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Tectonic effect and geologie structures 。构造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机械运动,以往称为地壳运动,但是在很多情况 下,这类运动不只限于地壳,还涉及岩石圈,所以改称为构造作用。 第一节 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 基本概念 ·1.地球是一层圈体,各层圈之间无休止地作相互作用。地核间的 差异旋转是构造作用的内因(发动机);构造作用与人类活动关系 密切,是形成地表万象、大千世界的原因。 ·2.构造时刻在运动,水平岩层的褶皱弯曲与破碎都是构造作用产 物。只有急剧的地震才会被人们感觉到,缓慢的、深部的作用 只能被大地测量、天文测量记录到:
第八章 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Tectonic effect and geologic structures • 构造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机械运动,以往称为地壳运动,但是在很多情况 下,这类运动不只限于地壳,还涉及岩石圈,所以改称为构造作用。 第一节 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 • 一. 基本概念 • 1.地球是一层圈体,各层圈之间无休止地作相互作用。地核间的 差异旋转是构造作用的内因(发动机);构造作用与人类活动关系 密切,是形成地表万象、大千世界的原因。 • 2.构造时刻在运动,水平岩层的褶皱弯曲与破碎都是构造作用产 物。只有急剧的地震才会被人们感觉到,缓慢的、 深部的作用 只能被大地测量、天文测量记录到
3.古构造作用的证据记录在岩石中,现代地壳运动的证据记录在岩石和毁 坏的建筑物中。 4.构造作用的方式: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包括褶皱、 断裂、岩浆三大类型。 (1)水平运动:是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移动。其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相邻块体分离,②相邻块体向上聚汇,③相邻块体剪切、错开。全球各 大陆就是巨大的块体,其速度大约每年几毫米到数厘米。 (2) 垂直运动:是相邻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分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使某 些地区上升成为高地或山岭,另一些地区下降为盆地或平原
3.古构造作用的证据记录在岩石中,现代地壳运动的证据记录在岩石和毁 坏的建筑物中。 4.构造作用的方式: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包括褶皱、 断裂、岩浆三大类型。 (1)水平运动:是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移动。其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相邻块体分离,②相邻块体向上聚汇,③相邻块体剪切、错开。全球各 大陆就是巨大的块体,其速度大约每年几毫米到数厘米。 (2)垂直运动:是相邻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分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使某 些地区上升成为高地或山岭,另一些地区下降为盆地或平原
二构造作用的实例 ●地球运动:自转1700km/小时;公转17000km/小时。 ●垂直运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升降交替;有升必有降。 ●水平运动:同一地点,有时挤压,有时拉伸,有时走滑。可复合。 ●大量证据表明,水平运动是主导的,垂直运动是次要的、派生的。 ●陵兰:与欧洲之间的距离在47年中(1823-1870)增加了420 精酒墨義鞋 不。 意大利: ●喜山:300万年上升6000米,在北坡4000米处发现海洋鱼龙化 石。 ~透型:滨海沼泽处形成的煤层,500万年以来被抬升到4000m高 ●泰山:100万年升高了500多米,平均1mm/2年! ●天津:100万年来下降数十米,使永定河、海河经天津汇入渤海。 ●宁-镇:几多风雨,沧海良田
二.构造作用的实例 ●地球运动:自转1700km/小时;公转17000km/小时。 ●垂直运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升降交替;有升必有降。 ●水平运动:同一地点,有时挤压,有时拉伸,有时走滑。可复合。 ●大量证据表明,水平运动是主导的,垂直运动是次要的、派生的。 ●格陵兰:与欧洲之间的距离在47年中(1823-1870)增加了420 米。 ●意大利:导致海平面升降。那不勒斯海岸升降,导至塞拉比斯神 庙 毁坏(公元前2世纪罗马建筑),现仅残留三根12米高的大理 石柱。 ●喜山:300万年上升6000米,在北坡4000米处发现海洋鱼龙化 石。 ●天山:滨海沼泽处形成的煤层,500万年以来被抬升到4000m高 处。 ●泰山:100万年升高了500多米,平均1mm/2年. ●天津:100万年来下降数十米,使永定河、海河经天津汇入渤海。 ●宁-镇:几多风雨,沧海良田
第二节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一、一般概念 ·1.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定义:是研 究岩石的变形、分析外力作用方式的专门科学。 ·构造作用:由内动力所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岩石发 生变动、变位的一种机械作用。(通常与地壳运动通 用) 2.褶皱与断裂: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形成 各种形态的弯曲(褶皱)和不同方向的破裂(断裂).外力 为各向不均匀力;各向均匀的外力只改变体积,不改变 形态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 一、一般概念 • 1.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定义:是研 究岩石的变形、分析外力作用方式的专门科学。 • 构造作用:由内动力所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岩石发 生变动、变位的一种机械作用。(通常与地壳运动通 用) • 2.褶皱与断裂: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形成 各种形态的弯曲(褶皱)和不同方向的破裂(断裂). 外力 为各向不均匀力;各向均匀的外力只改变体积,不改变 形态
·3.构造变形与岩石力学性质(弹性与塑性、脆性与韧性、 刚性与粘性)关系密切。 ·弹性(elastic):受力变形,撤力回复原态,如弹簧。 ·塑性(plastic):撤力后不回复原态,如页岩。 ·脆性(brittle):<5%弹性变形便很快破裂,多在上地 壳。 ·韧性(ductile):破裂前可承受>10%的塑性变形, 发生在中、下地壳。 ·刚性(rigid):岩石不易变形弯曲的性质。 ·粘性(viscous):岩石容易流动变形的性质
• 3.构造变形与岩石力学性质(弹性与塑性、脆性与韧性、 刚性与粘性)关系密切。 • 弹性(elastic):受力变形,撤力回复原态,如弹簧。 • 塑性(plastic):撤力后不回复原态,如页岩。 • 脆性(brittle):<5%弹性变形便很快破裂,多在上地 壳。 • 韧性(ductile):破裂前可承受>10%的塑性变形, 发生在中、下地壳。 • 刚性(rigid):岩石不易变形弯曲的性质。 • 粘性( viscous):岩石容易流动变形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