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饶市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上饶市一中纪树墉 审题人纪树墉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纰漏/毗邻翩跹/灿米靡日不思/弥天大谎 B、徇私/殉职熨贴/毓秀前倨后恭/虎踞龙盘 C、弭谤′尔漫槲叶觫殚精竭虚/箪食壶浆 D、缥缈/剽窃果脯丿哺育竭泽而渔/残碑断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萧飒突如奇来不刊之论声誉鹊起 B、博客金碧辉煌轻歌曼舞计日程功 C、幅射崭露头角绿树成阴立竿见影 D、重叠功亏一篑余勇可鼓真知灼见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光盘是一种区别于软盘的存贮 它有点类似我们见到的CD唱片。 ②世界网球名将桑普拉斯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以30直落对手,又一次ATP总决赛。 ③某电脑照相的经营者在大型商厦租赁一角,通过售货员向顾客派发免费照相单,称:“凡 在本店购货满100元以上者,将一张精美彩照。” A、媒介问鼎敬赠 B、媒介折桂惠赠 C、媒体问鼎惠赠D、媒体折桂敬赠 4、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天下决无一蹴而就之事,亦无一学即能之业,无不从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 B、搞有奖销售活动时主办方都宣称自己拥有最终解释权。五花八门的钏销手段,往往在最 终解释权的霸王条款下大行其道 C、他给群众许了不少愿,但都是口惠而实不至,群众十分不满。 D、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的 呆帐坏帐来说,实在是釜底抽薪。 5、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A、伊索一—《伊索寓言》一一古希腊一一寓言 B、李朝威一—《柳毅传》一一唐代一一传奇 C、马尔克斯一—《百年孤独》一一墨西歌一一小说 D、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一一俄罗斯一一小说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竞争,使现在的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日益狭窄。 B、徽州的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年幼之人,为了安全起见,宅院多取高墙、 深院、重门、窄窗的封闭保守形式 C、国际奥委会罗格一走进主会场,就看见主席台上方的一幅标有汉、陈、英、俄、法联合 国6训工作语言文字的横幅
2006 年上饶市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总分 150 分 命题人 上饶市一中 纪树墉 审题人 纪树墉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纰漏 / 毗邻 翩跹 / 灿米 靡日不思 / 弥天大谎 B、徇私 / 殉职 熨贴/ 毓秀 前倨后恭 / 虎踞龙盘 C、弭谤 / 尔漫 槲叶 / 觫 殚精竭虚 / 箪食壶浆 D、缥缈 / 剽窃 果脯 / 哺育 竭泽而渔 / 残碑断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萧飒 突如奇来 不刊之论 声誉鹊起 B、博客 金碧辉煌 轻歌曼舞 计日程功 C、幅射 崭露头角 绿树成阴 立竿见影 D、重叠 功亏一篑 余勇可鼓 真知灼见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光盘是一种区别于软盘的存贮____,它有点类似我们见到的 CD 唱片。 ②世界网球名将桑普拉斯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以 3:0 直落对手,又一次____ATP 总决赛。 ③某电脑照相的经营者在大型商厦租赁一角,通过售货员向顾客派发免费照相单,称:“凡 在本店购货满 100 元以上者,将____一张精美彩照。” A、媒介 问鼎 敬赠 B、媒介 折桂 惠赠 C、媒体 问鼎 惠赠 D、媒体 折桂 敬赠 4、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天下决无一蹴而就之事,亦无一学即能之业,无不从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 B、搞有奖销售活动时主办方都宣称自己拥有最终解释权。五花八门的钏销手段,往往在最 终解释权的霸王条款下大行其道。 C、他给群众许了不少愿,但都是口惠而实不至,群众十分不满。 D、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 200 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的 呆帐坏帐来说,实在是釜底抽薪。 5、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 A、伊索——《伊索寓言》——古希腊——寓言 B、李朝威——《柳毅传》——唐代——传奇 C、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墨西歌——小说 D、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俄罗斯——小说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竞争,使现在的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日益狭窄。 B、徽州的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年幼之人,为了安全起见,宅院多取高墙、 深院、重门、窄窗的封闭保守形式。 C、国际奥委会罗格一走进主会场,就看见主席台上方的一幅标有汉、陈、英、俄、法联合 国 6 训工作语言文字的横幅
D、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日等国纷纷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国家 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7—10题 不容忽视的热污染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 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 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在 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1/3:废热水 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曙升高10℃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 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 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 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 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原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增 高,这种变形原虫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随着人口和耗能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 部能量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这样,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 收太阳国辐射热减少,沿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雨云形成,造成局部地区 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 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 在的能源消耗速度计算,每10年全球温度会升高0.1℃-0.26%:一个世纪后即为1℃ 0.26℃,而两极温度将上升3℃—7℃,对全球气候会有重大影响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利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 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趋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用一个重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序,这表 明人们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应尽快制订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 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热污染。 7、下列对于“热污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热污染”是一种主要污染大气和水体的环境污染 B、“热污染”是热量来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热。愈是工业发达的国家,“热污染” 愈严重。 C、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 D、“热污染”是由于对能源的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第二段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水温升高,水中溶解氧减少,同时,水生生物代谢加快,这样造成水生生物缺氧而 直接受损 B、“热污染”能够引起疾病流行,目前唯一可以证实的事例是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 种脑膜炎。 C、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直接原因是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 D、河水水温上升给所有的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大量繁殖,引起民疾病流行。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第三段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消耗的能量,最终只能转化为热,传 入大气,逸向天空
D、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日等国纷纷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国家 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7—10 题。 不容忽视的热污染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 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 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在 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 4.5 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 1/3;废热水 含热量约 2500 亿千卡,足够 2.5 亿立方米的水曙升高 10℃。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 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 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 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 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 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原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增 高,这种变形原虫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随着人口和耗能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 部能量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这样,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 收太阳国辐射热减少,沿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雨云形成,造成局部地区 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 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 在的能源消耗速度计算,每 10 年全球温度会升高 0.1℃—0.26%:一个世纪后即为 1℃— 0.26℃,而两极温度将上升 3℃—7℃,对全球气候会有重大影响。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利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 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趋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用一个重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序,这表 明人们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应尽快制订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 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热污染。 7、下列对于“热污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热污染”是一种主要污染大气和水体的环境污染。 B、“热污染”是热量来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热。愈是工业发达的国家,“热污染” 愈严重。 C、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 D、“热污染”是由于对能源的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第二段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水温升高,水中溶解氧减少,同时,水生生物代谢加快,这样造成水生生物缺氧而 直接受损。 B、“热污染”能够引起疾病流行,目前唯一可以证实的事例是 1965 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 种脑膜炎。 C、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直接原因是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 D、河水水温上升给所有的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大量繁殖,引起民疾病流行。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第三段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消耗的能量,最终只能转化为热,传 入大气,逸向天空
B、由于地表对太阳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使空气流动减弱从而阻碍了云 雨的形成。 C、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已经使原本炎热的城市,变得更加炎热 造成这种状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中 D、按照现在的能源消耗现状,一个世纪后,城市的温度变化要比农村更为明显。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推断。解决“热污染”的最佳途径是 A、人们应大力发展高科技,以快速提高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技术水平。 B、一定要控制人口数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以降低生活中的废热排放 C、对“热污染”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最合理、最有效地进行能源进行。 D、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热污染”控制标准,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 三、(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赵救灾 曾巩 仁宗煕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丈夫、知越州越公①,前民之未 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 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 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究人当给粟 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 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 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 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 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 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 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靠富人纵予③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 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 者,使在处随收瘗④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 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北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 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公所拊循⑤,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⑥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 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⑦之行,治世不能 使之无,而能为之备。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 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得条可不待顷而具。(原文题为《赵 州赵公救灾记》,有删节) [注j①赵公:即赵,字阅道,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宋景右初年中进士第,官拜殿 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世称“铁面御史”。②僦③纵予:指放手借钱。④瘗:掩埋 ⑤拊循:亦作“抚循”,安抚。⑥绥辑:安顿。⑦:因气不和而生的灾害。 ll、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僦:雇佣B、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对:核对 C、民不幸罹旱疾罹:遭遇D、乐为之识其详识:记载
B、由于地表对太阳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使空气流动减弱从而阻碍了云 雨的形成。 C、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已经使原本炎热的城市,变得更加炎热, 造成这种状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中。 D、按照现在的能源消耗现状,一个世纪后,城市的温度变化要比农村更为明显。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推断。解决“热污染”的最佳途径是( ) A、人们应大力发展高科技,以快速提高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技术水平。 B、一定要控制人口数量,最大限度 地减少能源消耗,以降低生活中的废热排放。 C、对“热污染”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最合理、最有效地进行能源进行。 D、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热污染”控制标准,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 三、(12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赵 救灾 曾巩 仁宗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丈夫、知越州越公①,前民之未 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 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 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究人当给粟 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 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 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 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 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 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 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靠富人纵予③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 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 者,使在处随收瘗④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 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北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 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公所拊循⑤,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⑥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 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 ⑦之行,治世不能 使之无,而能为之备。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 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得条可不待顷而具。(原文题为《赵 州赵公救灾记》,有删节) [注]①赵公:即赵 ,字阅道,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宋景右初年中进士第,官拜殿 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世称“铁面御史”。②僦 ③纵予:指放手借钱。 ④瘗:掩埋。 ⑤拊循:亦作“抚循”,安抚。⑥绥辑:安顿。⑦ :因气不和而生的灾害。 1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 僦:雇佣 B、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对:核对 C、民不幸罹旱疾 罹:遭遇 D、乐为之识其详 识:记载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B忧其且流亡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 磐石方且厚 C足岁尽五月而止 D所以经营密辑先后终始之际 吾尝终日而思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3、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赵救灾的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①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②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③民取息钱 者,告富人纵予之④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⑤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⑥委曲纤 悉,无不备者 A、①③⑤ B、①④⑥C、②③④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有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他在灾荒前就了解、调查与救灾相关的几件事,面对灾难 他应对有方,还关心灾民,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多半是他私人出的钱。 B、赵的救灾工作卓有成效。他组织粮源,分配救济粮,善做富人的工作,让富人卖粮放 债,使得“能自食者”和“不能自食者”各得其所。 C、作者通过收养育儿,埋葬死者,修补城墙,抚慰百姓等四件具体事实的叙述,写出了赵 遇事当机立断,敢于承担责任的作风,使人更深地了解赵的为人 D、作者在叙述中引用了许多数字,是为了把复杂的情况简练化,让人清楚明了。最后一段 总结了赵的救灾经验,为后来的官员制定救灾措施提供了参考。 第Ⅱ卷(共114分) 1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之行,治世不能 使之无,而能为之备。”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1)词有 与婉约两大派,前者的代表词人北宋是 ,南宋为辛弃疾。但这 首词读来全无辛词的一贯风格,给人的感觉似乎颇有 (用词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3分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词,你认为它 的景与词的感情色彩一致吗?请从这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要求不少于60字。(5分)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司马迁《屈原列传》) (2)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 B 忧其且流亡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 磐石方且厚 C 足岁尽五月而止 D 所以经营密辑先后终始之际 吾尝终日而思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3、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赵 救灾的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 ①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②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③民取息钱 者,告富人纵予之④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⑤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⑥委曲纤 悉,无不备者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 有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他在灾荒前就了解、调查与救灾相关的几件事,面对灾难 他应对有方,还关心灾民,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多半是他私人出的钱。 B、赵 的救灾工作卓有成效。他组织粮源,分配救济粮,善做富人的工作,让富人卖粮放 债,使得“能自食者”和“不能自食者”各得其所。 C、作者通过收养育儿,埋葬死者,修补城墙,抚慰百姓等四件具体事实的叙述,写出了赵 遇事当机立断,敢于承担责任的作风,使人更深地了解赵 的为人; D、作者在叙述中引用了许多数字,是为了把复杂的情况简练化,让人清楚明了。最后一段 总结了赵 的救灾经验,为后来的官员制定救灾措施提供了参考。 第Ⅱ卷(共 114 分) 1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 之行,治世不能 使之无,而能为之备。”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鹧鸪天 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1)词有________与婉约两大派,前者的代表词人北宋是_________,南宋为辛弃疾。但这 首词读来全无辛词的一贯风格,给人的感觉似乎颇有________(用词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3 分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词,你认为它 的景与词的感情色彩一致吗?请从这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要求不少于 60 字。(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 分) (1)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司马迁《屈原列传》) (2)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
愤》) (3)花自飘零水自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李清照《一剪梅》) (4)物华天宝,龙头射斗牛之墟 勃《滕王阁序》)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20分)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息 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 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剪径者。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是来 于自己的脚步 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代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此种脚步 声。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但两里路我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 里坐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苦读,即使不头悬梁,锥刺股,也要“闻鸡 起舞”,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 时。“雄鸡一唱天下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 黎明前的黑暗。我在这黑暗中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 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 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 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 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 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 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奇妙 的声音:有慷慨陈词,也有窃窃私语:有无病的呻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 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穿过荒 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 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 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目中的地 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听到 整个的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争吵不休还是举杯共饮, 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豪言壮语,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分不清来者是哪个星球上的 人。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 见的力量在向前推。很难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眼前车轮流通滚滚, 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行动就是一切。 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又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一种各 煦的风,一股清冽的水穿过了心头。好像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好像又回到了孤寂的时候 仔细听听,还是那从前的脚步声,悠闲而有些自信,只是声音变得更加轻微,还有疲惫之意。 是的,我从乡间走来,走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当然会失去原有的弹跳力 可它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有这一眯也就聊以自慰了。我不会希望那脚步把我送 到我心目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如果我能到达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 跋涉? 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艰
愤》) (3)花自飘零水自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一剪梅》) (4)物华天宝,龙头射斗牛之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 勃《滕王阁序》)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21 题。(20 分)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息 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 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剪径者。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是来 于自己的脚步。 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代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此种脚步 声。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但两里路我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 里坐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苦读,即使不头悬梁,锥刺股,也要“闻鸡 起舞”,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 时。“雄鸡一唱天下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 黎明前的黑暗。我在这黑暗中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 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 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 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 “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 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 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奇妙 的声音:有慷慨陈词,也有窃窃私语;有无病的呻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 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穿过荒 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 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 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目中的地。 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听到 整个的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争吵不休还是举杯共饮, 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豪言壮语,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分不清来者是哪个星球上的 人。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 见的力量在向前推。很难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眼前车轮流通滚滚, 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行动就是一切。 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又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一种各 煦的风,一股清冽的水穿过了心头。好像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好像又回到了孤寂的时候。 仔细听听,还是那从前的脚步声,悠闲而有些自信,只是声音变得更加轻微,还有疲惫之意。 是的,我从乡间走来,走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当然会失去原有的弹跳力, 可它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有这一眯也就聊以自慰了。我不会希望那脚步把我送 到我心目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如果我能到达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 跋涉? 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