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一、名词解释01.细菌生长曲线(growthcurve):当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时,如果以培养的时间为横座标,以细菌数量变化为纵坐标,根据细菌数量变化与相应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作出一条反应细菌在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生长曲线。02.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cfu):通过浇注或涂布等方法使菌样的微生物单细胞分散在平板上(内),待培养后,每一个活细胞就形成一个单菌落,即为菌落形成单位。03.比生长速率(specificgrowthrate):单位数量的细菌或物质在单位时间(h)内的增加量。04.同步培养(synchronousculture):是一种培养方法,它能使群体中的所有细胞变成处于同时进行生长和分裂的群体细胞。05.连续培养(continuousculture):是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下去的一种培养方式。06.连续发酵(continuousfermentation):连续培养如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上,就称为连续发酵。07.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此称为分批培养。08.二元培养:是纯培养的一种特殊形式。根据寄生微生物的生活特点,必须将寄生微生物和寄主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同时排除其它杂菌。例如培养苏云金杆菌及其噬菌体,需先在平板培养基上培养细菌,然后在菌苔上接种其噬菌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 一、名词解释 01. 细菌生长曲线(growth curve):当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时,如果以 培养的时间为横座标,以细菌数量变化为纵坐标,根据细菌数量变化与相应 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作出一条反应细菌在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这种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02. 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cfu):通过浇注或涂布等方法使菌样的微 生物单细胞分散在平板上(内),待培养后,每一个活细胞就形成一个单菌 落,即为菌落形成单位。 03. 比生长速率(specific growth rate):单位数量的细菌或物质在单位时间(h) 内的增加量。 04. 同步培养(synchronous culture):是一种培养方法,它能使群体中的所有细 胞变成处于同时进行生长和分裂的群体细胞。 05. 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是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时间内,通过一定的 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下去的一种培养方式。 06. 连续发酵(continuous fermentation):连续培养如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上,就称 为连续发酵。 07. 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 获,此称为分批培养。 08. 二元培养:是纯培养的一种特殊形式。根据寄生微生物的生活特点,必须将 寄生微生物和寄主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同时排除其它杂菌。例如培养苏云金 杆菌及其噬菌体,需先在平板培养基上培养细菌,然后在菌苔上接种其噬菌
体,经培养后,出现噬菌体感染的透明空斑,这种培养方法称为二元培养。09.高密度培养(highcell-densityculture,HCDC):有时也称高密度发酵,一般指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细胞群体密度超过了常规培养10倍以上时的生长状态或培养技术。10.致死时间(thermaldeathtime,TDT):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温度下(如60℃),杀死某微生物水悬乳液群体所需要的最短时间。11.F值:在一定基质中,其温度为121.1℃加热杀死一定数量微生物所需的时间(min),即为F值。常用于罐头特别是肉罐头的生产中。12.致死温度(thermaldeathpoint,TDP):又称热死点,在一定时间内(如10min),杀死某微生物水悬乳液群体所需要的最低温度。13.D值(decimalreductiontime):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活菌数减少90%,即减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即为D值。如D100=10min。如加热温度为121.1℃,其D值常用Dr表示。14.Z值:是指缩短90%热死时间(或减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要升高的温度,即为Z值。15.半致死剂量(50%lethaldoseLD50):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杀死50%试验动物时的剂量。16.S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它具有能清除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功能。17.石炭酸系数(phenolcoefficient,P.C.):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18.巴氏消毒(pasteurization):是一种低温湿热消毒法,一般在60~85℃,处理
体,经培养后,出现噬菌体感染的透明空斑,这种培养方法称为二元培养。 09. 高密度培养(high cell-density culture, HCDC):有时也称高密度发酵,一般 指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细胞群体密度超过了常规培养 10 倍以上时的生长状 态或培养技术。 10. 致死时间(thermal death time, TDT):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温度下(如 60℃),杀死某微生物水悬乳液群体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11. F 值:在一定基质中,其温度为 121.1 ℃ 加热杀死一定数量微生物所需的 时间(min),即为 F 值。常用于罐头特别是肉罐头的生产中。 12. 致死温度(thermal death point, TDP):又称热死点,在一定时间内(如 10min), 杀死某微生物水悬乳液群体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13. D 值(decimal reduction time):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活菌数减少 90%,即减 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即为 D 值。如 D100=10min。如加热温度为 121.1 ℃,其 D 值常用 Dr 表示。 14. Z 值:是指缩短 90%热死时间(或减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要升高的温度, 即为 Z 值。 15. 半致死剂量(50% lethal dose, LD50):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杀死 50% 试验动物时的剂量。 16.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它具有能清除体内超氧阴 离子自由基等功能。 17. 石炭酸系数(phenol coefficient, P. C.):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 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 18. 巴氏消毒(pasteurization):是一种低温湿热消毒法,一般在 60~85℃,处理
15s~30min,一般适用于牛奶、啤酒、果酒等不易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19.灭菌(sterilization):采用任何一种方法,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这是一种彻底的杀菌方法。20.消毒(disinfection):是用某种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措施,具有消毒作用的药剂称消毒剂,消毒是不完全的灭菌。21.防腐(antisepsis):用来防正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称为防腐或抑菌。即物体内外的微生物暂时处于不生长繁殖但未死亡的状态。22.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有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与生物体内的代谢物相类似能与特定的酶结合,从而阻碍酶的正常功能,干扰代谢进行,这类物质称抗代谢物。如磺胺类药物。23.抗生素(antibiotic):一类由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它种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细胞等)的生命活动。24.效价(titire,titier):抗生素的活力称为效价,其计量单位一般用“单位”(unit)表示。25.表面消毒剂(surfacedisinfectant):是指对一切活细胞都有毒性,不能用作活细胞或机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26.抗菌谱(antibiogram):各种抗生素有其不同的制菌范围,称之为抗菌谱。27.生物药物素(biopharmaceutin):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微生物次生代谢物,如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抗剂和抗氧化剂等,称为生物药物素,以区别于抗生素
15s~30min,一般适用于牛奶、啤酒、果酒等不易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 或调料。 19. 灭菌(sterilization):采用任何一种方法,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病 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这是一种彻底的杀菌方法。 20. 消毒(disinfection):是用某种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措施,具有消毒作用的 药剂称消毒剂,消毒是不完全的灭菌。 21. 防腐(antisepsis):用来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称为防腐或抑菌。即 物体内外的微生物暂时处于不生长繁殖但未死亡的状态。 22. 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有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与生物体内的代谢物相类似, 能与特定的酶结合,从而阻碍酶的正常功能,干扰代谢进行,这类物质称抗 代谢物。如磺胺类药物。 23. 抗生素(antibiotic):一类由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 或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它种生物(包括病原菌, 病毒,癌细胞等)的生命活动。 24. 效价(titire, titier):抗生素的活力称为效价,其计量单位一般用“单位”(unit) 表示。 25. 表面消毒剂(surface disinfectant):是指对一切活细胞都有毒性,不能用作活 细胞或机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 26. 抗菌谱(antibiogram):各种抗生素有其不同的制菌范围,称之为抗菌谱。 27. 生物药物素(biopharmaceutin):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微生物次生代谢物,如 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称为生物药物素,以区 别于抗生素
28.连续加压蒸汽灭菌(continuous autoclaving):在发酵行业中也称“连消法”是让培养基在管道的流动过程中快速升温、维持和冷却,然后进入发酵罐的一种高温蒸汽灭菌方法。二、填空题01.测量微生物的数量,直接计数法有计数板显微镜计数法;活菌计数法有平板菌落计数法。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常用方法有王重法。02.多数细菌生长最适pH是7.0~7.6;放线菌生长最适pH7.0~8.0酵母菌生长最适pH4.0~5.8;霉菌生长最适pH一般是3.8~6.0。03.巴斯德消毒法的工艺条件是:二般在60~85℃,处理15s~30min。04.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工艺条件是:压力1kg/cm2(15磅/英寸2),温度121℃时间15~30min。05.利用水分对微生物影响的原理,日常生活中常用王燥等方法保存食物06.物体表面的消毒常用70%~75%的乙醇杀菌效果最好。07.实验室空气杀菌常用0.5~10%的甲醛熏蒸消毒。福尔马林溶液就是37~40%的甲醛水溶液。08.高渗溶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脱水而死亡,低渗溶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膨胀而致死。09.根据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可把细菌的生长分为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时期。10.在生产中,为了长期维持对数生长期可采取增加营养物质浓度;选用优良菌种;随时调节好微生物生长所需条件等方法。11.要想使滞留适应期缩短,可采取的措施有:选用对数期菌体作为种子菌;适
28. 连续加压蒸汽灭菌(continuous autoclaving):在发酵行业中也称“连消法”, 是让培养基在管道的流动过程中快速升温、维持和冷却,然后进入发酵罐的 一种高温蒸汽灭菌方法。 二、填空题 01. 测量微生物的数量,直接计数法有计数板显微镜计数法;活菌计数法有平板 菌落计数法。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常用方法有干重法。 02. 多数细菌生长最适 pH 是 7.0~7.6;放线菌生长最适 pH7.0~8.0;酵母菌生长 最适 pH4.0~5.8;霉菌生长最适 pH 一般是 3.8~6.0。 03. 巴斯德消毒法的工艺条件是:一般在 60~85℃,处理 15s~30min。 04. 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工艺条件是:压力 1kg/cm(2 15 磅/英寸 2),温度 121℃, 时间 15~30min。 05. 利用水分对微生物影响的原理,日常生活中常用干燥等方法保存食物。 06. 物体表面的消毒常用 70%~75%的乙醇杀菌效果最好。 07. 实验室空气杀菌常用 0.5~10%的甲醛熏蒸消毒。福尔马林溶液就是 37~40% 的甲醛水溶液。 08. 高渗溶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脱水而死亡,低渗溶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膨胀而 致死。 09. 根据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可把细菌的生长分为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 衰亡期四个时期。 10. 在生产中,为了长期维持对数生长期可采取增加营养物质浓度;选用优良菌 种;随时调节好微生物生长所需条件等方法。 11. 要想使滞留适应期缩短,可采取的措施有:选用对数期菌体作为种子菌;适
当增大接种量;种子培养基中加入生产培养基的某些营养成分等方法12.连续培养的方法主要有恒浊法和恒化法两种。13.微生物按其生长温度范围可分为低温型微生物、虫温型微生物和高温型微生物三类。也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嗜冷菌、兼性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和超嗜热菌。14.一般来说,氧化还原电位(Eh)值在0.1V以上,适宜需氧性微生物的生长,+0.1V以下,适合厌氧性微生物的生长。15.低、中、高温型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约为5~20℃、20~40℃、50~60℃。16.室温型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10~20℃,最适生长温度为20~35℃,最高生长温度为40~45℃。17.高温型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25~45℃,最适生长温度为50~60℃,最高生长温度为70~95℃,主要分布在温泉、堆肥、岩石表层等处。18.嗜冷性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12℃,最适生长温度为5~20℃,最高生长温度为15~30℃,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19.与氧气根据微生物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成5个类型:专性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微好氧菌、耐氧菌和厌氧菌。20.抗微生物剂又称为杀菌剂,通常将它们分为消毒剂和防腐剂。也可根据其抗微生物的特性分为抑菌剂、杀菌剂和溶菌剂。21.通常临床上使用的化学治疗剂包括抗代谢物和抗生素两大类。22.细菌的生长和分裂的协调,与转肽酶和D.D一羧肽酶的活性比有关。转肽酶可催化两个肽聚糖链的连接,D.D一羧肽酶是催化肽聚糖的五肽转变成四肽并释放出一个丙氨酸
当增大接种量;种子培养基中加入生产培养基的某些营养成分等方法。 12. 连续培养的方法主要有恒浊法和恒化法两种。 13. 微生物按其生长温度范围可分为低温型微生物、中温型微生物和高温型微生 物三类。也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嗜冷菌、兼性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和超 嗜热菌。 14. 一般来说,氧化还原电位(Eh)值在 0.1V 以上,适宜需氧性微生物的生长, +0.1V 以下,适合厌氧性微生物的生长。 15. 低、中、高温型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约为 5~20℃、20~40℃、50~60℃。 16. 室温型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 10~20℃,最适生长温度为 20~35℃,最高 生长温度为 40~45℃。 17. 高温型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 25~45℃,最适生长温度为 50~60℃,最高 生长温度为 70~95℃,主要分布在温泉、堆肥、岩石表层等处。 18. 嗜冷性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12℃,最适生长温度为 5~20℃,最高生长 温度为 15~30℃,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 19. 与氧气根据微生物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成 5 个类型:专性好氧菌、兼性厌 氧菌、微好氧菌、耐氧菌和厌氧菌。 20. 抗微生物剂又称为杀菌剂,通常将它们分为消毒剂和防腐剂。也可根据其抗 微生物的特性分为抑菌剂、杀菌剂和溶菌剂。 21. 通常临床上使用的化学治疗剂包括抗代谢物和抗生素两大类。 22. 细菌的生长和分裂的协调,与转肽酶和 D.D-羧肽酶的活性比有关。转肽酶 可催化两个肽聚糖链的连接,D.D-羧肽酶是催化肽聚糖的五肽转变成四肽 并释放出一个丙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