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熟悉呼吸的概念、呼吸的全过程、呼吸的弹性与非弹性阻力:掌 握肺通气的动力:肺容量与肺通量的指标:气体交换的动力、过程及影响因素。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五章:运动中的氧供与氧耗 (4学时) 教学内容:需氧量与吸氧量:氧亏与个体乳酸阀。 教学要求:掌握需氧量、吸氧量、最大吸氧量、氧亏、运动后过量氧耗、个 体乳酸阈的概念:学握上述指标的正常值范围、表示单位与影响因素。 授里方式,进授、讨论、指导白学 第六章: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6学时) 学内容:消化与吸收:肾脏的排泄:能量的来源去路: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基础代谢与能量代谢的测定:体温生理。 教学要求:熟悉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的方式与过程:能量的来源去路、能 量连续统一体的理论:掌握肾脏的泌尿功能与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运动时的能 量供应:供能系统的特点、相互关系及训练方法。 授课方式: 论 指导自学 第七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4学时) 教学内空:神经系统概术(旬括植物神经对内脏功能的调节):运动的神经 控制 教学要求:熟悉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中枢、植物神经的概念 作用、区别:熟悉突触后电位、中枢抑制和运动神经元池的概念:掌握牵张反射 姿势反射的概念、意义、机理、规律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八章:内分泌生理 (4学时) 教学内容:概述:主要内分泌腺的生理作用(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 教学要求:熟悉内分泌腺、激素、靶细胞的概念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点 解睾酮、阿片肽、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掌握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 素、盐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学作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九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4学时) 教学内容:本体感觉与运动技能形成的关系:运动技能的形成:影响运动技 能形成的生理因素】 教学要求:熟悉本体感觉与运动技能形成的关系: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 阶段、分化阶段的外在表现、内在原因与体育教学;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 生理因素。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十章:运动前、中、后机能变化的规律 (6学时) 教学内容: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运动性疲劳 恢复过程。 教学要求:熟悉赛前状态的机制,准备活动的作用、分类:进入工作状态的 机制:草握赛前状态的类型与反应、不良赛前状态的调整:堂握“极点”“第二 次呼吸”的概念,真假稳定状态的区别,进入工作状态的机制:掌握运动性疲劳 的机制与判断,能量物质恢复的一般规律及促进回复的措施 课方式:讲授 讨论、指导自学 努章:身体素康心 (4学时)
16 教学要求:熟悉呼吸的概念、呼吸的全过程、呼吸的弹性与非弹性阻力;掌 握肺通气的动力;肺容量与肺通量的指标;气体交换的动力、过程及影响因素。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五章:运动中的氧供与氧耗 (4 学时) 教学内容:需氧量与吸氧量;氧亏与个体乳酸阈。 教学要求:掌握需氧量、吸氧量、最大吸氧量、氧亏、运动后过量氧耗、个 体乳酸阈的概念;掌握上述指标的正常值范围、表示单位与影响因素。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六章: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6 学时) 教学内容:消化与吸收;肾脏的排泄;能量的来源去路;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基础代谢与能量代谢的测定;体温生理。 教学要求:熟悉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的方式与过程;能量的来源去路、能 量连续统一体的理论;掌握肾脏的泌尿功能与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运动时的能 量供应;供能系统的特点、相互关系及训练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七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4 学时) 教学内容:神经系统概述(包括植物神经对内脏功能的调节);运动的神经 控制。 教学要求:熟悉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中枢、植物神经的概念、 作用、区别;熟悉突触后电位、中枢抑制和运动神经元池的概念;掌握牵张反射、 姿势反射的概念、意义、机理、规律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八章:内分泌生理 (4 学时) 教学内容:概述;主要内分泌腺的生理作用(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 教学要求:熟悉内分泌腺、激素、靶细胞的概念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点;了 解睾酮、阿片肽、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掌握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 素、盐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学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九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4 学时) 教学内容:本体感觉与运动技能形成的关系;运动技能的形成;影响运动技 能形成的生理因素。 教学要求:熟悉本体感觉与运动技能形成的关系;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 阶段、分化阶段的外在表现、内在原因与体育教学;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 生理因素。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十章:运动前、中、后机能变化的规律 (6 学时) 教学内容: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运动性疲劳; 恢复过程。 教学要求:熟悉赛前状态的机制,准备活动的作用、分类;进入工作状态的 机制;掌握赛前状态的类型与反应、不良赛前状态的调整;掌握“极点”“第二 次呼吸”的概念,真假稳定状态的区别,进入工作状态的机制;掌握运动性疲劳 的机制与判断,能量物质恢复的一般规律及促进回复的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十一章:身体素质 (4 学时)
教学内容: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与柔韧素质。 教学要求:熟悉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灵能与柔韧素质的训练方 法:据上述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十二章: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2学时) 教学内容:体育教学与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的负荷 阈;教学与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教学要求:熟悉体育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负荷阀:熟悉教学训练效果在安 静状态、定量工作状态和量大工作时的评定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十三章:体适能与健身活动的生理基础 (2学时) 教学内容:体适能与有氧运动:身体成分:运动与免疫。 教学要求:熟悉运动与免疫的一般规律:掌握体适能的概念与有氧运动的健 身方 握皮褶厚度法, 体密度的测定理论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十四章:儿少、女子与体育运动 (4学时) 教学内容:儿童、少年解剖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女子与运动能力情况:月 经周期与运动。 教学要求:熟悉女子与运动能力,月经周期与运动:掌握儿少解剖生理特点 与体育运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十五章:环境与运动 (2学时) 教学内容:冷热环境与运动特殊环境与运动:生物节律与运动。 教学要求:熟悉冷、热环境、水环境、高原环境与运动,生物节律与运动: 掌握运动与体温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运动生理实验部分另撰写大纲说明。 2.指导自学布置果程专颗作业。 课外安排指定时间与地点的辅导 四 考核 课程的考核依据平时的学习表现、期末闭卷、实验报告与实验考核,进行 成绩评定。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闭卷占50%:实验报告与实验考核各 占1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老书 1 教材:王瑞元等.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主要参考书: 姚泰等.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王健.运动生理学研究技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杨锡让等。实用运动生理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撰写人:王珍式 审核人:吕东 课程负责人:吕东旭
17 教学内容: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与柔韧素质。 教学要求:熟悉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灵能与柔韧素质的训练方 法;掌握上述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十二章: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2 学时) 教学内容:体育教学与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的负荷 阈;教学与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教学要求:熟悉体育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负荷阈;熟悉教学训练效果在安 静状态、定量工作状态和量大工作时的评定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十三章:体适能与健身活动的生理基础 (2 学时) 教学内容:体适能与有氧运动;身体成分;运动与免疫。 教学要求:熟悉运动与免疫的一般规律;掌握体适能的概念与有氧运动的健 身方法;掌握皮褶厚度法,体密度的测定理论。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十四章:儿少、女子与体育运动 (4 学时) 教学内容:儿童、少年解剖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女子与运动能力情况;月 经周期与运动。 教学要求:熟悉女子与运动能力,月经周期与运动;掌握儿少解剖生理特点 与体育运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第十五章:环境与运动 (2 学时) 教学内容:冷热环境与运动特殊环境与运动;生物节律与运动。 教学要求:熟悉冷、热环境、水环境、高原环境与运动,生物节律与运动; 掌握运动与体温。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运动生理实验部分另撰写大纲说明。 2.指导自学布置课程专题作业。 3.课外安排指定时间与地点的辅导。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依据平时的学习表现、期末闭卷、实验报告与实验考核,进行 成绩评定。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闭卷占 50%;实验报告与实验考核各 占 1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王瑞元等.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主要参考书: 姚泰等.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王健.运动生理学研究技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杨锡让等.实用运动生理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撰写人:王珍武 审核人:吕东旭 课程负责人:吕东旭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Physiology of Sports and Exercise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否 总学时: 16学时 其中宜哈学时:16学时 总学分 4.5学分 其中实验学分:0.5学分 适用专业:运动训练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实验项目数:4 必做项目数:4 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4 教学目的与其本要龙 运动生理号 课程中含有16学时的实验课教学。依据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 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运动与心功能,呼吸功能、血液、物质能量代 谢,设计出4个综合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训。使学生掌握 学生体质研究中有关生理指标的测定技术。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我国学校体育卫生 工作 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实验室有关生理仪器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实验实验每组 分配类型 要求人数 身体姿势与血压 不同身体姿势与负重下的 Hb、血型、呼吸功 血压测定:高铁氰化钾法 综合 必做 Hb测定:血型鉴定:肺活 能测定 量测定。 2小时有氧运动中而 运动前、中、后血糖、HR、 糖、呼吸商的测定 RO 4 综合 必做 15 60米、400米跑与无 运动前尿蛋白定性:运动 后尿蛋白定量:无氧功的 综合 必做 室功、尿蛋白的测定 15 定。 4 心率遥测与跑速 FM调频法HR遥测:递增 V02m的测定 负荷下VO2mar的测定。 4 综合 必做15 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实验考试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20%。其中实验报告占10%,实 验考核占1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自编 2.主要参考书:王瑞元等.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撰写人:王珍武 审核人:吕东旭 课程负责人:吕东旭
18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Physiology of Sports and Exercise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否 总学时: 16 学时 其中实验学时:16 学时 总学分: 4.5 学分 其中实验学分:0.5 学分 适用专业:运动训练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实验项目数:4 必做项目数:4 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4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运动生理学课程中含有 16 学时的实验课教学。依据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 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运动与心功能,呼吸功能、血液、物质能量代 谢,设计出 4 个综合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训。使学生掌握 学生体质研究中有关生理指标的测定技术。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我国学校体育卫生 工作。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实验室有关生理仪器。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实验 要求 每组 人数 1 身体姿势与血压、 Hb、血型、呼吸功 能测定 不同身体姿势与负重下的 血压测定;高铁氰化钾法 Hb 测定;血型鉴定;肺活 量测定。 4 综合 必做 15 2 2 小时有氧运动中血 糖、呼吸商的测定 运动前、中、后血糖、HR、 RQ 测定。 4 综合 必做 15 3 60 米、400 米跑与无 氧功、尿蛋白的测定 运动前尿蛋白定性;运动 后尿蛋白定量;无氧功的 测定。 4 综合 必做 15 4 心率遥测与跑速、 VO2max 的测定 FM 调频法 HR 遥测;递增 负荷下 VO2max 的测定。 4 综合 必做 15 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实验考试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 20%。其中实验报告占 10%,实 验考核占 1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自编。 2.主要参考书:王瑞元等.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撰写人:王珍武 审核人:吕东旭 课程负责人:吕东旭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Sports medicine 总受时, 80学时 讲授学时:64学时 实验学时:16学时 学 4.5学分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适用专业:运动训练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课程简介 《体育保健学》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程。课程主要包括运 动与营养、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 医务监督、运动性病症、运动损伤的急救、处 理、常见运动损伤、按摩、医疗体育等基本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以掌握运动医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基础,注重理论联系 实际,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核心,通过基础理论的教学与实验内容的学 习与操作 ,使学生在掌握运动医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在体 与运动训练工作中,指导体育锻炼者从事符合 理规律的运动 培养学生具备 定的损伤急救能力以及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能力:在学 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团结协作,数死扶伤等品质以及对体育保健学及 其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言 (2学时) 教学内容:概念、意义、目的、任务:主要内容、发展概况 教学要求:基本了解课程性质、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一章:运动与营养 (10学时) 素热能:平衡膳食;运动员的合理营养:不同运动项目的 营 教学要求:建立正确的营养观,理解营养相关概念:基本掌握营养素的营养 功用、供给量与来源:初步掌握运动营养的基本要求、运动员不同时期、不同运 动项目的营养等。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相结合 第二章:医务监督 (6学时) 教学内容:医务监督概述:体育课、间操、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运动训练 的医务监督;不同运动项目的医务监督。 教学要求:掌握相关概念:基本掌握体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医务监督的目的、 任务:掌握训练比赛医务监督的方式方法,能利用有效指标监督指导教学与训练。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相结合 :运动性疾病 (10学时) 教学内容:过度紧张:过度训练:晕厥:运动中腹痛:运动性贫血:中暑: 游泳性中耳炎:肌肉痉孪。 教学要求:掌握相关概念:基本掌握运动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征象、治疗方 法以及预防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
19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Sports medicine 总学时: 80 学时 讲授学时:64 学时 实验学时:16 学时 学 分: 4.5 学分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适用专业:运动训练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一、课程简介 《体育保健学》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程。课程主要包括运 动与营养、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性病症、运动损伤的急救、处 理、常见运动损伤、按摩、医疗体育等基本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以掌握运动医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基础,注重理论联系 实际,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核心,通过基础理论的教学与实验内容的学 习与操作,使学生在掌握运动医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工作中,指导体育锻炼者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损伤急救能力以及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能力;在学 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团结协作,救死扶伤等品质以及对体育保健学及 其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言 (2 学时) 教学内容:概念、意义、目的、任务;主要内容、发展概况。 教学要求:基本了解课程性质、特点。 授课方式: 讲授 第一章:运动与营养 (10 学时) 教学内容:营养素;热能;平衡膳食;运动员的合理营养;不同运动项目的 营养。 教学要求:建立正确的营养观,理解营养相关概念;基本掌握营养素的营养 功用、供给量与来源;初步掌握运动营养的基本要求、运动员不同时期、不同运 动项目的营养等。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相结合 第二章:医务监督 (6 学时) 教学内容:医务监督概述;体育课、间操、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运动训练 的医务监督;不同运动项目的医务监督。 教学要求:掌握相关概念;基本掌握体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医务监督的目的、 任务;掌握训练比赛医务监督的方式方法,能利用有效指标监督指导教学与训练。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相结合 第三章:运动性疾病 (10 学时) 教学内容:过度紧张;过度训练;晕厥;运动中腹痛;运动性贫血;中暑; 游泳性中耳炎;肌肉痉挛。 教学要求:掌握相关概念;基本掌握运动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征象、治疗方 法以及预防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运动损伤概述 (4学时) 教学内容: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运动损伤的直接 原因 运动损伤的预防 要求:了解运动损伤的分类:基本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预防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 (8学时) 教学内容: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运动损伤 的急 教学要求:基本掌握运动损伤的相关概念:掌握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 法以及常见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处理原则、处理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常见运动损伤 (12学时) 教学内容:疲劳性骨膜炎:骨骺损伤:肩部损伤:肘关节损伤:腕、手部损 伤(腕舟骨骨折、掌指指间关节扭伤):膝部损伤(半月板损伤、髌骨劳损):踝 关节扭伤:腰肌损伤:脑震荡 教学要求:了解运动损伤部位的解剖概要:基本掌握运动损伤的损伤机制、 征象、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按摩 (4学时) 教学内容:概述:按摩的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按摩的概念、意义、生理作用等:基本掌握运动按摩手法的 选用及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医疗体育概述 (4学时) 教学内容:医疗体育的概念特点:运动处方概述:常见慢性病的医疗体有。 教学要求: 解相关概念:基本掌握运动处方的内容及制定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九章:几种人群的体育保健 (4学时) 教学内容:儿童少年体育保健要求:女子体育保健要求。 :基本掌握儿童少年体有卫生 要求以及女子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实验部分另撰写大纲说明。 2.指导自学布置课程专题作业。 3.课外安排指定时间与地点的辅导 四、考核方 本门课程为考试科目闭卷考试,采用综合评定成绩的方法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3个部分,即(1)平时成绩一包括出勤状况、课 堂表现、课前提问、作业等:(2)实验一包括出勤状况、课堂表现、实验报告、 技能能力(3)期末卷面成绩。 考核成绩: 总成绩满分100分,其中平时占30 ,实验20%,期末卷面占 50%。平时成绩不及格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者必须补考或重修
20 第四章:运动损伤概述 (4 学时) 教学内容: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运动损伤的直接 原因;运动损伤的预防。 教学要求:了解运动损伤的分类;基本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预防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 (8 学时) 教学内容: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运动损伤 的急救。 教学要求:基本掌握运动损伤的相关概念;掌握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 法以及常见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处理原则、处理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常见运动损伤 (12 学时) 教学内容:疲劳性骨膜炎;骨骺损伤;肩部损伤;肘关节损伤;腕、手部损 伤(腕舟骨骨折、掌指指间关节扭伤);膝部损伤(半月板损伤、髌骨劳损);踝 关节扭伤;腰肌损伤;脑震荡。 教学要求:了解运动损伤部位的解剖概要;基本掌握运动损伤的损伤机制、 征象、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按摩 (4 学时) 教学内容:概述;按摩的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按摩的概念、意义、生理作用等;基本掌握运动按摩手法的 选用及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医疗体育概述 (4 学时) 教学内容:医疗体育的概念特点;运动处方概述;常见慢性病的医疗体育。 教学要求:了解相关概念;基本掌握运动处方的内容及制定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九章:几种人群的体育保健 (4 学时) 教学内容:儿童少年体育保健要求;女子体育保健要求。 教学要求:了解儿童少年、女子生理解剖特点;基本掌握儿童少年体育卫生 要求以及女子一般体育卫生要求、月经期体育卫生要求。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实验部分另撰写大纲说明。 2.指导自学布置课程专题作业。 3.课外安排指定时间与地点的辅导。 四、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为考试科目闭卷考试,采用综合评定成绩的方法。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 3 个部分,即(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状况、课 堂表现、课前提问、作业等;(2)实验—包括出勤状况、课堂表现、实验报告、 技能能力(3)期末卷面成绩。 考核成绩:总成绩满分 100 分,其中平时占 30% ,实验 20%,期末卷面占 50% 。平时成绩不及格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者必须补考或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