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语文六单元学案 阿房宫赋 教学用时:5课时 设计者:龚子龙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重点:①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何在?②本文的结构层次 学习难点:学习鉴古讽今的手法。学习方法:四边策略 A串 第一课时 揭示目标:1、了解文常和背景。2、解决读的问题 预习:根据课文,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的注音 (1)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3)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邇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 言语。 文常 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 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 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 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 齐名,被称为“小李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六单元学案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1 阿房宫赋 教学用时:5 课时 设计者:龚子龙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重点:①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何在? ② 本文的结构层次。 学习难点:学习鉴古讽今的手法。 学习方法: 四边策略 第一课时 揭示目标:1、了解文常和背景。2、解决读的问题。 预习:根据课文,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的注音: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妃嫔媵嫱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3)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 言语。 文常: 作者介绍:杜牧(803-852 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 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 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 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 齐名,被称为“小李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
高一下语文六单元学案 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 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 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 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 的初期典范之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阿房宫:“阿房”旧读为epng。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 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 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 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 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 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 (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灭亡都没完成。 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 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 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 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 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 铺采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 意是它的写作特点。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在《史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 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 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溺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 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自学展示 自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词。小组中选读得好的同学来展示。 教师精导: 检查读的情况,注意更音。 巩固提升: 1、试背全文。 2、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蜀山兀(wi) 辘辘(I)远听 鼎铛(dang)玉石 B困困( qun qun)焉尽态极妍(yin) 架梁之椽(yuan) C.阿(e)房宫 剽(piao)掠其人 金块珠砾(li) D.尽锱铢( zhi zhu) 妃嫔媵嫱( ying qIang) 逦迤(liyi) 第二课时 揭示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2、分析课文1、2两段 自学展示: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小组讨论并展示: 1、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提示:根据对阿房宫的描述和鉴古讽今来划分)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六单元学案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2 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 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 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 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 的初期典范之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阿房宫:“阿房”旧读为ēpáng。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 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 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 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 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 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 (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灭亡都没完成。 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 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 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 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 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 铺采 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 意是它的写作特点。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在《史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 时他仅 23 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 16 岁时继位为君,一 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溺声色,在位 3 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 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自学展示: 自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词。小组中选读得好的同学来展示。 教师精导: 检查读的情况,注意更音。 巩固提升: 1、试背全文。 2、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蜀山兀(wù) 辘辘(lùlù)远听 鼎铛(dāng)玉石 B. 囷囷(qūn qūn)焉 尽态极妍(yàn) 架梁之椽(yuán) C. 阿(ē)房宫 剽(piāo)掠其人 金块珠砾(lì) D. 尽锱铢(zhī zhū) 妃嫔媵嫱(yìng qiáng) 逦迤(lǐ yǐ) 第二课时 揭示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2、分析课文 1、2 两段。 自学展示: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小组讨论并展示: 1、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提示:根据对阿房宫的描述和鉴古讽今来划分)
高一下语文六单元学案 2、梳理文章的第1、2自然段重点词句并试译该文段 重点词语: 廊腰缦回缦: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 钩心斗角古义 今义 妃嫔媵嫱 辇来于秦辇: 尽态极妍: 疑难语句: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教师精导 1、第一段重点为我们描绘了 2、第二段重点为我们描绘了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巩固提升 1、试背第1、2两段。2、试译文章3、4两段。 第三课时 揭示目标:1、分析课文3、4两段。2、理解杜牧的主张。 自学展示: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小组讨论并展示: 梳理文章的第3、4自然段重点词句并试译该文段。 重点词语: 独夫: 南亩 族秦者秦也族: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纷: 架梁之椽: 管弦呕哑 疑难语句: 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六单元学案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3 2、梳理文章的第 1、2 自然段重点词句并试译该文段。 重点词语: 廊腰缦回 缦: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 钩心斗角 古义: 今义: 妃嫔媵嫱: 辇来于秦 辇: 尽态极妍: 疑难语句: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教师精导: 1、第一段重点为我们描绘了: 2、第二段重点为我们描绘了: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巩固提升: 1、试背第 1、2 两段。2、试译文章 3、4 两段。 第三课时 揭示目标:1、分析课文 3、4 两段。2、理解杜牧的主张。 自学展示: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小组讨论并展示: 梳理文章的第 3、4 自然段重点词句并试译该文段。 重点词语: 独夫: 南亩: 族秦者秦也 族: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纷: 念: 架梁之椽: 管弦呕哑: 疑难语句: 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高一下语文六单元学案 教师精导: 1、第三段重点为我们指出了 2、第四段重点为我们讽谏了: 3、本文的中心思想(即杜牧的主张)是什么? 巩固提升: 1、试背第3、4两段。2、试完成课后练习。 第四、五课时 揭示目标:巩固本课所学 自学展示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小组讨论并展示: 本文与《过秦论》各篇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哪里? 教师精导: 如何理解本文的议论特色? 巩固提升 C、基础练习 1.用课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阿房宫的来历 (2)宫人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 (3)“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为什么? (4)秦亡的教训是什么? 2.作者写《阿房宫赋》,其目的是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这个历史教训应该 怎么理解?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六单元学案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4 教师精导: 1、第三段重点为我们指出了: 2、第四段重点为我们讽谏了: 3、本文的中心思想(即杜牧的主张)是什么? 巩固提升: 1、试背第 3、4 两段。2、试完成课后练习。 第四、五课时 揭示目标:巩固本课所学。 自学展示: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小组讨论并展示: 本文与《过秦论》各篇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哪里? 教师精导: 如何理解本文的议论特色? 巩固提升: C、基础练习 1.用课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阿房宫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宫人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亡的教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阿房宫赋》,其目的是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这个历史教训应该 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下语文六单元学案 5.与《过秦论》比较,两篇有何共同点,各篇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哪里? B、综合练习 1.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爱 六王毕,四海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取 奈何取之尽锱铢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南取汉中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而 盘盘焉,困困焉 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谁得而族灭也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加粗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③⑤⑥⑧D.②③⑥⑦ 4.表语气的虚词大致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陈述语气b.表疑问语气(包括反问)c.表 感叹语气d.表祈使、劝勉、禁止等语气e.表判断语气f.表肯定或否定语气 (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2)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4)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5)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6)呜呼,亦盛矣哉! (7)欲安所归乎? (8)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9)甚矣,汝之不惠! (10)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12)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3)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14)滋可痛已! (15)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16)年几何矣? (17)是善恶之分也 (18)万钟于我何加焉? (19)非死则徙尔 请将上列句子末尾的语气词用法归类,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序号 表陈述语气的有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一下语文六单元学案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5 5.与《过秦论》比较,两篇有何共同点,各篇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综合练习 1.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一 B.爱 六王毕,四海一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取 D.族 奈何取之尽锱铢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南取汉中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焉 B.而 盘盘焉,囷囷焉 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谁得而族灭也 B.夫 D.于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加粗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4.表语气的虚词大致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陈述语气 b.表疑问语气(包括反问) c.表 感叹语气 d.表祈使、劝勉、禁止等语气 e.表判断语气 f.表肯定或否定语气。 (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2)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4)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5)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6)呜呼,亦盛矣哉! (7)欲安所归乎? (8)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9)甚矣,汝之不惠! (10)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12)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3)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14)滋可痛已! (15)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16)年几何矣? (17)是善恶之分也已。 (18)万钟于我何加焉? (19)非死则徙尔。 请将上列句子末尾的语气词用法归类,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序号: a.表陈述语气的有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