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23 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联系起来。这样,在把无论是韦伯的 思想、涂尔干的思想,还是库利的和帕累托的思想,与他们 各自的生平、经历、社会结构等具体背景联系起来的时候,科 塞教授就扩大和加深了我们对他们思想的理解,同时不受其 假说和评价的迷惑。”① 美国社会学家古尔德纳( A lv in w. G ouldner,1920 1980)的“反省的社会学”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革 命的社会分析方法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主张用社会学的 方法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本身进行批判性的社会学分析。“反省 的社会学”认为任何社会理论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社会、文 化的背景中,都与政治和人有关,作为“人的种族”的成员, 它们也有与其它成员同样的弱点、偏见和曲解。因此,社会 学绝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它也“绝不单纯是逻辑和经 验例证的产物,而是社会学家的全部社会存在’的产物。社 会学家缺乏自我认识,是经院社会学的基本弱点。”②“反省的 社会学”主张根据社会一文化框架来对当代社会学理论进行 分析,必须去了解那些占支配地位的学说,了解理论深层的 假设,不论这些假设是明确提出的,还是暗含着的,或者是 背景性的。用这种方法来分析现代功能主义,就不难理解该 理论的保守一面的由来。随着现代福利国家和高度集权的工 业系统的兴起,“社会学家直接具有了顾问、承包商和顾客 接待人’的含义,而社会学则‘充塞着强调社会秩序重要性 ①参阅科塞:《社会学思想名家》中译本,默顿的序言第3-4页 ②参阅斯温杰伍德:《社会学思想简史》,第339页
其 在 社 会 结 构 中 的 地 位 联 系 起 来 。 这 样 , 在 把 无 论 是 韦 伯 的 思 想 、 涂 尔 干 的 思 想 , 还 是 库 利 的 和 帕 累 托 的 思 想 , 与 他 们 各 自 的 生 平 、 经 历 、 社 会 结 构 等 具 体 背 景 联 系 起 来 的 时 候 , 科 塞 教 授 就 扩 大 和 加 深 了 我 们 对 他 们 思 想 的 理 解 , 同 时 不 受 其 假 说 和 评 价 的 迷 惑 。 ” ① 美 国 社 会 学 家 古 尔 德 纳 ( A l v i n W . G o u l d n e r , 1 9 2 0 — 1 9 8 0 ) 的 “ 反 省 的 社 会 学 ” 也 是 在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批 判 的 、 革 命 的 社 会 分 析 方 法 的 影 响 下 发 展 起 来 的 , 它 主 张 用 社 会 学 的 方 法 对 社 会 学 这 门 学 科 本 身 进 行 批 判 性 的 社 会 学 分 析 。 “ 反 省 的 社 会 学 ” 认 为 任 何 社 会 理 论 都 产 生 于 一 定 的 历 史 、 社 会 、 文 化 的 背 景 中 , 都 与 政 治 和 人 有 关 , 作 为 “ 人 的 种 族 ” 的 成 员 , 它 们 也 有 与 其 它 成 员 同 样 的 弱 点 、 偏 见 和 曲 解 。 因 此 , 社 会 学 绝 不 可 能 是 “ 价 值 中 立 ” 的 , 它 也 “ 绝 不 单 纯 是 逻 辑 和 经 验 例 证 的 产 物 , 而 是 社 会 学 家 的 ‘ 全 部 社 会 存 在 ’ 的 产 物 。 社 会 学 家 缺 乏 自 我 认 识 , 是 经 院 社 会 学 的 基 本 弱 点 。 ” ② “ 反 省 的 社 会 学 ” 主 张 根 据 社 会 — 文 化 框 架 来 对 当 代 社 会 学 理 论 进 行 分 析 , 必 须 去 了 解 那 些 占 支 配 地 位 的 学 说 , 了 解 理 论 深 层 的 假 设 , 不 论 这 些 假 设 是 明 确 提 出 的 , 还 是 暗 含 着 的 , 或 者 是 背 景 性 的 。 用 这 种 方 法 来 分 析 现 代 功 能 主 义 , 就 不 难 理 解 该 理 论 的 保 守 一 面 的 由 来 。 随 着 现 代 福 利 国 家 和 高 度 集 权 的 工 业 系 统 的 兴 起 , “ 社 会 学 家 直 接 具 有 了 ‘ 顾 问 、 承 包 商 和 顾 客 接 待 人 ’ 的 含 义 , 而 社 会 学 则 ‘ 充 塞 着 强 调 社 会 秩 序 重 要 性 绪 论 2 3 ① ② 参 阅 斯 温 杰 伍 德 : 《 社 会 学 思 想 简 史 》 , 第 3 3 9 页 。 参 阅 科 塞 : 《 社 会 学 思 想 名 家 》 中 译 本 , 默 顿 的 序 言 第 3 — 4 页
24西方社会思想史 的各种理论’。① 我们择要讨论了几种研究社会思想的方法,贯穿了一个 基本意图,这就是:社会思想史不但要承担起社会学的认识 功能,而且要承担起社会学自我认识的功能。在扩展和加深 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的认识时,我们必须同时发展 和深化有关社会学这门学科本身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知识, 而这种反思的和批判的自觉正是所能要求于社会思想史的研 究者的最重要的方法和品质
的 各 种 理 论 ’ 。 ” ① 我 们 择 要 讨 论 了 几 种 研 究 社 会 思 想 的 方 法 , 贯 穿 了 一 个 基 本 意 图 , 这 就 是 : 社 会 思 想 史 不 但 要 承 担 起 社 会 学 的 认 识 功 能 , 而 且 要 承 担 起 社 会 学 自 我 认 识 的 功 能 。 在 扩 展 和 加 深 对 我 们 生 活 于 其 中 的 社 会 世 界 的 认 识 时 , 我 们 必 须 同 时 发 展 和 深 化 有 关 社 会 学 这 门 学 科 本 身 的 反 思 性 的 、 批 判 性 的 知 识 , 而 这 种 反 思 的 和 批 判 的 自 觉 正 是 所 能 要 求 于 社 会 思 想 史 的 研 究 者 的 最 重 要 的 方 法 和 品 质 。 2 4 西 方 社 会 思 想 史 ① 同 上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社会思想25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社会思想 2.1智者学派:社会分析的 最初尝试 如果我们把社会科学理解为人类理智对社会制度和人类 行为的系统研究与独立自觉的认识,那么,在公元前5世纪 的智者学派中,我们已可发现致力于社会分析的最初尝试 在考察希腊社会思想的起源时,应注意其思想渊源及社 会背景。从思想脉络上看,智者学派代表了希腊哲学的一个 新阶段:人类学阶段。这场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的哲学运动 被马克斯·韦伯称之为“哲学的突破”,“它对构成人类处境 之宇宙的本质发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与这种认识随而 俱来的是对人类的处境本身及其基本意义有了新的解释。”① 这种理性认识新在第一它抛弃了超自然的解释而诉诸自然的 ①转引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第28页
第 二 章 古 希 腊 罗 马 时 期 社 会 思 想 2 A1 智 者 学 派 : 社 会 分 析 的 最 初 尝 试 如 果 我 们 把 社 会 科 学 理 解 为 人 类 理 智 对 社 会 制 度 和 人 类 行 为 的 系 统 研 究 与 独 立 自 觉 的 认 识 , 那 么 , 在 公 元 前 5 世 纪 的 智 者 学 派 中 , 我 们 已 可 发 现 致 力 于 社 会 分 析 的 最 初 尝 试 。 在 考 察 希 腊 社 会 思 想 的 起 源 时 , 应 注 意 其 思 想 渊 源 及 社 会 背 景 。 从 思 想 脉 络 上 看 , 智 者 学 派 代 表 了 希 腊 哲 学 的 一 个 新 阶 段 : 人 类 学 阶 段 。 这 场 兴 起 于 公 元 前 6 世 纪 的 哲 学 运 动 , 被 马 克 斯 · 韦 伯 称 之 为 “ 哲 学 的 突 破 ” , “ 它 对 构 成 人 类 处 境 之 宇 宙 的 本 质 发 生 了 一 种 理 性 的 认 识 … … , 与 这 种 认 识 随 而 俱 来 的 是 对 人 类 的 处 境 本 身 及 其 基 本 意 义 有 了 新 的 解 释 。 ” ① 这 种 理 性 认 识 新 在 第 一 它 抛 弃 了 超 自 然 的 解 释 而 诉 诸 自 然 的 第 二 章 古 希 腊 罗 马 时 期 社 会 思 想 2 5 ① 转 引 自 余 英 时 : 《 士 与 中 国 文 化 》 , 第 2 8 页
26西方社会思想史 解释,几乎所有的早期哲学家都以“论自然”为其著作之标 题。“自然”这个概念的基本标志是“永远像它自己本身”,① 自然的解释意味着用自然本身的原因解释自然而无假乎神意 或怪异力量的干扰。第二,它是合理的,即它对问题所作的 回答是有根据的,是要诉诸于论证的,而不是独断的宣称。② 第三,它是为求知而求知,全心全意追求真理,总是追随着 论证,走到论证所引出的结论上去,而决不受制于真理以外 的任何因素。③这几点构成了希腊理性认识的要义,是为希腊 大多数哲人所持的共同信念。新的解释最初集中在自然方面, 表现为对自然的秩序及其规范的和经验的意义产生了明确 的哲学概念。从此希腊的世界不复为传统神话中的神和英雄 所任意宰割,而是处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之下了。”④当新解释 转向社会生活时,“哲学就被从天上召回人间,进入城邦,甚 至步入家庭,让它思考生活与道德,善与恶。⑤希脂的自然 哲学阶段便让位于人类学阶段,开始了希腊社会科学的前史, 智者学派即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 ①参阅文德尔班 w ilhelm w indlband,18481915):《哲学史教程》中 译本,上卷,第104页。 ②参阅柯林伍德R.G. Collingwood,18891943):历史学的观念》中 本,第20页 ③参阅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译本,第5页:罗索B. Russell,1872 1970):《西方哲学史》中译本,上卷,第113页 ④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第28页 ⑤格思里Ww.K.C. Guthrie):《希腊哲学史》(剑桥,1969)第三卷,第 418页。这是西塞罗wM.T. Cicero,前100—前43)评论苏格拉底 ( Sokrates,前468前400)哲学的一段名言,亦适用于评价智者学派
解 释 , 几 乎 所 有 的 早 期 哲 学 家 都 以 “ 论 自 然 ” 为 其 著 作 之 标 题 。 “ 自 然 ” 这 个 概 念 的 基 本 标 志 是 “ 永 远 像 它 自 己 本 身 ” , ① 自 然 的 解 释 意 味 着 用 自 然 本 身 的 原 因 解 释 自 然 而 无 假 乎 神 意 或 怪 异 力 量 的 干 扰 。 第 二 , 它 是 合 理 的 , 即 它 对 问 题 所 作 的 回 答 是 有 根 据 的 , 是 要 诉 诸 于 论 证 的 , 而 不 是 独 断 的 宣 称 。 ② 第 三 , 它 是 为 求 知 而 求 知 , 全 心 全 意 追 求 真 理 , 总 是 追 随 着 论 证 , 走 到 论 证 所 引 出 的 结 论 上 去 , 而 决 不 受 制 于 真 理 以 外 的 任 何 因 素 。 ③ 这 几 点 构 成 了 希 腊 理 性 认 识 的 要 义 , 是 为 希 腊 大 多 数 哲 人 所 持 的 共 同 信 念 。 新 的 解 释 最 初 集 中 在 自 然 方 面 , “ 表 现 为 对 自 然 的 秩 序 及 其 规 范 的 和 经 验 的 意 义 产 生 了 明 确 的 哲 学 概 念 。 从 此 希 腊 的 世 界 不 复 为 传 统 神 话 中 的 神 和 英 雄 所 任 意 宰 割 , 而 是 处 在 自 然 规 律 的 支 配 之 下 了 。 ” ④ 当 新 解 释 转 向 社 会 生 活 时 , “ 哲 学 就 被 从 天 上 召 回 人 间 , 进 入 城 邦 , 甚 至 步 入 家 庭 , 让 它 思 考 生 活 与 道 德 , 善 与 恶 。 ” ⑤ 希 脂 的 自 然 哲 学 阶 段 便 让 位 于 人 类 学 阶 段 , 开 始 了 希 腊 社 会 科 学 的 前 史 , 智 者 学 派 即 是 这 一 时 期 的 主 要 代 表 。 2 6 西 方 社 会 思 想 史 ① ② ③ ④ ⑤ 格 思 里 ( W . K . C . G u t h r i e ) : 《 希 腊 哲 学 史 》 ( 剑 桥 , 1 9 6 9 ) 第 三 卷 , 第 4 1 8 页 。 这 是 西 塞 罗 ( M . T . C i c e r o , 前 1 0 0 — 前 4 3 ) 评 论 苏 格 拉 底 ( S o k r a t e s , 前 4 6 8 — 前 4 0 0 ) 哲 学 的 一 段 名 言 , 亦 适 用 于 评 价 智 者 学 派 。 余 英 时 : 《 士 与 中 国 文 化 》 , 第 2 8 页 。 参 阅 亚 里 士 多 德 : 《 形 而 上 学 》 中 译 本 , 第 5 页 ; 罗 索 ( B . R u s s e l , 1 8 7 2 — 1 9 7 0 ) : 《 西 方 哲 学 史 》 中 译 本 , 上 卷 , 第 1 1 3 页 。 参 阅 柯 林 伍 德 ( R . G . C o l i n g w o o d , 1 8 8 9 — 1 9 4 3 ) : 《 历 史 学 的 观 念 》 中 译 本 , 第 2 0 页 。 参 阅 文 德 尔 班 ( W i l h e l m W i n d l b a n d , 1 8 4 8 — 1 9 1 5 ) : 《 哲 学 史 教 程 》 中 译 本 , 上 卷 , 第 1 0 4 页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社会思想27 造成希腊科学的转向及社会思想兴起的更直接、更主要 的原因乃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各种情势,尤其是希腊的奴隶主 民主制,其作用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民主政治生活 产生了对社会科学的需要;第二,民主制提供了有利于社会 思想产生、繁荣及发展的社会条件;第三,民主政治实践决 定了社会思想的内容、方法及方向 先谈第一点。智者学派兴起于公元前5世纪,此时希波 战争刚结束,古代希腊世界进入其全盛时代:伯里克利 (Peri cles,前500—前429)执政时期。人民饱经战祸,经验丰富, 他们经历过斯巴达的寡头政体与雅典的民主政治,战争中与 波斯的专制君主也有接触,在复杂的刺激与反映中,自然会 促进思想的活跃与繁荣。当时雅典人热衷讨论的问题,涉及 民主政治、思想自由、女权主义、检察制、优生、堕胎、药 物延寿、休闲、裸体主义、革命、阶级战争等。民主政治激 发了普通民众对知识的欲望,他们需要科学来解答激荡和困 惑自己的种种问题。但是,“基于爱奥尼亚自然哲学和质朴实 在论的旧知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理性,尤其在社会 科学方面的要求;当代的社会生活,积累的经验,文化和哲 学的要求,业已不能一一放在旧学说和哲学系统的框格里面 了。”①伯里克利时期实行的是“轮番为治”的直接民主制。凡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都可以登台演说,参与政事,都可能抽到 签而担任公职。这样,对于任何想在论辩或诉讼中取胜,在 公共事务上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思想、言词、修辞、论辩等 ①塞尔格叶夫:《古希腊史》中译本,第348349页
造 成 希 腊 科 学 的 转 向 及 社 会 思 想 兴 起 的 更 直 接 、 更 主 要 的 原 因 乃 是 当 时 社 会 生 活 的 各 种 情 势 , 尤 其 是 希 腊 的 奴 隶 主 民 主 制 , 其 作 用 至 少 体 现 在 三 个 方 面 : 第 一 , 民 主 政 治 生 活 产 生 了 对 社 会 科 学 的 需 要 ; 第 二 , 民 主 制 提 供 了 有 利 于 社 会 思 想 产 生 、 繁 荣 及 发 展 的 社 会 条 件 ; 第 三 , 民 主 政 治 实 践 决 定 了 社 会 思 想 的 内 容 、 方 法 及 方 向 。 先 谈 第 一 点 。 智 者 学 派 兴 起 于 公 元 前 5 世 纪 , 此 时 希 波 战 争 刚 结 束 , 古 代 希 腊 世 界 进 入 其 全 盛 时 代 : 伯 里 克 利 ( P e r i B c l e s , 前 5 0 0 — 前 4 2 9 ) 执 政 时 期 。 人 民 饱 经 战 祸 , 经 验 丰 富 , 他 们 经 历 过 斯 巴 达 的 寡 头 政 体 与 雅 典 的 民 主 政 治 , 战 争 中 与 波 斯 的 专 制 君 主 也 有 接 触 , 在 复 杂 的 刺 激 与 反 映 中 , 自 然 会 促 进 思 想 的 活 跃 与 繁 荣 。 当 时 雅 典 人 热 衷 讨 论 的 问 题 , 涉 及 民 主 政 治 、 思 想 自 由 、 女 权 主 义 、 检 察 制 、 优 生 、 堕 胎 、 药 物 延 寿 、 休 闲 、 裸 体 主 义 、 革 命 、 阶 级 战 争 等 。 民 主 政 治 激 发 了 普 通 民 众 对 知 识 的 欲 望 , 他 们 需 要 科 学 来 解 答 激 荡 和 困 惑 自 己 的 种 种 问 题 。 但 是 , “ 基 于 爱 奥 尼 亚 自 然 哲 学 和 质 朴 实 在 论 的 旧 知 识 体 系 , 已 经 不 能 满 足 人 类 的 理 性 , 尤 其 在 社 会 科 学 方 面 的 要 求 ; 当 代 的 社 会 生 活 , 积 累 的 经 验 , 文 化 和 哲 学 的 要 求 , 业 已 不 能 一 一 放 在 旧 学 说 和 哲 学 系 统 的 框 格 里 面 了 。 ” ① 伯 里 克 利 时 期 实 行 的 是 “ 轮 番 为 治 ” 的 直 接 民 主 制 。 凡 有 公 民 权 的 自 由 民 都 可 以 登 台 演 说 , 参 与 政 事 , 都 可 能 抽 到 签 而 担 任 公 职 。 这 样 , 对 于 任 何 想 在 论 辩 或 诉 讼 中 取 胜 , 在 公 共 事 务 上 有 所 作 为 的 人 来 说 , 思 想 、 言 词 、 修 辞 、 论 辩 等 第 二 章 古 希 腊 罗 马 时 期 社 会 思 想 2 7 ① 塞 尔 格 叶 夫 : 《 古 希 腊 史 》 中 译 本 , 第 3 4 8 — 3 4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