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岩浆类型及喷发特征,侵入岩的产出状态。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火成 ,理解岩浆的形成。 授课内容: 3、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4、火成岩的主要类型(以实验方式授课, 重点、难点:作用原理,结构、构造,岩石特征 课时: 8学时 教学方法: 以误微教授与实哈相结合 广物 天领生合体称为岩石。岩石的种类相多,但从成因和形成过积来,一船被分为二大米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地壳表层部分, 占陆壳面积75%:在地壳的深部和 地慢,主要由火成岩和变质岩构成。按体积计算,地壳中火成岩占64.7%,变质岩占27.4%,沉积岩 占7.9 岩石的孔隙度是水文地质要考虑的因素:岩石的抗压强度,受力后塑性变形还是脆性断裂是工 程地质要考虑的因素。 第一节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一、岩浆和岩浆作用的概 的、具有较大 生的高温高压熔融流体物质。●成分:硅酸盐+1-8%以 水为主的挥发物质: ●源区 2.岩浆温度和压 -1200 。可以低到650℃,也可以高达1400℃。压力10千巴大气压 (40公里) 3。岩浆呈粘稠状,S0含量越高,粘度大(酸性岩):挥发份小,温度低,粘度大 4.地下深处的岩浆通过地壳薄弱地带(裂隙等)上升甚至喷出过程发生一系列地质作用: ()向上运移T、P下降,岩浆自身的物化条件发生变化: (2 岩浆与围发生化字及应: 浆烘烤围岩和使围岩发生构造变化。 用常素布用Q幽a1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圆结成岩的作用。它包括骑出作用与侵入作 喷出作用火少作用 与喷发 喷出热 岩块)从火山口喷出,并升入空中形成巨大的思色烟柱,同时地下轰鸣,地面震动,随后大量熔岩从 火山口涌出冷凝后形成各种喷出岩。 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喷发活动的火山叫死火山:现代正在活动的火山称活火山:在人类历 史记载上曾经有过喷发活动而近代长期停止的火山称休眠火山。 1火山(Volcano),常伴有地展,是一种严重危普人类生存的地质灾普 2100年前世界著名的火山喷发 ●1902.5.8夜,西印度群岛Pe1e(培雷)火山燥发,200ka/h倾泻而下,倾刻之间,St.Pierre(圣 佩尔市)吸于一旦,28万人死亡,仅2人率存形成1397米火山岛。 ●79.8.24,意Vesuvius(维苏威)火山爆发,烟壮达13公里高:火山灰厚7m,埋没了Pompeii(庞 贝)等三座城市现为著名旅游胜地. ●1883.5.20-28日,印尼爪哇岛与苏门答腊之间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火山灰柱27公里高、总量 18立方公里,落灰遍布全球:将75平方公里的海岛炸掉50平方公里, ●富士山火山:最近一次喷发1707年位于日本本州中南,高3776米山下樱花、山项积雪,自 然景色优美。 3近期喷发的火山 ●(美)圣海仑斯:1983年.2450米高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岩浆类型及喷发特征,侵入岩的产出状态。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火成 岩的主要类型。了解岩浆、岩浆作用、喷出作用、侵入作用的概念,理解岩浆的形成。 授课内容: 1、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2、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3、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4、火成岩的主要类型(以实验方式授课) 重点、难点: 作用原理,结构、构造,岩石特征 课时: 8 学时 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授与实验相结合 矿物的天然集合体称为岩石。岩石的种类很多,但从成因和形成过程来看,一般被分为三大类: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地壳表层部分,占陆壳面积 75%;在地壳的深部和上 地慢,主要由火成岩和变质岩构成。按体积计算,地壳中火成岩占 64.7%,变质岩占 27.4%,沉积岩 占 7.9%。 岩石的孔隙度是水文地质要考虑的因素;岩石的抗压强度,受力后塑性变形还是脆性断裂是工 程地质要考虑的因素。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一、岩浆和岩浆作用的概念 1.岩浆是地下深处形成的、具有较大粘性的高温高压熔融流体物质。●成分:硅酸盐+1-8%以 水为主的挥发物质; ●源区:地表之下 50-200 公里; 2.岩浆温度和压力:800—1200℃。可以低到 650℃,也可以高达 1400℃。压力 10 千巴大气压 (40 公里) 3.岩浆呈粘稠状,SiO2 含量越高,粘度越大(酸性岩);挥发份小,温度低,粘度大。 4.地下深处的岩浆通过地壳薄弱地带(裂隙等)上升甚至喷出过程发生一系列地质作用: (1) 向上运移 T、P 下降,岩浆自身的物化条件发生变化; (2) 岩浆与围岩发生化学反应; (3) 岩浆烘烤围岩和使围岩发生构造变化。 岩浆作用(Magmatism):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它包括喷出作用与侵入作 用两个方面。 二、喷出作用(火山作用)与喷发物 火山喷发前往往发生地震,地面出现裂口,喷出热水和热气,大量的气体和熔岩块(及崩碎的 岩块)从火山口喷出,并升入空中形成巨大的黑色烟柱,同时地下轰鸣,地面震动,随后大量熔岩从 火山口涌出冷凝后形成各种喷出岩。 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喷发活动的火山叫死火山;现代正在活动的火山称活火山;在人类历 史记载上曾经有过喷发活动而近代长期停止的火山称休眠火山。 1 火山(Volcano),常伴有地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的地质灾害. 2 100 年前世界著名的火山喷发 ● 1902.5.8 夜,西印度群岛 Pelee(培雷)火山爆发,200km/h 倾泻而下,倾刻之间,St.Pierre(圣 佩尔市)毁于一旦,2.8 万人死亡,仅 2 人幸存,形成 1397 米火山岛。 ● 79.8.24,意 Vesuvius(维苏威)火山爆发,烟柱达 13 公里高;火山灰厚 7m,埋没了 Pompeii(庞 贝)等三座城市.现为著名旅游胜地. ● 1883.5.20-28 日,印尼爪哇岛与苏门答腊之间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火山灰柱 27 公里高、总量 18 立方公里,落灰遍布全球;将 75 平方公里的海岛炸掉 50 平方公里. ● 富士山火山:最近一次喷发 1707 年.位于日本本州中南,高 3776 米. 山下樱花、山顶积雪,自 然景色优美. 3 近期喷发的火山 ● (美)圣海仑斯:1983 年,2450 米高
●夏威夷基拉韦尔:共8900米高,水下4900米,火山锥在水面之上4000米,全球最高。1920年又 喷发。 ●阿留申岛博各斯洛夫:1796-1907年,高出洋底1600米 ●日本九州中部阿苏:1980年,1592米高。 ●东京附近三宅岛:00.8.10-18,火山黑烟柱高达3000m。 4我国的火山 ●北疆乌苏县SW45m,N84o23',E44o11',02年89月泥火山喷发。在200x80m范圈内,共80多 个活火山口。产在丁和2交接带。 ●南覆于田县卡儿达西火山群:1951.5.27操发,伴有烟柱喷出,锥项4900米是我国最近的火山活 动记录. ●白头山天池:1597年和1702年二次喷发.火山口东西3km、南北4知,周长11.3k如,水深>200m, 最深370m为游览胜地. ●黑龙江五大连池和南京大合县方山:均为5万年来形成的减性玄武岩火山,是典型的破火山口。 火山喷发时,与下面的岩浆相通的通道。火山喷发后,火山通道充填有熔岩和火 火山喷发物堆积在火山通道的周围形成锥状地形,成群出现,则构成火山锥群。 山口 火山通道的出口,在火山锥的项部 火物 由此 山口积水成湖 火山湖: 火山口直径 称破火山 口,直径8- -12km (二)火山喷发物:有气体、国体和液体三类。 气态喷出物 岩浆中的挥发组份0(占75-90%),C0,可凝固或相互结合堆积下来。 2。固体喷出物 喷 态喷出物称火山碎屑物,来源有 二:(1)火山通道中原先凝固的熔岩和通道周围 锤形 称为火山弹 大者达十多米。 凝固的产物。在空中冷却凝固后的喷出物,较 固体喷出物粒度分类: 火灰 一颗粒直径<0.01 火心 ,001-2 ·凝灰岩 火山砾一.2-64m 火山角砾岩 火山块 ·.>64mm 火山集块岩 从火山口往远处,粗一细,具有大量气孔,质地很轻可以在水中浮起者,称浮石
●夏威夷基拉韦尔:共 8900 米高,水下 4900 米,火山锥在水面之上 4000 米, 全球最高。1920 年又 喷发。 ●阿留申岛博各斯洛夫:1796-1907 年,高出洋底 1600 米。 ●日本九州中部阿苏:1980 年,1592 米高。 ●东京附近三宅岛:00.8.10-18, 火山黑烟柱高达 3000m。 4 我国的火山 ●北疆乌苏县 SW45km,N84o23’,E44o11’,02 年 8-9 月泥火山喷发。在 200x80m 范围内,共 80 多 个活火山口。产在 J 和 N2 交接带。 ●南疆于田县卡儿达西火山群:1951.5.27 爆发,伴有烟柱喷出,锥顶 4900 米.是我国最近的火山活 动记录. ●白头山天池:1597 年和 1702 年二次喷发.火山口东西 3km、南北 4km,周长 11.3km,水深>200m, 最深 370m.为游览胜地. ●黑龙江五大连池和南京六合县方山:均为 5 万年来形成的碱性玄武岩火山,是典型的破火山口. (一)火山机构 1.火山通道 火山喷发时,与下面的岩浆相通的通道。火山喷发后,火山通道充填有熔岩和火 山角砾岩,形成火山颈。 2.火山锥 火山喷发物堆积在火山通道的周围形成锥状地形,成群出现,则构成火山锥群。 3.火山口 火山通道的出口,在火山锥的顶部或侧方较低洼,边缘很陡,火山物由此喷出。 火 山口积水成湖-火山湖; 火山口直径一般<1km,由于塌陷或爆炸产生的锅状火山口,称破火山 口,直径 8-12km。 (二)火山喷发物:有气体、国体和液体三类。 1.气态喷出物 岩浆中的挥发组份 H2O(占 75-90%),CO2,NH3,可凝固或相互结合堆积下来。 2.固体喷出物 火山喷发出的固态喷出物称火山碎屑物,来源有二:(1)火山通道中原先凝固的熔岩和通道周围 的围岩炸碎后喷入空中;(2)液体物质喷射到空中冷却凝固的产物。在空中冷却凝固后的喷出物,较 大者形似面包,纺锤形,称为火山弹,大者达十多米。 固体喷出物粒度分类: 火山灰-颗粒直径<0.01mm 火山砂-. 0.01-2mm -凝灰岩 火山砾-. .2-64mm - 火山角砾岩 火山块-. >64mm - 火山集块岩 从火山口往远处,粗- 细, 具有大量气孔,质地很轻可以在水中浮起者,称浮石
火山碎屑物经胶结压实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各种火山碎屑岩。 物<熔岩 为熔岩 出 10-一30Cm学。 熔岩。 的在称宽喷出后在水中迅速冷却收后而成,常宿为性 海底火山喷发,熔岩与水接触冷却收缩成椭圆球状(枕状体)。 枕状体:平底圆顶的馒 头形或单独产出或相互迭置。 (三)喷出方式 (按火山通道形状分类) 1.裂隙式喷发 型缝溢出地表。熔岩比较宁静沿长数十公里的裂缝溢出基性熔岩,呈熔 、大陆裂谷 岩聚从式喷发 的通道出 发方式 (①)宁静式<夏威夷式>-一熔岩宁静溢出形成盾形火山锥:(2)猛烈式<培雷式>一大量火山碎屑物 质形成岩熔锥:(3)中间式一形成层状火山雏。 (四)岩浆的类型及其喷发特征 1.超基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 超镁铁熔岩(ultramafic):科马提岩(komatiite) 分布于南非和 冷凝而成的 条状橄榄石骸晶集合体,常充填于橄横岩或 石岩表马提岩 1.得名于南非巴伯吨地区的 这里 出的超 由地 物组成,具有戴刺结构, 晶体聚集在一起形如草捆。这说明熔岩冷凝速度较快 ,基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 基性培岩(basic):玄武岩(basalt) ●黑色,致密,比重大,粘性小,有柱状节理.喷发宁静(气体易溢出) ●海底喷发形成枕状构造(Pillow lava),顶突底平. 厚3000米,面积100万平 我因哦眉山玄武岩(P) ● 、镁氧化物的含量低于超基性岩浆。岩浆的温度为1000一1200℃,粘性 姓岩浆及其暗发特征:粘性较大、爆炸喷发,多形成复式火山笛 安山岩(Andesite):浅色、有气孔(vesicular,泡)、杏仁体(amygdaloid) ●分布:南美安第斯山 ●著名矿产:图西哥银矿、台湾金瓜石金矿、山西五台龙须沟铜矿,日本黑矿 4酸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粘性大,强烈爆炸喷发,形成复式火山锥。 ite 具流纹构造冷 却慢 ·分布: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宁镇地区 ●矿产:Au,Ag,Cu,U,W,Sn,Mo等,浙江青田玉、鸡血石(印章)、熔结凝灰岩(蟾石) (五)火山喷发的阶段性 ●火山喷发是断断缝续的,右的 、二次(南京方山),有的若干次(圣海仑斯). ●不同喷发期岩浆的成分要改变一般演化规律:基性-中性-酸性 喷发后期常下陷,形成破火山口(火山湖》
火山碎屑物经胶结压实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各种火山碎屑岩。 3.液态喷出物<熔岩> 火山喷出的液体产物称为熔岩,大多熔岩溢出火山口后,沿地面流动形成溶岩流,流动成溶岩 瀑布。冰岛一火山一次喷出熔岩 900km 长,24km 宽,10-30cm 厚。覆盖大面积地区者称熔岩被,也 有人把液态喷出物冷凝固结后的岩石称熔岩(喷出岩)。 枕状熔岩是火下喷发物标志特征,是熔岩喷出后在水中迅速冷却收缩后而成。常常为基性 熔岩。 海底火山喷发,熔岩与水接触冷却收缩成椭圆球状(枕状体)。 枕状体:平底圆顶的馒 头形或单独产出或相互迭置。 (三)喷出方式 (按火山通道形状分类) 1.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岩石圈的巨大裂缝溢出地表。熔岩比较宁静沿长数十公里的裂缝溢出基性熔岩,呈熔 岩被产出。 现代洋脊、大陆裂谷 2.中心式喷发 岩浆从近于圆筒形的火山通道喷出地表。 有的宁静,有的发出猛烈爆炸,碎屑物在全部喷发物 中比例大,则喷发强烈。中心式喷发按其猛烈程度可以进一步分成宁静式、猛烈式、中间式三种喷 发方式。 (1)宁静式<夏威夷式>-熔岩宁静溢出形成盾形火山锥;(2)猛烈式<培雷式>-大量火山碎屑物 质形成岩熔锥;(3)中间式-形成层状火山锥。 (四)岩浆的类型及其喷发特征 1.超基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 超镁铁熔岩(ultramafic):科马提岩(komatiite) ●分布于南非和澳大利亚 ●具鬣刺结构:快速冷凝而成的长条状橄榄石骸晶集合体,常充填于橄榄岩或辉石岩裂隙中. 其中 SiO2 含量<45%,富含铁、镁氧化物,缺少钠、钾氧化物。代表性的超基性熔岩称为科马提岩 (komatiite),得名于南非巴伯吨地区的科马提河流域,这里产出的超基性喷出岩最为典型。此类岩 石中 MgO 含量高达 20%以上,由橄榄石及蛇纹石等矿物组成,具有鬣刺结构,即呈长条状的橄榄石 晶体聚集在一起形如草捆。这说明熔岩冷凝速度较快。 2.基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 基性熔岩(basic):玄武岩(basalt) ● 黑色,致密,比重大,粘性小,有柱状节理.喷发宁静 (气体易溢出). ● 海底喷发形成枕状构造(Pillow lava),顶突底平. ● 著名产地:印度德干高原,厚 3000 米,面积 100 万平 方公里. 我国峨眉山玄武岩(P). ● 矿产:Cu、Fe、铸石材料. 其 SiO2 含量为 45%—52%,铁、镁氧化物的含量低于超基性岩浆。岩浆的温度为 1000—1200℃,粘性 一般较小。 3.中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粘性较大、爆炸喷发,多形成复式火山锥. 安山岩(Andesite):浅色、有气孔(vesicular,泡)、 杏仁体(amygdaloid) ● 分布:南美安第斯山 ● 著名矿产:墨西哥银矿、台湾金瓜石金矿、山西五台龙须沟铜矿,日本黑矿 4 酸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粘性大,强烈爆炸喷发,形成复式火山锥. 流纹岩(rhyolite):浅色,具流纹构造(冷却慢) ● 分布: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宁镇地区 ● 矿产:Au,Ag,Cu,U,W,Sn,Mo 等,浙江青田玉、鸡血石(印章)、熔结凝灰岩(蟾石) (五)火山喷发的阶段性 ● 火山喷发是断断续续的,有的一、二次(南京方山),有的若干次(圣海仑斯). ● 不同喷发期岩浆的成分要改变一般演化规律:基性-中性-酸性 ● 喷发后期常下陷,形成破火山口(火山湖)
●活火山指人类历史时期有过活动,否则称死火山 1.世界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板块构造的边界 意洋脊火带.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是中酸性火山岩,多为安山岩。 安山岩线:环太平洋大陆及岛屿为安山岩,大洋洋脊内部为玄武岩,二者界线称为安山岩线 。地中海-印尼火山带 ●红海与东非有22座活火山:均在地壳裂谷处 a c (d) 图3一6美国俄勒冈州克拉特尔湖形成过程示意图 (六)世界火山带 1.环太平洋火山带:2、地中海一印度尼西亚火山带。 3、洋脊火山带: 4、红海沿岸与东非火山带 世界火山分布(白圈为活火山,黑点为死火山) 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一、侵入作用(intrusion)概述 ·侵入岩(侵入体):岩浆在向上运动的侵入过程中逐渐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可分为: 深成侵入岩(深成岩):>5公里深处形成、 浅成侵入岩(浅成岩):<5公里深处形成 ●围岩:被岩浆侵入的岩石。 1.同化作用、混染作用 。同化:热岩浆对冷围岩的吞噬与化学作用,最终使围岩成为火成岩的一部分.岩浆体积>围岩
● 活火山指人类历史时期有过活动,否则称死火山. 1.世界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板块构造的边界 ● 洋脊火山带: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 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是中酸性火山岩,多为安山岩. 安山岩线:环太平洋大陆及岛屿为安山岩,大洋洋脊内部为玄武岩,二者界线称为安山岩线 ● 地中海-印尼火山带 ● 红海与东非有 22 座活火山:均在地壳裂谷处 (六)世界火山带 1. 环太平洋火山带; 2、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 3、 洋脊火山带; 4、红海沿岸与东非火山带 世界火山分布(白圈为活火山,黑点为死火山) 第二节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一、侵入作用(intrusion)概述 ● 侵入岩(侵入体):岩浆在向上运动的侵入过程中逐渐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可分为: 深成侵入岩(深成岩):>5 公里深处形成、 浅成侵入岩(浅成岩):<5 公里深处形成、 ● 围岩:被岩浆侵入的岩石. 1.同化作用、混染作用 ● 同化:热岩浆对冷围岩的吞噬与化学作用,最终使围岩成为火成岩的一部分.岩浆体积>>围岩
●混染:岩浆体积不够大,不足以完全吞噬围岩,导致围岩对岩浆的明显化学反应,改变岩浆的成分 ●俘虏体:边部围岩碎块掉进岩浆,岩浆快速冷凝后尚未被完全“吞噬”或同化. 2.结品分异作用 定义:岩浆在冷凝过程上,按一定规律依次结晶出不同矿物的过程.熔点高比重大的矿物先结晶,导 致岩浆成分不断改变 3.鲍温反应系列:美国岩石学家鲍温根据结品分异原理,用富含橄榄石的玄武岩实验得出的结晶规 律分为: (1)连续反应系列:化学成分连续变化:内部结构无根本变化:为浅色矿物所独有 ●(高温的)基性斜长石(拉长石,培长石,钙长石Ca[12Si208])→中性斜长石(中长石)→酸性斜长石 (钠长石Na[A1Si308],更长石)一钾长石一白云母一(低温)石英 ●端员成分为钠长石与钙长石,二者能以任何比例混溶。 (②)不连续反应系列:化学成分有差异;内部结构有显著变化:为暗色矿物或铁镁矿物所独有。 ●(高温的)傲榄石一辉石一角闪石一黑云母→钾长石一白云母→(低温的)石英。 4岩奖结品出的岩石断序 超镁铁岩(橄榄岩》 一镁铁岩(辉长岩)一中性岩(闪长岩)一酸性岩(花岗岩)一伟品岩 5.伟晶岩:残余岩浆结晶而成 ●温度500度到800度 ●挥发分高,主要是长茁质 ●结品缓慢,形成粗大品体 ●富含成矿物质:A,Ag,Cu,黑,Zm,Mo,U 6单一原始岩浆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鲍温反应系列的核心是“单一原始岩浆的观点”,据此,100分原始岩浆只可结晶出5-10分花岗岩, 但是,陆地上的花岗岩>玄武岩:而大洋中只有玄武岩而无花岗岩.因此,鲍温实验得出的结品顺序 规律是对的而单一原始岩浆的观点是错的 侵入岩的产出状态 侵入岩的产出状态即产状, 指其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的关系。由于岩浆冷凝的深度、岩浆的规模 与成分以及围岩的产出状态不同,故侵入岩有多种产状(见图3-12)。 岩浆侵入形成 岩 和岩 围岩岩层斜交的脉体: 出分 ,项底面下凹:岩盘<岩盖〉一上凸下凹: 比岩基小的深成侵入岩体 岩基一规模较大的侵入岩体: 捕虏体:岩基和岩株在侵入冷凝过程中常有围岩碎块落入 熔岩流 被剥蚀露出的岩盖 火山颈 岩基
● 混染:岩浆体积不够大,不足以完全吞噬围岩,导致围岩对岩浆的明显化学反应,改变岩浆的成分 ● 俘虏体:边部围岩碎块掉进岩浆,岩浆快速冷凝后尚未被完全“吞噬”或同化. 2.结晶分异作用 定义:岩浆在冷凝过程上,按一定规律依次结晶出不同矿物的过程.熔点高比重大的矿物先结晶,导 致岩浆成分不断改变. 3. 鲍温反应系列:美国岩石学家鲍温根据结晶分异原理,用富含橄榄石的玄武岩实验得出的结晶规 律. 分为: (1) 连续反应系列:化学成分连续变化;内部结构无根本变化;为浅色矿物所独有. ●(高温的)基性斜长石(拉长石,培长石,钙长石 Ca[Al2Si2O8])→中性斜长石(中长石)→酸性斜长石 (钠长石 Na[AlSi3O8],更长石)→钾长石→白云母→(低温)石英. ● 端员成分为钠长石与钙长石,二者能以任何比例混溶. (2)不连续反应系列:化学成分有差异;内部结构有显著变化;为暗色矿物或铁镁矿物所独有. ● (高温的)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白云母→(低温的)石英. 4. 岩浆结晶出的岩石顺序 超镁铁岩(橄榄岩)→镁铁岩(辉长岩)→中性岩(闪长岩)→酸性岩(花岗岩)→伟晶岩 5. 伟晶岩:残余岩浆结晶而成 ● 温度 500 度到 800 度 ● 挥发分高,主要是长英质 ● 结晶缓慢,形成粗大晶体 ● 富含成矿物质:Au,Ag,Cu,W,Zn,Mo,U 6. 单一原始岩浆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鲍温反应系列的核心是“单一原始岩浆的观点”.据此,100 分原始岩浆只可结晶出 5-10 分花岗岩, 但是,陆地上的花岗岩>>玄武岩;而大洋中只有玄武岩而无花岗岩.因此,鲍温实验得出的结晶顺序 规律是对的,而单一原始岩浆的观点是错的. 二、侵入岩的产出状态 侵入岩的产出状态即产状,指其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的关系。由于岩浆冷凝的深度、岩浆的规模 与成分以及围岩的产出状态不同,故侵入岩有多种产状(见图 3-12)。 岩浆侵入形成侵入岩体。 1. 岩墙和岩脉-与围岩岩层斜交的脉体; 2. 岩床-板状较平; 3. 岩盆-平面上呈圆形,顶底面下凹;岩盘<岩盖>-上凸下凹; 4. 岩株-规模比岩基小的深成侵入岩体。 5. 岩基-规模较大的侵入岩体; 捕虏体:岩基和岩株在侵入冷凝过程中常有围岩碎块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