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茂名市2013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橫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贴”。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點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 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點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旋律/琴弦醇厚/谆谆告诫 怨/隐姓埋名 B.箴言/斟酌拜谒/殚精竭虑折本/大打折扣 C.覆辙/掣肘寒暄/喧宾夺主传记/传奇小说 D.包庇/媲美谙熟/万马齐暗付度/度德量力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王莽新政很像19世纪欧洲才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的那套东西:全国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生产资料(田地)平均 分配,这些政令合起来看,就像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棋局,王葬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棋手,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那 些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当年要是了解到王莽的大棋局,一定为之汘颜。但是,各地豪强纷纷率众起兵,反抗王莽的新 政。公元23年,王莽被攻入长安城的起义军杀死,他想要建立一个人人富足的理想社会,可惜到头来只是一个昙花一现。 A.惊天地泣鬼神B.高瞻远瞩C.汗颜D.昙花一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是国务院确定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后的第一个春节假日,长、短途自驾游客大量增加,出现 了第一轮的旅游高潮 B.莫言的作品综合性强,要把它翻译为外文,就要求译者要熟知中国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必须具有相当的翻译水平 才能胜任。 C.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水平的高低、作用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宪法和法律赋予职权的作用的发挥,影响到会议效果的好 坏 D.新一屑领导集体从中国现实出发,将保障和尊重人权作为治国原则写入宪法,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 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章鱼似乎对各种器皿嗜好成性,渴望藏身于空心的器皿之中 ①章鱼一看见小瓶子,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
1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茂名市 2013 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贴”。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 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旋.律/琴弦. 醇.厚/谆.谆告诫 埋.怨/隐姓埋.名 B.箴.言/斟.酌 拜谒./殚精竭.虑 折.本/大打折.扣 C.覆辙./掣.肘 寒暄./喧.宾夺主 传.记/传.奇小说 D.包庇./媲.美 谙.熟/万马齐暗. 忖度./度.德量力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王莽新政很像 19 世纪欧洲才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的那套东西:全国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生产资料(田地)平均 分配,这些政令合起来看,就像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棋局,王莽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棋手,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那 些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当年要是了解到王莽的大棋局,一定为之汗颜。但是,各地豪强纷纷率众起兵,反抗王莽的新 政。公元 23 年,王莽被攻入长安城的起义军杀死,他想要建立一个人人富足的理想社会,可惜到头来只是一个昙花一现。 A.惊天地泣鬼神 B.高瞻远瞩 C.汗颜 D.昙花一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是国务院确定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后的第一个春节假日,长、短途自驾游客大量增加,出现 了第一轮的旅游高潮。 B.莫言的作品综合性强,要把它翻译为外文,就要求译者要熟知中国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必须具有相当的翻译水平 才能胜任。 C.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水平的高低、作用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宪法和法律赋予职权的作用的发挥,影响到会议效果的好 坏。 D.新一屑领导集体从中国现实出发,将保障和尊重人权作为治国原则写入宪法,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 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章鱼似乎对各种器皿嗜好成性,渴望藏身于空心的器皿之中。 , 。 , 。 , 。 ①章鱼一看见小瓶子,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
②变成了渔民的猎物,甚至成了人类餐桌上的美餐 ③渔民正是掌握了章鱼的这种天性 ④不论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 ⑤于是将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沉人海底 ⑥结果,这些在海洋里无往不胜的章鱼,成了瓶子里的囚徒 A.③⑤①④⑥②B.⑥④③⑤①②C.③④⑤①⑥②D.①④③⑤⑥②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孔谦,魏州人也,庄宗以为度支使。谦为人勤敏,而倾巧善事人,庄宗及其左右皆悦之。自少为吏,工书算,颇知 金谷聚敛之事。晋与梁相拒河上十余年,大小百余战,谦调发供馈,未尝阙乏,所以成庄宗之业者,谦之力为多,然民 亦不胜其苦也 庄宗初建大号,谦自谓当为租庸使,而郭崇韬用魏博观察使判官张宪为使,以谦为副。谦已怏快。既而庄宗灭梁 谦从入汴,谓崇韬日:“邺,北都也,宜得重人镇之,非张宪不可。”崇韬以为然,因以宪留守北都,而以宰相豆卢革判 租庸。谦益失望,乃阴求革过失,而革尝以手书假租庸钱十万,谦因以书示崇韬,而微泄其事,使革闻之。革惧,遂求 解职以让崇韬,崇韬亦不肯当。庄宗问:“谁可者?”崇韬日:“孔谦虽长于金谷,而物议未可居大任,不若复用张宪。” 乃趣召宪。完为人明辩,人颇忌之,谦因乘间谓革日:“租庸钱谷,悉在目前,委一小吏可办。邺都天下之重,不可轻以 任人。”革以语崇韬,祟韬罢宪不召,以兴唐尹王正言为租庸使.谦益愤愤,因求解职。庄宗怒其避事,欲置之法,赖伶 官景进救解之,乃止。已而正言病风,不任事,景进数以为言,乃罢正言,以谦为租庸使,赐賜“丰财赡国功臣”。 谦无佗能,直以聚敛为事,庄宗初即位,推恩天下,除百姓田租,放诸场务课利欠负者,谦悉违诏督理。故事:观 察使所治属州事,皆不得夺达,上所赋调,亦下观察使行之。而谦直以租庸帖调发诸州不关观察观察使交章论理以谓制 敕不下支郡刺史不专奏事唐制也租庸直帖沿伪粱之弊不可为法今唐运中兴愿还旧制。诏从其请,而谦不奉诏,卒行直帖 又请减百官俸钱,省罢节度观察判官、推官等员数。以至鄣塞天下山谷径路,禁止行人,以收商旅征算:遣大程官放猪 羊柴炭,占庇人户:更制括田竿尺:尽率州使公廨钱,由是天下皆怨苦之 明宗立,下诏暴谦罪,斩于洛市,籍没其家。遂罢租庸使额,分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 自《新五代5 十六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少为吏,工书算 工:擅长 B.而革尝以手书假租庸钱十万假:假装 C.已而正言病风 病:患病 D.诏从其请,而谦不奉诏 从:依照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郭崇韬用魏博观察使判官张宪为使而物议未可居大任 B.革以语崇韬 直以聚敛为事 C.因以宪留守北都 谦因乘间谓革日 D.乃趣召宪 景进数以为言,乃罢正言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孔谦“倾巧”、“聚敛”的一组是(3分) ①大小百余战,谦调发供馈,未尝阙乏 ②租庸钱谷,悉在目前,委一小吏可办。鄹都天下之重,不可轻以任人 ③谦益愤愤,因求解职 ⑤遣大程官放猪羊柴炭,占庇人户⑥更制括田竿尺 A.①③⑥ 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⑤⑥
2 ②变成了渔民的猎物,甚至成了人类餐桌上的美餐 ③渔民正是掌握了章鱼的这种天性 ④不论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 ⑤于是将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沉人海底 ⑥结果,这些在海洋里无往不胜的章鱼,成了瓶子里的囚徒 A.③⑤①④⑥② B.⑥④③⑤①② C.③④⑤①⑥② D.①④③⑤⑥②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孔谦,魏州人也,庄宗以为度支使。谦为人勤敏,而倾巧善事人,庄宗及其左右皆悦之。自少为吏,工书算,颇知 金谷聚敛之事。晋与梁相拒河上十余年,大小百余战,谦调发供馈,未尝阙乏,所以成庄宗之业者,谦之力为多,然民 亦不胜其苦也。 庄宗初建大号,谦自谓当为租庸使,而郭崇韬用魏博观察使判官张宪为使,以谦为副。谦已怏快。既而庄宗灭梁, 谦从入汴,谓崇韬日:“邺,北都也,宜得重人镇之,非张宪不可。”崇韬以为然,因以宪留守北都,而以宰相豆卢革判 租庸。谦益失望,乃阴求革过失,而革尝以手书假租庸钱十万,谦因以书示崇韬,而微泄其事,使革闻之。革惧,遂求 解职以让崇韬,崇韬亦不肯当。庄宗问:“谁可者?”崇韬日:“孔谦虽长于金谷,而物议未可居大任,不若复用张宪。” 乃趣召宪。完为人明辩,人颇忌之,谦因乘间谓革日:“租庸钱谷,悉在目前,委一小吏可办。邺都天下之重,不可轻以 任人。”革以语崇韬,崇韬罢宪不召,以兴唐尹王正言为租庸使.谦益愤愤,因求解职。庄宗怒其避事,欲置之法,赖伶 官景进救解之,乃止。已而正言病风,不任事,景进数以为言,乃罢正言,以谦为租庸使,赐“丰财赡国功臣”。 谦无佗能,直以聚敛为事,庄宗初即位,推恩天下,除百姓田租,放诸场务课利欠负者,谦悉违诏督理。故事:观 察使所治属州事,皆不得夺达,上所赋调,亦下观察使行之。而谦直以租庸帖调发诸州不关观察观察使交章论理以谓制 敕不下支郡刺史不专奏事唐制也租庸直帖沿伪粱之弊不可为法今唐运中兴愿还旧制。诏从其请,而谦不奉诏,卒行直帖。 又请减百官俸钱,省罢节度观察判官、推官等员数。以至鄣塞天下山谷径路,禁止行人,以收商旅征算;遣大程官放猪 羊柴炭,占庇人户;更制括田竿尺;尽率州使公廨钱,由是天下皆怨苦之。 明宗立,下诏暴谦罪,斩于洛市,籍没其家。遂罢租庸使额,分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 ——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六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少为吏,工.书算 工:擅长 B.而革尝以手书假.租庸钱十万 假:假装 C.已而正言病.风 病:患病 D.诏从.其请,而谦不奉诏 从:依照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而.郭崇韬用魏博观察使判官张宪为使 而.物议未可居大任 B.革以.语崇韬 直以.聚敛为事 C.因.以宪留守北都 谦因.乘间谓革日 D.乃.趣召宪 景进数以为言,乃.罢正言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孔谦“倾巧”、“聚敛”的一组是(3 分) ①大小百余战,谦调发供馈,未尝阙乏 ②租庸钱谷,悉在目前,委一小吏可办。鄹都天下之重,不可轻以任人 ③谦益愤愤,因求解职 ④谦悉违诏督理 ⑤遣大程官放猪羊柴炭,占庇人户 ⑥更制括田竿尺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谦年轻时就开始当官,并且因为懂得投好他人,因而深受庄宗喜爱 B.孔谦为了当上租庸使,暗中伪造豆卢革过失的证据,逼使豆卢革因害怕请求罢官让位,但是这样并没有使孔谦当租 庸使的愿望实现。 C.王正言接替豆卢革成为租庸使后,孔谦气愤得请求罢官,也因此激怒了唐庄宗,幸好伶官景进解救,才得以保命 D.唐庄宗刚登位时就实施多项利民措施,但是孔谦为达到聚敛的目的,竟敢违背庄宗意旨,也不按旧例让观察使行使 职权。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而谦直以租庸帖调发诸州不关观察观察使交章论理以谓制敕不下支郡刺史 不专奏事唐制也租庸直帖沿伪梁之弊不可为法今唐运中兴愿还旧制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谦因以书示崇韬,而微泄其事,使革闻之。 ②明宗立,下诏暴谦罪,斩于洛市,籍没其家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荔枝香近 宋·周邦彦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慘,细响当窗雨。看 两两相依燕新乳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逐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共 剪西窗蜜炬。 【注】①无樛:无聊的意思。②燕新乳③报鹦鹉:都暗含鸟雀恋巢之意。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感情?(3分)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相关诗句做简要分析。(4分) 1l.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子日:“夫仁者, (《论语》)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王勃《腾王阁序》)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阅读经典的文化价值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不但创造出了辉煌的物质文明成果,而且创造出了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这文明
3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谦年轻时就开始当官,并且因为懂得投好他人,因而深受庄宗喜爱。 B.孔谦为了当上租庸使,暗中伪造豆卢革过失的证据,逼使豆卢革因害怕请求罢官让位,但是这样并没有使孔谦当租 庸使的愿望实现。 C.王正言接替豆卢革成为租庸使后,孔谦气愤得请求罢官,也因此激怒了唐庄宗,幸好伶官景进解救,才得以保命。 D.唐庄宗刚登位时就实施多项利民措施,但是孔谦为达到聚敛的目的,竟敢违背庄宗意旨,也不按旧例让观察使行使 职权。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 分) 而 谦 直 以 租 庸 帖 调 发 诸 州 不 关 观 察 观 察 使 交 章 论 理 以 谓 制 敕 不 下 支 郡 刺 史 不专奏事唐制也租庸直帖沿伪梁之弊不可为法今唐运中兴愿还旧制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谦因以书示崇韬,而微泄其事,使革闻之。 ②明宗立,下诏暴谦罪,斩于洛市,籍没其家。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7 分) 荔枝香近 宋·周邦彦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①,细响当窗雨。看 两两相依燕新乳②。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逐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③。共 剪西窗蜜炬。 【注】①无憀:无聊的意思。 ②燕新乳③报鹦鹉:都暗含鸟雀恋巢之意。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感情?(3 分)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相关诗句做简要分析。(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答对一空给 1 分)(6 分) (1)子日:“夫仁者, , 。(《论语》) (2)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姜夔《扬州慢》) (4) ,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王勃《腾王阁序》)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15 题。 阅读经典的文化价值 徐 雁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不但创造出了辉煌的物质文明成果,而且创造出了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这文明
的载体,就是历经劫难而传承下来的经典文献。它们被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所传抄记诵、编辑印行,并整理研究和阐述 发扬,从而在社会个体的心理和情意,以及民族群体的思想和文化等方面,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促进了 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经”者,本义与“纬”相对,是指古代人工编织物上的纵线,后引申为被读书人历代尊奉的典范性著述:“典”者, 标准也,法则也。用文字结撰的著述,只有经历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洗礼,得到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接力式的认可,才能 成为“经典”。经典著述,往往凝聚着前贤先晢思想文化的精华,是后来者读书求知、作文治学的重要依据,因而浩瀚国 学以“经学”为源,琳琅四部以“经部”为尊,灿烂辞海中则有“引经据典”之语 在中华文化史上,最早的经典,特指孔夫子晚年删订传世的五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故有“五经”之说。自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五经博士”之后,经学成为中华文化的思想学术正统,“五经”也就 成为了国家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基本经典。“玩习古义,修明经典。”(《三国志·魏志》)儒家经典的精义,乃是一个读书人 入则修身养性,独善其身,出则议事参政,兼济天下的基本人文规范。隋、唐科举制度的推波助澜,使得“经学”的社 会地位获得了进一步的强化。南宋时期,在大儒朱熹等人的倡导下,“经学”与时俱进地发展成为了“理学”。《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取得了与“五经”相等同的地位,从此“四书”与“五经”并称于世,深刻地影响了元、明、清 三代读书人。直至清廷在近代“西学”浪潮冲击下,废止全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传统经学的神圣地位才一落千丈。 其实,早在明代万历年间,“西学东渐”的历史帷幕就曾悄然开启。随着欧洲耶稣会传教士到访我国,先进的西方科 学技术一度深入吸引过中国士大夫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经过了数百年间中、西方的政治博弈和宗教风波,到十九世纪 中叶,科技水平和新知识体系愈发先进了的西方人士再度进入中国,但运随时迁,在大清帝国的封建体制统治下,中国 社会早己积弱积贫,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内忧外患的形势,国破家亡的现实,终于昭示了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有识之士 们,认清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幼稚病,觉悟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本质是在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性 尽管自“五经”而“四书”,自“经学”而“理学”,儒家文化及其经典著述完成了其历史的使命,但它们对于中国 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乃至民俗心理的重大影响,并未随时磨灭:而且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它们对于凝结中华民 族以思想、道德、文化、学术乃至政治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的卓越贡献,更在与时俱增。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坐 标上,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我们不难发现,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不仅是保持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共识 基础,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地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思想底蕴,更是可持续性地走向现代化未来的不竭精神源泉 ″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比诗味长?”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曾精辟地指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 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钱穆也曾在《国史大纲》中告诚我们,一国国民不可“对 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而当有。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那么’就让我们从不断的诵读开始,温故而知新,通过对中华经典的温情沉浸和敬意培育,立志做一个出色的民族文化传 人吧 (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经典文献作为文明的载体,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B.经学的社会地位在唐代获得进一步强化,在宋代达到顶峰。 C.“西学东渐”即使在明代就已经开启,可惜屡屡错失让西方科技进入中国的良机,这与当时经学的强大势力不无关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幼稚病导致了有识之士向社会发出有关政治制度改革的强烈呼声 在二十一世纪,儒家经典仍然以其卓越的贡献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走向。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经典必须历经劫难,经历时间和空间的洗礼,并得到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认可
4 的载体,就是历经劫难而传承下来的经典文献。它们被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所传抄记诵、编辑印行,并整理研究和阐述 发扬,从而在社会个体的心理和情意,以及民族群体的思想和文化等方面,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促进了 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经”者,本义与“纬”相对,是指古代人工编织物上的纵线,后引申为被读书人历代尊奉的典范性著述;“典”者, 标准也,法则也。用文字结撰的著述,只有经历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洗礼,得到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接力式的认可,才能 成为“经典”。经典著述,往往凝聚着前贤先哲思想文化的精华,是后来者读书求知、作文治学的重要依据,因而浩瀚国 学以“经学”为源,琳琅四部以“经部”为尊,灿烂辞海中则有“引经据典”之语。 在中华文化史上,最早的经典,特指孔夫子晚年删订传世的五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故有“五经”之说。自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五经博士”之后,经学成为中华文化的思想学术正统,“五经”也就 成为了国家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基本经典。“玩习古义,修明经典。”(《三国志·魏志》)儒家经典的精义,乃是一个读书人 入则修身养性,独善其身,出则议事参政,兼济天下的基本人文规范。隋、唐科举制度的推波助澜,使得“经学”的社 会地位获得了进一步的强化。南宋时期,在大儒朱熹等人的倡导下,“经学”与时俱进地发展成为了“理学”。《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取得了与“五经”相等同的地位,从此“四书”与“五经”并称于世,深刻地影响了元、明、清 三代读书人。直至清廷在近代“西学”浪潮冲击下,废止全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传统经学的神圣地位才一落千丈。 其实,早在明代万历年间,“西学东渐”的历史帷幕就曾悄然开启。随着欧洲耶稣会传教士到访我国,先进的西方科 学技术一度深入吸引过中国士大夫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经过了数百年间中、西方的政治博弈和宗教风波,到十九世纪 中叶,科技水平和新知识体系愈发先进了的西方人士再度进入中国,但运随时迁,在大清帝国的封建体制统治下,中国 社会早已积弱积贫,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内忧外患的形势,国破家亡的现实,终于昭示了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有识之士 们,认清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幼稚病,觉悟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本质是在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性。 尽管自“五经”而“四书”,自“经学”而“理学”,儒家文化及其经典著述完成了其历史的使命,但它们对于中国 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乃至民俗心理的重大影响,并未随时磨灭;而且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它们对于凝结中华民 族以思想、道德、文化、学术乃至政治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的卓越贡献,更在与时俱增。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坐 标上,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我们不难发现,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不仅是保持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共识 基础,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地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思想底蕴,更是可持续性地走向现代化未来的不竭精神源泉。 "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比诗味长?”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曾精辟地指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 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钱穆也曾在《国史大纲》中告诫我们,一国国民不可“对 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而当有。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那么'就让我们从不断的诵读开始,温故而知新,通过对中华经典的温情沉浸和敬意培育,立志做一个出色的民族文化传 人吧。 (有删节)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经典文献作为文明的载体,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B.经学的社会地位在唐代获得进一步强化,在宋代达到顶峰。 C.“西学东渐”即使在明代就已经开启,可惜屡屡错失让西方科技进入中国的良机,这与当时经学的强大势力不无关 系。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幼稚病导致了有识之士向社会发出有关政治制度改革的强烈呼声。 E.在二十一世纪,儒家经典仍然以其卓越的贡献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走向。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3 分) A.经典必须历经劫难,经历时间和空间的洗礼,并得到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认可
B.国学以“经学”为源,四部以“经部”为尊,辞海中有“引经据典”之语,这说明经学往往凝聚着前贤先晢思想 文化的精华。 C.没有汉武帝“独尊儒术”,经学就不会成为中华文化的思想学术正统 D.儒家文化及其经典著述已完成其历史的使命,因此,儒家经典需要注入时代内涵才能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14.本文是如何逐层论证阅读经典的文化价值的?(4分) 15.依据文意,简述现在中小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 题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原始胡杨林 进入到这一大片原始胡杨林里一—哪怕是仅只涉足于它的边缘,也是相当费力的一件事。它具有所有的原始事物共 有的那种远避、拒绝的特性。它不想见谁,更不想被人探访和宣传,结果,这些特性反而加强了它的神秘感和诱惑力。 有四台经过长距离奔波的汽车已经出现在它的一侧。那些汽车风尘仆仆,披满了大戈壁的干燥的沙尘。车上的人已 经看见了这一片胡杨林,而且感到很近 沿着汽车行来的方向,整片胡杨林的形势和布局可以看得很清楚—一这片坐落于北塔山一侧戈壁深处的原始自然林 呈现出大面积的深褐、暗红、灰黄、浅绿的颜色。它的生态形势正与北塔山每年春夏雪水漫流而成的沟道相呼应,原因 和结果就这样清晰地写在北塔山下,证明着世间没有什么奇迹会无缘无故地发生。 在戈壁上,孤立的胡杨往往会成为一种景观,似乎隐藏着某种含意、寓意或天意。百里空旷的大戈壁上,突兀地出 现这样一个存在,而且往往特别高大,周围连一棵矮树都不长,这很容易引起人的敬畏,仿佛它不是一棵树,而是伟大 和孤独 但是要是不只是一棵树,而是片林子:不只是一片一般的林子,而是漫进戈壁深处、接连远处地平线的大片原始胡 杨林生长区域的话,它给人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敬畏了 那是宇宙洪荒的感觉,或许还应该是太空人初次踏上月球的感觉 非常陌生,十分寂静.仿佛进入了一个你不应该进入的领域,你觉得你在冒犯什么,随时都可能会有意料不到的奇 怪事物发生。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然后,你会很快发现“感到很近”是一种错觉。汽车在接近这片胡杨林的时候,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容易。它看起来 的确很近,近在眼前,但是走过去很费力。汽车从几十公分厚的浮土之上开过去,浮土虚尘里掺杂了枯枝败叶。灌木根 系在下面纵横交错,汽车轮下不断发出压断枯树的脆响.秋黄的茅草凄然摇曳,芦苇丛丛或片片出现,红柳茂盛,有时 拥簇成阵,显示着荒原上独有的明艳和旺盛。 终于,四辆汽车进入了胡杨林边缘。要想进入它的腹地似乎是不可能了,不过它的边缘已经足够让人领略。巨大的 苍迈的、奇形怪状的各种形态,使无语的胡杨仿佛有形有灵,仿佛这些千年、百年的原始胡杨除了不能移动、不能开口 说话之外,一切都了然于心
5 B.国学以“经学”为源,四部以“经部”为尊,辞海中有“引经据典”之语,这说明经学往往凝聚着前贤先哲思想 文化的精华。 C.没有汉武帝“独尊儒术”,经学就不会成为中华文化的思想学术正统。 D.儒家文化及其经典著述已完成其历史的使命,因此,儒家经典需要注入时代内涵才能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14.本文是如何逐层论证阅读经典的文化价值的?(4 分) 15.依据文意,简述现在中小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 题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小题。 原始胡杨林 周 涛 进入到这一大片原始胡杨林里——哪怕是仅只涉足于它的边缘,也是相当费力的一件事。它具有所有的原始事物共 有的那种远避、拒绝的特性。它不想见谁,更不想被人探访和宣传,结果,这些特性反而加强了它的神秘感和诱惑力。 有四台经过长距离奔波的汽车已经出现在它的一侧。那些汽车风尘仆仆,披满了大戈壁的干燥的沙尘。车上的人已 经看见了这一片胡杨林,而且感到很近。 沿着汽车行来的方向,整片胡杨林的形势和布局可以看得很清楚——这片坐落于北塔山一侧戈壁深处的原始自然林, 呈现出大面积的深褐、暗红、灰黄、浅绿的颜色。它的生态形势正与北塔山每年春夏雪水漫流而成的沟道相呼应,原因 和结果就这样清晰地写在北塔山下,证明着世间没有什么奇迹会无缘无故地发生。 在戈壁上,孤立的胡杨往往会成为一种景观,似乎隐藏着某种含意、寓意或天意。百里空旷的大戈壁上,突兀地出 现这样一个存在,而且往往特别高大,周围连一棵矮树都不长,这很容易引起人的敬畏,仿佛它不是一棵树,而是伟大 和孤独。 但是要是不只是一棵树,而是片林子;不只是一片一般的林子,而是漫进戈壁深处、接连远处地平线的大片原始胡 杨林生长区域的话,它给人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敬畏了。 那是宇宙洪荒的感觉,或许还应该是太空人初次踏上月球的感觉。 非常陌生,十分寂静.仿佛进入了一个你不应该进入的领域,你觉得你在冒犯什么,随时都可能会有意料不到的奇 怪事物发生。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然后,你会很快发现“感到很近”是一种错觉。汽车在接近这片胡杨林的时候,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容易。它看起来 的确很近,近在眼前,但是走过去很费力。汽车从几十公分厚的浮土之上开过去,浮土虚尘里掺杂了枯枝败叶。灌木根 系在下面纵横交错,汽车轮下不断发出压断枯树的脆响.秋黄的茅草凄然摇曳,芦苇丛丛或片片出现,红柳茂盛,有时 拥簇成阵,显示着荒原上独有的明艳和旺盛。 终于,四辆汽车进入了胡杨林边缘。要想进入它的腹地似乎是不可能了,不过它的边缘已经足够让人领略。巨大的、 苍迈的、奇形怪状的各种形态,使无语的胡杨仿佛有形有灵,仿佛这些千年、百年的原始胡杨除了不能移动、不能开口 说话之外,一切都了然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