1904 年阎宗临诞生在山西省一户农民家庭。他自幼喜欢读书,苦于家境窘迫, 上小学时经常步行三十多里山间小路到表兄家借书阅读。小学毕业后,父亲想送 他到县城里的店铺当学徒,早点赚钱贴补家用。表兄深知这个表弟嗜书如命,读 下去可能会挣个好前程,于是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二十元,这样他的读书生涯才未 致中断。1919 年,阎宗临考入五台县川至中学,毕业时,化学老师乔松岩先生 建议他去北京报考高等师范。当时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他就拿着乔先生给的十 元钱,孑然一身前往北京。 ②因在中学数理化和外语基础太差,阎宗临没有考取高等师范,坐困愁城,维持 生活成了问题。经朋友劝说,他报考了梁漱溟先生在山东曹州开办的重华书院, 斩获第一名。梁先生爱才心切,亲自到旅店看望。得知阎宗临的困境后,他慷慨 允诺为这个穷学生负担食宿并免除学杂费。 ③重华书院的课程以儒学、佛学和印度哲学为主。阎宗临试读了一段时间,对这 些课程提不起兴趣,还是想读文学或历史学。他思虑再三,毅然向梁先生辞行
梁先生不阻青年人之志向,欣然放行。这段相处虽时间不长,但梁先生那渊博的 学识、宽厚的为人,给青年阎宗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④一个偶然的机会,阎宗临结识了留法归国的学生华林。华林得知阎宗临想读 “洋书”的理想后,竭力劝说他赴法勤工俭学,并应允代他在法国联系工作事宜。 ⑤历经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阎宗临终于到达法国马赛港,通过法华教育会进入 公学开始学习法文,同时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经历了整整五年的打工生涯,阎 宗临于1929年冬天正式注册为瑞士伏利堡大学文学院学生,主攻欧洲古代和中 世纪的历史和文化课程 ⑥拉丁文晦涩深奧,在语言学界有“死文字”之称。学校规定,东方国家的学生 可以免修拉丁文,学校里几位日本籍学生知难而退,申请免修,只有阎宗临这个 中国学生硬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在阎宗临看来,这不仅是因为要获得伏利堡大 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必须通过拉丁文考试,更是因为西方历史原著大多是用拉丁 文写成的。不学通拉丁文,就无法真正理解欧洲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本着“触摸 欧洲文化灵魂”的精神,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学习,阎宗临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 听说读写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933年夏,阎宗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硕士学 ⑦929年11月,阎宗临拜访了心仪已久的罗曼·罗兰先生。在一间堆满书籍的 接待室里,他与罗曼·罗兰开始了一场超越年龄、语言、国籍等诸多界限的敞开 心扉的畅谈。他们从托尔斯泰谈到中国的辜鸿铭,从《阿Q正传》谈到中国新文 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两人越谈越契合,越谈越投机。罗曼·罗兰非常仰慕中国的 古老文化,深为欧洲人对中国的不了解而感到惋惜 ⑧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阎宗临再也无法在书斋中安 坐下去,他毅然向岱梧校长辞行。校长再三挽留,说瑞士是中立国家,不会有战 争的危险,而且他可以帮助阎宗临取得瑞士国籍。阎宗临婉言谢绝了,他说:“国 家有难,留在国外怎能安心?外国人也会看不起你!” ⑨回到战乱中的故乡山西,阎宗临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到阎锡山的太原绥靖公署 担任外文秘书,一是到山西大学担任教授。作为受过西方民主文明洗礼的自由知 识分子,阎宗临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后者 ⑩1938年6月,阎宗临应广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任仁之邀,赴桂林受聘出仼广西 大学历史系教授。身处战乱之中,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阎宗临决心用自己的全 部心血,为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贡献一份华夏学人的绵薄之力。正如他在《罗 马史》自序中所写的那样:“一个读书人,在那离乱之时,外面秩序破坏如同沙 漠中的生活,所可求者,只有设法安定内心的纪律,埋头工作,我运用这种愚蠢 的认识,试将所授之罗马史,整理成书。这并不是一种如何新奇的著述,这只是 个清苦的中国教授,苦守他的战时岗位… O11在桂林的六年是阎宗临一生中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在教学之余,他 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写作了大量学术论文,在他去世后结集为《世界古代 中世纪史》《欧洲文化史论》《中西交通史》三部著作,共计六十余万字。 O12阎宗临在欧洲生活十三年,其中五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对欧洲社会有丰 富的感性认识;他刻苦攻读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从本科直至博士,对欧洲又有深 刻的理性认识;加之他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底,真正实现了中西会通,因此他的学 术著作被史学界誉为“多年来罕见的一种真学术”,而且这些著作又大多是在他 四十岁之前完成的,这在20世纪的史学界真可谓凤毛麟角,“大师级学者”的 称号对他而言实属当之无愧
梁先生不阻青年人之志向,欣然放行。这段相处虽时间不长,但梁先生那渊博的 学识、宽厚的为人,给青年阎宗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④一个偶然的机会,阎宗临结识了留法归国的学生华林。华林得知阎宗临想读 “洋书”的理想后,竭力劝说他赴法勤工俭学,并应允代他在法国联系工作事宜。 ⑤历经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阎宗临终于到达法国马赛港,通过法华教育会进入 公学开始学习法文,同时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经历了整整五年的打工生涯,阎 宗临于 1929 年冬天正式注册为瑞士伏利堡大学文学院学生,主攻欧洲古代和中 世纪的历史和文化课程。 ⑥拉丁文晦涩深奥,在语言学界有“死文字”之称。学校规定,东方国家的学生 可以免修拉丁文,学校里几位日本籍学生知难而退,申请免修,只有阎宗临这个 中国学生硬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在阎宗临看来,这不仅是因为要获得伏利堡大 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必须通过拉丁文考试,更是因为西方历史原著大多是用拉丁 文写成的。不学通拉丁文,就无法真正理解欧洲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本着“触摸 欧洲文化灵魂”的精神,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学习,阎宗临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 听说读写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933 年夏,阎宗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硕士学 位。 ⑦1929 年 11 月,阎宗临拜访了心仪已久的罗曼•罗兰先生。在一间堆满书籍的 接待室里,他与罗曼•罗兰开始了一场超越年龄、语言、国籍等诸多界限的敞开 心扉的畅谈。他们从托尔斯泰谈到中国的辜鸿铭,从《阿 Q 正传》谈到中国新文 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两人越谈越契合,越谈越投机。罗曼•罗兰非常仰慕中国的 古老文化,深为欧洲人对中国的不了解而感到惋惜。 ⑧1937 年 7 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阎宗临再也无法在书斋中安 坐下去,他毅然向岱梧校长辞行。校长再三挽留,说瑞士是中立国家,不会有战 争的危险,而且他可以帮助阎宗临取得瑞士国籍。阎宗临婉言谢绝了,他说:“国 家有难,留在国外怎能安心?外国人也会看不起你!” ⑨回到战乱中的故乡山西,阎宗临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到阎锡山的太原绥靖公署 担任外文秘书,一是到山西大学担任教授。作为受过西方民主文明洗礼的自由知 识分子,阎宗临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后者。 ⑩1938 年 6 月,阎宗临应广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任仁之邀,赴桂林受聘出任广西 大学历史系教授。身处战乱之中,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阎宗临决心用自己的全 部心血,为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贡献一份华夏学人的绵薄之力。正如他在《罗 马史》自序中所写的那样:“一个读书人,在那离乱之时,外面秩序破坏如同沙 漠中的生活,所可求者,只有设法安定内心的纪律,埋头工作,我运用这种愚蠢 的认识,试将所授之罗马史,整理成书。这并不是一种如何新奇的著述,这只是 一个清苦的中国教授,苦守他的战时岗位……” ○11 在桂林的六年是阎宗临一生中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在教学之余,他 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写作了大量学术论文,在他去世后结集为《世界古代 中世纪史》《欧洲文化史论》《中西交通史》三部著作,共计六十余万字。 ○12 阎宗临在欧洲生活十三年,其中五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对欧洲社会有丰 富的感性认识;他刻苦攻读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从本科直至博士,对欧洲又有深 刻的理性认识;加之他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底,真正实现了中西会通,因此他的学 术著作被史学界誉为“多年来罕见的一种真学术”,而且这些著作又大多是在他 四十岁之前完成的,这在 20 世纪的史学界真可谓凤毛麟角,“大师级学者”的 称号对他而言实属当之无愧
(摘编自夏明亮《阎宗临:史学大家的辉煌与遗憾》)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兄为了支持阎宗临的兴趣爱好,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二十元,如此阎宗临的 读书生涯才未至中断。 B.拉丁文晦涩深奥,为了真正理解欧洲古代历史和文化,阎宗临一到欧洲就硬 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 C.罗曼·罗兰非常仰慕中国的古老文化,突破了国籍的界限深入阅读,还为欧洲 人对中国的不了解而感到惋惜。 D.选文引用阎宗临《罗马史》自序中的话语,表明阎宗临在国家离乱之时愚钝 笨拙,对现实无能为力。 5.从上面所选的文章来看,阎宗临为了自己所钟情的历史学做了哪些努力?(4 分) 6.为什么说“大师级学者”的称号对阎宗临而言是当之无愧的?大师阎宗临身 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你拨打的电话己关机 张尚洁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妈妈房里的表,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 床上没有一丝温度,被夜晚的风吹得冰凉。她看看空空的床,给妈妈打了一个电 话,却只传来忙音。借着手机屏上微弱的光,环视房间一周,精致的装饰品褪去 了白天的招摇,隐在黑暗中,只剩下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妈妈又走了,还是没有 回来?工作越来越忙,应酬越来越多,妈妈已经很少回家,剩下她一个人,过着 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 她滑坐在地板上,眼泪突然就落了下来。生活什么时候开始起了变化呢?自从爸 爸去世,妈妈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从前温婉的小城姑娘突然变成了叱咤风云的 女强人,支撑起了只剩两人的家庭,让房子越变越大,却让温暖越来越少。 她想起了小时候,房子不足五十平方米,晚上三个人只能挤在一张床上,中间挂 着一块软软的棉布,她和妈妈睡在这头,爸爸睡在那头,她躺在妈妈温柔的臂窝 里,听着棉布那头爸爸讲的故事睡去,心里是安稳的。而现在,妈妈很少回家, 她们之间好像只是靠着每月信用卡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来维持关系,让她还能感受 到妈妈的存在。 “嘭——”她望向门口,是妈妈进了家门。看见她坐在地上,妈妈吃了一惊:“还 不睡?”说着便走到镜子前卸妆,一下一下,露出了深深的疲惫。“学校最近还 好吗?有没有什么费用要交的?”见她迟迟不出声,妈妈回过头来。“没有, 我……”话音刚起,镜子前的新款三星手机闪烁起来,妈妈神情严肃地接起电话, 嗯”了几声,便抓起口红开始补妆。她望着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 距离的存在感。“我走了,你自己…好好的。”妈妈深深地看她一眼,拿起衣 服匆匆地、却又恋恋不舍地走出家门 又剩了她一个人
(摘编自夏明亮《阎宗临:史学大家的辉煌与遗憾》)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表兄为了支持阎宗临的兴趣爱好,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二十元,如此阎宗临的 读书生涯才未至中断。 B.拉丁文晦涩深奥,为了真正理解欧洲古代历史和文化,阎宗临一到欧洲就硬 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 C.罗曼•罗兰非常仰慕中国的古老文化,突破了国籍的界限深入阅读,还为欧洲 人对中国的不了解而感到惋惜。 D.选文引用阎宗临《罗马史》自序中的话语,表明阎宗临在国家离乱之时愚钝 笨拙,对现实无能为力。 5.从上面所选的文章来看,阎宗临为了自己所钟情的历史学做了哪些努力?(4 分) 6.为什么说“大师级学者”的称号对阎宗临而言是当之无愧的?大师阎宗临身 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张尚洁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妈妈房里的表,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 床上没有一丝温度,被夜晚的风吹得冰凉。她看看空空的床,给妈妈打了一个电 话,却只传来忙音。借着手机屏上微弱的光,环视房间一周,精致的装饰品褪去 了白天的招摇,隐在黑暗中,只剩下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妈妈又走了,还是没有 回来?工作越来越忙,应酬越来越多,妈妈已经很少回家,剩下她一个人,过着 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 她滑坐在地板上,眼泪突然就落了下来。生活什么时候开始起了变化呢?自从爸 爸去世,妈妈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从前温婉的小城姑娘突然变成了叱咤风云的 女强人,支撑起了只剩两人的家庭,让房子越变越大,却让温暖越来越少。 她想起了小时候,房子不足五十平方米,晚上三个人只能挤在一张床上,中间挂 着一块软软的棉布,她和妈妈睡在这头,爸爸睡在那头,她躺在妈妈温柔的臂窝 里,听着棉布那头爸爸讲的故事睡去,心里是安稳的。而现在,妈妈很少回家, 她们之间好像只是靠着每月信用卡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来维持关系,让她还能感受 到妈妈的存在。 “嘭——”她望向门口,是妈妈进了家门。看见她坐在地上,妈妈吃了一惊:“还 不睡?”说着便走到镜子前卸妆,一下一下,露出了深深的疲惫。“学校最近还 好吗?有没有什么费用要交的?”见她迟迟不出声,妈妈回过头来。“没有, 我……”话音刚起,镜子前的新款三星手机闪烁起来,妈妈神情严肃地接起电话, “嗯”了几声,便抓起口红开始补妆。她望着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 距离的存在感。“我走了,你自己……好好的。”妈妈深深地看她一眼,拿起衣 服匆匆地、却又恋恋不舍地走出家门。 又剩了她一个人
凌晨两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机场的落地钟,时针与分针在下午三点的空气中分离,依依不舍。 排排金属座椅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明亮得让人无法直视。她低头看看自己的 机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她又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上面毋 庸置疑地印着“墨尔本,下午两点”。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 来 她想起了小时候,学校开家长会,她孤独地在校门口等着妈妈的到来,却只看见 双双高跟鞋从看起来很髙档的车上下来,从两边走过。她始终寻不到属于妈妈 的自行车与老布鞋。正当她灰心想回教室,身后却响起了锁自行车的声音和急促 的脚步声,转头,妈妈已在身前冲她温柔地笑。长大以后,自行车与老布鞋已经 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鸣笛声与“哒哒”的高跟鞋的声音,没有一丝温 暖 这时,一条新信息传进她的手机 妈妈在开会,你自己……好好的 少年时的场景又一次袭来,冰冷的门撞上门框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耳边。尽管是 午后,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她依然觉得寒冷,刺骨的寒冷。 她猛地站起身,撕碎了机票,将碎屑狠狠地扔进垃圾桶。“两点飞往墨尔本的航 班马上就要停止登机……”大厅中传来航班信息,却被她抛在脑后。 从来没有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工作,努力到连家都不顾。生活可以漂 泊,可以孤独,但心灵必须有所归依,难道家不是最好的依靠吗?明明是最亲的 人,为什么还会有这么遥远的心的距离呢? 她冲出机场,拦下一辆出租车,在后座上泪水决堤。 又剩了她一个人。 下午三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家门口超市的表,时针与分针在傍晚四点的空气中告别,清晰可见 楼道里安静得很,只有她的行李箱行走在地上的声音。她看看家门,给妈妈打了 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妈妈一定还在工作吧,她苦笑了一下。良久,她掏出 钥匙轻轻插进锁眼,门“咔嗒”一声,开了。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回来,回 到这个没有温暖的、似乎不值得留恋的家。她靠近妈妈的房间,房间里没有一丝 声音。走进去,却看见妈妈蜷缩在床头,泪水簌簌地落着,在被单上印下深色的 痕迹 远处,是被摔碎的手机。 她蓦地愣了,心里竟泛起一丝久违的温暖。 “妈,我不走了。”开口时是微颤的声音。妈妈抬起红肿的双眼,惊讶又惊喜地 望向她。她突然懂了,妈妈是有多爱她,尽管这爱是走的另一条路,但她们依然 是最亲近的人。 她们两个人相拥在一起。 (选自《当代小说》2012年10期)
凌晨两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机场的落地钟,时针与分针在下午三点的空气中分离,依依不舍。 一排排金属座椅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明亮得让人无法直视。她低头看看自己的 机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她又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上面毋 庸置疑地印着“墨尔本,下午两点”。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 来。 她想起了小时候,学校开家长会,她孤独地在校门口等着妈妈的到来,却只看见 一双双高跟鞋从看起来很高档的车上下来,从两边走过。她始终寻不到属于妈妈 的自行车与老布鞋。正当她灰心想回教室,身后却响起了锁自行车的声音和急促 的脚步声,转头,妈妈已在身前冲她温柔地笑。长大以后,自行车与老布鞋已经 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鸣笛声与“哒哒”的高跟鞋的声音,没有一丝温 暖。 这时,一条新信息传进她的手机。 “妈妈在开会,你自己……好好的。” 少年时的场景又一次袭来,冰冷的门撞上门框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耳边。尽管是 午后,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她依然觉得寒冷,刺骨的寒冷。 她猛地站起身,撕碎了机票,将碎屑狠狠地扔进垃圾桶。“两点飞往墨尔本的航 班马上就要停止登机……”大厅中传来航班信息,却被她抛在脑后。 从来没有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工作,努力到连家都不顾。生活可以漂 泊,可以孤独,但心灵必须有所归依,难道家不是最好的依靠吗?明明是最亲的 人,为什么还会有这么遥远的心的距离呢? 她冲出机场,拦下一辆出租车,在后座上泪水决堤。 又剩了她一个人。 下午三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家门口超市的表,时针与分针在傍晚四点的空气中告别,清晰可见。 楼道里安静得很,只有她的行李箱行走在地上的声音。她看看家门,给妈妈打了 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妈妈一定还在工作吧,她苦笑了一下。良久,她掏出 钥匙轻轻插进锁眼,门“咔嗒”一声,开了。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回来,回 到这个没有温暖的、似乎不值得留恋的家。她靠近妈妈的房间,房间里没有一丝 声音。走进去,却看见妈妈蜷缩在床头,泪水簌簌地落着,在被单上印下深色的 痕迹。 远处,是被摔碎的手机。 她蓦地愣了,心里竟泛起一丝久违的温暖。 “妈,我不走了。”开口时是微颤的声音。妈妈抬起红肿的双眼,惊讶又惊喜地 望向她。她突然懂了,妈妈是有多爱她,尽管这爱是走的另一条路,但她们依然 是最亲近的人。 她们两个人相拥在一起。 (选自《当代小说》2012 年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