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治生洁的 系统分析 ASYSTEM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亚 伊顺青泽 华夏出版社 ★现代西方思想文幸★
现代西方思想文库 总序 社会的发展,科学的昌明,思想的进步,永远需要某种有着丰富养 料的环境。这种环境在所有有理智而又不乏灵气的人们心中,首先便 是丰富的思想材料的累积。近代中国,自十九世纪中期以降,许多学 者为此倾力于西方典籍的传译,成绩斐然,功不可没。然而随着时代 的发展,西方学者研究现代社会诸多问题的新作迭出,这些新作对于 当今中国广大读者,显然具有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因此,翻译出 版现代西方思想名著,尚有许多工作可做。 如同读者所知,现代西方思想不仅源流学派异彩纷呈,而且显示 出深层转变而日益走向综合发展的趋势;同时,这一令人捉摸难定的 趋势,又隐约显示出深远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以及学理的传承相继。 “现代西方思想文库”的创设,恰好立意在接续先贤传译西方思想经典 的伟业,为我们的思想界、学术界理解和借鉴现代西方思想的精华,提 供基本的养料或食粮,以期看到我们思想界、学术界在荆棘与鲜花并 1
见的求索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现代西方思想文库”选译的著作,在力求反映现代西方思想学术 的独创性与思维深邃性的同时,尤其注重思想的全面性及其内涵的启 迪价值。现代西方的思想佳作,无论是哲学社会科学还是广义人文科 学,无论是既已成为主流学派的名家大作,还是依然在支流思潮中涌 动强劲的新秀新作,无论是以思想观念的独创性而特立独行于人类思 想史的“义理之学”,还是将研究方法的更新变换纳入漫漫思想长河的 “考据之学”,凡此种种无不在搜罗之列。我们的译介,尤其倡导严谨 求实的学风,以研究探索性翻译为译事所追求的目标;“勿以译为讹为 托言”,应当成为我们以及我们的译者们的座右铭。 “现代西方思想文库”既是一项恢宏繁复的工作,也是一份至为艰 巨且任重道远的事业。在这项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在此项事业发展的 旅途上,我们首先应当由衷地感谢那些关注这一文库的读者们。同 样,我们也要感谢那些为我们提供了养料或食粮的思想家们以及把这 些材料传译过来的人们。最后,我们还要惑谢那些在我们的期盼中将 会扶助并参与到此项事业中的人们。 谨此为序。 “现代西方思想文库”编辄委员会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2
社会科学、政治科学主要趋势回望· 戴维·伊斯顿 能够就《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一书以中文出 版事宜略作述介,令我不胜荣幸。这些年来,我几 度有幸向中国学界同仁谈及本书的内容,这说明中 国学人对我所述及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味,亦表明 了他们思想的大度敞放。对于中国学者在政治探 索过程中就系统思想的内涵作进一步切磋来说,这 都是些祥瑞之兆。 自本书首次面世以来,荏苒二十载光阴已逝。 这二十年来,恍若我们所预料的那样,政治科学历 经沧桑,遭际了若许意味深长的浮泛变化。要想明 了系统分析在政治科学中的现下地位,自应体味斟 ·此题为中译本编者于此代拟。 1
虑这些变化。近几年来,本书屡屡被译成各种文字,这就使我有可能 就着本书问世以来政治学研究的沧桑变化,来掂量衡度系统分析在政 治科学中的当前地位。我想,经常以同一种语言,使我的中国新读者 们知晓我在其他著述中所作的种种思考,那委实是再合宜不过了,可 是碍于语言的樊篱,这一想法恐难轻易实现。 在本书首次出版时,整个社会科学、包括政治科学中的主要趋势 是致力于基础性研究。以往的研究遭到了抨击,因为它们块乏科学的 精确性,过分执著于研究即时的社会问题而舍弃了基础理论,不能在 “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种种述陈之间作出缜密甄别,忽略了理论 作为悟彻之主要工具的意义(见拙作《政治系统)一九五三年版)。这 并不是说,当时的所有学者都对以往的研究持有非议,不过,这些责难 确乎代表了政治科学的主流,它们已促进了政治科学的移易革新。就 其探求政治系统的基本理论来说,《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一书的出版 既证明了新的政治科学的存在,又促进了其绵延发展。 八十年代,社会科学、包括政治科学的状况发生了急剧变化,六十 年代末和七十年代的所谓反文化的革命(Counter-Cultural Revolution)一当然,不能将它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混为一谈一-在 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及希冀、追求方面引起了诸多变迁,其时, 人们接受这些变迁的速度有如这些变迁自身的实质一样,都是始料未 及的。今天,我们对这些变迁业已公然知晓,因而我无须再赞述其特 点。在西方,我们依然处于其影响之下。 这些变迁因其特定的内容而有所不同,亦因不同的地区国度而迥 然有异,可是,它们却以某种形式对整个学术界内外产生了影响。这 些变迁使我们在广泛的领域中对先存的实际状况之看法和态度发生 了极大变化,这些领域包括:种族和性别的歧视,环境的污染,贫困和 经济不平等的最低限度,政治经济权力的集中,核军备的重整,国际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