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真核微生物一、名词解释01.真核微生物(eukaryotes):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生物。02.真菌(fungi):具细胞壁,不含叶绿体、化能有机营养、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并以孢子进行繁殖、不运动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03.酵母菌(yeast):是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通常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酵母菌这一术语无分类学意义,是一个通俗名称。04.霉菌(mould,mold):是丝状真菌的通称,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它是真菌的一部分,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05.蕈菌(mushrooms):又称伞菌或蘑菇,是大型丝状真菌,其最突出特点是具有颜色各异的、形态多样的大型子实体。06.假菌丝(pseudohypha):酵母菌进行芽殖时,芽细胞长成后未脱离母细胞,芽细胞又产生新的芽体,这种由单细胞连接形成的集合体,称为假菌丝。07.真酵母(euyeast)与假酵母(pseudo-yeast):具有有性生殖的酵母菌称为真酵母;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为假酵母或拟酵母。08.粘菌(slimemolds):又称粘质霉菌,是非光合营养的真核微生物,不含叶绿素,吞噬方式摄食,产孢子和子实体等表型特征,介于真菌和原生生物之间的一类生物。09.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由微管、肌动蛋白丝和中间丝三种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支架。1
1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一、名词解释 01. 真核微生物(eukaryotes):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 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生物。 02. 真菌(fungi):具细胞壁,不含叶绿体、化能有机营养、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并以孢子进行繁殖、不运动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核微 生物。 03. 酵母菌(yeast):是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通常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 细胞真菌。酵母菌这一术语无分类学意义,是一个通俗名称。 04. 霉菌(mould,mold):是丝状真菌的通称,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 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它是真菌的一部分,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 05. 蕈菌(mushrooms):又称伞菌或蘑菇,是大型丝状真菌,其最突出特点是具 有颜色各异的、形态多样的大型子实体。 06. 假菌丝(pseudohypha):酵母菌进行芽殖时,芽细胞长成后未脱离母细胞, 芽细胞又产生新的芽体,这种由单细胞连接形成的集合体,称为假菌丝。 07. 真酵母(euyeast)与假酵母(pseudo-yeast):具有有性生殖的酵母菌称为真 酵母;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为假酵母或拟酵母。 08. 粘菌(slime molds):又称粘质霉菌,是非光合营养的真核微生物,不含叶 绿素,吞噬方式摄食,产孢子和子实体等表型特征,介于真菌和原生生物之 间的一类生物。 09.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由微管、肌动蛋白丝和中间丝三种蛋白质纤维 构成的细胞支架
10.溶酶体(lysosome):是一种单层膜包裹、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细胞器,功能是细胞内的消化作用。11.微体(microbody):是单层膜包裹的、与溶酶体相似的球形细胞器,根据内含物不同分为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12.膜边体(lomasome):又称边缘体、须边体或质膜外泡,为许多真菌细胞特有。是位于菌丝细胞的质膜与细胞壁间,单层膜包裹的细胞器。形态多样,其功能可能与分泌水解酶或合成细胞壁有关。13.几丁质酶体(chitosome),又称壳体,一种活跃于各种真菌菌丝体顶端细胞中的微小泡囊,直径40~70nm,内含几丁质酶,其功能是把所含的酶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菌丝尖端细胞壁表面,使该处不断合成几丁质微纤维,从而保证菌丝不断向前延伸。14.氢氧化酶体(hydrogenosome),存在于厌氧原生动物和厌氧真菌中,一种由单层膜包裹的球状细胞器,内含氢氧化酶、氧化还原酶、铁氧还蛋白和丙酮酸等,存在于鞭毛基体附近,为其运动提供能量。15.2um质粒:1967年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escerevisiae)中发现的闭合环状超螺旋DNA分子,长约2um(6kb),每个细胞中含60~100个,占DNA总量的3%,其复制受核基因组的控制16.节孢子(arthrospore):菌丝生长的一定阶段,菌丝上出现许多横隔,断裂后形成方形孢子,在陈旧培养基中常出现这种情况。17.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各类真菌均可形成的无性孢子,由菌丝中间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和细胞壁加厚而形成的休眠孢子。18.分生孢子(conidium):是生于细胞外的孢子,又称外生孢子。菌丝顶端或分2
2 10. 溶酶体(lysosome):是一种单层膜包裹、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细胞器, 功能是细胞内的消化作用。 11. 微体(microbody):是单层膜包裹的、与溶酶体相似的球形细胞器,根据内 含物不同分为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12. 膜边体(lomasome):又称边缘体、须边体或质膜外泡,为许多真菌细胞特 有。是位于菌丝细胞的质膜与细胞壁间,单层膜包裹的细胞器。形态多样, 其功能可能与分泌水解酶或合成细胞壁有关。 13. 几丁质酶体(chitosome),又称壳体,一种活跃于各种真菌菌丝体顶端细胞 中的微小泡囊,直径 40 ~70 nm,内含几丁质酶,其功能是把所含的酶源源 不断地运送到菌丝尖端细胞壁表面,使该处不断合成几丁质微纤维,从而保 证菌丝不断向前延伸。 14. 氢氧化酶体(hydrogenosome),存在于厌氧原生动物和厌氧真菌中,一种由 单层膜包裹的球状细胞器,内含氢氧化酶、氧化还原酶、铁氧还蛋白和丙酮 酸等,存在于鞭毛基体附近,为其运动提供能量。 15. 2μm 质粒:1967 年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es cerevisiae)中发现的闭合环状 超螺旋 DNA 分子,长约 2μm(6kb),每个细胞中含 60~100 个,占 DNA 总 量的 3%,其复制受核基因组的控制 16. 节孢子(arthrospore):菌丝生长的一定阶段,菌丝上出现许多横隔,断裂后 形成方形孢子,在陈旧培养基中常出现这种情况。 17. 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各类真菌均可形成的无性孢子,由菌丝中间的 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和细胞壁加厚而形成的休眠孢子。 18. 分生孢子(conidium):是生于细胞外的孢子,又称外生孢子。菌丝顶端或分
生孢子梗出芽或缢缩而形成。是子囊菌、担子菌常见的无性孢子。19.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生在孢子囊内的孢子,又称内生孢子,是气生菌丝或孢子梗顶端逐渐膨大,并在下方生出横隔与菌丝分开而形成孢子囊,然后孢子囊生成若干核,每个核外再包上原生质,产生孢子壁,即成若干孢囊孢子。20.游动孢子(zoospore):某些微生物在进行无性繁殖时,产生在孢子囊内具有鞭毛能游动的一种孢子。21.芽孢子(blastospore):又叫芽生孢子,由母细胞出芽生成。当芽长到正常大小时,脱离母细胞或仍连在母细胞上。如真菌中的一些酵母菌。22.卵孢子(oospore):是鞭毛菌中卵菌的有性孢子,由异型两性细胞(雄器和藏卵器)接合生育而成。23.接合孢子(zygospore):是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菌丝长出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的配子囊接合而成。24.子囊孢子(ascospore):是子囊菌的主要特征,菌丝分化为产囊器和雄器,二者结合形成子囊,再于子囊内产生有性孢子,即子囊孢子。25.担孢子(basidiospore):是担子菌独有的特征,菌丝经过特殊的分化和有性结合形成担子,担子上形成有性孢子,即为担孢子。26.孢子囊:一些真菌进行无性繁殖时,在菌丝分枝的顶端形成膨大的囊状结构体,其中原生质经分割后形成内生的无性孢子。27.异宗配合和同宗配合:异宗配合是某些真菌必须由不同交配型的菌丝相结合才能产生有性生殖的性亲和方式。同宗配合是其有性生殖发生在同一个菌体中,是一种自身可孕的结合方式。3
3 生孢子梗出芽或缢缩而形成。是子囊菌、担子菌常见的无性孢子。 19. 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生在孢子囊内的孢子,又称内生孢子,是气生 菌丝或孢子梗顶端逐渐膨大,并在下方生出横隔与菌丝分开而形成孢子囊, 然后孢子囊生成若干核,每个核外再包上原生质,产生孢子壁,即成若干孢 囊孢子。 20. 游动孢子(zoospore):某些微生物在进行无性繁殖时,产生在孢子囊内具有 鞭毛能游动的一种孢子。 21. 芽孢子(blastospore):又叫芽生孢子,由母细胞出芽生成。当芽长到正常大 小时,脱离母细胞或仍连在母细胞上。如真菌中的一些酵母菌。 22. 卵孢子(oospore):是鞭毛菌中卵菌的有性孢子,由异型两性细胞(雄器和 藏卵器)接合生育而成。 23. 接合孢子(zygospore):是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菌丝长出形态相同或略有 不同的配子囊接合而成。 24. 子囊孢子(ascospore):是子囊菌的主要特征,菌丝分化为产囊器和雄器, 二者结合形成子囊,再于子囊内产生有性孢子,即子囊孢子。 25. 担孢子(basidiospore):是担子菌独有的特征,菌丝经过特殊的分化和有性 结合形成担子,担子上形成有性孢子,即为担孢子。 26. 孢子囊:一些真菌进行无性繁殖时,在菌丝分枝的顶端形成膨大的囊状结构 体,其中原生质经分割后形成内生的无性孢子。 27. 异宗配合和同宗配合:异宗配合是某些真菌必须由不同交配型的菌丝相结合 才能产生有性生殖的性亲和方式。同宗配合是其有性生殖发生在同一个菌体 中,是一种自身可孕的结合方式
28.菌丝(hypha,复数hyphae):丝状真菌的结构单元,是一条具有分枝的管形丝状体,外由细胞壁包被,里面充满原生质和细胞核。幼时无色,老后常呈各种不同的颜色。29.菌丝体(mycelium,复数mycelia):真菌菌丝在基质上或基质中不断伸长和分枝,并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所组成的整个营养体称菌丝体。30.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初生菌丝是由孢子萌发后而发育起来的单倍体菌丝。次生菌丝是由两种遗传性别不同的初生菌丝结合后形成的双核菌丝。31.吸器(haustorium):有些专性寄生的真菌,在菌丝旁生出拳头状或手指状的突起,能伸入到寄主细胞内吸取养料,而菌丝本身不需进入寄主细胞,这种结构叫吸器。32.真菌子实体:由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组成的产生真菌孢子的组织体一般统称子实体。33.赤霉素:由串珠镰刀菌所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植物生长激素,主要能促进植物茎叶快速生长,打破休眠期,促进种子发芽,植株开花结果,诱发无籽果实的形成等。34.锁状联合(clampconnection):许多担子菌的次生菌丝,在菌丝细胞隔膜处外面,形成一种桥接状的菌丝结构而连接两个细胞,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35.半知菌:一些真菌个体发育时没有或没有被发现有性阶段,只有无性阶段对这类真菌,人类只了解其生活史中的一半,故叫半知菌。36.子囊果(ascocarp):子囊菌门的真菌产生子囊的子实体。它有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等几种类型。4
4 28. 菌丝(hypha,复数 hyphae):丝状真菌的结构单元,是一条具有分枝的管形 丝状体,外由细胞璧包被,里面充满原生质和细胞核。幼时无色,老后常呈 各种不同的颜色。 29. 菌丝体(mycelium,复数 mycelia):真菌菌丝在基质上或基质中不断伸长和 分枝,并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所组成的整个营养体称菌丝体。 30. 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初生菌丝是由孢子萌发后而发育起来的单倍体菌丝。 次生菌丝是由两种遗传性别不同的初生菌丝结合后形成的双核菌丝。 31. 吸器(haustorium):有些专性寄生的真菌,在菌丝旁生出拳头状或手指状的 突起,能伸入到寄主细胞内吸取养料,而菌丝本身不需进入寄主细胞,这种 结构叫吸器。 32. 真菌子实体:由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组成的产生真菌孢子的组织体一般统称 子实体。 33. 赤霉素:由串珠镰刀菌所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植物生长激素,主要能促 进植物茎叶快速生长,打破休眠期,促进种子发芽,植株开花结果,诱发无 籽果实的形成等。 34. 锁状联合(clamp connection):许多担子菌的次生菌丝,在菌丝细胞隔膜处 外面,形成一种桥接状的菌丝结构而连接两个细胞,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 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 35. 半知菌:一些真菌个体发育时没有或没有被发现有性阶段,只有无性阶段, 对这类真菌,人类只了解其生活史中的一半,故叫半知菌。 36. 子囊果(ascocarp):子囊菌门的真菌产生子囊的子实体。它有闭囊壳、子囊 壳、子囊盘等几种类型
37.闭囊壳(cleistothecium):子囊产生在一种圆球形无孔口的完全封闭的子囊果内,这种类型的子囊果叫闭囊壳。38.子囊壳(perithecium):子囊产生在由几层菌丝细胞组成的圆形或烧瓶形、顶端具孔口的子囊果内,这种类型的子囊果叫子囊壳39.子囊盘(apothecium):子囊着生在一个盘状开口的子囊内,子囊与侧丝相互伴生排列成子实层。这种盘状的子囊果叫子囊盘。40.质配(plasmogamy):真菌在有性生殖中,两个单倍体的性细胞相接触,它们的细胞质及内含物融合在一起,但两个性细胞核并不融合,两个核的染色体都是单倍体。41.核配(caryogamy):两个单倍体性细胞经质配后细胞核融合,产生出二倍体核的过程。42.菌环和菌网(ringandnet):捕食性真菌一捕虫菌目形成环状或网状等特化菌丝,前者叫菌环(菌套),后者叫菌网。表面有特殊粘性物,线虫一接触将被粘住。43.菌索(rhizomorph,funiculus):一些真菌的菌体出现集群现象而形成特殊的运输结构,其生理功能是促进菌体蔓延和抵御不良环境。通常在腐朽的树皮下和地下发现。44.菌核(sclerotium):真菌生长到一定阶段,菌丝体不断地分化,相互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颜色较深而坚硬的菌丝体组织颗粒,称为菌核。45.子座(stroma):很多菌丝集聚在一起形成较疏松的组织,呈垫状、壳状或其他形状,在子座内可形成繁殖器官。子座作用是:渡过不良环境;作繁殖体一部分。5
5 37. 闭囊壳(cleistothecium):子囊产生在一种圆球形无孔口的完全封闭的子囊果 内,这种类型的子囊果叫闭囊壳。 38. 子囊壳(perithecium):子囊产生在由几层菌丝细胞组成的圆形或烧瓶形、顶 端具孔口的子囊果内,这种类型的子囊果叫子囊壳 39. 子囊盘(apothecium):子囊着生在一个盘状开口的子囊内,子囊与侧丝相互 伴生排列成子实层。这种盘状的子囊果叫子囊盘。 40. 质配(plasmogamy):真菌在有性生殖中,两个单倍体的性细胞相接触,它 们的细胞质及内含物融合在一起,但两个性细胞核并不融合,两个核的染色 体都是单倍体。 41. 核配(caryogamy):两个单倍体性细胞经质配后细胞核融合,产生出二倍体 核的过程。 42. 菌环和菌网(ring and net):捕食性真菌—捕虫菌目形成环状或网状等特化菌 丝,前者叫菌环(菌套),后者叫菌网。表面有特殊粘性物,线虫一接触将 被粘住。 43. 菌索(rhizomorph,funiculus):一些真菌的菌体出现集群现象而形成特殊的 运输结构,其生理功能是促进菌体蔓延和抵御不良环境。通常在腐朽的树皮 下和地下发现。 44. 菌核(sclerotium):真菌生长到一定阶段,菌丝体不断地分化,相互纠结在 一起形成一个颜色较深而坚硬的菌丝体组织颗粒,称为菌核。 45. 子座(stroma):很多菌丝集聚在一起形成较疏松的组织,呈垫状、壳状或其 他形状,在子座内可形成繁殖器官。子座作用是:渡过不良环境;作繁殖体 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