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押题冲刺卷(四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警惕曹操墓“有经济”“没文化 庞贝 2013年1月13日,带队考察“曹魏高陵”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巍表示,通过12位专家联合考察,从考古学上可以初步确认它就是曹操墓。 虽然还不算是最后的盖棺论定,但权威专家的“初步确认”,却还是足以让围绕 着曹操墓进行的争论暂时画上句号。本应该单纯的考古发现,却逐渐发展成社会 公共事件,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尤其受到各方质疑,其中原委值得当地政府深思: 究竟为什么,使得发现曹操墓这一原本再好不过的消息,却成为舆论风暴的中 近些年来,文化古迹因其对于扩大所在地区知名度上的好处,以及对于旅游收益 的直接促进,而逐渐被开发成为经济资源。出于这个原因,各地对于文化资源的 争夺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状态,甚至没有文化资源就“制造”文化资源,以至于李 白等文化名人的故里,为多个地区所激烈争抢,几乎演变为一场闹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加之当地在发掘曹操墓的过程中信息披露不及时,而当 地政府又急于流露出开发曹操墓这一旅游资源的意图,多种条件的结合,最终使 得各方的怀疑声音空前高涨 从经营企业,到经营城市,再到经营文化资源,都是地方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发展 主动权的一种表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的思路已经无法延续, 而经营城市的思路在房价被过度推高的情况下,也已经没有太大空间,这就使得 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陡然加重了分量 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只要规范进行,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化古迹的 保护,肯定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很多文化古迹在野蛮拆迁 中毁于一旦,其中就包括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3年 1月6日,该故居已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这种变化源于文化古迹保护意识的 增强,也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思路上细微转变的一种表现 在开发和经营文化资源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但这种不够一方面体现在对 文化资源缺乏保护,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开发和经营时的牵强。也就是说,在 些重要的文化古迹面临被拆迁危险的同时,有些文化资源却有被过滥开发的危 险。例如少林寺等文化资源绝对属于优质,但如果过于商业化,用并不适用的经 济手段强行套用,比如前段时间热传的要包装上市,就极可能将其只沦为赚钱机 器,而其在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必将受到严重损伤 这种“被经济”,其实恰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 (选自2013年1月16日《华商晨报》,略有改动)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分) A.从考古学上,“曹魏高陵”可以确认它就是曹操墓。 B.近些年来,文化古迹逐渐被开发成为经济资源 C.经营文化资源是地方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发展主动权的一种表现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押题冲刺卷(四)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警惕曹操墓“有经济”“没文化” 庞 贝 2013 年 1 月 13 日,带队考察“曹魏高陵”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 巍表示,通过 12 位专家联合考察,从考古学上可以初步确认它就是曹操墓。 虽然还不算是最后的盖棺论定,但权威专家的“初步确认”,却还是足以让围绕 着曹操墓进行的争论暂时画上句号。本应该单纯的考古发现,却逐渐发展成社会 公共事件,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尤其受到各方质疑,其中原委值得当地政府深思: 究竟为什么,使得发现曹操墓这一原本再好不过的消息,却成为舆论风暴的中 心? 近些年来,文化古迹因其对于扩大所在地区知名度上的好处,以及对于旅游收益 的直接促进,而逐渐被开发成为经济资源。出于这个原因,各地对于文化资源的 争夺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状态,甚至没有文化资源就“制造”文化资源,以至于李 白等文化名人的故里,为多个地区所激烈争抢,几乎演变为一场闹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加之当地在发掘曹操墓的过程中信息披露不及时,而当 地政府又急于流露出开发曹操墓这一旅游资源的意图,多种条件的结合,最终使 得各方的怀疑声音空前高涨。 从经营企业,到经营城市,再到经营文化资源,都是地方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发展 主动权的一种表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的思路已经无法延续, 而经营城市的思路在房价被过度推高的情况下,也已经没有太大空间,这就使得 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陡然加重了分量。 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只要规范进行,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化古迹的 保护,肯定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很多文化古迹在野蛮拆迁 中毁于一旦,其中就包括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值得注意的是,就在 2013 年 1 月 6 日,该故居已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这种变化源于文化古迹保护意识的 增强,也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思路上细微转变的一种表现。 在开发和经营文化资源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但这种不够一方面体现在对 文化资源缺乏保护,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开发和经营时的牵强。也就是说,在一 些重要的文化古迹面临被拆迁危险的同时,有些文化资源却有被过滥开发的危 险。例如少林寺等文化资源绝对属于优质,但如果过于商业化,用并不适用的经 济手段强行套用,比如前段时间热传的要包装上市,就极可能将其只沦为赚钱机 器,而其在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必将受到严重损伤。 这种“被经济”,其实恰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 (选自 2013 年 1 月 16 日《华商晨报》,略有改动)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 分) A.从考古学上,“曹魏高陵”可以确认它就是曹操墓。 B.近些年来,文化古迹逐渐被开发成为经济资源。 C.经营文化资源是地方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发展主动权的一种表现
D.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只要规范进行,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化古 迹的保护,肯定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些年来,各地对于文化资源的争夺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状态,甚至没有文化 资源就“制造”文化资源。 B.随着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的思路已经无法延续,而经营城市的思 路在房价被过度推高的情况下,也已经没有太大空间,这就使得对于文化资源的 开发陡然加重了分量 C.在开发和经营文化资源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它体现在对文化资源缺 乏保护。 D.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很多文化古迹在野蛮拆迁中毁于一旦,其中就包括梁 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还不算是最后的盖棺论定,但权威专家的“初步确认”,却还是足以让 围绕着曹操墓进行的争论暂时画上句号。 B.在一些重要的文化古迹面临被拆迁危险的同时,文化资源却有被过滥开发的 危险。 C.近些年来,文化古迹因其对于扩大所在地区知名度上的好处,以及对于旅游 收益的直接促进,而逐渐被开发成为经济资源 D.前段时间热传的少林寺等文化资要包装上市,就极可能将其只沦为赚钱机器, 而其在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可能受到严重损伤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 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翁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 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计兵十五万于清流山 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 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单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 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 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 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 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而乐之 乐:以……为乐
D.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只要规范进行,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化古 迹的保护,肯定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近些年来,各地对于文化资源的争夺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状态,甚至没有文化 资源就“制造”文化资源。 B.随着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的思路已经无法延续,而经营城市的思 路在房价被过度推高的情况下,也已经没有太大空间,这就使得对于文化资源的 开发陡然加重了分量。 C.在开发和经营文化资源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它体现在对文化资源缺 乏保护。 D.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很多文化古迹在野蛮拆迁中毁于一旦,其中就包括梁 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虽然还不算是最后的盖棺论定,但权威专家的“初步确认”,却还是足以让 围绕着曹操墓进行的争论暂时画上句号。 B.在一些重要的文化古迹面临被拆迁危险的同时,文化资源却有被过滥开发的 危险。 C.近些年来,文化古迹因其对于扩大所在地区知名度上的好处,以及对于旅游 收益的直接促进,而逐渐被开发成为经济资源。 D.前段时间热传的少林寺等文化资要包装上市,就极可能将其只沦为赚钱机器, 而其在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可能受到严重损伤。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 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翁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 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计兵十五万于清流山 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 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单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 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 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 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 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 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顾而乐之 乐:以……为乐
B.按其图记 按:查核 C.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幸:侥幸 D.因为本其山川 本:根据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①夏始饮滁水而甘 ②顺风而呼 ①用武之地也 B ②其问道也固先乎吾 ①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①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 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绵清凉,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 然”“翁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 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 命意。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 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 的职责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3分) 译 文 (2)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3分) 文 (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4分)
B.按其图记 按:查核 C.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幸:侥幸 D.因为本其山川 本:根据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①夏始饮滁水而甘 A. ②顺风而呼 ①用武之地也 B. ②其问道也固先乎吾 ①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C.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①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D.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 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绵清凉。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 然”“翁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 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 命意。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 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 的职责。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3 分) 译 文: (2)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3 分) 译 文: (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4 分)
译 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此诗是离开长安赠别王维所作。 8.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答 9.尾联中有“寂寞”二字,从全诗来看,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 ,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2)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念 奴娇·赤壁怀古》 ,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 官传序》)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 ,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 (8)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 杨汉光 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 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眼 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可是两年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 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 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 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 “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现在种田不容易。”母亲说:“我知道种田难。这 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 出的大米。”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送好米来
译 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此诗是离开长安赠别王维所作。 8.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 分) 答: 9.尾联中有“寂寞”二字,从全诗来看,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4 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 分) (1) ,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2) 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念 奴娇·赤壁怀古》) (3) ,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 官传序》) (6)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 ,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 (8)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三、(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 杨汉光 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 年 300 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眼 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可是两年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 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 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 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 “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现在种田不容易。”母亲说:“我知道种田难。这 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 150 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 出的大米。”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送好米来
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 越种越难种了。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 租了。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斤八斤也行。吃一点乡下的米, 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太吝啬了。”母亲 说:“不要多讲,随他。种田苦,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 谁知,老六叔还不知足,这年冬天,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 啊!要贴百把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田。”二向宽容的母亲也捺不住性子了 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天下哪有倒贴钱的道理?这田你不种 就算了,我另租给人种。”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 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一亩三分地。我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 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的洋楼。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 好,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 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里,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讲完,刘二叔就摇 头拒绝了。母亲说:“老二,你听我说完。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 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刘二叔说:“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 我却不敢种,一年苦到头,连小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我两年前就改跑生意不种 田了。你看河对面,野草长得最高的那一块就是我的田。”我向门外望去,小河 两边茫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地长着高高的野草。 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我们也不得 不像刘二叔一样,让那一亩三分田生长野草,另外再拿钱交公粮、水费和这种费 那种费。 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我不放心,追到老家。那时正是收 割稻谷的时节,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一亩三分田上割 野草。我站在田边问:“妈,你干什么?”母亲说:“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 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我不 忍心劝阻母亲,但又不愿让她受苦,于是只好走下田去,递给母亲一瓶矿泉水, 接过她手里的镰刀 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虽然田里的收获远不够我支付工钱, 但我依然坚持下去,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 1.这篇小说围绕母亲的“一亩三分田”展开了怎样的情节,请分条概述。(4分) 答: 12.说中“母亲”的形象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结合文中的材料,简要分析“母 亲”身上透出的人性之美。(7分) 答 13.按照下面的要求,鉴赏这篇小说。(6分) (1)文本为何以“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命题
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 越种越难种了。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 租了。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斤八斤也行。吃一点乡下的米, 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太吝啬了。”母亲 说:“不要多讲,随他。种田苦,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 谁知,老六叔还不知足,这年冬天,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 啊!要贴百把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田。”一向宽容的母亲也捺不住性子了, 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天下哪有倒贴钱的道理?这田你不种 就算了,我另租给人种。”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 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一亩三分地。我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 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的洋楼。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 好,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 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里,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讲完,刘二叔就摇 头拒绝了。母亲说:“老二,你听我说完。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 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刘二叔说:“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 我却不敢种,一年苦到头,连小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我两年前就改跑生意不种 田了。你看河对面,野草长得最高的那一块就是我的田。”我向门外望去,小河 两边茫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地长着高高的野草。 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我们也不得 不像刘二叔一样,让那一亩三分田生长野草,另外再拿钱交公粮、水费和这种费 那种费。 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我不放心,追到老家。那时正是收 割稻谷的时节,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一亩三分田上割 野草。我站在田边问:“妈,你干什么?”母亲说:“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 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我不 忍心劝阻母亲,但又不愿让她受苦,于是只好走下田去,递给母亲一瓶矿泉水, 接过她手里的镰刀。 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虽然田里的收获远不够我支付工钱, 但我依然坚持下去,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 1.这篇小说围绕母亲的“一亩三分田”展开了怎样的情节,请分条概述。(4 分) 答: 12.说中“母亲”的形象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结合文中的材料,简要分析“母 亲”身上透出的人性之美。(7 分) 答: 13.按照下面的要求,鉴赏这篇小说。(6 分) ⑴文本为何以“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命题?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