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锋:“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历史唯物主义释义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3期:作者简介:关锋,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近年来常被提及的“站在历史正确的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看展问题上的重要待人历中友创新理念的显性语=V尚境中怡深入认真对益养分、在坚信历史好租分在现实中做到“站在历史规正确的一边”的基本实践诉求「关键词」“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历史唯物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电史、信史、知史、学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特质。恩格斯曾在走向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强调:“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其他任何一个先前的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上就是正确把握人类历史演变历程、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早在2011年就总结说:“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这是我们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多次强调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党的优良传统、成功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深入总结并充分运用党100多年历史经验,同时以“大历史观”的名义更为重视对整个人类历史的深透把握和经验取;不但反复强调历史的重要性,提出了诸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清醒剂”“最好的营养剂”等影响日益广泛的妙喻,而且推动全党学习“四史”走深走实更重要的是,提出并践行一系列关于历史的创新理念、认识和论断。其中,近年来频频提及的“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具代表性,需要认真对待
关锋:“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历史唯物主义释义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2 年 第 3 期 ; 作者简介:关锋,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内容提要」 近年来常被提及的 “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 ,是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看待人类历史发展问题上的重要 创新理念之一。它有双重出场语境,一是直接提及的显性语 境,二是涉及诸如历史自觉、历史主动、大历史观、历史自 信等同期相关性话语所形成的隐性语境。两种语境背后都是 历史唯物主义的在场。它本质上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 观点的时代化、凝练化表达;包括尊重历史规律、顺应历史 大势和时代潮流、符合历史进步的价值取向、重视历史方位 历史阶段等具体历史实际、充分发挥主体在历史选择上的能 动性在内的历史唯物主义五维指向,构成其基本 内涵。深入 学习和领会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来认识和把握历史、认真对 待和充分汲取以往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有益养分、在坚信历史 规 律 基 础 上 保 持 历 史 定 力 ,是 新 时 代 在 现 实 中 做 到 “ 站在历史 正确的一边 ” 的基本实践诉求。 「关键词」“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历史唯物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 重史、信史、知史、学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 特质。恩格斯曾在走向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强调:“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 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其他任何一个先前的哲学学派, 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历史唯物主义 实质上就是正确把握人类历史演变历程、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学习和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早在 2011 年就总结说:“回 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 “这是我们党 90 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 重要原因”;多次强调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党的优良传 统、成功经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深入总结并充分运用党 100 多年 历史经验,同时以“大历史观”的名义更为重视对整个人类历史的深透把握和经验 汲取;不但反复强调历史的重要性,提出了诸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清 醒剂”“最好的营养剂”等影响日益广泛的妙喻,而且推动全党学习“四史”走深走实。 更重要的是,提出并践行一系列关于历史的创新理念、认识和论断。其中,近年 来频频提及的“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颇具代表性,需要认真对待
一、“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双重出场语境与历史唯物主义在场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在2020年7月下旬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他同样强调: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同年10月中旬的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又一次提醒说:“世界经济面临诸多复杂挑战,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几次讲话强调坚持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我们选择“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结果。到次年,习近平又多次对之加以强调,并进行了一些重要拓展。在2021年7月初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他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2021年10月初纪念辛岁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他郑重呼吁“两岸同胞都要站在历更止确的一边,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在同月下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上,他倡议世界各国“携起手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在2021年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他将“坚持胸怀天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总结为百年大党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这意味着,开放合作、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互惠共荣地进行对外交往、处理问题,都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表现。以上构成“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出场的直接话语、显性语境。实际上,这种显性语境在外交部长王毅的外交活动中更早且同样频繁使用。早在2019年年底,王毅在北京会见欧亚地区国家驻华使节时就呼吁,面对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带来的严重威胁,我们应当行动起来,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0年8月底他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做主题演讲,提出中欧应共同抵制动仇恨和对抗的逆流,坚定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2021年年底,他在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发展的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迈进。显然,这些显性话语有共同的指向,即国际交流、对外交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要有历史眼光,科学把握历史规律、历史大势,审时度势作出正确的历史判断、历史选择。这当然是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基本依据和主要支撑。新时代我们党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历史新的理念、理论,特别是近几年,先后提出诸如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大历史观、历史自信,它们和“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不但有共同来源、大体同期,而且“家族相似”,有共同的实践诉求和相互支撑的科学内涵,“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是在它们基础上进行不断提炼和升华的结果
一、“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双重出场语境与历史唯物主义在场 2020 年 5 月 23 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 组会时指出: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 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在 2020 年 7 月下旬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他同样强调: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 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同年 10 月中旬的深圳特区建 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又一次提醒说:“世界经济面临诸多复杂挑战,我们决 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 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几次讲话强调坚持对外 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我们选择“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结果。到次年,习 近平又多次对之加以强调,并进行了一些重要拓展。在 2021 年 7 月初的中国共 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他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 政治组织一道,(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 类进步的一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 贡献”。在 2021 年 10 月初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上,他郑重呼吁“两岸同 胞都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在同月下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0 周年纪念会上,他倡议世 界各国“携起手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实现世界永续 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在 2021 年年底召开的党的 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他将“坚持胸怀天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总结为百年大党成功的基本经验之 一。这意味着,开放合作、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互惠共荣地进行对外交往、处 理问题,都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表现。 以上构成“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出场的直接话语、显性语境。实际上,这种 显性语境在外交部长王毅的外交活动中更早且同样频繁使用。早在 2019 年年底, 王毅在北京会见欧亚地区国家驻华使节时就呼吁,面对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带来 的严重威胁,我们应当行动起来,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 系民主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0 年 8 月底他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做主 题演讲,提出中欧应共同抵制煽动仇恨和对抗的逆流,坚定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 2021 年年底,他在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 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发 展的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迈进。 显然,这些显性话语有共同的指向,即国际交流、对外交往、解决历史遗留 问题要有历史眼光,科学把握历史规律、历史大势,审时度势作出正确的历史判 断、历史选择。这当然是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基本依据 和主要支撑。 新时代我们党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历史新的理念、理论,特别是近几年,先后 提出诸如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大历史观、历史自信,它们和“站在历史正确的一 边”不但有共同来源、大体同期,而且“家族相似”,有共同的实践诉求和相互支撑 的科学内涵,“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是在它们基础上进行不断提炼和升华的结果
这些相关论述构成“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出场的间接话语、隐性语境,是我们更为准确理解和深入把握它不可或缺的支援性话语和语境。在2021年2月下旬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要求全党通过认真、深入学习党史,“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提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希望“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希望全党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了解党百年征程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同时提出了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大历史观。在同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一方面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搞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成功密码,可以使我们“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强调了历史自觉;另一方面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强调了历史主动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除了再次强调通过学习历史、总结经验进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外,还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变化、重大成就离不开“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今天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饱含信心、昂首阔步地迈向新征程:还强调我们“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最终就是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这把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大历史观和“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内在逻辑关联明确标示出来。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提出,“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强调百年历史经验、历史成就可以使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它“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在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国文联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2021年12月底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重点强调“学史增信”不仅是增强四个自信”,还要增强历史自信;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基础,正确而又深刻的历史认知、历史自信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是内在统一的。可以看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大历史观,与“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都离不开历史思维,都建基于对历史的尊重、敬畏和深刻而又正确的把握,而且内在诉求本质一致、相互支撑,它们实际上也分享了很多共同的话语表述重要语词,如历史规律、历史大势、时代潮流,等等。这也同时意味着,不管是直接话语、显性语境,还是间接话语、隐性语境,都与历史唯物主义有很深的内在关联。所以,上述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往往都强调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来记述历史、把握历史的前提性重要地位。在2021年2月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北辙、走入误区”,只有“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和分析现在,才能形成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
这些相关论述构成“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出场的间接话语、隐性语境,是我们更 为准确理解和深入把握它不可或缺的支援性话语和语境。 在 2021 年 2 月下旬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要求全党通过 认真、深入学习党史,“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的历史主动”,提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希望“全党 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 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 策略”,希望“全党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了解党百年征程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 “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同时提出了历史主动、历史自 觉和大历史观。在同年 7 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一方 面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我们要用历史 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搞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成功密码,可以使我们“在 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强调了历史自 觉;另一方面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 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强调了历史主动的重要性。《中 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除了再次强调通过学习历 史、总结经验进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外,还强调党的十八大 以来的重大变化、重大成就离不开“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今天中国人民“焕发出 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饱含信心、昂首阔步地迈向新征程; 还强调我们“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 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最终就是要“站在 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这把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大历史观和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内在逻辑关联明确标示出来。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提出,“要把党的历史经 验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强调百年 历史经验、历史成就可以使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它“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 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在 2021 年 12 月召开的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 观,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 2021 年 12 月 底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重点强调“学 史增信”不仅是增强“四个自信”,还要增强历史自信;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 基础,正确而又深刻的历史认知、历史自信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是内在统 一的。 可以看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大历史观,与“站在历史正确的 一边”都离不开历史思维,都建基于对历史的尊重、敬畏和深刻而又正确的把握, 而且内在诉求本质一致、相互支撑,它们实际上也分享了很多共同的话语表述、 重要语词,如历史规律、历史大势、时代潮流,等等。这也同时意味着,不管是 直接话语、显性语境,还是间接话语、隐性语境,都与历史唯物主义有很深的内 在关联。 所以,上述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往往都强调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来记述历 史、把握历史的前提性重要地位。在 2021 年 2 月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 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只有 “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和分析现在,才能形成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
才能坚持大历史观立场。而所谓的“大历史观”,核心有两点,一是要有立足于长远的历史视野,对此习近平曾以“五四运动”为例明确指出,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更、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半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二是要有立足于整个人类发展的宽广世界眼光,习近平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实际上既是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把握历史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其内在要求。国外一些受唯物史观影响很大的思想家或者左翼学者都公开强调这一点,如布罗代尔明确说,“马克思的天才及其影响的持久性秘密,在于他第个在历史长时段的基础上构造了真正的社会模式”。《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开篇就明确要求,“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历史主动、历史创造精神,进而做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这些表述,很明确地将显性语境、隐性语境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关联呈现出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实际上就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的时代化、凝练化表达。这就是其理论本质和精神实质。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历史唯物主义意蕴的五维指向结合前述的直接话语、显性语境和间接话语、隐性语境,“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的以下五方面尤为重要。1.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要在尊重历史普遍规律基础上深刻把握和正确运用历史规律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明确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同样明确说:“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最重要的特质和优势,也是其最重要的价值所在。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并将之继续下去的根本保障。我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既做到不被乱花迷眼、浮云遮眼,又做到在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有不断的创新推进:既要选择做符合历史规律的事情又要选择不做违背历史规律的事情。新时代我们充分做到了这一点。比如,既认识到各国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代表看生产关系演变的前进方同,(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这符合唯物史观社会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所以“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这既是经济规律使然,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也认识到“实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根据这些认识,新时代我们在原有改革开放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倡导并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才能坚持大历史观立场。而所谓的“大历史观”,核心有两点,一是要有立足于长 远的历史视野,对此习近平曾以“五四运动”为例明确指出,要坚持大历史观,把 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 170 多年斗争史、 中国共产党 90 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二是要有立足于整个人类发展的宽广世界眼光,习近平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 义作为看家本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 系列重大问题”。这实际上既是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把握历史的特色和优势,也 是其内在要求。国外一些受唯物史观影响很大的思想家或者左翼学者都公开强调 这一点,如布罗代尔明确说,“马克思的天才及其影响的持久性秘密,在于他第一 个在历史长时段的基础上构造了真正的社会模式”。《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 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开篇就明确要求,“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 确党史观”,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历史主动、历史创 造精神,进而做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这些表述,很明确地将显性语境、隐 性语境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关联呈现出来。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实际上就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的时 代化、凝练化表达。这就是其理论本质和精神实质。 二、“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历史唯物主义意蕴的五维指向 结合前述的直接话语、显性语境和间接话语、隐性语境,“站在历史正确的一 边”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的以下五方面尤为重要。 1.“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要在尊重历史普遍规律基础上深刻把握和正确 运用历史规律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明确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 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 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同样明 确说:“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最重要的特质 和优势,也是其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并将之继续下去的根 本保障。我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既做到不 被乱花迷眼、浮云遮眼,又做到在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 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有不断的创新推进;既要选择做符合历史规律的事情, 又要选择不做违背历史规律的事情。新时代我们充分做到了这一点。比如,既认 识到“各国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代表着生产关系演 变的前进方向”,(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这符合唯物史观社会矛盾运动 的基本规律,所以“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这既是经济规律使然, 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也认识到“实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符合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根据这些认识,新时代我们在原有改革开放基础上提出全 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 经济,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倡导并努力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这就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2.“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要尊重并深刻把握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顺势而为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大势、时代潮流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普遍的历史规律往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而历史大势、时代大势或潮流往往是某一历史阶段的趋势,它们是历史规律在某一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或者说历史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习近平一方面强调:“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70多年前就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立足现实,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历史大势,做好当下的事情。”(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又强调:“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习近平多次把掌握历史规律与把握历史大势、时代潮流并提,强调这是我们把握历史主动、走向历史自觉的前提,当然也是“站在历史止确的一边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内涵。他还特别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具体而言,除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外,我们还认识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没有改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世界经济时有波折起伏,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同融合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止加速演进,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我们为此对内深化改革,强调创新驱动,对外扩大开放,助推经济全球化在包容、普惠、平等、共赢的方向上迈进,引领全球经济走向更为开放互惠、互通融合,推动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共同的努力方向。此外,我们还认识到“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争取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由这个大势决定的,无疑是两岸同胞“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选择尊重客观规律及其决定的历史大势、时代潮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实际上就是要做到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另一种表达。当然,这种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既要重视宏观的大势”,也不能忽略具体层面的事实、现象、态势,而要在综合考虑中进行判断、取舍。习近平强调:“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文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同。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文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这也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应有之义。3.“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要尊重人类共同价值、坚持人间正道,站在人类进步一边唯物更观认为,历史的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是统一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个历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规定着历史进步的方向和趋势。所谓历史进步,不仅仅是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指它是否促进人的发展、满足人类基本和共同的价值诉求。从历史长波段来看,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一致的。共产主义之所以代表着历史进步的理想境界,最终取代资本主义,不仅仅在于它更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更在于它是“自由人联合体”,(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实现每个人和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意味着对历史前进方向的选择
2.“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要尊重并深刻把握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顺势 而为 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大势、时代潮流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普遍的历史规律往 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而历史大势、时代大势或潮流往往是某一历史阶段 的趋势,它们是历史规律在某一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或者说历史规律发生作用 的形式。习近平一方面强调:“马克思、恩格斯早在 170 多年前就科学揭示了社 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 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立足现实,把握好每个阶 段的历史大势,做好当下的事情。”(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又 强调:“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 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 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习近平多次把掌握历史规律与把握历 史大势、时代潮流并提,强调这是我们把握历史主动、走向历史自觉的前提,当 然也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内涵。他还特别指出:“认识世界 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 具体而言,除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世界多极化向前 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外,我们还认识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没有 改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世界经济时有波折起伏, 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向融合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 加速演进,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我们为此对内深化改革,强调创新 驱动,对外扩大开放,助推经济全球化在包容、普惠、平等、共赢的方向上迈进, 引领全球经济走向更为开放互惠、互通融合,推动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使人类命 运共同体成为世界共同的努力方向。此外,我们还认识到“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 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争取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由这个大势决定的,无 疑是两岸同胞“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选择。 尊重客观规律及其决定的历史大势、时代潮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实际 上就是要做到“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站在 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另一种表达。当然,这种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既要重视宏观 的“大势”,也不能忽略具体层面的事实、现象、态势,而要在综合考虑中进行判 断、取舍。习近平强调:“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 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 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 化相互激荡的现实。”这也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应有之义。 3.“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要尊重人类共同价值、坚持人间正道,站在人 类进步一边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是统一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这个历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规定着历史进步的 方向和趋势。所谓历史进步,不仅仅是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指它是否促进 人的发展、满足人类基本和共同的价值诉求。从历史长波段来看,生产力的发展 和人的发展是一致的。共产主义之所以代表着历史进步的理想境界,最终取代资 本主义,不仅仅在于它更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更 在于它是“自由人联合体”,(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实现每个人和一切 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意味着对历史前进方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