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强调提出的是,上层官僚的工作异乎寻常 的辛苦,这同下层官僚的松闲形成了对比,因为在这 个政权中,只有少数头面人物才有权负责,这极不正 常。如落介石同时拥有二十一个官衔,汪精卫有十 二个,孙科有十三个,孔祥熙有九个。另有调查表 明,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行改院的176名成员,总共拥 有895个职位,也就是说,每个委员拥有的职位超过 五个以上。结果少数人的负担难以置信地重,既无 时间、精力,也无专门知识,去有效地督促他们担负 的任何一项工作。 被渲染得最厉害的提高官僚办事效率的手段就 是运用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这一制度由孙中山 创造,一些国民党理论家认为这是孙的政治纲领中 最重要的部分。实行考试制度的效果,并未达到孙 中山的预想。例如,到1935年,顺利地通过了文官考 试的仅有1,585名。即使他们都被安排工作,在总官 僚群也只占一个很不起眼的位置,大概还不到百分 之一。然而,事实上在1,585名候选人中,有相当多 的人并未获得官方的聘用。证据之一是,1931年有 101人通过了高级”考试,可受聘为官。三年后,他 们中仅34人任命以政府职位一其中10人后来被 解职,16人则-~直是见习生。因而,101名考拭合格 者中,到1934年仅有8人得其所求之职。 谋求一官半职唯一实际有效的途径是去投靠那 21
些已经跻身于官僚阶层的实力者做自已的后台,他 们可以利用“关系”为有志于官宦生涯的人找到职 位。私人关系影响至深,常有知下现象发生:一俟新 部长上任,就把该部的老职员全部解雇,用自己的追 随者取而代之。资格老一些的官员差不多被朋友的 信函所淹没,为此人或彼人寻一官半职。为免于拒 绝这些要求后产生苦恼,有的官馀有时在报上发表 声明,称幽们供职的机关小,不能举荐他人。简言 之,考试制度实际上有名无实,而私人间的关系是通 向官宦的唯一有效手段。作为进人机关的先决条件 的能力,则几乎不被重视。 然而,核制度最主要的缺点,是官员们的工作作 风。清朝政府是以官餘愚钝和文牍费解为其特征 的。革命和向西方开放都未能给中国官僚机构注入 一种新的精神和目标。蒋介石在1932年指出:“在中 园,任何事进人机关就衙门化了,一切改革方案都处 理得懒散、马虎和无效率。”他严正地告诚官员们,由 于他们拒不实干,即有行必果,他们正在把国家推向 崩攒。他说:“我们的工作差不多就是把文件推过来 推过去,恕直言,文件上说得很动听,但文件是在不 尊重事实真象的情况下粗制褴造出来的。说到实际 工作,中国人根本不知道,即便知道,也是慢吞吞地 去做,不单单是不完成当天的任务,面且把本周的工 作拖到下周,常常把这个月的公务拖到下个月,甚至 22
把今年的工作拖至明年。文件堆积拖拉,西把每件 事都弄糟,使一般老百姓受不了。” 南京正是一个大文件箱,深知官僚内幕的徐道 邻回忆税,一份文件到达省政府机关需要过三十七 个关卡,每…关卡耗费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由此 而来的后果,徐道邻写道,“半年之后才能收到回信, 这对任何人都不足为奇。不少文件在漫长而枯燥的 公文旅行中消失,埋葬在某人办公桌的抽屉里。但 正因为有这漫长的加工过程,堆积如山的文件在每 个政府机关都可以看到。” 也许最能显示衙门特征的侧西是官员们忙于起 草的各种文件一计划、规则、法令一这些都与实 际无涉而且无法付诸实行。对这种现象揭发最力的 是南京党性最强的杂志之一一《文化建投),它由 蒋介石的亲密顾问陈立夫主办。杂志的创刊社论中 写道:“政府只是在官僚的专门术语中打转,一个文 件只要看起来圆滑就好,其他都无所谓,…旧八股 已经废除,但现在新八股却又时能。他们常常一页 连着一页地写,但却不能告诉读者他正在讨论的问 趣是什么。若是有人钻进去探其实,那就什么也找 不到,只能发现无数专门术语的堆砌,是一场文字游 戏。” 政府在恢复经济方而的努力,为这种“文字游 戏”提供了贴切的注解。第一个系统的国民经济发
展计划和预算是由当时的铁道部长孙科在1928年提 出的。次年,国民党第三次金国代表大会又通过了 <确定训政时期物质建设之实施程序及经费案。这 些计划尚未见到效果,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又在 1931年提出了一个新的六年物质建设复兴计划。不 久后设立的国家经济委员会,又设计了它自已的三 ·年计划。 除各式各样涉及全国的发展计划而外,各机关 地分别独立地推备了部门或各地区的经浒发展方 策,孔样熙有一个“发展基酣工业计划”,陈公博制定 了一介“四年工业计划”,孙科带着一个新的铁路计 划量返官僚竞技舞台。进而,如陈济棠所言:“实际 ·上各省都有一个经济计划,常常还不止一个。这些 计划多是纸上文章,而且各省计划之间没有一点协 作。” :··这些国家经济复兴计划中的多数在起草时既不 考虑执行时可能遇到的困准,也忽视了财政上的可 能性。如孙科的第一个计划,每年的费用是五亿 元一一这个数字儿乎等于那时政府全年的总预算。 宋子文看到这些精心设计和无法实现的计划一个个 地圜出,便以长辈的口吻写道:“我们已经看到政府 的每一部都提出了自己心爱的计划,这一切都涉 及三大的资金。尽管许多计划看上去很周全,但他 们都是不能实现的。既因为众所周知的资金短缺, 34
池因为它们和其它部门的计划未能协调一致。” 然而,典型地说明国民党政府无能的例子,也许 要算新生活运动。新生活运动开始时声势浩大,被 国家的领袖们视为重振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 重要手段。尽管总司令以极大兴趣投人此运动,但 运动仍很快地堕落到官僚的“文字游戏”中去了。新 生活运动开展三年以后,蒋介石谁确地指出了对运 动的管理无力: 新生活运动是一场社会运动,不能用政治的方, 法来完成一更不应该只用官样文章和官样术语 (“等因幸此”)来处里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改变(民 族的)习惯是不能用言而无物的纸张来完成的。 我们从前的工作,管理中多口号两缺少实际工 作,多计划而缺少贯铁执行:就管理的目标而言,注 意的方向只在社会的上层,而未扩展到下层一注 意力只在通衡而未到僻巷。所以,这三年新生活运 动的结果仅仅是暂时的和表面的茨复,没有培养一 个有基础的改良。 蒋介石为新生活运动作的这个评价,读来好象 是为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写的墓志铭。 腐 败 中文语法中最常见的变化形式,是动词‘榨取’: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