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 察。(5分) (2)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3分) 【备选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武昌九曲事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陲②蔓延,涧 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 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 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佯而上。穷山之深,力 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 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 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 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 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 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 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③裳先之。有不得至, 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 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 是也。 【注】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②陂(bei) 陲(tuo):山冈。③褰(qian)裳:提起衣服。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杖策载酒 策:拐杖 B.然将 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 适:到 C.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胜:美景 方其得意,万 物无以易之 易:轻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携徜徉而上 北救赵而西却秦 B.不可加以斤 斧 至丹以荆卿为计 C.子瞻每至其下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为之怅然移 日 君为我呼入 11.下面全都表现苏轼“意适而乐”的一项是(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 终日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 饮之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D.②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 察。(5 分) (2)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3 分) 【备选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 武昌九曲事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 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 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 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佯而上。穷山之深,力 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 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 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 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 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 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 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③裳先之。有不得至, 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 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 是也。 【注】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②陂(bēi) 陁(tuó):山冈。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瞻杖策载酒 策:拐杖 B.然将 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 适:到 C.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胜:美景 D.方其得意,万 物无以易之 易:轻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携徜徉而上 北救赵而西却秦 B.不可加以斤 斧 至丹以荆卿为计 C. 子瞻每至其下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为之怅然移 日 君为我呼入 11.下面全都表现苏轼“意适而乐”的一项是( )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 终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 饮之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 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 ②④⑤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 九曲亭附近的独特环境,为后面写重建九曲亭作铺垫。 B.第二段写重建九曲亭有不少困难,所幸一场大风雷雨刮倒一棵大树,创造了 条件,九曲亭得以重新建成,苏轼因此感到“最乐” C.第三段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叙述中穿插抒情议论,自然流 露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D.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 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贬谪后抑郁感伤的情绪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3分 (2)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 广。(4分) (3)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①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②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②夜榜:夜里行船。 8.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9.沈德潜评价这首诗说;“不怨而怨。”请简要分析。(6分) 【备选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生查子·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此词乃辛弃疾削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写。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西二十 里的博山脚下 (1)作者是如何写清溪之“清”的?请联系作品具体分析 (2)此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
A. 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 九曲亭附近的独特环境,为后面写重建九曲亭作铺垫。 B. 第二段写重建九曲亭有不少困难,所幸一场大风雷雨刮倒一棵大树,创造了 条件,九曲亭得以重新建成,苏轼因此感到“最乐”。 C.第三段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叙述中穿插抒情议论,自然流 露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D.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 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贬谪后抑郁感伤的情绪。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3 分) (2)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 广。(4 分) (3) 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①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②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②夜榜:夜里行船。 8.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5 分) 9.沈德潜评价这首诗说;“不怨而怨。”请简要分析。(6 分) 【备选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生查子·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此词乃辛弃疾削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写。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西二十 里的博山脚下。 (1)作者是如何写清溪之“清”的?请联系作品具体分析。 (2)此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
【备选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 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9.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备选3】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调笑令[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1)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3分) (2)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2) 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 (《游山西村》) (3)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 穷。(《赤壁赋》) (4)爱其子, ,则耻师 焉。(《师说》) 【备选1】名句默写(8分)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2) ,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 吟》)
【备选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9.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备选 3】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调笑 令[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 令[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1)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3 分) (2)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3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桃花源记》) (2) ,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 。 (《游山西村》) (3)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 穷。(《赤壁赋》) (4)爱其子, ; ,则耻师 焉。(《师说》) 【备选 1】名句默写(8 分)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2)__________________,红巾翠袖,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 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