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06年高三年级联考试卷 语文试 题 2006.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 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 全相同的一组是 A.称孤道寡拍手称快/埋葬埋怨 ∥选当场 B.失魂落魄落笔生花∥鲜活新鲜 模样模范 C.一哄而散闹事起哄∥处方处置 横财横祸 D.敷衍塞责填塞漏洞/开辟复辟 ∥)落角度
陕西省西安市 2006 年高三年级联考试卷 语文试 题 2006.1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 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 全相同的一组是 A.称.孤道寡 拍手称.快//埋葬. 埋.怨 //当.选 当.场 B.失魂落.魄 落.笔生花//鲜.活 新鲜. //模.样 模.范 C.一哄.而散 闹事起哄.//处.方 处.置 //横.财 横.祸 D.敷衍塞.责 填塞.漏洞//开辟. 复辟. //角.落 角.度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 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的感情到了不可 的地步, 不说出来心里不痛快。 ②人如果总是 于过去辉煌的 成绩不思进取,就很难取得新的成绩。 ③艾滋病在全球呈蔓延趋势,成为人 类的公害,这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防止艾滋病的行动,远不是一个 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 A.遏制沉湎因而 B.遏 止沉湎而且 C.遏制满足而且 D.遏止 满足因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A.“冲击波”病毒肆虐全球,它提醒 我们,反病毒战迫在眉睫。 B.世界杯比赛时,比赛所在城市的 人多数都到比赛现场去看球了、居民区 里常常是十室九空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 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的感情到了不可______的地步, 不说出来心里不痛快。 ②人如果总是______于过去辉煌的 成绩,不思进取,就很难取得新的成绩。 ③艾滋病在全球呈蔓延趋势,成为人 类的公害,这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___ ______防止艾滋病的行动,远不是一个 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 A.遏制 沉湎 因而 B.遏 止 沉湎 而且 C.遏制 满足 而且 D.遏止 满足 因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A. “冲击波”病毒肆虐全球,它提醒 我们,反病毒战迫在眉睫 ....。 B.世界杯比赛时,比赛所在城市的 人多数都到比赛现场去看球了、居民区 里常常是十室九空 ....
C.这两人竟然大声争吵起来,而图 书管理员竟自继续埋头看杂志,对眼前 发生的纠纷视而不见。 D.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 罪,但罪不当死;判林林死刑,量刑过 重,罚不当罪,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 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目前台湾岛内按人口平均消费咖 啡已达38.5杯,这一数字,显示台湾人 对咖啡的喜爱。 B.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家长如 果不适当地教育孩子,将对孩子的成长 不利。 C.他没有听取旁人的劝告,对那个 不法外商提出控告,要求赔偿 D.在法国队接连攻进两个球之后, 巴西队才对法国队重视起来,加快了进 攻的节奏,以求扳平比分,甚至反败为 胜。 二、(9分,每小题3分)
C.这两人竟然大声争吵起来,而图 书管理员竟自继续埋头看杂志,对眼前 发生的纠纷视而不见 ....。 D.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 罪,但罪不当死;判林林死刑,量刑过 重,罚不当罪 ....,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 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目前台湾岛内按人口平均消费咖 啡已达 38.5 杯,这一数字,显示台湾人 对咖啡的喜爱。 B.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家长如 果不适当地教育孩子,将对孩子的成长 不利。 C.他没有听取旁人的劝告,对那个 不法外商提出控告,要求赔偿。 D.在法国队接连攻进两个球之后, 巴西队才对法国队重视起来,加快了进 攻的节奏,以求扳平比分,甚至反败为 胜。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一7小题。 基因与生命的关系 DNA不但是生命的关键,而且极可 能也是生命死亡的关键。或者说,DNA 主宰着生物的生、老、病、死。人的生长 发育和性成熟过程是由DNA上的密码 所决定的,这密码就是基因。有人估计人 的DNA上有10万个左右的基因,每个 基因有它的固定的位置和功能。但10万 个基因也不是同时在发挥作用有的开启 着,可以随时运转;有的关闭着,暂不起 作用。何时开启,何时关闭,都是由大自 然预先“设计”和规定好的生命就在DN A严格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5-7 小题。 基因与生命的关系 DNA 不但是生命的关键,而且极可 能也是生命死亡的关键。或者说,DNA 主宰着生物的生、老、病、死。人的生长 发育和性成熟过程,是由 DNA 上的密码 所决定的,这密码就是基因。有人估计人 的 DNA 上有 10 万个左右的基因,每个 基因有它的固定的位置和功能。但 10 万 个基因也不是同时在发挥作用,有的开启 着,可以随时运转;有的关闭着,暂不起 作用。何时开启,何时关闭,都是由大自 然预先“设计”和规定好的,生命就在 DN A 严格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
衰老和死亡是否也是密码控制呢?有没 有“死亡基因”和“衰老基因”,有没有 长寿基因”呢? 死亡基因问题有争论,有的学者认 为DNA链上可能会有死亡基因,它可以 指令合成某些有害或有毒的蛋白质与激 素,促进生命的衰亡。这是一道自杀性或 自毁性的指令。现在学者们正在探索“死 亡激素”并已取得了一些证据和线索。 旦“死亡激素”被确认后,再进一步追踪 “死亡基因”就不难找到。“死亡基因”找到 了就可使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去除或封闭 它死亡也就可以控制。另一些学者认为, 未必有“死亡基因DNA的功能随年龄 的增长而衰退,从而导致死亡
衰老和死亡是否也是密码控制呢?有没 有“死亡基因”和“衰老基因”,有没有 “长寿基因”呢? 死亡基因问题有争论,有的学者认 为 DNA 链上可能会有死亡基因,它可以 指令合成某些有害或有毒的蛋白质与激 素,促进生命的衰亡。这是一道自杀性或 自毁性的指令。现在学者们正在探索“死 亡激素”,并已取得了一些证据和线索。一 旦“死亡激素”被确认后,再进一步追踪, “死亡基因”就不难找到。“死亡基因”找到 了,就可使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去除或封闭 它,死亡也就可以控制。另一些学者认为, 未必有“死亡基因” 。DNA 的功能随年龄 的增长而衰退,从而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