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则迥然相异:这里的分歧及理论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应重视和强 调哪一种理论以及理论革新具有什么样的价值等问题。由每个人 都是他自已所持观点的理论家,或者更糟糕的是,由于每个人都是他 自已理论学派的理所当然的创始人,所以,在位粗心的观察者看来, 这里似乎显得极其混乱,至少当他的注意力仪限于传统理论时,会得 出这样的印象。如果我们对于政治学理论的任务及其功能再进一一步 做出较为新颖的阐释,这种混乱似乎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政治理论领域中的情祝之所以如此,是有其确切原因的。其中部 分原因与理论的基本哲学前提有关,因为,我们不可能指望当代人将 比前人在这方面取得更为一致的认识。但是,当前政治理论出现的某 种明显混乱,其责任却不在于它所阐释的各种传统型问题的内在本 质,而应归之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对于理论及理论与其他政治研 究之相互关系的看法,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迅速的变革。这场变革速 度之快,起码对于那些依旧执著于传统追求的人们来说,必然要以方 向的含糊迷沌和动摇不定为代价。 最近,政治学总体方向上的发展大致具有吸收更精确的研究和分 析方法的特点,Φ这种发展已经导致了理论的任务和功能在观念上 的根本转变。不过,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排斥或地弃一切从历史角度 研究理论的方法,也并非是开辟了什么全新的领域。勿宁说,它只不 过是使那些在传统理论中已经踞有一席之地、只是因为人们疏于关注 和它们本身不合时宜而一直无人问津的方法和问题,得到了新的和较 密切的重视。 因此,政治理论的这个方而过去一·直被掩盖着,而现在却要起来 ①对此问题的充分论述见《政治分析的框架)(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第一章,纽约,普伦蒂斯-蛋尔出版社,一九六五年版。 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断 5
打破对于理论的本质及任务的陈腐看法。这个方面大概就是人们所 说的描绘性的、经验取向的、行为的、操作的或因果性的理论。用于鉴 定这种理论的术语之繁复多样和难以捉摸,只不过表明了它近来出现 在政治研究地平线上的状况,①实际上,这些术语是同义的,而且在 此也将被同义地应用。 不久前,政治理论家们还一点也不习惯于公开声称对因果性理论 感兴趣,或者承认对于它的发展负有一份重大责任。从传统的角度 看,政治理论可以说就是政治哲学,它坚持并鼓吹自己仅只探求和理 解美好生活的本质,或者只限于把握先人对此问题的看法。高踞于理 论之特权等级赖峰的是道德的分析,而不是严格的经验世界的分析。 但是,近十年来,这个陈腐观念第一次开始并无疑是连续不断地 发生了根本动摇。现在,理论已有可能挣脱由如此狭隘的观念所强加 的轾梏,将其范围大为拓展,进而对描述性理论予以认真系统的关注。 为了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政治理论声称要极为密切地与政治科学的 其他部分一起共同对政治生活展开研究,并声称要实现理论研究这一 概念本身所固有的期望值。 在本书中,如果我们想加速拓宽政治理论范围和提高它对于其他 政治研究价值的进程,就不会企图为之强行确立与其实际发展特性全 然相悖的目标。近几年来,人们才清楚地认识到,政治理论不是、不必 要是、而且也不应该是一种唯独限于道德和哲学探讨的专断至一的学 科。它应该包括诸如下列这样一些不同的思想和分析研究课题:揭示 开创性的道德求索和语言分析的内容,解释政治信仰体系或意识形态 ①对此问短的充分论述见(政治分析的框架)(A Framewor电m Political Analysi),. 第~一章,纽约,普伦蒂斯一霍尔出版社,一九六五年饭。 理代西彦思的文库区 6
的性质及其决定性因素,发现并构成经验取向的理论。①也许会有政 治理论家把政治理论的这些不同课题联为一体,可是,这不一定,而且 也未曾妨碍其他人认为这其中的某-课题特别值得研究。 毋庸置疑,今天再给理论强行套上狭窄的知识枷具,确认道德问 题现在是、而且必然永远是至关重要、至高无上、专断至一的,那就非 要碰壁不可。描述性理论已经极为迫切地迈出了第一步,随着经验的 积累,它可望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向前发展。②尽管理论研究的这条途 径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拓展开来的,可是,人们在这方面已 作了具有重大价值的研究。为此,我们现在可以说,传统政治理论已 经溶入了一个新的研究和教学领域,它可以被称为因果性的或描述性 的政治理论。 一般理论的特性 即使我们打算承认近些年来因果性理论已经打破」普遍的传统 理论观念,恐怕也不会有助于正确评价本书所关注的那种理论,即一 般性理论在政治研究中的特殊地位。在方兴未艾的经验性政治科学 中,因果性理论本身具有多种形式,一般性理论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 肯定是尚未引起最大关注的一种。鉴于我的目标是朝着发展一般理 论的方向迈出一步,因此,对于一般理论的特性作些研究,将会是有所 裨益的。 ①对理论各个组成部分的分析见D.伊斯顿(D.Easton)《政治理论的本质)(Ia naturaleza de lu teoria Politica-一原文为西班牙文),(社会科学杂志》(Revista de Crencias Sociales-一原文为西班牙文)·九五九年第三期,第555一562页。 @有关参考书见《政治分析的框架》第-章脚注1。 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折
在社会科学中,所谓因果理论这一术语尚未得以确定。一般情况 下使用的因果理论涵盖了一大批混合的命题,诸如:概念的判明、方法 的论述、对经验型问题的开创性和纯理论的阐释、对于知识应用的科 学推测以及严格意义上的概括。与因果理论这一术语相联系着的这 种智力的追求,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者兴趣的广泛。然而, 它也表明了这种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声望和威信,许多智力的活动试图 猎助于它而坐享其成。 为了避免因词汇过分考究而引起的混乱,我打算稍带专断地把因 果理论说成是那种认为两种或更多的事物、活动或事件在特殊条件卜 发生共变的概括或命题。不过,这样做对因果理论的本质涵义并不会 造成什么损害。我将把一种经过充分论证的理论或概括称为一种法 则,而把有待于进一步检验确定的理论称为一种假设。 另一方面,理论论题的范围或概括性,理论的连贯性或相互关系, 是甄别所有理论的两种特性。理论的范围亦即理论所包含的论题之 区域,它们从非常有限的数据到最广泛的数据,各不相同。理论的连 贯性则涉及到构成理论的命题之间的连贯性程度。就这两种特性来 说,一般理论又与其它理论有所不同。 在其它著作中,以这两种特性为标准进行理论鉴别时,我已经指 出理论将分为三种:单项概括、容茧狭小或日局部的理论及一般理 论①。进行政治研究会大量获得单项概括,它们仅仅涉及到一批非常 有限的数据,仅仅适用于特定时间或地点的几种有限行为,或适用于 为数甚少的一些事情。从其连贯性或逻辑联系来看,由于它们在政治 性概括的整体网络中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彼此之间是不同的。它们很 可能常常跻身于较为广泛的理论要素之列。可是,在这之前,亦即在 ①D.伊斯顿:(政治系统》一书,第52一59页。 观代西方思鲤文摩恩 8
人们尚未看清一种直观上并不明显的关系时,对这样的一·项概括进行 驳斥,肯定不会给他项概括的确实性和可靠性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这 一点反映了它们本质上的单一及与他项概括之间理论上的隔绝。 如果我们对单项理论的设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连贯性,那么循 此继进,我们就会发现若干系列的命题,它们涉及到更广泛一些的数 据,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更连贯些。这些容螱狭小的理论概括即为局部 理论,它们把一个政治系统中行为的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分离出来, 这些部分和方面小于整体,可却大于某些单项概括的研究对象。这种 局部理论可以使我们懂得,为何政治系统的各个部分以其特有的方式 结合到了一起。有些政治学的研究者认定,可以筛选政治系统中某个 部分或某种活动中的行为,用来进行统一的分析。这就说明,他们志 在研究某个独立存在的领域并由此形成一整套理论概括。 已经有人在努力研制关于政党,组织、利益集团、立法行为、联邦 主义、领导权力、行政行为、决策或联盟这样一些经过筛选而且可能有 连贯性的政治领域的局部理论。这些理论象的任务只是明确鉴别他 们正在研究的政治系统的特殊方面或特殊部分,建构一批逻辑上相关 的、宜于解释这个方而或这个部分中行为的命题,而不是努力使这些 局部理论各自都与一个更大的逻辑或理论整体相吻合。虽然详细阐 述连贯的局部理论所获得的不同程度的成功,已超出了我在此处的兴 趣范围,但是应该承认,局部理论的阐述者毕竞要提出某种有关政治 生活的、领域稍许广阔些的统·分析。 剩下在逻辑上尚不确定、含糊不清和相互矛盾之处,就是这种局 部理论之间的关系,它们成了政治理论研究的处女地,而这正是一般 理论帮助测定的区域。 人们认为一般理论适用于研究的整个领域,因此,起码从范围上 来看,它是不同于单项概括和局部理论的一种因果性理论。在政治科 政治生活的系线分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