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乡撤区以后,不少地方已经从县、区干部中抽调了 一一批强的干部去担任乡的领导职务,在目前农村工作日 益繁重复杂的情况下,这样做是完全必要的。这对于建 寺 立乡的领导核心,培养提高一般乡干部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有些地方还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乡的领导骨干较弱, 工作很被动。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在撤销区的地方, 应该抽调一些强的干部下放到乡,有的地方将全部或者 大部分区干部调到县级机关,或者长期组织工作队的办 法,是不妥当的。在不撤销区的地方,也应该考虑从上级 机关抽调一批强的干部去加强乡的领导。但下派干部的 数量也不宜过多。 并乡以后,原有的乡干部不宜全部做为脱离生产干 部,其中-一部分应该回到生产中去。现在由于乡大、干部 多,有少数乡已开始滋长着机关化的作风:建立办公机 构,规定办公时间,依靠开会和发文件进行领导,甚至规 定社对乡的定期书面汇报制度等等,这是很值得注意的。 我们的意见,乡干部太多的地方,应该减少一些。但减多 少,如何减,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前有许多地方农业社的支部书记太弱,有的是抽 农业社主任兼任,这样就很难实现党对农业社的领导和 监督作用。我们认为,农业社支部书记的质量必须加强, 一般应该同社主任大体相当(不宜兼任社主任)。因此, 可考虑在精简行政机构时,抽出一批乡干部去担任农业 社的支部书记。 在讨论中,有的地方提出农业社的支部书记误工比 22
较多,应该改为脱离生产干部,由社负担。我]认为,除 了某些特别大的社以外,社的支部书记一般不宜脱离生 产,以免增加社的负担、脱离群众。但在必要时,可以采 取兼任社的政治副职或监委会主任,由社补助一定的工 分的办法。 三、关于改进县的领导问题 目前撤销了农村区的县,在全国已占相当大的比重。 但是撤区以后如何加强县对乡的领导,各地的经验还 不多。 由于撤销区后县直接领导的单位增多,不少地方都 在县、乡之间设立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中间组织。采取通 过中间组织来领导乡的工作的办法,在撤区不久,作为一 种暂时的过渡办法,或者为了突击完成某些紧急性的任 务是可以的,但长期采用这种形式进行工作,则是不好 的。这些中间组织问题较多,它的职责、任务以及与各方 面的工作关系常常纠缠不清,也很容易包办下边的工作; 同时,这些于部也不安心,下边对他们也不大欢迎。 根据一些地方的经验,撤销区后,改进县对乡领导的 根本办法,是加强县对乡的直接领导,依靠乡级组织进行 工作。为此,必须加强乡的领导骨于,培养乡级组织的独 立工作能力,并且适当扩大乡的职权(凡是可以由乡来处 理的工作,应该交给乡去管理)。各项工作应该由县直接 布置到乡,县级机关的干部,应该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工 23
作。为了加强对工作的检查与研究,县委可以设置少数 质量较强的巡视员来帮助进行工作。 在讨论中,各地普遍反映,在县的领导方面,党的政 治思想工作薄弱,以党代政的现象很严重,亟需加以纠 正。近儿年来,县委普遍地实行了分口领导的制度,一般 是按生产合作、文教卫生、财经、政法、武装、党群分若干 日,山县委常委委员分工负责。县人民委员会的党组很多 是按门建立的,由县委部长担任党组书记。有的县只有分 门,不成立党组。这种分口领导的制度,对于加强党对政 府作的领导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县级工作比较 具体,加以领导经验不足,分不清哪毕问题应该由县委讨 论块,哪些问题应该由政府直接处理,同时政府领导干 部一般较弱,实行分1门领导以后,普遍存在着党委包办政 府日常]作的现象。结果是党委忙于行政事务,放松了 政治思想工作和对重大问题的深入考虑和讨论,同时,政 权作用也不能发挥,在县政权部门工作的党员干部有意 见,党外人土,非党干部也很不满意。这一问题应该加以 解决。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无准备地 骤然改变。解决的办法,首先是要把政权干部配备强一 些。对党委分口领导的制度也要加以改变,党委各部应 该贯彻执行党委一定部门对政府一定部门工作实行监督 的制度,而不应该包办政府的行政工作。政府的日常工 作,应该由县长、副县长分工管理。县人民委员会可成立 E 统一的党组,有关政府1作的重大问题,经党组研究后, 再提父县委讨论决定。这样做,目前还缺乏经验,这次会 24
议上确定各地可进行典型试验。 各地反映,目前县一级机构的设置有些多、有些乱。 县级行政部门一般已增至三十多个(党群部门十几个,政 府部门二于几个),最多的有四十个部门。县级行政编制 一般有三、五百人,最多有达八○○人的。县委机关一般 有五、六十人至一百多人,最多有二○○多人的。机树 分设过细,就分散了领导力量,增加了办事手续,容易形 成对区、乡领导多头。由于机构多编制大,机关事务和会 议、文件、表报也随着大量增加,助长了官僚主义、文牍主 义的作(。讨论中各地一致认为,县是直接领导基层的 一级组织,机构不宜分设过细,很多上级业务部门不根 据各县实际需要强调上下对口,是不适当的。现在县级 有些机构应该适当合并,编制多的应当进行精简。今后 对于县级机构的设置,上级不宜规定过死,应该给县以因 地制宜的权力。 中央组织部 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七日 根据中共中央文件刊印 25
中共中央关于一九五七年开展 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 (一九五七年二月八日政治局通过) 一九五七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这 一年的经济发展,不但要保证完满地实现第一个五年计 划,而且要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准备巩固的基础。因此,必 须在一九五七年大力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保证一九五 七年度的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收支计划的顺利实现。 增产节约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扩大社会主义积累 的基本方法。为了达到增产节约的目的,不仅需要山政 府作出正确的计划,而且主要地需要人民群众进行积极 的努力。因此,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是一个经常 性的任务。在一九五七年,开展这一运动尤其具有特球 重大的意义。 我国的国民经济在一九五六年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表现了巨大的高涨。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 业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建设完成的发 资额,比一九五五年增长了百分之五十七,四年累计山经 完成五年计划总投资额的百分之八十点五。工业总产:值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