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教案课程:船舶结构力学主讲教师:刘昆教材:《船舶结构力学》上海交通大学陈铁云陈伯真讲授题目第六章能量法(8h)理解应变能、余能、虚力原理、虚位移原理;教学目的掌握位能驻值原理(李兹法)、应变能原理、最小功原理:基本掌握应变能原理,单位位移法、余位能驻值原理、单位载荷法。应变能的计算;重点及难点位能驻值原理(李兹法)的应用(弯曲问题、稳定性问题);应力能原理(卡氏定理、最小功原理)。课堂讲授(基本概念、理论、方法、解题思路);讨论(总结、思考题、习题课);主要教学方法自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6.16.36.46.56.76.86.12教学手段讲授(多媒体、板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时间分配2学时56-1应变能与余能$6-2杆件的应变能计算S6-3虚功原理2学时S6-4虚位移原理的应用S6-5驻值原理的近似解$6-6虚力原理的应用2学时本章小结2学时第六章习题课
江苏科技大学教案 课程:船舶结构力学 主讲教师:刘昆 教材:《船舶结构力学》上海交通大学 陈铁云 陈伯真 讲 授 题 目 第六章 能量法(8h) 教 学 目 的 理解应变能、余能、虚力原理、虚位移原理; 掌握位能驻值原理(李兹法)、应变能原理、最小功原理; 基本掌握应变能原理,单位位移法、余位能驻值原理、单位载荷法。 重点及难点 应变能的计算; 位能驻值原理(李兹法)的应用(弯曲问题、稳定性问题); 应力能原理(卡氏定理、最小功原理)。 主要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基本概念、理论、方法、解题思路); 讨论(总结、思考题、习题课); 自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作业;6.1 6.3 6.4 6.5 6.7 6.8 6.12 教学手段 讲授(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教 学 内 容 2 学时 §6-1 应变能与余能 §6-2 杆件的应变能计算 §6-3 虚功原理 2 学时 §6-4 虚位移原理的应用 §6-5 驻值原理的近似解 2 学时 §6-6 虚力原理的应用 本章小结 2 学时 第六章 习题课
《船舶结构力学》讲稿第六章能量法第六章能量法S6-1 应变能与余能解析法(力法、位移法、初参数法):能量法一弹性体在静加外力作用下,外力的功将转变为体系的变形能或应变能,表现在外力卸去时体系能完全恢复原状。那么,弹性体的外载和变形间的关系?一般为非线性的:①材料本身应力-应变间的非线性(材料非线性);②大变形而产生的(几何非线性)。1、外力功与应变能外力一一“广义力”,集中力或力矩:变形一一“广义”,线位移或角位移。PICPdF8V4小(a)图6-1①某一中间瞬时,力为P,相应的变形为△;②当变形有一无限小的增量d△,外力的功为:dW=P·d△:[p.d.③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外力P从0→P,变形△从0一→△,则外力的功:W=(面积OAB)'p.d。④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体系内产生的变形能或应变能:V=W=[若弹性体为一拉杆,断面积为A,长度1,拉力为P,伸长量为△,则P、△与应力α和应变ε间有关系:P=G·A,△=6·l。-
《船舶结构力学》讲稿 第六章 能量法 1 第六章 能量法 §6-1 应变能与余能 解析法(力法、位移法、初参数法); 能量法 一弹性体在静加外力作用下,外力的功将转变为体系的变形能或应变能,表现在外力卸去时体系能 完全恢复原状。 那么,弹性体的外载和变形间的关系? 一般为非线性的:①材料本身应力-应变间的非线性(材料非线性); ②大变形而产生的(几何非线性)。 1、外力功与应变能 外力——“广义力”,集中力或力矩; 变形——“广义”,线位移或角位移。 ①某一中间瞬时,力为 P,相应的变形为 ; ②当变形有一无限小的增量 d ,外力的功为: dW P d ; ③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外力 P 从 0 P1 ,变形 从 0 ,则外力的功: 1 0 W P d 。 (面积 OAB) ④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体系内产生的变形能或应变能: 1 0 V W P d 。 若弹性体为一拉杆,断面积为 A,长度 l,拉力为 P,伸长量为 ,则 P、 与应力 和应变 间 有关系: P A, l
第六章能量法《船舶结构力学》讲稿.外力功和应变能V=W=AIode单位体积的应变能V=oda若三维弹性体,应力、应变分量如下:sE.OyEya.[o-(e} sYeyTTyeYys(Pea)(tr).单位体积的应变能V.=[(dea+Ude,+o,de,+tadyu+ty,dy+dyas)即:V。= [ (o) (de)整个弹性体的应变能:V=[I[Vodxdydz2、余功与余能PIBZ441(a)图6-1定义:从图a中,OAC面积为“余功"。W*A.di"·dp余能:V*=V从该式可以看出,余能是体系中力的变化引起的,因此,也称“应力能”。对于单向拉杆,单位体积的余能:V。=o.do2
《船舶结构力学》讲稿 第六章 能量法 2 外力功和应变能 1 0 V W Al d 单位体积的应变能 1 0 V d 若三维弹性体,应力、应变分量如下: 单位体积的应变能 即: V d T 0 整个弹性体的应变能: V V dxdydz 0 2、余功与余能 定义:从图 a 中,OAC 面积为“余功”。 1 0 * P W dP 余能: 1 0 * * P V W dP 从该式可以看出,余能是体系中力的变化引起的,因此,也称“应力能”。 对于单向拉杆,单位体积的余能: 1 0 * 0 V d
《船舶结构力学》讲稿第六章能量法对于三维弹性体,单位体积的余能:V。=「s).(do)整体的余能:"=[[vdxdydz3、线性体系对于外力和变形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外力功=余功,应变能=余能IP图 6-2设P=k△W-w"-Pd△= k-PA单位体积的应变能或余能:V =V -[(o) (de)-(o,Y(6)整体弹性体:V=V*= (o,Y (es dxabydS6-2杆件的应变能计算(线性体系)加载方式:静加载1、拉伸或压缩FLdx/du图6-33
《船舶结构力学》讲稿 第六章 能量法 3 对于三维弹性体,单位体积的余能: V d T * 0 整体的余能: V V dxdydz * 0 * 3、线性体系 对于外力和变形成正比的线性关系。 外力功=余功,应变能=余能 设 P k 1 1 2 1 0 0 * 2 1 2 1 1 1 W W Pd k d k P 单位体积的应变能或余能: 1 1 * 0 0 2 1 T T V V d 整体弹性体: V V dxdydz T 1 1 * 2 1 §6-2 杆件的应变能计算(线性体系) 加载方式:静加载 1、拉伸或压缩
第六章能量法《船舶结构力学》讲稿1Tdx_1T?dxd :T.du=LT.22EA2EACT2VEAu'dxdx:JoEA2对于等断面和等轴力的杆件:EAu?T21V=212EA1rT2T21..V=dx2Jo EA2EAEAu?"["EAs"dx=EA6]-EAu"dx =212.2Jo2uu'=6,(u(x)=e-x,6=L2、扭转Mdx图6-4M,dx_1 M,dx11d =-M.d@==M.2Gj2GJ2IMdbGJp"2dxV20GJM,dpg'=其中:GJdx3、弯曲一般弯曲情况下,杆断面有弯矩与剪力,它们在弯曲变形时都作了功。因此,包括弯矩引起的应4
《船舶结构力学》讲稿 第六章 能量法 4 EA T dx EA Tdx dV T du T 2 2 1 2 1 2 1 dx EAu dx EA T V l l 0 2 0 2 2 1 2 1 对于等断面和等轴力的杆件: l EAu EA T l V 2 2 2 2 EA T l dx EA T V l 2 2 1 2 0 2 l EAu V EAu dx EA dx EA l l l 2 2 1 2 1 2 1 2 0 2 2 0 2 ( u(x) x, u , l u ) 2、扭转 Gj M dx GJ M dx dV M d M t t t t 2 2 1 2 1 2 1 l l t GJ dx GJ M dx V 0 2 0 2 2 1 2 1 其中: GJ M dx d t 3、弯曲 一般弯曲情况下,杆断面有弯矩与剪力,它们在弯曲变形时都作了功。因此,包括弯矩引起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