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学时:108 学分:6 适用对象:安徽医科大学各专业 使用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修订版),高 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其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 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 课程目的和任务: 把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 论成果,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基本理论,深刻理解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 设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基本问题,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坚定信念,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 政治理论素养,激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投身于现 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把学习 科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学时:108 学分:6 适用对象:安徽医科大学各专业 使用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 修订版),高 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其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 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 课程目的和任务: 把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 论成果,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基本理论,深刻理解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 设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基本问题,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坚定信念,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 政治理论素养,激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投身于现 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把学习 科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重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渊源和历史过程 难点: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 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难点:在统一战线中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2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重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渊源和历史过程 难点: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 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难点:在统一战线中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重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必然性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重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 难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重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必然性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重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 难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重点:国情理论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坚持科学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重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难点: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4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重点:国情理论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坚持科学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重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难点: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重点: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难点: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2.保障和改善民生 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重点:“五位一体”总布局 难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五位一体”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建设 5
5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重点: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难点: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2.保障和改善民生 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重点:“五位一体”总布局 难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五位一体”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