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3 会思想史这项研究自由地选取角度或命名,或“社会学思想 名家”(科塞的角度);或“社会学的中心问题”(吉登斯的架 构);或“社会分析史”(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的写法):但 我们应清楚各种角度的适用范围,也不在各种角度间强分高 下。本书赞赏全面性的多元透视观,故合理的选择是兼容各 种不同的取径和视角,使之互补和融通,以便涵盖社会思想 历史的丰富多样的层面和向度。这也大体确定了本书的范围, 既不宽泛无边,又不作茧自缚,力求从社会思想与文化精神、 社会制度、历史环境及时代兴趣的多重关系上把握本书的题 材。据此,我们可以将西方社会思想史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古代及中古社会思想智者学派从一个 整全的宇宙秩序中划分出一个人类自身活动创造的社会秩序 的领域,标志着社会分析的开端。希腊人使社会秩序问题具 有了经验的、独立的性质,并在城邦社会学的架构内表现了 西方社会科学的最初自觉和洞见。地中海世界大一统政治的 伟大规模使希腊化罗马时代的社会思想突破希腊社会学的城 邦狭隘性,促成人类平等、四海一家、世界主义的理念;而 古代世界后期的堕落、苦难、混乱与衰败,则使当代思想日 益疏离社会世界而折向个体生存处境的意义探求及终极关 怀,折向拯救与解脱之道,这就为人心普遍接受基督教准备 了条件。基督教哲学主导了中古欧洲的学术旨趣及思想路线, 经验的知识遭到鄙视,或从属于神学而丧失其独立的价值;政 治学与神学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这种紧张正是构 成中古社会政治发展主线的俗权与教权之争的反映,并随 者的此消彼长或加剧或缓和;奥古斯丁 St a gustine,354
会 思 想 史 这 项 研 究 自 由 地 选 取 角 度 或 命 名 , 或 “ 社 会 学 思 想 名 家 ” ( 科 塞 的 角 度 ) ; 或 “ 社 会 学 的 中 心 问 题 ” ( 吉 登 斯 的 架 构 ) ; 或 “ 社 会 分 析 史 ” ( 熊 彼 特 《 经 济 分 析 史 》 的 写 法 ) ; 但 我 们 应 清 楚 各 种 角 度 的 适 用 范 围 , 也 不 在 各 种 角 度 间 强 分 高 下 。 本 书 赞 赏 全 面 性 的 多 元 透 视 观 , 故 合 理 的 选 择 是 兼 容 各 种 不 同 的 取 径 和 视 角 , 使 之 互 补 和 融 通 , 以 便 涵 盖 社 会 思 想 历 史 的 丰 富 多 样 的 层 面 和 向 度 。 这 也 大 体 确 定 了 本 书 的 范 围 , 既 不 宽 泛 无 边 , 又 不 作 茧 自 缚 , 力 求 从 社 会 思 想 与 文 化 精 神 、 社 会 制 度 、 历 史 环 境 及 时 代 兴 趣 的 多 重 关 系 上 把 握 本 书 的 题 材 。 据 此 , 我 们 可 以 将 西 方 社 会 思 想 史 分 成 以 下 几 个 阶 段 : ( 1 ) 第 一 阶 段 : 古 代 及 中 古 社 会 思 想 智 者 学 派 从 一 个 整 全 的 宇 宙 秩 序 中 划 分 出 一 个 人 类 自 身 活 动 创 造 的 社 会 秩 序 的 领 域 , 标 志 着 社 会 分 析 的 开 端 。 希 腊 人 使 社 会 秩 序 问 题 具 有 了 经 验 的 、 独 立 的 性 质 , 并 在 城 邦 社 会 学 的 架 构 内 表 现 了 西 方 社 会 科 学 的 最 初 自 觉 和 洞 见 。 地 中 海 世 界 大 一 统 政 治 的 伟 大 规 模 使 希 腊 化 罗 马 时 代 的 社 会 思 想 突 破 希 腊 社 会 学 的 城 邦 狭 隘 性 , 促 成 人 类 平 等 、 四 海 一 家 、 世 界 主 义 的 理 念 ; 而 古 代 世 界 后 期 的 堕 落 、 苦 难 、 混 乱 与 衰 败 , 则 使 当 代 思 想 日 益 疏 离 社 会 世 界 而 折 向 个 体 生 存 处 境 的 意 义 探 求 及 终 极 关 怀 , 折 向 拯 救 与 解 脱 之 道 , 这 就 为 人 心 普 遍 接 受 基 督 教 准 备 了 条 件 。 基 督 教 哲 学 主 导 了 中 古 欧 洲 的 学 术 旨 趣 及 思 想 路 线 , 经 验 的 知 识 遭 到 鄙 视 , 或 从 属 于 神 学 而 丧 失 其 独 立 的 价 值 ; 政 治 学 与 神 学 之 间 始 终 存 在 着 一 种 紧 张 关 系 , 这 种 紧 张 正 是 构 成 中 古 社 会 政 治 发 展 主 线 的 俗 权 与 教 权 之 争 的 反 映 , 并 随 二 者 的 此 消 彼 长 或 加 剧 或 缓 和 ; 奥 古 斯 丁 ( S t . A u g u s t i n e , 3 5 4 — 绪 论 1 3
14西方社会思想史 430)的“地上之城”与“天上之城”的对立之说代表了前者, 托马斯·阿奎那( Thomas A quina,1225?-1274)的“天 恩不夺走人性,人性也不夺走天恩”的学说代表了后者,神 学与政治学的这种和解透露了中古后期教会与封建制度趋于 体化的消息 (2)第二阶段:近代社会哲学希腊人未能区分国家与 社会,是因为城邦的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基督教 思想家未能区分国家与社会,是因为“君权神授说”使这种 区分的问题无由产生。当市民社会在封建制度内部孕育而成 并与封建国家之间的对抗日益加剧时,区分自主的(市民)社 会与派生的(政治)国家的思想就被明确提了出来,社会学 因此始有独立发展的自觉和动力,并在当时人文知识的各个 领域里都表现出社会分析的意图和成果。这时期大多数思想 家还是从个人主义的人性论演绎社会政治理念,仍然属于社 会晢学的范畴。社会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从16世纪至18世 纪,它包括文艺复兴、古典自然法和启蒙运动。 (3)第三阶段:古典社会学将社会学建成一门以自然 科学为楷模的独立的知识学科的努力在孔德、斯宾塞、涂尔 干、马克斯·韦伯等人的著作中达到了顶点。他们致力于确 定社会学在人类知识系统中的位置,社会学的性质、对象、任 务和方法,他们构造了宏大的社会理论体系,开创了社会学 的实证研究,并以其卓越的成果为社会学家们提供了社会分 析和社会研究的方法论示范。“他们前后一共渡过了整个19 世纪和20世纪初期,现代社会学就是在这期间形成的。他们 代表了几个主要的国家—一法国、英国和德国,社会学最初
4 3 0 ) 的 “ 地 上 之 城 ” 与 “ 天 上 之 城 ” 的 对 立 之 说 代 表 了 前 者 , 托 马 斯 · 阿 奎 那 ( T h o m a s A q u i n a s , 1 2 2 5 ? — 1 2 7 4 ) 的 “ 天 恩 不 夺 走 人 性 , 人 性 也 不 夺 走 天 恩 ” 的 学 说 代 表 了 后 者 , 神 学 与 政 治 学 的 这 种 和 解 透 露 了 中 古 后 期 教 会 与 封 建 制 度 趋 于 一 体 化 的 消 息 。 ( 2 ) 第 二 阶 段 : 近 代 社 会 哲 学 希 腊 人 未 能 区 分 国 家 与 社 会 , 是 因 为 城 邦 的 政 治 生 活 与 社 会 生 活 融 为 一 体 ; 基 督 教 思 想 家 未 能 区 分 国 家 与 社 会 , 是 因 为 “ 君 权 神 授 说 ” 使 这 种 区 分 的 问 题 无 由 产 生 。 当 市 民 社 会 在 封 建 制 度 内 部 孕 育 而 成 并 与 封 建 国 家 之 间 的 对 抗 日 益 加 剧 时 , 区 分 自 主 的 ( 市 民 ) 社 会 与 派 生 的 ( 政 治 ) 国 家 的 思 想 就 被 明 确 提 了 出 来 , 社 会 学 因 此 始 有 独 立 发 展 的 自 觉 和 动 力 , 并 在 当 时 人 文 知 识 的 各 个 领 域 里 都 表 现 出 社 会 分 析 的 意 图 和 成 果 。 这 时 期 大 多 数 思 想 家 还 是 从 个 人 主 义 的 人 性 论 演 绎 社 会 政 治 理 念 , 仍 然 属 于 社 会 哲 学 的 范 畴 。 社 会 思 想 发 展 的 第 二 阶 段 从 1 6 世 纪 至 1 8 世 纪 , 它 包 括 文 艺 复 兴 、 古 典 自 然 法 和 启 蒙 运 动 。 ( 3 ) 第 三 阶 段 : 古 典 社 会 学 将 社 会 学 建 成 一 门 以 自 然 科 学 为 楷 模 的 独 立 的 知 识 学 科 的 努 力 在 孔 德 、 斯 宾 塞 、 涂 尔 干 、 马 克 斯 · 韦 伯 等 人 的 著 作 中 达 到 了 顶 点 。 他 们 致 力 于 确 定 社 会 学 在 人 类 知 识 系 统 中 的 位 置 , 社 会 学 的 性 质 、 对 象 、 任 务 和 方 法 , 他 们 构 造 了 宏 大 的 社 会 理 论 体 系 , 开 创 了 社 会 学 的 实 证 研 究 , 并 以 其 卓 越 的 成 果 为 社 会 学 家 们 提 供 了 社 会 分 析 和 社 会 研 究 的 方 法 论 示 范 。 “ 他 们 前 后 一 共 渡 过 了 整 个 1 9 世 纪 和 2 0 世 纪 初 期 , 现 代 社 会 学 就 是 在 这 期 间 形 成 的 。 他 们 代 表 了 几 个 主 要 的 国 家 — — 法 国 、 英 国 和 德 国 , 社 会 学 最 初 1 4 西 方 社 会 思 想 史
绪论15 就是从那里盛行起来的,现代传统是从那里开始的。”①第三 阶段被正确地称之为社会学的古典时代,它包括第一代的实 证主义社会学和德国人文主义社会学。 (4)第四阶段:当代社会学马克斯·韦伯以后,社会 学进入了当代发展的阶段。一方面,社会学仍深受欧洲伟大 传统的影响,继续着诸如社会阶级、社会分层、文化冲突、经 济制度、社会变迁等宏观社会学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社 会学理论的中心逐渐从欧陆移至美国,欧洲思想与美国本土 的哲学相结合,遂产生美国传统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取向 的互动理论,本世纪30年代是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期。40年代 结构功能主义勃然兴起,重新回到了或确切地说综合了欧洲 各主要学派的传统,并力图扭转美国实用主义社会学的经验 主义的方向。功能分析的道路,从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 期一直指导了美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方向。随着功能理论的 衰退而起的是各种反主流的社会学理论:交换论,冲突论,民 俗方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批判理论,各种各样的后 现代化、后资本主义及后工业社会理论,它们互相辩驳,竞 短争长,都在谋求一种一般社会学理论的地位,但在帕森斯 T alcott Parsons,1902-1979)以后,美国不再有一种主 导的或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理论了。走向多元分化的新格局乃 是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趋势。但也须注意的是,尽管各种传 统的新一代理论都十分活跃,美国实用主义传统仍保持其强 大的影响力,故实证的社会研究一向为美国社会学所倚重。与 ①英克尔斯:《社会学是什么》,第4页
就 是 从 那 里 盛 行 起 来 的 , 现 代 传 统 是 从 那 里 开 始 的 。 ” ① 第 三 阶 段 被 正 确 地 称 之 为 社 会 学 的 古 典 时 代 , 它 包 括 第 一 代 的 实 证 主 义 社 会 学 和 德 国 人 文 主 义 社 会 学 。 ( 4 ) 第 四 阶 段 : 当 代 社 会 学 马 克 斯 · 韦 伯 以 后 , 社 会 学 进 入 了 当 代 发 展 的 阶 段 。 一 方 面 , 社 会 学 仍 深 受 欧 洲 伟 大 传 统 的 影 响 , 继 续 着 诸 如 社 会 阶 级 、 社 会 分 层 、 文 化 冲 突 、 经 济 制 度 、 社 会 变 迁 等 宏 观 社 会 学 问 题 的 研 究 。 另 一 方 面 , 社 会 学 理 论 的 中 心 逐 渐 从 欧 陆 移 至 美 国 , 欧 洲 思 想 与 美 国 本 土 的 哲 学 相 结 合 , 遂 产 生 美 国 传 统 的 社 会 学 : 社 会 心 理 学 取 向 的 互 动 理 论 , 本 世 纪 3 0 年 代 是 芝 加 哥 学 派 的 鼎 盛 期 。 4 0 年 代 结 构 功 能 主 义 勃 然 兴 起 , 重 新 回 到 了 或 确 切 地 说 综 合 了 欧 洲 各 主 要 学 派 的 传 统 , 并 力 图 扭 转 美 国 实 用 主 义 社 会 学 的 经 验 主 义 的 方 向 。 功 能 分 析 的 道 路 , 从 4 0 年 代 中 期 到 6 0 年 代 初 期 一 直 指 导 了 美 国 社 会 学 理 论 的 发 展 方 向 。 随 着 功 能 理 论 的 衰 退 而 起 的 是 各 种 反 主 流 的 社 会 学 理 论 : 交 换 论 , 冲 突 论 , 民 俗 方 法 论 , 西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传 统 的 批 判 理 论 , 各 种 各 样 的 后 现 代 化 、 后 资 本 主 义 及 后 工 业 社 会 理 论 , 它 们 互 相 辩 驳 , 竞 短 争 长 , 都 在 谋 求 一 种 一 般 社 会 学 理 论 的 地 位 , 但 在 帕 森 斯 ( T a l c o t t P a r s o n s , 1 9 0 2 — 1 9 7 9 ) 以 后 , 美 国 不 再 有 一 种 主 导 的 或 占 统 治 地 位 的 社 会 理 论 了 。 走 向 多 元 分 化 的 新 格 局 乃 是 当 代 社 会 理 论 发 展 的 趋 势 。 但 也 须 注 意 的 是 , 尽 管 各 种 传 统 的 新 一 代 理 论 都 十 分 活 跃 , 美 国 实 用 主 义 传 统 仍 保 持 其 强 大 的 影 响 力 , 故 实 证 的 社 会 研 究 一 向 为 美 国 社 会 学 所 倚 重 。 与 绪 论 1 5 ① 英 克 尔 斯 : 《 社 会 学 是 什 么 ? 》 , 第 4 页
16西方社会思想史 理论社会学“诸侯割据,群龙无首”的局面相对比,经验社 会学似乎更接近于一个多世纪前孔德所提出的目标:一门有 着与自然科学一样严格可靠的方法的统一的实证的社会科 部从公元前5世纪的智者写到本世纪60年代的丹尼 尔·贝尔① aniel Bell))的社会思想史,的确容易写成如斯 温杰伍德所担心的“大人物的推销单”。①为了避免这种流弊, 本书在章节结构、体例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全书以社会 历史的重大时代(如伯里克利时代,经院哲学时代,文艺复 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产业革命,“后工业时代”等) 与社会思想的主要潮流及学派(如城邦社会学,自然法思想, 苏格兰学派,实证主义,德国历史主义社会学,美国主流社 会学,后现代化理论等)为经纬组织章节篇目,这样,全书 就没有为任何一位思想家单独安排一整章的篇幅,即使重要 如黑格尔、孔德、涂尔干或马克斯·韦伯。所有入选的思想 家,待讨论的概念、理论、方法与问题,均放在时代的框架 内和学派的脉络中加以处理并获得其地位与意义。本书力求 学理的分析紧扣社会思潮的主流而有思想的理趣;史实的叙 述呼应社会进程的律动而具历史的节奏感 ①斯温杰伍德:《社会学思想简史》,第4页
理 论 社 会 学 “ 诸 侯 割 据 , 群 龙 无 首 ” 的 局 面 相 对 比 , 经 验 社 会 学 似 乎 更 接 近 于 一 个 多 世 纪 前 孔 德 所 提 出 的 目 标 : 一 门 有 着 与 自 然 科 学 一 样 严 格 可 靠 的 方 法 的 统 一 的 实 证 的 社 会 科 学 。 一 部 从 公 元 前 5 世 纪 的 智 者 写 到 本 世 纪 6 0 年 代 的 丹 尼 尔 · 贝 尔 ( D a n i e l B e l ) 的 社 会 思 想 史 , 的 确 容 易 写 成 如 斯 温 杰 伍 德 所 担 心 的 “ 大 人 物 的 推 销 单 ” 。 ① 为 了 避 免 这 种 流 弊 , 本 书 在 章 节 结 构 、 体 例 方 面 作 了 一 些 新 的 尝 试 。 全 书 以 社 会 历 史 的 重 大 时 代 ( 如 伯 里 克 利 时 代 , 经 院 哲 学 时 代 , 文 艺 复 兴 , 启 蒙 运 动 , 法 国 大 革 命 , 产 业 革 命 , “ 后 工 业 时 代 ” 等 ) 与 社 会 思 想 的 主 要 潮 流 及 学 派 ( 如 城 邦 社 会 学 , 自 然 法 思 想 , 苏 格 兰 学 派 , 实 证 主 义 , 德 国 历 史 主 义 社 会 学 , 美 国 主 流 社 会 学 , 后 现 代 化 理 论 等 ) 为 经 纬 组 织 章 节 篇 目 , 这 样 , 全 书 就 没 有 为 任 何 一 位 思 想 家 单 独 安 排 一 整 章 的 篇 幅 , 即 使 重 要 如 黑 格 尔 、 孔 德 、 涂 尔 干 或 马 克 斯 · 韦 伯 。 所 有 入 选 的 思 想 家 , 待 讨 论 的 概 念 、 理 论 、 方 法 与 问 题 , 均 放 在 时 代 的 框 架 内 和 学 派 的 脉 络 中 加 以 处 理 并 获 得 其 地 位 与 意 义 。 本 书 力 求 学 理 的 分 析 紧 扣 社 会 思 潮 的 主 流 而 有 思 想 的 理 趣 ; 史 实 的 叙 述 呼 应 社 会 进 程 的 律 动 而 具 历 史 的 节 奏 感 。 1 6 西 方 社 会 思 想 史 ① 斯 温 杰 伍 德 : 《 社 会 学 思 想 简 史 》 , 第 4 页
绪论17 1.3怎样研究社会思想史 研究者总会自觉地或直觉地认可某些方法,而排斥另 些方法。本节下文讨论的方法当然是本书作者所赞赏的、故 乐意向读者推荐的方法。但我们应该记住黑格尔的教诲:只 有与内容相一致的方法才是唯一的和真正的方法,①游离社 会思想内容孤立地讨论方法的做法本身就有几分不智。此外, 方法论问题应该永远具有开放的品格。因此,我们对方法问 题的讨论也应是开放的和探索性的,惟其如此,才可望对方 法论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社会思想史研究的是各种曾经流行过的或正在流行的重 要的社会学说,研究者首先遇到的方法问题是如何准确地释 读、理解各种载有这些学说的历代的或当代的文献或文本。解 释学问题涉及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它本身早就发展成为一门 专门的学问,中国的“小学”便是一例,与“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的“义理之学”的“大学”不同,“小学”是专治 文字考证、章句训诂、版本校勘等方面的知识的。现代的解 释学方法更是发展为一种包括考据功夫、传记研究、语言解 析、思想史的比较研究等多种分析手段在内的高层次的研究 方法。傅伟勋先生提出的“创造的解释学”可为例示。创造 的解释学共分五个辩证的步骤或程序。(a)原谓,即“原作者 (或原思想家)实际上说了什么?”解释学家首先必须兼为考 ①黑格尔:《小逻辑》中译本,第1页
1 A3 怎 样 研 究 社 会 思 想 史 研 究 者 总 会 自 觉 地 或 直 觉 地 认 可 某 些 方 法 , 而 排 斥 另 一 些 方 法 。 本 节 下 文 讨 论 的 方 法 当 然 是 本 书 作 者 所 赞 赏 的 、 故 乐 意 向 读 者 推 荐 的 方 法 。 但 我 们 应 该 记 住 黑 格 尔 的 教 诲 : 只 有 与 内 容 相 一 致 的 方 法 才 是 唯 一 的 和 真 正 的 方 法 , ① 游 离 社 会 思 想 内 容 孤 立 地 讨 论 方 法 的 做 法 本 身 就 有 几 分 不 智 。 此 外 , 方 法 论 问 题 应 该 永 远 具 有 开 放 的 品 格 。 因 此 , 我 们 对 方 法 问 题 的 讨 论 也 应 是 开 放 的 和 探 索 性 的 , 惟 其 如 此 , 才 可 望 对 方 法 论 问 题 的 研 究 有 所 裨 益 。 社 会 思 想 史 研 究 的 是 各 种 曾 经 流 行 过 的 或 正 在 流 行 的 重 要 的 社 会 学 说 , 研 究 者 首 先 遇 到 的 方 法 问 题 是 如 何 准 确 地 释 读 、 理 解 各 种 载 有 这 些 学 说 的 历 代 的 或 当 代 的 文 献 或 文 本 。 解 释 学 问 题 涉 及 一 系 列 的 技 术 手 段 , 它 本 身 早 就 发 展 成 为 一 门 专 门 的 学 问 , 中 国 的 “ 小 学 ” 便 是 一 例 , 与 “ 究 天 人 之 际 , 通 古 今 之 变 ” 的 “ 义 理 之 学 ” 的 “ 大 学 ” 不 同 , “ 小 学 ” 是 专 治 文 字 考 证 、 章 句 训 诂 、 版 本 校 勘 等 方 面 的 知 识 的 。 现 代 的 解 释 学 方 法 更 是 发 展 为 一 种 包 括 考 据 功 夫 、 传 记 研 究 、 语 言 解 析 、 思 想 史 的 比 较 研 究 等 多 种 分 析 手 段 在 内 的 高 层 次 的 研 究 方 法 。 傅 伟 勋 先 生 提 出 的 “ 创 造 的 解 释 学 ” 可 为 例 示 。 创 造 的 解 释 学 共 分 五 个 辩 证 的 步 骤 或 程 序 。 ( a ) 原 谓 , 即 “ 原 作 者 ( 或 原 思 想 家 ) 实 际 上 说 了 什 么 ? ” 解 释 学 家 首 先 必 须 兼 为 考 绪 论 1 7 ① 黑 格 尔 : 《 小 逻 辑 》 中 译 本 ,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