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妥协而结束。一一与此相应,这半个世纪的英国新闻事业也呈现大起大落之势,狂突进主要针对革命时期而言。2、大革命为新闻事业带来的成果一整套专制机构的土崩瓦解,其中星法院的废除更是砸开了束缚报业发展的一大伽锁。一时间新闻书纷纷创刊,广为发行,报业前所未有地到达繁荣。报刊中开始大量刊登国内新闻。由于国会活动是这场革命的中心,因此国内新闻的主体是关于国会活动的报道。3、代表性刊物《国会纪闻》:第一份正式刊登国内新闻的报刊,由印刷商约翰·托马斯于1641年出版。《宫廷信使》:保王党的第一份报刊,1643年创刊于牛津,在同革命党人的舆论较量中充当主力。《公共广告人》:创办于1657年,第一份纯登广告的报纸,昭示着新闻事业的商业化趋势。4、小结新闻事业的这次“狂突进”,不仅使报刊数量激增、影响扩大,还导致现代报刊的诸多要件,如社论、特稿、标题、插图、广告等纷纷问世,从而使报刊逐渐由初始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三、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弥尔顿(1608-1647)
力的妥协而结束。 ——与此相应,这半个世纪的英国新闻事业也呈现大起大落之势�狂 飙突进主要针对革命时期而言。 2、大革命为新闻事业带来的成果 一整套专制机构的土崩瓦解�其中星法院的废除更是砸开了束缚报业 发展的一大枷锁。一时间新闻书纷纷创刊�广为发行�报业前所未有 地到达繁荣。 报刊中开始大量刊登国内新闻。由于国会活动是这场革命的中心�因 此国内新闻的主体是关于国会活动的报道。 3、代表性刊物 《国会纪闻》�第一份正式刊登国内新闻的报刊�由印刷商约翰·托 马斯于 1641 年出版。 《宫廷信使》�保王党的第一份报刊�1643 年创刊于牛津�在同革命 党人的舆论较量中充当主力。 《公共广告人》�创办于 1657 年�第一份纯登广告的报纸�昭示着新 闻事业的商业化趋势。 4、小结 新闻事业的这次“狂飙突进”�不仅使报刊数量激增、影响扩大�还 导致现代报刊的诸多要件�如社论、特稿、标题、插图、广告等纷纷 问世�从而使报刊逐渐由初始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 三、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 弥尔顿�1608-1647�
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政论家。作为诗人,名望仅次于莎士比亚。他对古代文化、文艺复兴和民间传统给予很大的热爱。他的代表作包括《得乐园》、《失乐园》、《力士参孙》等。作为政论家,他写下了《论出版自由》、《为英国人民声辩》等名篇。一生三次结婚,婚姻并不顺利。于是就不停地写论述离婚的小册子。1644年,因为发表这类小册子,而再次被国会招去质讯,恼怒之际,慷概陈词,遂产生新闻传播史上一篇里程碑的文献一一《论出版自由》(1644)。《论出版自由》(1644)背景历史背景:思维活跃的世纪,各国思想家大量成功作品的问世。如: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霍布斯《利维坦》、洛克《政府论》、笛卡尔《谈谈方法》等。现实背景:1643年代表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利益的长老会,为巩固已到手的权力,下令实行书刊的预先检查制度,剥夺了人们刚刚赢得的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弥尔顿作为先知和革命的斗士,痛心疾首、倍感愤。观点一个核心:一言以蔽之“让我凭着良知自由地认识、自由地发言、自由地讨论吧。”两大前提:其一,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凭自己的理性能够辨别真假正误:其二,自由地持有主张、自由地抒发己见,乃是人类与生俱来
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政论家。作为诗人�名望仅次于莎士比亚。他对古 代文化、文艺复兴和民间传统给予很大的热爱。他的代表作包括《得 乐园》、《失乐园》、《力士参孙》等。作为政论家�他写下了《论出版 自由》、《为英国人民声辩》等名篇。 一生三次结婚�婚姻并不顺利。于是就不停地写论述离婚的小册子。 1644 年�因为发表这类小册子�而再次被国会招去质讯�恼怒之际� 慷慨陈词�遂产生新闻传播史上一篇里程碑的文献——《论出版自由》 �1644�。 《论出版自由》�1644� 背景 历史背景�思维活跃的世纪�各国思想家大量成功作品的问世。如�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霍布斯《利维坦》、洛克《政府论》、笛卡尔 《谈谈方法》等。 现实背景�1643 年代表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利益的长老会�为 巩固已到手的权力�下令实行书刊的预先检查制度�剥夺了人们刚刚 赢得的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弥尔顿作为先知和革命的斗士�痛心疾 首、倍感愤懑。 观点 一个核心�一言以蔽之“让我凭着良知自由地认识、自由地发言、自 由地讨论吧。” 两大前提�其一�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凭自己的理性能够辨别真假 正误�其二�自由地持有主张、自由地抒发己见�乃是人类与生俱来
的“权利和特权”,同生命一样神圣不可剥夺。评价其思想带有鲜明的阶级印和时代烙印,他的立场属于新兴资产阶级另外,由于脱离社会实践,他所倡导的出版自由显得空洞抽象,难以被普通民众享用。但是,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时代背景下,弥尔顿及其《论出版自由》无疑具有进步与开明的意味。四、《牛津公报》一一第一张“新闻纸”现代型的报纸评判标准: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机械手段生产(有别于手写的新闻信等);不论什么人,只要付钱既能得到;刊登公众所感兴趣的事情(有别于专业的出版物);对普通文化水平的读者有吸引力;具有稳定性等等。还有一点是版式上是“纸”而不是“册”一一埃默里父子《美国新闻史》《牛津公报》(OxfordGazette)创刊原因:1665年,伦敦爆发鼠疫,宫廷仓皇前往牛津。牛津地处偏,消息闭塞,政府决定创办一份官方报纸。出版24期后,随宫廷迁回伦敦,改名《伦敦公报》特点:单张散页形式,头版上方有报头,每版分两栏。一改“书”“刊”的形式。重时效性、真实性。评价:历史上第一张真正的报纸,真正脱离了书刊家族,而成为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迥异于书刊的出版物。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余波,其与革命一起把英国新闻事业推进一大步,更为别国新闻事业树立样板,注入生机
的“权利和特权”�同生命一样神圣不可剥夺。 评价 其思想带有鲜明的阶级烙印和时代烙印�他的立场属于新兴资产阶级。 另外�由于脱离社会实践�他所倡导的出版自由显得空洞抽象�难以 被普通民众享用。但是�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时代背景下�弥尔顿及其 《论出版自由》无疑具有进步与开明的意味。 四、《牛津公报》——第一张“新闻纸” 现代型的报纸评判标准�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机械手段生产�有别 于手写的新闻信等��不论什么人�只要付钱既能得到�刊登公众所 感兴趣的事情�有别于专业的出版物��对普通文化水平的读者有吸 引力�具有稳定性等等。还有一点是版式上是“纸”而不是“册”— —埃默里父子《美国新闻史》 《牛津公报》�Oxford Gazette� 创刊原因�1665 年�伦敦爆发鼠疫�宫廷仓皇前往牛津。牛津地处 偏僻�消息闭塞�政府决定创办一份官方报纸。出版 24 期后�随宫 廷迁回伦敦�改名《伦敦公报》 特点�单张散页形式�头版上方有报头�每版分两栏。一改“书”、 “刊”的形式。重时效性、真实性。 评价�历史上第一张真正的报纸�真正脱离了书刊家族�而成为一种 从内容到形式都迥异于书刊的出版物。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余波�其与革命一起把英国新闻事业推进 一大步�更为别国新闻事业树立样板�注入生机
总结:在新闻事业五百余年的发展里程上,17世纪是个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15世纪中叶金属活字印刷法在德国问世之际,新闻事业即开始孕育,后来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17世纪终于破土而出,长出嫩芽。尽管这株幼芽起初还貌不惊人,弱不禁风,但此后那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却由此生成。换言之,17世纪之前新闻事业犹如胎儿,到17世纪它从母体中呱呱坠地,此后便栉风沐雨,发育成长,如今终于长成一个虎虎有生气的健儿。所以,在现代新闻事业的历史沿革中,17世纪可谓一个开启鸿蒙的“创世纪”。第四章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18世纪新闻传播的时代背景启蒙运动:在“科学革命”的影响下,高张理性与进步,为整个世界“祛魅”。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理性为标准衡量一切事物。--->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颠覆浪漫主义:标举感性、推崇精神。“用审美的标准代替功利的标准”(罗素--->主观主义的判断方式)两者相反相成地共同构成统一的现代精神或现代性。具体说,理性与感性其实都是将人的“个性”置于首位,相信人的智力、能力、才力能够驾驭一切,包括自然、社会与个体。从启蒙运动以来,世界
总结� 在新闻事业五百余年的发展里程上�17 世纪是个继往开来、承 前启后的重要时期。15 世纪中叶金属活字印刷法在德国问世之际� 新闻事业即开始孕育�后来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 17 世纪终 于破土而出�长出嫩芽。尽管这株幼芽起初还貌不惊人�弱不禁风� 但此后那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却由此生成。 换言之�17 世纪之前新闻事业犹如胎儿�到 17 世纪它从母体中 呱呱坠地�此后便栉风沐雨�发育成长�如今终于长成一个虎虎有生 气的健儿。所以�在现代新闻事业的历史沿革中�17 世纪可谓一个 开启鸿蒙的“创世纪”。 第四章 18 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 18 世纪新闻传播的时代背景 启蒙运动�在“科学革命”的影响下�高张理性与进步�为整个 世界“祛魅”。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理性为标准衡量一切事物。 ->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颠覆 浪漫主义�标举感性、推崇精神。“用审美的标准代替功利的标 准”�罗素->主观主义的判断方式� 两者相反相成地共同构成统一的现代精神或现代性。具体说�理 性与感性其实都是将人的“个性”置于首位�相信人的智力、能力、 才力能够驾驭一切�包括自然、社会与个体。从启蒙运动以来�世界
历史的总体趋势就源于一种人为的设计意识,按照个人人为是“真善美”的计划,对社会方方面面进行规划和构想,然后付诸实施18世纪西方报业的崛起既可以说是启蒙的需要,又可以说是启蒙的成果。第一节英国的日报与杂志一、《每日新闻》(1702)一一英国的第一份日报背景:1694年约束新闻事业的《许可证法》终止,解除了新闻事业的一大障碍;所谓“公共领域”两大场所之一的咖啡馆也在这个时期兴盛起来。这些场所成为当时各种社会信息的主要集散地,而它们的顾客也自然成为早期报刊的主要读者。《每日新闻》(TheDailyCourant)是英国的第一份日报,1702年于伦敦创刊。又译作《每日科兰特》。在其创刊号上表明该报宗旨是迅速正确而公正地报道国外新闻,不加评论。该报创办者是E·马利特,但将报纸发扬光大的是缪尔·巴特利。他接手《每日新闻》后,对报道内容和版面形式均作出重大改进,将原来的单面印刷改为双面印刷,并用地图、表格、数据使报道内容更加明确易懂,报纸面目焕然一新巴特利也成为英国报坛上的明星。二、杂志的勃兴18世纪英国报业的主流是杂志。1.时政杂志笛福与《评论》(1704)
历史的总体趋势就源于一种人为的设计意识�按照个人人为是“真善 美”的计划�对社会方方面面进行规划和构想�然后付诸实施。 18 世纪西方报业的崛起既可以说是启蒙的需要�又可以说是启 蒙的成果。 第一节 英国的日报与杂志 一、《每日新闻》�1702�——英国的第一份日报 背景�1694 年约束新闻事业的《许可证法》终止�解除了新闻事业 的一大障碍�所谓“公共领域”两大场所之一的咖啡馆也在这个时期 兴盛起来。这些场所成为当时各种社会信息的主要集散地�而它们的 顾客也自然成为早期报刊的主要读者。 《每日新闻》�The Daily Courant�是英国的第一份日报�1702 年于伦 敦创刊。又译作《每日科兰特》。在其创刊号上表明该报宗旨是迅速 正确而公正地报道国外新闻�不加评论。该报创办者是 E·马利特� 但将报纸发扬光大的是缪尔·巴特利。他接手《每日新闻》后�对报 道内容和版面形式均作出重大改进�将原来的单面印刷改为双面印刷� 并用地图、表格、数据使报道内容更加明确易懂�报纸面目焕然一新� 巴特利也成为英国报坛上的明星。 二、杂志的勃兴 18 世纪英国报业的主流是杂志。 1.时政杂志 笛福与《评论》�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