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一) 语文20165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考/1.本试卷共11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生|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须4.在答题卡上,第1、4、5、8题选择的答案,文言文阅读、大小作文选择作答的 知 题目必须用郾B铅笔填涂,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基础·运用。(共20分) 对联又称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它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言简意深,平仄 协调,遣词典雅。它跟书法巧妙结合,与建筑相得益彰,成为中国千古不移的文化传统 2006年5月,楹联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乐乐/乐乐/乐乐乐,朝朝/朝朝/朝朝朝”,这是出自故宫太和殿的多音字联,意思是“以 音乐为快乐,以音乐为快乐啊,这是何等快乐:早晨上朝,早晨上朝啊,天天早晨都要 上朝”。因此,对联中加点字的读音按顺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leyuezhaochdoB. yue lezhaochdo C yue lezhaozhaoD yueyuezhaochao 2.左边这副对联是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请用规 依行 1范的正楷字把对联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里。(2分) 上联 下联 平 恆頸 3.古人对数字的表达和现在有所不同,比如“二八年华”指女子16岁。“花甲重开,外加 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副对联是清朝乾隆皇帝出的上联,暗指一位老 人的年龄:当时名臣纪晓岚对了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位老人的年龄。根据文化常识和数 学知识,这位老人的年龄应是岁。(2分) 4.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幼年时一次对课,他的老师寿镜吾先生 出上联“独角兽”。众童生对,先生皆不中意:鲁迅对之,先生拍案叫绝。请从下面四 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幼年鲁迅对出的下联,并简要阐述理由。(理由不超过50字,4 分) A.比目鱼B.丹顶鹤C.双头蛇D.九头鸟 理由 (注:独角兽指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头顶正中长有一支单角的动物,为吉祥物。) 5.晚清著名文学家窦垿(x)为岳阳楼撰写了一副102字的长联,上联是“一楼何奇?,, 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下联 是“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 初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11页)
初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 11 页) 东城区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一) 语文 2016.5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11 页,共五道大题,23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第 1、4、5、8 题选择的答案,文言文阅读、大小作文选择作答的 题目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20 分) 对联又称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它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言简意深,平仄 协调,遣词典雅。它跟书法巧妙结合,与建筑相得益彰,成为中国千古不移的文化传统。 2006 年 5 月,楹联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乐乐./乐乐/乐乐.乐,朝.朝/朝朝/朝.朝朝”,这是出自故宫太和殿的多音字联,意思是“以 音乐为快乐,以音乐为快乐啊,这是何等快乐;早晨上朝,早晨上朝啊,天天早晨都要 上朝”。因此,对联中加点字的读音按顺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lèyuèzhāocháoB.yuèlèzhāocháo C.yuèlèzhāozhāoD.yuèyuèzhāocháo 2.左边这副对联是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请用规 范的正楷字把对联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里。(2 分) 上联: 下联: 3.古人对数字的表达和现在有所不同,比如“二八年华”指女子 16 岁。“花甲重开,外加 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副对联是清朝乾隆皇帝出的上联,暗指一位老 人的年龄;当时名臣纪晓岚对了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位老人的年龄。根据文化常识和数 学知识,这位老人的年龄应是岁。(2 分) 4.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幼年时一次对课,他的老师寿镜吾先生 出上联“独角兽”注。众童生对,先生皆不中意;鲁迅对之,先生拍案叫绝。请从下面四 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幼年鲁迅对出的下联,并简要阐述理由。(理由不超过 50 字,4 分) A.比目鱼 B.丹顶鹤 C.双头蛇 D.九头鸟 理由: (注:独角兽指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头顶正中长有一支单角的动物,为吉祥物。) 5.晚清著名文学家窦垿(xù)为岳阳楼撰写了一副 102 字的长联,上联是 “一楼何奇?,,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下联 是“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
潴(zhu,水积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横线中 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范希文两字关情②杜少陵五言绝唱 ③使我怆然涕下 ④问谁领会得来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6.默写。(8分) (1),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蒹葭》)(2分) (2)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用两座建筑和自己陋室形成类比的句子是“,”。(2 分) (3)仔细观察下面这个甲骨文“春”的字形特点,由这些特点你联想到了哪句古诗?简要说 说该甲骨文字形特征为什么会让你联想到这句古诗。(4分) 诗句:① 联想的理由:_② 、从下面两组题目中任选一组,按要求完成相应文言材料下的第7-10题。(共10分 【第一组】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选段 顺宗即位,(子厚②)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③,未至,又例贬 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初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11页)
初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 11 页) 潴(zhū,水积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横线中 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①范希文两字关情 ②杜少陵五言绝唱 ③使我怆然涕下 ④问谁领会得来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6.默写。(8 分) ⑴,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蒹葭》)(2 分) ⑵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用两座建筑和自己陋室形成类比的句子是“,”。(2 分) ⑶仔细观察下面这个甲骨文“春”的字形特点,由这些特点你联想到了哪句古诗?简要说 说该甲骨文字形特征为什么会让你联想到这句古诗。(4 分) 诗句: ① 联想的理由: ② 二、从下面两组题目中任选一 ...组.,按要求完成相应文言材料下的第 7-10 题。(共 10 分) 【第一组】 选段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段二 顺宗①即位,(子厚②)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③,未至,又例贬 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日:“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孑本相侔③,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 ③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兔而归者且干人。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指李诵,公元805年即位,在位不到一年。②柳宗元的字。③官名,唐代以州(郡)太守为刺史,比 下文闲职“司马”官职高。④指子女。⑤音mou,指相等。⑥官名,指桂管经略史。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斗折蛇行斗: (2)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下: 8.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全石以为底”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 A.以其境过清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2)其俗以男女质钱 译文: 10.材料的参照对读,可以促进我们对人物深入了解。比如材料一结尾提及“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比照材料二,我们发现其原因不仅是小石潭本身的偏僻、幽静,而且也与 (1)有关。材料二显示,子厚任永州司马期间,主要活动有(2)、(3)(每空不超过4个字) 材料一则是印证:当他任职柳州,情形就有了变化。(3分) 【第二组】 世之论书者多自谓书不必有法,各自成一家。此语得其偏。譬如西施、毛嫱Φ,容 貌虽不同,而皆为丽人;然手须是手,足须是足,此不可移者。作字亦然,虽形气不同, 掠须是掠,磔须是磔,干变万化,此不可移也。若掠不成掠,磔不成磔,纵其精神筋骨 犹西施、毛嬙,而手足乖戾,终不为完人。杨朱、墨翟③,贤辩过人,而卒不入圣域。尽 得师法,律度备全,犹是奴书;然须自此入。过此一路,乃涉妙境,无迹可窥,然后入神。 初三语文试卷第3页(共11页)
初三语文试卷第3页(共 11 页)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④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⑤,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 ⑥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①指李诵,公元 805 年即位,在位不到一年。②柳宗元的字。 ③官名,唐代以州(郡)太守为刺史,比 下文闲职“司马”官职高。④指子女。⑤音 móu,指相等。 ⑥官名,指桂管经略史。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⑴斗.折蛇行斗: ⑵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下: 8.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全石以为底”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 分) A.以.其境过清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 ⑴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⑵其俗以男女质钱 译文: 10.材料的参照对读,可以促进我们对人物深入了解。比如材料一结尾提及“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比照材料二,我们发现其原因不仅是小石潭本身的偏僻、幽静,而且也与 ⑴有关。材料二显示,子厚任永州司马期间,主要活动有⑵、⑶(每空不超过 4 个字), 材料一则是印证;当他任职柳州,情形就有了变化。(3 分) 【第二组】 世之论书者,多自谓书不必有法,各自成一家。此语得其一偏.。譬如西施、毛嫱①,容 貌虽不同,而.皆为丽人;然手须是手,足须是足,此不可移者。作.字亦然,虽形气不同, 掠②须是掠,磔③须是磔,千变万化,此不可移也。若掠不成掠,磔不成磔,纵其精神筋骨 犹西施、毛嫱,而手足乖戾,终不为完人。杨朱④、墨翟⑤,贤辩过人,而卒不入圣域。尽 得师法,律度备全,犹是奴书;然须自此入。过此一路,乃涉妙境,无迹可窥,然后入神
(沈括《梦溪补笔谈》 音q迫mg。②汉字书写的笔划,即长撒。◎音zh,指汉字书写的笔划,即捺。④战国时期思想家,其 学说重在爱己,不以物累。⑤即墨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此语得其一偏偏: (2)作字亦然作: 8.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容貌虽不同,而皆为丽人”中的“而”用法一致的是(1分 A.朝而往(《醉翁亭记》) B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世之论书者,多自谓书不必有法 (2)贤辩过人,而卒不入圣域 10.为论述书法之道,本则材料中,作者首先指出_(1),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书法要 想达到“入神”的境界,需经历(2)、(3)(每空不超过4个字)这两个阶段。(3 分)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完成第(1)-(2)题。(5分) 【材料一】 有子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 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日:“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材料二】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 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 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 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 初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11页)
初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 11 页) (沈括《梦溪补笔谈》) ①音 qiánɡ。②汉字书写的笔划,即长撇。③音 zhé,指汉字书写的笔划,即捺。④战国时期思想家,其 学说重在爱己,不以物累。⑤即墨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⑴此语得其一偏.偏: ⑵作.字亦然作: 8.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容貌虽不同,而皆为丽人”中的“而”用法一致的是(1 分) A.朝而.往(《醉翁亭记》) B.足肤皲裂而.不知 (《送东阳马生序》)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 ⑴世之论书者,多自谓书不必有法 译文: ⑵贤辩过人,而卒不入圣域 译文: 10.为论述书法之道,本则材料中,作者首先指出 ⑴ ,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书法要 想达到“入神”的境界,需经历 ⑵ 、 ⑶ (每空不超过 4 个字)这两个阶段。(3 分) 三、名著阅读。(共 10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完成第⑴-⑵题。(5 分) 【材料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 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材料二】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 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 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 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
这样的巧事。 (1)材料一的文字出自《论语》,材料中加点词“子”应指①。从该材料可以看出,“孝” 在儒家思想中,不仅是修身的根本,而且能②(不超过5个字);在一个家庭中,对父 母应奉养,更要③(不超过5个字)。(3分) (2)材料二出自鲁迅先生散文集《①》中《二十四孝图》一文。从该材料可以看出,他对 郭巨埋儿这种②的“孝”持反感态度。(2分) 12.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1)-(2)题。(5分) 1鲁滨逊找到那条被大风刮到岸上来的小2他决定另造一条独木船。他砍下一棵大 艇。哪知艇身已被风浪冲得底朝天,他想尽树,把树干削平,耗时三个月,才把船身挖 办法也无法把它翻过来。 空。 3经过段时间的努力,他又挖了一条六尺4聪明的鲁滨逊给船装上桅杆,挂上帆,带 宽、四尺深、半里长的小河,终于把独木船上枪、火药和粮食,准备沿着海岸去旅行一 弄下了水。 周,了解一下沿岸的情况。 (1)连环画是对原著的编绘,允许一定程度的改编。请找出以上四幅连环画和原著该部分 在主要情节上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这四幅连环画和原著该部分都能体现鲁滨逊哪些 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3分) 初三语文试卷第5页(共11页)
初三语文试卷第5页(共 11 页) 这样的巧事。 ⑴材料一的文字出自《论语》,材料中加点词“子”应指①。从该材料可以看出,“孝” 在儒家思想中,不仅是修身的根本,而且能②(不超过 5 个字);在一个家庭中,对父 母应奉养,更要③(不超过 5 个字)。(3 分) ⑵材料二出自鲁迅先生散文集《①》中《二十四孝图》一文。从该材料可以看出,他对 郭巨埋儿这种②的“孝”持反感态度。(2 分) 12.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⑴-⑵题。(5 分) 1.鲁滨逊找到那条被大风刮到岸上来的小 艇。哪知艇身已被风浪冲得底朝天,他想尽 办法也无法把它翻过来。 2.他决定另造一条独木船。他砍下一棵大 树,把树干削平,耗时三个月,才把船身挖 空。 3.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又挖了一条六尺 宽、四尺深、半里长的小河,终于把独木船 弄下了水。 4.聪明的鲁滨逊给船装上桅杆,挂上帆,带 上枪、火药和粮食,准备沿着海岸去旅行一 周,了解一下沿岸的情况。 ⑴连环画是对原著的编绘,允许一定程度的改编。请找出以上四幅连环画和原著该部分 在主要情节上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这四幅连环画和原著该部分都能体现鲁滨逊哪些 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3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