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人的活动。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在条件面前并非消极无为,经过努力,可以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推动事物的发展。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强行去改变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否则就是握苗助长。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条件论,就必须反对唯心主义的无条件论和唯条件论。既善于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又善于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这才是科学的态度。(二)事物的变化发展世界上的各种事物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变化发展的。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①。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而物质世界的运动中内在地包含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其中变化泛指事物发生的一切改变,发展则是事物变化中前进的、上升的运动。物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发展进程中,以前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已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一一如果旧的东西足够理智,不加抵抗即行死亡,那就和平地代替;如果旧的东西抗拒这种必然性,那就通过暴力来代替。”②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并不取决于其形式的新旧与出现时间的先后。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正是这种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新陈代谢运动,才使世界蓬勃发展。在新陈代谢的发展过程中,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50页。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22页。26
26 发展和人的活动。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在条件面前并非消极无为,经过 努力,可以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推动事物的发展。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 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强行去改变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 件,否则就是揠苗助长。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条件论,就必须反对唯 心主义的无条件论和唯条件论。既善于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又善于化不利条件为 有利条件,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二)事物的变化发展 世界上的各种事物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变化发展的。恩格斯指出,“世 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 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 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 现”①。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而物质世界的运动中内在地包含着事物 的变化和发展,其中变化泛指事物发生的一切改变,发展则是事物变化中前进的、 上升的运动。 物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的灭亡。“在发展进程中,以前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 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 东西就会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如果旧的东西足够理智,不加抵抗即行 死亡,那就和平地代替;如果旧的东西抗拒这种必然性,那就通过暴力来代替。” ②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并不取决于其形式的新旧与出现时间的先 后。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 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正是这种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新陈代谢运动, 才使世界蓬勃发展。 在新陈代谢的发展过程中,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第一,就新事 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 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 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二,就新事物与 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 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50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22 页
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也正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尤其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表现得特别明显。把握事物新陈代谢的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方法。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是十分重要的。(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股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两种基本形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27
27 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也正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 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 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 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尤其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新事物战胜旧事 物表现得特别明显。把握事物新陈代谢的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即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 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 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 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 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股中的作用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 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 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有两 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 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 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矛盾和 非对抗性矛盾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 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矛 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 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
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性力量。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否定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方面。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我们所熟悉的“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就是对矛盾的普遍性的形象表述。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只有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采取止确的方法和措施去解决才盾,推动事物的发展。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28
28 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 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 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 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 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 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 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 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 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性力量。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否定促使旧的矛盾统一 体破裂,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 结合,共同发生作用,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 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 可能处于主要方面。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 理问题时,必须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 斗争性。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 作用。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 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 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我们所熟悉的 “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就是对矛盾的普遍性的形象表述。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 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只有具体分析矛盾 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措施去解决矛 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 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
作用的矛盾。不仅如此,在每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不仅要看到矛盾体系中存在着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要看到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到认识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新的胜利。三、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一)量变质变规律事物包括质、量、度三方面的规定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29
29 作用的矛盾。不仅如此,在每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则是矛盾的次要方 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 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 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不仅要 看到矛盾体系中存在着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要看到次要矛盾、矛盾 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 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 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 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 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 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 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 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到认识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取 得革命、建设、改革的新的胜利。 (一)量变质变规律 事物包括质、量、度三方面的规定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 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事物的量 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 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 此物就转化为他物。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 原则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量变质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一方面,当事物的发展处在量变阶段时,要踏踏实实做好日常工作,为未来重大改变作准备;另一方面,当质变来临的时候,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成质变,使工作迈上新台阶。(二)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其内在矛盾运动以自我否定的方式而实现的。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的方面与否定的方面,由于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当否定的方面上升至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由肯定走向对自身的否定,再由否定进一步走向更高阶段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要揭示事物自己发展自己的完整过程及本质。事物内部都存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科学揭示了否定的深刻内涵。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历事物自我发展的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有规律过程。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30
30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 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 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 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 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 变的必然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 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 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 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 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 展过程。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量变质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一方面,当事物的发展处在量变阶段 时,要踏踏实实做好日常工作,为未来重大改变作准备;另一方面,当质变来临 的时候,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成质变,使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其内在矛盾运动以自我否定的方式而实现的。任何事物内 部都包含着肯定的方面与否定的方面,由于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当否定的方面 上升至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由肯定走向对自身的否定,再由否定进一步走向更 高阶段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要揭示事物自己发展自己的 完整过程及本质。 事物内部都存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 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科学揭示了否定 的深刻内涵。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 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 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 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 保留其积极因素。 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历事物自我发展的两次否定、三 个阶段即“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有规律过程。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