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供求理论【本讲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明确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本讲的重点】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之间的异同及影响供需的因素。【本讲的难点】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之间的异同。【本讲课程的引入】本章围绕市场体制的运行作总体性的或一般性的考察,介绍了微观经济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供给和需求分析,说明了一个竞争性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供给和需求是如何确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以及如何运用供给和需求分析来确定市场条件变化对均衡的影响。【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一节需求分析一、需求的定义和需求函数1.需求的含义(Demand)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理解这一概念,强调以下三个要点:需求量是个预期概念,不是指实际购买量,是消费者预计、愿意或打算购买的数量。A需求量是指有效需求量,即有现实支付能力的需求。现实的支付能力指拥有足够的货币来支持。A需求总是涉及两个变量:价格(Price)、需求量(Quantity)。没有相应的价格,就谈不上需求。2.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它们各自对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影响如下。第一,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分为两种情况。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即消费者的
第二讲 供求理论 【本讲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明确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 【本讲的重点】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之间的异同及影响供需的因素。 【本讲的难点】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之间的异同。 【本讲课程的引入】本章围绕市场体制的运行作总体性的或一般性的考察,介绍 了微观经济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供给和需求分析,说明了一个竞争性市场是如 何运作的,供给和需求是如何确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以及如何运用供给和需 求分析来确定市场条件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一节 需求分析 一、 需求的定义和需求函数 1.需求的含义(Demand)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 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 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 效需求。 理解这一概念,强调以下三个要点: ▲ 需求量是个预期概念,不是指实际购买量,是消费者预计、愿意或打 算购买的数量。 ▲ 需求量是指有效需求量,即有现实支付能力的需求。现实的支付能力 指拥有足够的货币来支持。 ▲ 需求总是涉及两个变量:价格(Price)、需求量(Quantity)。没有相 应的价格,就谈不上需求。 2.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 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 价格预期等。它们各自对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影响如下。 第一,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 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分为两种 情况。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 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即消费者的
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化。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第三,其它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关系,另一种是替代关系。互补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互相补充的。例如录音机与磁带。这种有互补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例如录音机)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例如磁带)的需求就减少。反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小降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增加。互补商品价格变化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反方向变动。替代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可以相互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例如,羊肉和牛肉就是这种替代关系。这种有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例如羊肉)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例如牛肉)的需求就增加。因为羊肉价格上升,人们少吃羊肉,必然多吃牛肉。反之,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替代商品价格变化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同方向变动。第四,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消费者的偏好是心理因素,但更多地受人们生活与其中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影响(如攀比心理等)。第五,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这也是一个心理因素,不过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的预期因素,不仅是价格预期,还有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政府政策倾向的预期等。3.需求函数所谓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也就是说,在以上的分析中,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的函数。但是,如果我们对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所有因素同时进行分析,这就会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在处理这种复杂的多变量问题时,通常可以将问题简化,即把影响因素放在水平本身的价格上,而同时使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这是因为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决定需求数量的最基本的因素,所以,我们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仅仅看成是这种商品的价格的函数,于是,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2. 1)Qd= f(P)
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化。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与商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 第三,其它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 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商品之间的 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关系,另一种是替代关系。 互补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互相补充的。例如录音 机与磁带。这种有互补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例如录音机)价格上升时,对另 一种商品(例如磁带)的需求就减少。反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对另一种 商品的需求就增加。互补商品价格变化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反方向变动。 替代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可以相互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 替代的。例如,羊肉和牛肉就是这种替代关系。这种有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 商品(例如羊肉)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例如牛肉)的需求就增加。因为羊肉 价格上升,人们少吃羊肉,必然多吃牛肉。反之,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另一 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替代商品价格变化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同方向变动。 第四,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 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消费者的偏好是心理因素, 但更多地受人们生活与其中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影响(如 攀比心理等)。 第五,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 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 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这也是一个心理因素, 不过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的预期因素,不仅是价格预期,还有对未来收入和支出 的预期,政府政策倾向的预期等。 3.需求函数 所谓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也就是说,在以上的分析中,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 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需求数量的 因素的函数。但是,如果我们对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所有因素同时进行分析, 这就会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在处理这种复杂的多变量问题时,通常可以将问题 简化,即把影响因素放在水平本身的价格上,而同时使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决定需求数量的最基本的因素,所以,我们假定其他 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 的需求量仅仅看成是这种商品的价格的函数,于是,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Qd = f(P) (2.1)
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Oa为商品的需求量。为了更进一步简化分析,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其形式为:Qd = a--β (P)其中a、β为常数,a为截距,β为斜率倒数。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d=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商品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加以表示。1.需求表商品的需求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表2一1是一张某商品的需求表。某商品的需求表表 2—1CA0DEFG价格一数量组合1234567价格(元)700600500400300200需求量(单位数)100从表2一1可以清楚的看到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譬如,当商品价格为1元时,商品的需求量为700单位;当价格上升为2元时,需求量下降为600单位;当价格进一步上升为3元时,需求量下降为更少的500单位;如此等等。需求表实际上是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2.需求曲线(1)含义与图形需求曲线是以儿何图形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商品的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商品不同的价格一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图2一1是根据表2一1绘制的一条需求曲线。在图2—1中,横轴OQ表示商品-P的数量,纵轴OP表示商品的价格。应8Q=f(P)该指出的是,与数学上的习惯相反,G1-F6在微观经济学分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E5线时,通常以纵轴表示自变量P,以横4轴表示因变量Q。C3B12图中的需求曲线是这样得到的:根YA据表2一1中每一个商品的价格一需求100200300400500600700800Q0图2一1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式中,P 为商品的价格;Qd 为商品的需求量。 为了更进一步简化分析,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其形 式为: Qd = α-β(P) 其中α、β为常数,α为截距,β为斜率倒数。 二、 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 Qd = 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 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商品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加以表示。 1.需求表 商品的需求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 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表 2—1 是一张某商品的需求表。 表 2—1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数量组合 A B C D E F G 价格(元) 1 2 3 4 5 6 7 需求量(单位数)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从表 2—1 可以清楚的看到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譬如,当商品 价格为 1 元时,商品的需求量为 700 单位;当价格上升为 2 元时,需求量下降为 600 单位;当价格进一步上升为 3 元时,需求量下降为更少的 500 单位;如此等等。 需求表实际上是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的。 2.需求曲线 (1)含义与图形 需求曲线是以几何图形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商品 的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商品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 制的一条曲线。图 2—1 是根据表 2—1 绘制的一条需求曲线。 在图 2—1 中,横轴 OQ 表示商品 的数量,纵轴 OP 表示商品的价格。应 该指出的是,与数学上的习惯相反, 在微观经济学分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 线时,通常以纵轴表示自变量 P,以横 轴表示因变量 Q。 图中的需求曲线是这样得到的:根 据表 2—1 中每一个商品的价格—需求 图 2-1 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0 100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Q P 8 6 7 5 4 3 2 1 A B C D E F G Qd=f(P)
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中描绘相应的各点A、B、C、D、E、F、G,然后顺次连接这些点,便得到需求曲线Od=f(P)。它表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微观经济学在论述需求函数时,一般都假定商品的价格和相应的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分割性。正是由于这一假定,在图2一1中才可以将商品的各个价格一需求量的组合点A、B、C.·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一条光滑的连续的需求曲线。图2一1中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实际上,需求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上各点的斜率是相等的。当需求函数为非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曲线,曲线上各点的斜率是不相等的。(2)需求曲线的特例情况在某些市场上,需求曲线呈现多种不同情况*呈自左下发方向右上方倾斜。在存在炫耀性消费、价格预期、“价一一质”观念等条件下。例1988年抢购风、奢侈品消费等*不规则曲线。证券、黄金市场的需求曲线往往在价格上升到一定点后,随着价格继续上升,向右弯回。有的向左弯回。(3)需求定理建立在需求函数基础上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需求量变动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表2一1中可见,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相应地,在图2一1中的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需求定理。在理解价格的决定时,需求定理是很重要的。需求定理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需求定理作为一种经济理论也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这个假设条件就是“其他条件不变”。所谓“其他条件不变”是指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是不变的。离开了这一前提,需求定理就无法成立。例1:需求规律说明(B)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质量提高;B、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D、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中描绘相应的各点 A、B、C、D、E、F、G,然后顺次 连接这些点,便得到需求曲线 Qd = f(P)。它表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微观经济学在论述需求函数时,一般都假定商品的价格和相应的需求量的变化 具有无限分割性。正是由于这一假定,在图 2—1 中才可以将商品的各个价格—需 求量的组合点 A、B、C.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一条光滑的连续的需求曲线。 图 2—1 中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实际上,需求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 以是曲线型的。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上 各点的斜率是相等的。当需求函数为非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曲线, 曲线上各点的斜率是不相等的。 (2)需求曲线的特例情况 在某些市场上,需求曲线呈现多种不同情况: * 呈自左下发方向右上方倾斜。在存在炫耀性消费、价格预期、“价——质” 观念等条件下。例 1988 年抢购风、奢侈品消费等 * 不规则曲线。证券、黄金市场的需求曲线往往在价格上升到一定点后,随 着价格继续上升,向右弯回。有的向左弯回。 (3)需求定理 建立在需求函数基础上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需求 量变动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表 2—1 中可见,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 减少。相应地,在图 2—1 中的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 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 系,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需求定理。在理解价格的决定时,需求定理是很 重要的。 需求定理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 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 而增加。 需求定理作为一种经济理论也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这个假设条件就 是“其他条件不变”。所谓“其他条件不变”是指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他 影响需求的因素都是不变的。离开了这一前提,需求定理就无法成立。 例 1:需求规律说明(B) 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质量提高; B、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E、羽毛球的价格下降,球拍的销售量增加。例2:以下儿种情况中,哪些是需求规律的例外(B)A、某商品价格上升,另一商品需求量也上升;B、某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也上升:C、消费者收入增加,对某商品的需求增加:D、消费者偏好改变,对某商品的需求量减少。3.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在经济分析中特别要注意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这两个概念。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1):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例如,在图2一1中,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由2元逐步上升为5元,它所引起的商品需求数量由600单位逐步地减少为300单位时,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由B点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Qa=f(P),经过C、D点,运动到E点。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变动虽然表示需求数量的变化,但是并不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动的点都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②).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以图2一2加以说明。图中原有的曲线为D1。在商品价格P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的变化使D3DO得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如由图中的Di曲线向右平移到D2曲线的Po位置。如果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得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由需求变动所引起的这种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需求数量Q0QQQ2都增加或减少了。例如,在既定的价格图2一2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E、羽毛球的价格下降,球拍的销售量增加。例 2:以下几种情况中,哪些是需求 规律的例外(B) A、某商品价格上升,另一商品需求量也上升; B、某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也上升; C、消费者收入增加,对某商品的需求增加; D、消费者偏好改变,对某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3.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在经济分析中特别要注意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这两个概念。在西方 经济学文献中,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 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 是不相同的。 1).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 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 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例如,在图 2—1 中,当商品的价格发 生变化由 2 元逐步上升为 5 元,它所引起的商品需求数量由 600 单位逐步地减少 为 300 单位时,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由 B 点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 Qd = f(P),经过 C、D 点,运动到 E 点。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变动虽然表示 需求数量的变化,但是并不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动的点都在 同一条需求曲线上。 2).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 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变动、相 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在 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以图 2—2 加以说明。 图中原有的曲线为 D1。在商品价格 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的变化使 得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如 由图中的D1曲线向右平移到D2曲线的 位置。如果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得需求减 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由需求变动 所引起的这种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表 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需求数量 都增加或减少了。例如,在既定的价格 O P D3 D1 D2 Q3 Q1 Q2 Q P0 图 2-2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