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术对世人的影响渐次式微,并不 等于道门中人就放弃了自己的信仰。他 们努力寻找新的途径,就是内丹术。 2021/2/23
2021/2/23 11 外丹术对世人的影响渐次式微,并不 等于道门中人就放弃了自己的信仰。他 们努力寻找新的途径,就是内丹术
1、内丹术的起源与发展 内丹术并非在晚唐发现的,其实它的源头 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道德经》关于内心 修养的篇章可以说已孕育了内丹术的某种因子。 该书第十六章云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复命日常,知常曰明 2021/2/23
2021/2/23 12 1、内丹术的起源与发展 内丹术并非在晚唐发现的,其实它的源头 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道德经》关于内心 修养的篇章可以说已孕育了内丹术的某种因子。 该书第十六章云: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汉代的《周易参同契》,以“三道由一” 的法度,将内炼金丹的思想包容其中。其第六 十二章说: 将欲养性,延命却期,审思后末,当虑其 先,人所禀驱,体本一无,元精云布,因气托 初。(《道藏》第20册第148页 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 塞其克,筑固灵株。三光陆沈,温养子珠。 《道藏》第20册第137页) 2021/2/23
2021/2/23 13 汉代的《周易参同契》,以“三道由一” 的法度,将内炼金丹的思想包容其中。其第六 十二章说: 将欲养性,延命却期,审思后末,当虑其 先,人所禀驱,体本一无,元精云布,因气托 初。(《道藏》第20册第148页) 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 塞其克,筑固灵株。三光陆沈,温养子珠。 ” (《道藏》第20册第137页)
隋代,罗浮山道士苏元朗更有专门论述内 丹的著作问世。据《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 编神异典》所引《罗浮山志》载: 苏元朗学道于句曲,自号青霞子。弟子从 游者闻朱真人得芝成仙,竟论灵芝,"“春青 夏赤,秋白,冬黑,唯黄芝产于嵩高,远不可 得。”元朗笑曰:“灵芝在汝八景中 谚云:“天地之先,无根灵草,一意制度,产 生至室,此之谓也。”乃著《旨道篇》示之, 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 2021/2/23
2021/2/23 14 隋代,罗浮山道士苏元朗更有专门论述内 丹的著作问世。据《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 编·神异典》所引《罗浮山志》载: 苏元朗学道于句曲,自号青霞子。弟子从 游者闻朱真人得芝成仙,竟论灵芝, “‘春青, 夏赤,秋白,冬黑,唯黄芝产于嵩高,远不可 得。 ”元朗笑曰:“灵芝在汝八景中……。 ” 谚云:“天地之先,无根灵草,一意制度,产 生至室,此之谓也。 ”乃著《旨道篇》示之, 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
2、外丹术向内丹术的转化 唐末五代,外丹术衰落,道门中酝 酿着由烧炼五金八石的外丹术向内丹术 的重大转变。促进这一重大转变的代表 人物有崔希范和彭晓。 2021/2/23
2021/2/23 15 2、外丹术向内丹术的转化 唐末五代,外丹术衰落,道门中酝 酿着由烧炼五金八石的外丹术向内丹术 的重大转变。促进这一重大转变的代表 人物有崔希范和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