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第三版序 学期的学时平衡,可将第八章A/D、D/A转换的内容移到第二学期的模拟部分 之后再讲。 第三版的修订工作全部由阎石完成。修订工作得到了童诗白教授的悉心 指导。 西安交通大学沈尚资教授、张庆男副教授、古新生副教授和林雪亮副教授在 百忙中仔细地审阅了全部书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多年来,我们的教材 工作得到了沈尚贤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学教研室各位老师的热情关怀和大 力支持,在本书出版之际,谨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许多兄弟院校的师生为本书的修订工作提出过积极的建议和殷切的期望。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元件五厂、国营七四九厂、北京半导体器件三 厂、上海无线电十四厂、国营四四三五厂有关同志的热情支持,在此一并向他们 表示感谢。 新版教材中一定还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之处,恳请各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1988年5月
第四版前言 本书是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 工业学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指导小组于1993年修订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 基本要求”重新修订而成的。 自《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发行以来,数字电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又取 得了新的进展,其中尤以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广泛应用令世人骗目。由于可编程 逻辑器件等新型器件仍然是制作在硅片上的半导体器件,所以过去用于分析半 导体器件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对这些新器件也仍然适用。同时,原书中讲授的 基本逻辑单元的工作原理以及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分析 方法、设计方法也是使用这些新器件时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 鉴于上述情况,第四版教材在基本保持原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以较大篇幅 增补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内容,单独写成为第八章。将原来的第七章“大规棋 集成电路”改成“半导体存储器”,仅限于讨论半导体存储器的有关内容。另外 还补充了压控振荡器、快闪存储器等内容,并对自我检测题、思考题和习题作了 修改和补充。关于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工具及其应用的内容准备安排到实验课 中结合实际操作讲解,故未在新版教材中作具体介绍。 考虑到许多院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都有先上数字电路、后上模拟电路的要 求,这次修订时适当增加了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理想运算放大器基本知识的 内容,这样无论是否已经学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都可以选用这本书作为数字电 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 目录中注有“*”号的部分是建议作为选讲的内容。在学时较少或要求不 高的情况下,建议首先删减这些内容。删去这些内容不会影响理论体系的完整 性和内容的连贯性。 此次修订工作全部由阁石教授完成。北京工业大学陆培新教投不辞辛苦地 认真审阅了全部书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从本书初版的编写到历次的修 订,一直得到童诗白教授的热情支持和悉心指导。作者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 谢。借此机会也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过本书编写、修改、出版、发行工作的同 志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修订后的教材中一定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殷切地期望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 编者 1997年12月
第五版前言 本书第四版出版以来的8年间,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一直在继续向着广度 和深度扩展。时至今日,“数字化”的浪潮几乎席卷了电子技术应用的一切领 城。由于电子产品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新产品开发速度日益加快,因而对电子 设计自动化(EDA)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有力地促进了EDA技术的发展和普 及。在数字集成电路方面,尽管电路的集成度仍然如摩尔定律(Moore'gLaw)所 预言的那样,以每1~2年髓一番的速度增长,使电路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商、规模 越来越大,但是它仍然没有走出“硅片”的范畴。因此,本门课程所讲的基本知 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在基本技能方面,对使 用EDA工具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4年秋天在“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 员会”的主持下,重新修订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基本要 求再次强调了本门课程的性质是“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其任 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 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根据数字电子技术本身的发展状况和修订后的基本要求,在基本保持本书 第四版原有内容、体系和风格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修改和补充: 一、将原来第一章“逻辑代数基础”中数制和编码的内容分离出来,单独编 为第一章“数制和码制”,并补充了有关二进制补码运算原理的内容。 二、重新改写了第三章“门电路”和第五章“触发器”。在“门电路”一章里, 将CMOS电路放在了更主要的位置。在“触发器”一章中,改为按触发方式将触 发器分类讲授,更加强调外部特性而淡化内部的具体电路结构。 三、根据修订的基本要求,增加了第九章“硬件描述语言”,初步介绍了有关 硬件描述语言的基本知识。同时,还在有些章节中增加了使用Multisim7分析 和仿真数字逻辑电路的简单内容。这里只是希望给读者一些初步的概念,因为 真正掌握这两部分内容还必须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应用才能达到。 四、在多数小节的未尾增加了复习思考题。删去了第四版中每章后面的自 我检测题以及一些非基本的内容(如动态移位寄存器、非精密的压控振荡器、串 行输入的D/A转换器、串行输出的A/D转换器等)。 五、采用了国际上流行的图形逻辑符号。其中基本运算和复合运算的符号
Ⅱ第五版前言 采用了特定外形的图形符号。这种特定外形的图形符号已经补充到1991年修 IEEE/ANSI(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标准 中,而且与IEC(The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协会)的 标准是兼容的。我国现行的图形逻辑符号国家标准(GB4728.12一85)是参照修 订前的EEE和EC标准制定的,尚未见做相应的修改。为便于教学,中、大规 模集成电路的图形符号仍旧采用国外教材、技术资料和EDA软件中普遍使用的 习惯画法,即示意性框图画法。 目录中注有“*”号的部分是建议作为选讲的内容。略去这些内容不影响 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连贯性。 在本次的修订工作中,王红执笔编写了第九章和第六章的6.6节、第十章的 10.6节,其余章节的修改和编写工作全部由间石完成。北京工业大学陆培新教 投不辞辛劳地认真审阅了全部书稿,并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许多教师和同学 也热情地为本次修订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作者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 谢意。 从本书初版的编写到历次的修订都得到了我的老师童诗白教授的悉心指 导。如今童诗白教授已经离开了我们,作者以深切的怀念和感激之情铭记着老 师的教诲,愿继续努力做好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以谢师思。 修订后的第五版教材一定还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阁石 2005年岁末
目 录 第一章数制和码制. .1 1.1概述. 1.2儿种常用的数制. 1.3不同数制间的转换 1.4二进制算数运算. 1.4.1二进制算数运算的特点. 8 1.4.2反码、补码和补码运算 1.5儿种常用的编码.“ 本章小结 .17 习题 17 第二章逻辑代数基础 19 2.1概述.19 2.2逻辑代数中的三种基本运算 20 23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 .24 2.3.1基本公式.*” 24 2.3.2若干常用公式 .25 2.4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 2.4.1代人定理 2.4,2反演定理.27 2.4.3对偶定理 28 2.5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29 2.5.1逻辑函数. 2.5.2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30 2.5.3罗组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 2.5,4逻辑函数形式的变换. 38 2.6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39 2.6.1公式化简法 ,39 2.6.2卡诺图化简法 42 *2.6.3奎恩-麦克拉斯基化简法(Q-M法). 8 2.7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及其化简.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