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供求理论(3)【本讲目的要求】通过本讲的学习,了解市场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并且能供应用供求曲线。【本讲的重点】均衡价格和均称数量的决定,蛛网模型。【本讲的难点】蛛网模型。【本讲课程的引入】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得到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且在现实的生活中运用供求曲线。【本讲课程的内容】第四节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我们已经知道,需求曲线说明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价格下的需求量是多少,供给曲线说明了生产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价格下的供给量是多少。但是,它们都没说明这种商品本身的价格究竞是如何决定的。那么,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呢?微观经济学中的商品价格是指商品的均衡价格。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在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下面,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运用经济模型与均衡分析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一经济模型(EconomicModel)1.含义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根据所研究的问题,从可计量的复杂经济现象中抽象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为数不多的变量,按照既定的原则和逻辑,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成单一的或联立的方程式、图表、框图等,以表示现实经济运行和经济行为。以供求为例:抽象出供给量、需求量、价格,用数学表达式概括其关系:Qd=a-β(P)Qs =--8 + (P)Q=Qs一般地,模型方程数目应与所包含的未知数数目相等,满足有解的要求。2.变量模型中涉及各个变量,变量是模型的基本要素,这些变量的作用、意义是不同的,由此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内生变量,指在模型内所要决定的变化数值。如上述模型中的P、Qd
第四讲 供求理论(3) 【本讲目的要求】通过本讲的学习,了解市场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并且能供应用 供求曲线。 【本讲的重点】均衡价格和均称数量的决定,蛛网模型。 【本讲的难点】蛛网模型。 【本讲课程的引入】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得 到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且在现实的生活中运用供求曲线。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四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我们已经知道,需求曲线说明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价格下的需求量是多 少,供给曲线说明了生产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价格下的供给量是多少。但是,它们 都没说明这种商品本身的价格究竟是如何决定的。那么,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呢?微观经济学中的商品价格是指商品的均衡价格。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在商品的市 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下面,将需求曲线和供给 曲线结合在一起,运用经济模型与均衡分析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 一 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 1. 含义 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 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根据所研究的问题,从可计量的复杂经济现象中抽象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为数 不多的变量,按照既定的原则和逻辑,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成单一的或联立的方 程式、图表、框图等,以表示现实经济运行和经济行为。以供求为例:抽象出供给 量、需求量、价格,用数学表达式概括其关系: Qd = α-β(P) Q S = -δ + γ(P) Qd = Q S 一般地,模型方程数目应与所包含的未知数数目相等,满足有解的要求。 2. 变量 模型中涉及各个变量,变量是模型的基本要素,这些变量的作用、意义是不同 的,由此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内生变量,指在模型内所要决定的变化数值。如上述模型中的 P、Qd
Qs都是模型本身要决定的变量。另一类是外生变量,指有模型以外的其它因素决定的已知的变量。这些变量是作为参数(系数)、假设既定的,或过去已确定的,或非经济力量决定的(如政治、气候、地震、传统等),如上述模型中的α、β、8、等。外生变量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关系着内生变量的值。假如外生变量值发生变动,将引起内生变量值发生变化。一般二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销量的决定前面已知,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正因为如此,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的变化最终趋于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1.均衡值的决定*理论说明。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同一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几何图形分析。现在把图2一1中的需求曲线和图2一8中的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用图2一13说明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的决定。P87I654P.?2+1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QQe图2一13均衡价格的决定
Qs 都是模型本身要决定的变量。另一类是外生变量,指有模型以外的其它因素决 定的已知的变量。这些变量是作为参数(系数)、假设既定的,或过去已确定的, 或非经济力量决定的(如政治、气候、地震、传统等),如上述模型中的α、β、 δ 、γ等。外生变量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关系着内生变量的值。假如外 生变量值发生变动,将引起内生变量值发生变化。 一般 二 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销量的决定 前面已知,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 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 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 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正因 为如此,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的 变化最终趋于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 1. 均衡值的决定 * 理论说明。 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 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同一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 称为均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 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 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 几何图形分析。 现在把图 2—1 中的需求曲线和图 2—8 中的供给曲线结合 在一起,用图 2—13 说明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Pe Qe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Q P 8 6 7 5 4 3 2 1 图 2—13 均衡价格的决定 D S E
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呢?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一般说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当供求不平衡是,市场出现两种状态:过剩与短缺。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状况,在市场自发调节下,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状况,同样在市场自发调节下,一方面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所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由此可见,当实际价格偏离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或市场出清。[在存在垄断和政府实行价格支持和价格限制时,时常非均衡也可能不会消失。1*通过模型确定均衡值。通过求解联立方程式,可解得均衡价格和均衡供求量的值。3.均衡值的变动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由该商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因此,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移动都会使均衡价格发生变动。下面说明这两种移动对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数量的影响。*几何分析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如图2一14所示。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如图2一15所示
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 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 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一般说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 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 衡价格水平。 当供求不平衡是,市场出现两种状态:过剩与短缺。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状 况,在市场自发调节下,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 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 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商品短缺 或超额需求的状况,同样在市场自发调节下,一方面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所需 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 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由此可见,当实际价格偏离时,市场上总 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或市场出清。 [在存在垄断和政府实行价格支持和价格限制时,时常非均衡也可能不会消 失。] * 通过模型确定均衡值。通过求解联立方程式,可解得均衡价格和均衡供求 量的值。 3. 均衡值的变动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由该商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 因此,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移动都会使均衡价格发生变动。下面说明这两种 移动对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数量的影响。 * 几何分析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 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都减少。如图 2—14 所示。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 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 衡数量减少。如图 2-15 所示
PDSS2DiDP2P22PiP,P3P30QQ:Q1Q2Q:Q:Q2Q图2一14需求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图2一15供给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则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是难以肯定的。这要结合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以图2一16为例进行分析。假定消费者收入水平上升引起的需求增加,使得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同时,厂商的技术进步引起供给增加,使得供给曲线向右平移。比较S曲线分别与Di曲线和D2曲线的交点E和E2可见,收入水平上升引起的需求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再比较Di曲线分别与Si曲线和S2曲线的交点EI和E3可见,技术进步引起的供给增加,又使得均衡价格下降。最后,这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下的均衡价格,将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各自增长的幅度。由D2曲线和S2曲线的交点E4可得:由于需求增长的幅度大于供给增加的幅度,所以,最终的均衡价格是上升了。PSiDSP2P1oQ图2一16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动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 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则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 衡数量的变化是难以肯定的。这要结合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以图 2 -16 为例进行分析。假定消费者收入水平上升引起的需求增加,使得需求曲线向 右平移;同时,厂商的技术进步引起供给增加,使得供给曲线向右平移。比较 S1 曲线分别与 D1 曲线和 D2 曲线的交点 E1 和 E2 可见,收入水平上升引起的需求增加, 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再比较 D1 曲线分别与 S1 曲线和 S2 曲线的交点 E1 和 E3 可见, 技术进步引起的供给增加,又使得均衡价格下降。最后,这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下的 均衡价格,将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各自增长的幅度。由 D2 曲线和 S2 曲线的交点 E4 可得:由于需求增长的幅度大于供给增加的幅度,所以,最终的均衡价格是上升了。 Q3 P2 P1 P D3 D1 D2 Q1 Q2 Q 图 2-14 需求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P3 E1 E2 E3 S O 图 2-16 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动 P D1 E4 D2 Q P1 P2 E1 E2 E3 S1 S2 O P2 P1 P3 P S3 S1 S2 Q3 Q1 Q2 Q E1 E3 E2 D O 图 2-15 供给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第五节蛛网模型前面用静态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均衡价格形成所需要具备的条件,用比较静态分析的方法论述了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变动的影响。下面的蛛网模型,将引进时间变化的因素,考察属于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从一种均衡到另一种均衡的过程,即均衡的恢复与稳定条件问题。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可以论述诸如农产品、畜牧产品这类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以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及其结果。西方经济学根据均衡状态的稳定与否,将均衡区分为稳定均衡和不稳定均衡。就均衡价格模型而言,当一个均衡价格体系在受到外力的于扰而偏离均衡点时,如果这个体系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能回到原有的均衡点,则称这个均衡价格体系是稳定均衡。与此相反,如果这个体系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不再回到原有的均衡点,则称这个均衡价格体系是不稳定均衡。蛛网模型的分析涉及到稳定均衡和不稳定均衡。蛛网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关于动态均衡分析的经济学理论,它的内容是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个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均衡的波动,也为价格与产销量周期波动问题。一蛛网分析中的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在这一动态分析中,很重要的假定是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蛛网模型考察的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蛛网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商品的本期产量9,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P-,即供给函数为Q’=f(P-),表示一个时期的供给量是前一期价格的函数;商品本期的需求量Q决定于本期的价格P,即需求函数为Qd=f(P),表示一个时期的需求量是本期价格的函数。根据以上假设条件,蛛网模型可以用以下联立方程式来表示:(2. 17)o’=α-β.PO, =-8 +y·P.1(2. 18)(2.19)Qn=Q:式中,α、β、8和均为常数,且均大于零。蛛网模型分析价格和产量关系可以概括为: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由这三个方程构成的蛛网模型区别了经济变量的时间先后。因此,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二价格与产量周期波动的几种情况价格与产量波动的类型取决于供求弹性的大小,这也可以看作是弹性理论的应
第五节 蛛网模型 前面用静态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均衡价格形成所需要具备的条件,用比较静态分 析的方法论述了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变动的影响。下面的蛛网模型,将引 进时间变化的因素,考察属于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 考察从一种均衡到另一种均衡的过程,即均衡的恢复与稳定条件问题。运用动态分 析的方法可以论述诸如农产品、畜牧产品这类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在 偏离均衡状态以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及其结果。 西方经济学根据均衡状态的稳定与否,将均衡区分为稳定均衡和不稳定均衡。 就均衡价格模型而言,当一个均衡价格体系在受到外力的干扰而偏离均衡点时,如 果这个体系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能回到原有的均衡点,则称这个均衡价格体系是稳 定均衡。与此相反,如果这个体系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不再回到原有的均衡点,则 称这个均衡价格体系是不稳定均衡。蛛网模型的分析涉及到稳定均衡和不稳定均 衡。 蛛网理论是 20 世纪 30 年代出现的关于动态均衡分析的经济学理论,它的内容 是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个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均衡的波动,也为价格 与产销量周期波动问题。 一 蛛网分析中的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 在这一动态分析中,很重要的假定是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蛛网模型考察的是 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蛛网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商品的本期产量 s Qt 决定于前一期 的价格 Pt−1 ,即供给函数为 ( ) = t−1 s Qt f P ,表示一个时期的供给量是前一期价格的函 数;商品本期的需求量 d Qt 决定于本期的价格 Pt ,即需求函数为 ( ) t d Qt = f P ,表示 一个时期的需求量是本期价格的函数。根据以上假设条件,蛛网模型可以用以下联 立方程式来表示: t d Qt = − P (2.17) −1 = − + t s Qt P (2.18) d Qt = s Qt (2.19) 式中,α、β、δ和γ均为常数,且均大于零。 蛛网模型分析价格和产量关系可以概括为: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 决定下期产量。由这三个方程构成的蛛网模型区别了经济变量的时间先后。因此, 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 二 价格与产量周期波动的几种情况 价格与产量波动的类型取决于供求弹性的大小,这也可以看作是弹性理论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