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物材. 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牧育出版社,2004 2.主要参考书: 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高言诚.营养学.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 郑宏伟,鱼住信(日).运动损伤和功能恢复.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耀写人:徐群 审核人 之
21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主要参考书: 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高言诚.营养学.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 郑宏伟,鱼住信(日).运动损伤和功能恢复.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撰写人:徐群 审核人:王珍武 课程负责人:徐群
《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英文名称:Sports medicine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否 总学时:16学时 其中宜验学时:16学时 总学分:0.5学分 其中实验学分:0.5学分 适用专业:运动训练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实验项目数:4 必做项目数:4 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4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体育保健学课程中含有16学时的实验课教学。依据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 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运动后恢复、急救等,设计出4个综合实验项 目。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训。使学生掌握运动后恢复、急救等的 常用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主要仪器设各及T具 实验室有关仪器 材料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实验实验每组 分配类型要求人数 1 按摩基本手法 揉法 拿法、摩法等手法 的操作 4 基础必做 15 头、颈部、那干等部位的 各部位的按摩、常见 按摩;头部、颈部、肩部 4 综合必做 穴位 15 等穴位的定位 急救包扎方法:急栽 螺旋形、8字形等 止血的方法 包扎方法的操作:小动 综合 必做 脉、静脉指压法止血 体脂百分数的测定与运 减肥运动处方的制定 动处方的制定 4综合必做15 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实验考试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20%。其中实验报告占10%,实 验考核占1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自编。 2.主要参考书:李国胜等.运动医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撰写人:徐群 审核人:王珍武 课程负责人:徐群
22 《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英文名称:Sports medicine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否 总学时:16 学时 其中实验学时:16 学时 总学分:0.5 学分 其中实验学分:0.5 学分 适用专业:运动训练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实验项目数:4 必做项目数:4 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4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体育保健学课程中含有 16 学时的实验课教学。依据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 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运动后恢复、急救等,设计出 4 个综合实验项 目。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训。使学生掌握运动后恢复、急救等的 常用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实验室有关仪器、材料。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实验 要求 每组 人数 1 按摩基本手法 揉法、拿法、摩法等手法 的操作 4 基础 必做 15 2 各部位的按摩、常见 穴位 头、颈部、躯干等部位的 按摩;头部、颈部、肩部 等穴位的定位 4 综合 必做 15 3 急救包扎方法;急救 止血的方法 环形、螺旋形、8 字形等 包扎方法的操作;小动 脉、静脉指压法止血 4 综合 必做 15 4 减肥运动处方的制定 体脂百分数的测定与运 动处方的制定 4 综合 必做 15 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实验考试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 20 %。其中实验报告占 10 %,实 验考核占 10 %。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自编。 2.主要参考书:李国胜等.运动医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撰写人:徐群 审核人:王珍武 课程负责人:徐群
《体育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ports Studies 总受时, 16学时 讲授学时:16学时 学 分 学分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运动训练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课程简介 《体育概论》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是从一般理论和一 般特征的角度 对体有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 全面系统阐述体育的 基本理论,具体包括体育的本质、体育的发展、体育的目的、任务和功能、体育 体制及体育文化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体育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了解,掌握体育的基本 思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利用所学知识,积极探讨体有发展的规律,为今 后学 和从事体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在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 新精神,将体育概论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 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体育实践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 生的团队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第 章:体育概论概述 (2学时) 学内容:体育概论课程的研究对象、范畴、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体育概 论课程发展概况。 教学要求:理解体音摄论课程的研究对象、范赌、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了 解体育概论课程发展概况 禁康个体有的发是 方式 讲授与讨论教学相结合 (2学时) 教学内容:古代体育、近代体育和现代体育的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的起源、中国古代体育、西方古代体育、中国近代体育、 西方近代体育、中国现代体育和西方现代体育:理解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的发展与 体育的关系,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授课方式: 讲技 讨论、研究性学习 第三章: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 (2学时) 教学内容:体育目的、任务的一般概述,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实现我国 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教学要求:掌握我国体育的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实现我因体育目的、目标 的基本途径和要 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四章:体育的本质 (2学时) 教学内容:体育的内涵和体育的组成,包括体育的概念及体育的概念的演变、 体育的相关概念、身心关系与体育本质、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 教学要求:掌握体育概念的内涵、体有组成的几个部分:了解体育概念的演
23 《体育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ports Studies 总学时: 16 学时 讲授学时:16 学时 学 分: 1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运动训练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一、课程简介 《体育概论》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是从一般理论和一 般特征的角度对体育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全面系统阐述体育的 基本理论,具体包括体育的本质、体育的发展、体育的目的、任务和功能、体育 体制及体育文化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体育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了解,掌握体育的基本 思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利用所学知识,积极探讨体育发展的规律,为今 后学习和从事体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在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 新精神,将体育概论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 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体育实践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 生的团队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体育概论概述 (2 学时) 教学内容:体育概论课程的研究对象、范畴、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体育概 论课程发展概况。 教学要求:理解体育概论课程的研究对象、范畴、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了 解体育概论课程发展概况。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教学相结合 第二章:体育的发展 (2 学时) 教学内容: 古代体育、近代体育和现代体育的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的起源、中国古代体育、西方古代体育、中国近代体育、 西方近代体育、中国现代体育和西方现代体育;理解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的发展与 体育的关系,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研究性学习 第三章: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 (2 学时) 教学内容:体育目的、任务的一般概述,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实现我国 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教学要求:掌握我国体育的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 的基本途径和要求;理解确定体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四章:体育的本质 (2 学时) 教学内容:体育的内涵和体育的组成,包括体育的概念及体育的概念的演变、 体育的相关概念、身心关系与体育本质、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 教学要求:掌握体育概念的内涵、体育组成的几个部分;了解体育概念的演
变:分析目前体育存在的问题及体育的本质。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研究性学习分析体育的本质、界定 体育概念,目前体育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体育功能 (2学时) 教学内容:体育功能概述、体育的本质功能和派生功能。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功能概述;掌握体育的健身和娱乐功能:理解并掌握体 育的教育、经济、政治等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研究性学习分析构成体育功能的要 素。 第六章:体育体制 (2学时) 教学内容:体育体制的概念和分类、我国的体育体制、体育组织体系、我国 体育的行政法规。 教学要求:掌握体育体制内涵:理解体育体制的类型:了解我国体育体制的 改革与发展,我国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国际主要体育组织体系,我国体育的法 制化进程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研究性学习分析我国体育体制改革 存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体育法制建设。 第七意:体育手段 (2学时) 教学内容:体育手段概述、体育的基本手段 一身体练习、运动动作的要素 运动动作的质量评定和运用要求。 教学要求:掌握体育手段的概念和特点,身体练习的概念和特点,身体练习 的七个基本要素及特征:了解体育手段的分类,身体练习的技术、结构和功能, 运动动作质量和效果的评定标准和要求:理解身体练习与劳动动作、生活动作、 艺术动作和运动动作的异同。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八章:体育与文化 (2学时) 教学内容:体育与文化的概述、中国的传统体有文化、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 体育文化的特点及异同、现代体育文化。 教学要求:掌握体有文化的内函:了解体有文化的体系,现代体有文化的主 要特征:理解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主要特征,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特点、 差异. 方体育文化与西) 体 文化的 来走向 授课 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研究性学习分析现代体育文化面哈临 的问题与挑战。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把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体育理论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体育素养。 通过课堂讨论 子 分析问是 和解决 可 的能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课程论文并将该论文在课堂上交流,原则上以 学习小组方式进行,培茶学生研究能力和闭队合作意识。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60%,其中出勤15%、作业25%、课堂讨论20% 2.期末考核占40% 考核形式为开卷考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 1,教材:
24 变;分析目前体育存在的问题及体育的本质。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研究性学习分析体育的本质、界定 体育概念,目前体育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体育功能 (2 学时) 教学内容:体育功能概述、体育的本质功能和派生功能。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功能概述;掌握体育的健身和娱乐功能;理解并掌握体 育的教育、经济、政治等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研究性学习分析构成体育功能的要 素。 第六章:体育体制 (2 学时) 教学内容:体育体制的概念和分类、我国的体育体制、体育组织体系、我国 体育的行政法规。 教学要求:掌握体育体制内涵;理解体育体制的类型;了解我国体育体制的 改革与发展,我国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国际主要体育组织体系,我国体育的法 制化进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研究性学习分析我国体育体制改革 存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体育法制建设。 第七章:体育手段 (2 学时) 教学内容:体育手段概述、体育的基本手段——身体练习、运动动作的要素、 运动动作的质量评定和运用要求。 教学要求:掌握体育手段的概念和特点,身体练习的概念和特点,身体练习 的七个基本要素及特征;了解体育手段的分类,身体练习的技术、结构和功能, 运动动作质量和效果的评定标准和要求;理解身体练习与劳动动作、生活动作、 艺术动作和运动动作的异同。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八章:体育与文化 (2 学时) 教学内容:体育与文化的概述、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 体育文化的特点及异同、现代体育文化。 教学要求:掌握体育文化的内涵;了解体育文化的体系,现代体育文化的主 要特征;理解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主要特征,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特点、 差异,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未来走向。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研究性学习分析现代体育文化面临 的问题与挑战。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把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体育理论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体育素养。 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课程论文并将该论文在课堂上交流,原则上以 学习小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 60%,其中出勤 15%、作业 25%、课堂讨论 20%。 2.期末考核占 40%,考核形式为开卷考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主要参老书. 叶加宝 体育概论.北京:北京体有大学出版社,200 张选慧.民族传统体育概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熊晓正.体育概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撰写人:张明伟 审核人:李冬梅 课程负责人:陈喜珍 25
25 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主要参考书: 叶加宝.体育概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张选慧.民族传统体育概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熊晓正.体育概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撰写人:张明伟 审核人:李冬梅 课程负责人:陈喜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