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2:《渡荆门送别》更好。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 门到至楚国,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 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貼切。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 却主客互換,故意说成是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金陵 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則显得有点突兀,与前几句所描写的景象不协调。 【2016·浙江省台州卷】 【2016·浙江省义乌卷】 【2016·浙江省余姚卷】 2016年福建省 【2016·福建省夏门卷】 【2016·福建省福州卷】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 的过渡?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_,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3 分) (一)(5分)7.(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8.(3分)月亮(1分)唯愿兄弟(亲 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16·福建省泉州卷】 【2016·福建省三明卷】 【2016·福建省南平卷】 【2016·福建省龙岩卷】 【2016·福建省漳州卷】 【2016·福建省宁德卷】 2016·福建省莆田卷】 2016年山东省 【2016·山东省济南卷】 (三)诗歌阅读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1)、树阴满地 等四幅夏日画面, 流露出诗人的(3) 心情。(3分) 1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3分) 12.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
示例 2:《渡荆门送别》 更好。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 门到至楚国,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 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貼切。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 却主客互換,故意说成是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金陵 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則显得有点突兀,与前几句所描写的景象不协调。 【2016·浙江省台州卷】 【2016·浙江省义乌卷】 【2016·浙江省余姚卷】 2016 年福建省 【2016·福建省厦门卷】 【2016·福建省福州卷】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7—8 题。(5 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 的过渡? 答: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 ,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3 分 ) 答 : (一)(5 分)7.(2 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8.(3 分)月亮(1 分) 唯愿兄弟(亲 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2 分) 【2016·福建省泉州卷】 【2016·福建省三明卷】 【2016·福建省南平卷】 【2016·福建省龙岩卷】 【2016·福建省漳州卷】 【2016·福建省宁德卷】 【2016·福建省莆田卷】 2016 年山东省 【2016·山东省济南卷】 (三)诗歌阅读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 (1) 、树阴满地、 (2) 、等四幅夏日画面, 流露出诗人的(3) 心情。 (3 分) 1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3 分) 12.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
13.透:穿透。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 意 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2016·山东省青岛卷】 2.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由门前西流的溪水,联想 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诗人杜牧认为,假使东风 不给周瑜以方便,赤壁之战的结局恐怕会完全改变。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李清照笔下,主人公深深 沉醉于赏心悦目的秋景中,以至于人比黄花还要清瘦。 D.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 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壮志凌云的豪迈情怀。 【2016·山东省菏泽卷】 【2016·山东省淄博卷】 9.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 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 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 门的情感。 【分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 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 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 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解答】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 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 的感情.A选项正确;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鸟 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B选项正确;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出诗人满 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C 正确:D.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 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D错误。故选D。【点评】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 沉,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由开篇描 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 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 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 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016·山东省东营卷】
13.透:穿透。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 意 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2016·山东省青岛卷】 2.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由门前西流的溪水,联想 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诗人杜牧认为,假使东风 不给周瑜以方便,赤壁之战的结局恐怕会完全改变。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李清照笔下,主人公深深 沉醉于赏心悦目的秋景中,以至于人比黄花还要清瘦。 D.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 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壮志凌云的豪迈情怀。 【2016·山东省菏泽卷】 【2016·山东省淄博卷】 9.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3 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 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 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 门的情感。 【分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 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 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 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解答】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 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 的感情.A 选项正确;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鸟 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B 选项正确;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出诗人满 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C 正确;D.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 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D 错误。故选 D。【点评】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 沉,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由开篇描 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 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 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 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016·山东省东营卷】
(一)(4分)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摸。 ③钓舟:指行舟。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答 8.答案: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別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別的依恋之情。 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评分:答出其中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9.答案示例:构思一:新颍別致,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別”相关,此诗却 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 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构思二:思路严谨。总体由远望写到近观,由所见到所 思。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处境,进而引发与柳树的对 话。脉络贯通,水到粱成。 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 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写法二:动静结合。如一二句分別 写静景动景,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写法三:虚实相 生。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合,虚实相 生,耐人寻味。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中“写法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语言一:用同“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 鲜明突出。或用“系”宇,不仅抒写出了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 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颍而贴切,语言二:运用修辞。用“摩挲”“汝”将柳 树拟人化,既赋予柳树以人情,又別具匠心,传达出诗人的心声。或“镜天飞雪” 运用比喻,将天空的明澈与鸥鸟的姿态色彩生动表现出来。评分:答对一种得2 分,共2分。其它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016·山东省烟台卷】 7.阅读诗句,完成后面各题。(5分) 诗句一: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乡愁》) 诗句二: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胞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一一祖国啊!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依据示例,分析加点意向的内涵,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2分) 诗句 赏析 诗句 作者借助“船票”这一意象,写出了与 爱人的分隔与离别,抒发了作者无限的 思乡愁绪。 「诗句二
(一)(4 分) 江 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摸。 ③钓舟:指行舟。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答: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 分) 答: 8.答案: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別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別的依恋之情。 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评分:答出其中一种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9.答案示例:构思一:新颍別致,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別”相关,此诗却 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 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构思二:思路严谨。总体由远望写到近观,由所见到所 思。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处境,进而引发与柳树的对 话。脉络贯通,水到粱成。 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 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写法二:动静结合。如一二句分別 写静景动景,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写法三:虚实相 生。 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合,虚实相 生,耐人寻味。评分:答对一种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中“写法一”, 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2 分。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语言一:用同“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 鲜明突出。或用“系”宇,不仅抒写出了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 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颍而贴切,语言二:运用修辞。用“摩挲”“汝”将柳 树拟人化,既赋予柳树以人情,又別具匠心,传达出诗人的心声。或“镜天飞雪” 运用比喻,将天空的明澈与鸥鸟的姿态色彩生动表现出来。评分:答对一种得 2 分,共 2 分。其它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016·山东省烟台卷】 7.阅读诗句,完成后面各题。(5 分) 诗句一: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乡愁》) 诗句二: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依据示例,分析加点意向的内涵,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2 分) 诗句 赏析 诗句一: 作者借助“船票”这一意象,写出了与 爱人的分隔与离别,抒发了作者无限的 思乡愁绪。 诗句二:
(2)诗人常常借助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情感,请借鉴这种写法写几句话, 表达对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40字左右)(3分) 答 7.(1)参考答案:借助“起跑线”这一意象,写出了祖国开始发展,充满了生机 与希望 抒发了作者欣喜(激动、赞美等)之情。(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 (2)略(评分:3分。选取的形象恰当1分.表达“依依不舍”之情1分,语言表 达流畅1分) 【2016·山东省潍坊卷】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13题。(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2.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答 13.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一)(4分)12.①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 围。(1分)②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1分)13.表达 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世的节操的礼赞。(2分) 【2016·山东省济宁卷】 9.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回答问题。(4分) 塞上忆汶水 曹元用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沙碛:沙漠。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答 (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2分) 答 9.(1)边塞秋高云飞,展示频繁的惆怅、悲哀的景象。(2分 (2)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这里借写 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2分) 【2016·山东省泰安卷】 五、(6分,每小题2分) 阅读《武陵春》一词,完成18-20题。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ˆ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诗人常常借助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情感,请借鉴这种写法写几句话, 表达对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40 字左右)(3 分) 答: 7. ⑴参考答案:借助“起跑线”这一意象,写出了祖国开始发展,充满了生机 与希望, 抒发了作者欣喜(激动、赞美等)之情。(评分:2 分。大意对即可) ⑵略(评分:3 分。选取的形象恰当 1 分.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1 分,语言表 达流畅 1 分) 【2016·山东省潍坊卷】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2—13 题。(4 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2.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2 分) 答: 13.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 (一)(4 分)12.①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 围。(1 分)②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1 分)13.表达 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世的节操的礼赞。(2 分) 【2016·山东省济宁卷】 9.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回答问题。(4 分) 塞上忆汶水 曹元用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沙碛:沙漠。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分) 答: (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2 分) 答: 9. (1)边塞秋高云飞,展示频繁的惆怅、悲哀的景象。(2 分) (2) 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这里借写 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2 分) 【2016·山东省泰安卷】 五、(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武陵春》一词,完成 18-20 题。 武陵春①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②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③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④春尚好,也拟⑤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⑥,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武陵春, 词牌名。②[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③[物是人非]景物依旧, 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④[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 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是当时的风景区。⑤[拟]打算。⑥[舴艋舟]一种形似 舴艋的小船。 18.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B.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C.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D.琐事多多,精力不济。 19.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 20.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五、18.A19.B20.C 【2016·山东省威海卷】 【2016·山东省滨州卷】 【2016·山东省德州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26题 (一)城南 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 (2分 A.《蒹葭》 B.《将进酒》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1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2分) 答 1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11.答案:C共2分12.答案示例: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 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共2分13.答案示例:唷嚣浮 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共2分 【2016·山东省聊城卷】 【2016·山东省临沂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0题(4分) 鲁山山行 梅尧臣
【注】①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武陵春, 词牌名。②[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③[物是人非]景物依旧, 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④[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 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是当时的风景区。⑤[拟]打算。⑥[舴艋舟]一种形似 舴艋的小船。 18.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B.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C.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D.琐事多多,精力不济。 19.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 20.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五、18.A19.B 20.C 【2016·山东省威海卷】 【2016·山东省滨州卷】 【2016·山东省德州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26 题。 (一)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 )(2 分) A.《蒹葭》 B.《将进酒》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1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2 分) 答: 1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 分) 答: 11.答案:C 共 2 分 12.答案示例: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 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共 2 分 13. 答案示例:唷嚣浮 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 共 2 分 【2016·山东省聊城卷】 【2016·山东省临沂卷】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10 题(4 分) 鲁山山行 梅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