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和逐渐加重,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课题。法律手段在环境保 护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执法、司法、守法等多个环节来 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超出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 全体社会成员都有保护环境的法律义务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 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环境保护法。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经济 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这是指国家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采取 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保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是预防 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这是指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开 发建设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要积极治理。其核心内容是强化 环境管理,具体包括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污染源和防止新污染等。三是谁污染谁 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环境污染和破坏者的责仼,将环境保护与人们 的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联系起来。其具体内容包括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对工业污染实 行限期治理,实行排污收费和资源有偿使用,明确开发利用环境者的义务等。 保护环境范围。环境保护法主要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的方针、任务、原则、制度和措施。 环境保护法将环境界定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 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 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该法在明确了依法保护环境范围的同时,特别强调一 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环境管理基夲制度。我国环境管理基本制度主要有:环境规划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许可证制度和 排污收费制度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互联网在成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便捷手段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新 型工具。我国已经出现了各种以互联网为工具的新型违法犯罪,如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 三同时”制度,是指对环境资源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资源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
11 (四)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和逐渐加重,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课题。法律手段在环境保 护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执法、司法、守法等多个环节来 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超出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 全体社会成员都有保护环境的法律义务。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 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环境保护法。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经济 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这是指国家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采取 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保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是预防 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这是指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开 发建设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要积极治理。其核心内容是强化 环境管理,具体包括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污染源和防止新污染等。三是谁污染谁 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环境污染和破坏者的责任,将环境保护与人们 的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联系起来。其具体内容包括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对工业污染实 行限期治理,实行排污收费和资源有偿使用,明确开发利用环境者的义务等。 保护环境范围。环境保护法主要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的方针、任务、原则、制度和措施。 环境保护法将环境界定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 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 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该法在明确了依法保护环境范围的同时,特别强调一 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环境管理基本制度。我国环境管理基本制度主要有:环境规划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①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许可证制度和 排污收费制度。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互联网在成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便捷手段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新 型工具。我国已经出现了各种以互联网为工具的新型违法犯罪,如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 ① “三同时”制度,是指对环境资源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资源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
开办赌博网站、传播有害信息等,这些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为了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 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专门通 过了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制定和实施网络法律规范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监管网络上各种活动、制裁网 络上的不法行为,不应最终束缚信息网络的发展。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 则。从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功能出发,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对网络上的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三 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网络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既要针 对网络的特点作出新的规定,又必须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 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 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违反国家 规定,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造成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宄刑事责 任: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 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 密;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利用互联网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 教组织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 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产品或者对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利用互联网损 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利用互联网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 期货交易或者其他扰乱金融秩序的虚假信息: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 链接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 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 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非法截获、篡改 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 诈骗、敲诈勒索
12 开办赌博网站、传播有害信息等,这些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为了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 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专门通 过了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制定和实施网络法律规范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监管网络上各种活动、制裁网 络上的不法行为,不应最终束缚信息网络的发展。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 则。从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功能出发,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对网络上的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三 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网络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既要针 对网络的特点作出新的规定,又必须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 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 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违反国家 规定,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造成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 任: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 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 密;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利用互联网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 教组织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 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产品或者对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利用互联网损 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利用互联网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 期货交易或者其他扰乱金融秩序的虚假信息;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 链接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 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 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非法截获、篡改、 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 诈骗、敲诈勒索
此外,该决定还规定,利用互联网实施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利用互联网实施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的,分别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第二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就是 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行为规范。它们广泛渗透于职业活动的各 个方面,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健康、有序 发展的必要条件。 、择业与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 益。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就业的现实。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 业观,坚定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意志和信念,对于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择业和创业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择”意味着选择、寻找、决定:“创”意味 着开辟、创新、拓展。所谓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 工作的过程:;所谓创业则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 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择业与创业并不是两个孤立的环节,择 业是创业的基础,创业又是择业的内在要求。在实际生活中,择业和创业往往是相互联系、不能 截然分开的。 在择业和创业问题上,同学们首先要认识到,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 出的客观要求。我国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0年期间,大学毕业生实行的是“统招统分”的 计划分配制度,这种计划分配制度主要是由政府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 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统招统分”的制度已不可能很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的择 业和创业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自主择业”的要求,规定: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 就业,多数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1998年8月29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通过的《高等教育法》,进一步把自主择业确定为大学生的个人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同时也规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必须遵循就业市场的规则,履行相应的义务,迎接用人单位择
13 此外,该决定还规定,利用互联网实施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利用互联网实施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的,分别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就是 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行为规范。它们广泛渗透于职业活动的各 个方面,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健康、有序 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择业与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 益。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就业的现实。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 业观,坚定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意志和信念,对于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择业和创业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择”意味着选择、寻找、决定;“创”意味 着开辟、创新、拓展。所谓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 工作的过程;所谓创业则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 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择业与创业并不是两个孤立的环节,择 业是创业的基础,创业又是择业的内在要求。在实际生活中,择业和创业往往是相互联系、不能 截然分开的。 在择业和创业问题上,同学们首先要认识到,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 出的客观要求。我国从 1977 年恢复高考到 1990 年期间,大学毕业生实行的是“统招统分”的 计划分配制度,这种计划分配制度主要是由政府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 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统招统分”的制度已不可能很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的择 业和创业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1993 年 2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自主择业”的要求,规定: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 就业,多数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1998 年 8 月 29 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通过的《高等教育法》,进一步把自主择业确定为大学生的个人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同时也规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必须遵循就业市场的规则,履行相应的义务,迎接用人单位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