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必修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 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増加了深度的写作 特色。 (三)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 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难点、重点解析】 (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三)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他强 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 用意是什么? (四)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 用? (五)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 象。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 力 (六)在第2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 里?
广东版必修 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 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 特色。 (三)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 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难点、重点解析】 (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三)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他强 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 用意是什么? (四)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 用? (五)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 象。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 力? (六)在第2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 里?
(七)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 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八)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 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教学过程设计】 解题。 这一内容,主要由教师来做。具体进程是:先指名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和注释 ①解题;学生解题后,教师补充,接着范读;最后宣布自读的要求和步骤。 关于解题的补充 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 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 李杜”。他的古文颇多针砭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 全书总日》)。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 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 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 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阿房宫”的“阿房”旧读“婀旁”(为 epang)。为什么叫“阿房”?一 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 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 说为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意是:秦始 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 宫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 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
(七)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 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八)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 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解题。 这一内容,主要由教师来做。具体进程是:先指名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和注释 ①解题;学生解题后,教师补充,接着范读;最后宣布自读的要求和步骤。 关于解题的补充: 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 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 李杜”。他的古文颇多针砭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 全书总目》)。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 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 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 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阿房宫”的“阿房”旧读“婀旁”(为ēpáng)。为什么叫“阿房”?一 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 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 说为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意是:秦始 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 宫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 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
(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 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灭亡都没完成。杜牧的《阿房宫赋》就得在上述记载的 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 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 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 现实意义的。 、指导学生自读。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的字义是铺述,这种文体的特征是“铺采 漓文,体物写志”(刘勰语),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 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我们初次接触这种文体,尤应抓 住这个特点来研读课文。即不但要像读别的文言文那样准确理解字句,疏通文意, 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样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华美的文辞来“体物写志”的。 自读的步骤是 第一步:反复研读“体物”部分,即课文1、2两段。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要求多下功夫,并做到熟读背诵。 第二步:比较细致地研读课文的“写志”部分,即3、4两段,弄清它与前 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三步:通读全文,对文体特征、表现手法、思想内容进行 拓展,并完成“思考和练习”四、五、六等词语、句法题。 1.指导自读课文1、2两段。 要求反复研读三遍。具体进程是 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仔细自读,着重点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读 完后,教师对一些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进行点拨
(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 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灭亡都没完成。杜牧的《阿房宫赋》就得在上述记载的 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时他仅 23 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 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 16 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 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 3 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 现实意义的。 二、指导学生自读。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的字义是铺述,这种文体的特征是“铺采 漓文,体物写志”(刘勰语),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 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我们初次接触这种文体,尤应抓 住这个特点来研读课文。即不但要像读别的文言文那样准确理解字句,疏通文意, 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样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华美的文辞来“体物写志”的。 自读的步骤是: 第一步:反复研读“体物”部分,即课文 1、2 两段。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要求多下功夫,并做到熟读背诵。 第二步:比较细致地研读课文的“写志”部分,即 3、4 两段,弄清它与前 一部 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三步:通读全文,对文体特征、表现手法、思想内容进行 拓展,并完成“思考和练习”四、五、六等词语、句法题。 1.指导自读课文1、2两段。 要求反复研读三遍。具体进程是: 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仔细自读,着重点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读 完后,教师对一些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进行点拨;
第二遍,借助教师提供的内容提纲仔细自读,着重点是弄清两段各自的内容 层次,读完后,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第三遍,借助教师提供的韵脚轻声朗读,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 和骈散兼行的和谐韵律,读完后,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关于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的点拨。 、课文导读 (一)知识、能力积累 .字、词积累 (1)注音 廊腰缦回(man)妃嫔媵嫱(ying)霁(j) 鼎铛玉石( cheng)摽掠其人(piao)锱铢( zizhu) 在庚之粟(y) 迤逦(yili) _辇(nian) (2)词语解释 ①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六王、齐、楚、燕、赵、韩、魏六国之君, 这里指六国。毕,完毕,这里指六国为秦所消灭。四海,指天下,即全国。 数词,这里用作动词,统一。兀,光秃 ②钩心斗角:钩,名词作状语,表示状态、方式,像钩子一样互相联系。心,屋 心。斗,像兵戈相斗。角,檐角。这里用的是它的本义,形容宫室结构精巧工致 现在用来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写作“勾心斗角”。 ③盘盘焉:盘盘,盘旋曲折。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的样子
第二遍,借助教师提供的内容提纲仔细自读,着重点是弄清两段各自的内容 层次,读完后,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第三遍,借助教师提供的韵脚轻声朗读,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 和骈散兼行的和谐韵律,读完后,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关于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的点拨。 三、课文导读 (一)知识、能力积累 1.字、词积累 ⑴注音 廊腰缦回(màn) 妃嫔媵嫱(yìng) 霁(jì) 鼎铛玉石(chēng) 摽掠其人(piāo) 锱铢(zīzhū) 在庚之粟(yǔ) 迤逦(yǐlǐ) 辇(niǎn) ⑵词语解释 ①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六王、齐、楚、燕、赵、韩、魏六国之君, 这里指六国。毕,完毕,这里指六国为秦所消灭。四海,指天下,即全国。一, 数词,这里用 作动词,统一。兀,光秃。 ②钩心斗角:钩,名词作状语,表示状态、方式,像钩子一样互相联系。心,屋 心。斗,像兵戈相斗。角,檐角。这里用的是它的本义,形容宫室结构精巧工致, 现在用来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写作“勾心斗角”。 ③盘盘焉:盘盘,盘旋曲折。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动词,这里作名词,收藏的物品。经营,动 词用作名词,经营之物,指金玉珍宝 ⑤摽掠其人:摽,抢劫、抢夺。掠,掠夺。其,他们的。人,民,指老百姓。唐 代为了避李世民的讳,改“民”为“人”,下文的“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 其人”“复爱六国之人”,与此相同。 ⑥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为什么。尽,形容词作动词。使……尽。锱铢,古代 的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 用,极言其少极细微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楚人,这里指项羽。他于公元前206年攻入咸阳,并焚 烧了秦的宫殿。可怜,可惜。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⑧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不暇,来不及。三个“哀”作哀叹解 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两个“哀”都是为动用法,为…… 哀叹。鉴,把…作为借鉴。第一和第三个“后人”义同,是秦以后的人,这里 主要指的是唐朝的统治者。第二个“后人”,是指唐以后的统治者 (二)课文分析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这十二个字,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 非同凡响,语言简练到不能删削分毫的程度,笔力千钧。接下来从全景到本体构 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 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骊山北构而西折”四句,写 阿房宫是依着山势、就着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 派。以下由写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宫墙”,自然地过渡到写阿房宫的建筑特点 其中实写了楼阁、廊檐,描绘得细致入微;虚写了长桥、复道,想象得神奇瑰丽, 然后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动词,这里作名词,收藏的物品。经营,动 词用作名词,经营之物,指金玉珍宝。 ⑤摽掠其人:摽,抢劫、抢夺。掠,掠夺。其,他们的。人,民,指老百姓。唐 代为了避李世民的讳,改“民”为“人”,下文的“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 其人”“复爱六国之人”,与此相同。 ⑥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为什么。尽,形容词作动词。使……尽。锱铢,古代 的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 用,极言其少极细微。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楚人,这里指项羽。他于公元前 206 年攻入咸阳,并焚 烧了秦的宫殿。可怜,可惜。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⑧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不暇,来不及。三个“哀”作哀叹解 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两个“哀”都是为动用法,为…… 哀叹。鉴,把……作为借鉴。第一和第三个“后人”义同,是秦以后的人,这里 主要指的是唐朝的统治者。第二个“后人”,是指唐以后的统治者。 (二)课文分析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这十二个字,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 非同凡响,语言简练到不能删削分毫的程度,笔力千钧。接下来从全景到本体构 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 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骊山北构而西折”四句,写 阿房宫是依着山势、就着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 派。以下由写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宫墙”,自然地过渡到写阿房宫的建筑特点。 其中实写了楼阁、廊檐,描绘得细致入微;虚写了长桥、复道,想象得神奇瑰丽, 然后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