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汇编 十面“霾”伏:谁都逃不掉的空气污染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中意境朦胧的书写,成了北京空气状况的真 实写照。1月10日晚间开始笼罩北京的雾霾连绵多日,12日北京PM2.5指数濒 临“爆表”,北京几乎所有区域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13日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 卷土重来的PM2.5,不只是北京的烦恼。新年的第二个周末,全国中东部地区都 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一条“污染带”斜穿中国大部,74个重点监测城 市近半数严重污染。雾霾天似乎已成为每个冬天的“保留戏码”。前年年末到去 年年初的那场持续雾霾,开始让PM2.5进入公众视野,自去年开始,许多地方开 始将PM2.5纳入监测。但仅仅公布数字,并不能制止污染。于是,雾霾在新年头 上又一次“如约而至”。 雾霾成了民众的最受关注。打开电视,央视《新闻联播》连续两天将此列为头条 新闻,12日晚的播出时长几乎占了整个《新闻联播》的三分之一;而记者在频 频连线报道航班延误、高速封闭的情况;开车出门,人们一边小心翼翼地挪动前 行,一边抱怨着糟糕的天气;上网浏览,有网友一边吐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我站在你面前,却看不到你的脸”,一边发微博“求雾散求阳光”。然而,风 来又去,雾散还聚。1月27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今年以来的第四次大范围 雾霾天气。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全国雾霾平均日数为1961年以来 第一高值。 面对严重雾霾,分析、质疑、批评、建议等各种声音和观点也纷至沓来……群众 对洁净空气日益增长的需求,执政党对美丽中国的构想及其带来的新期待,媒体 对环境问题的报道加码,都为雾霾事件成为焦点话题而助力。 这是一场雾霾,但更是一次警示,是大自然给我们政府、官员和每个人敲响的警 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1月15日出席会议谈及空气 污染治理问题时说:“积累问题是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而《新闻联播》“雾霾天”报道“编后话”说:“雾 霾笼罩之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既然是同呼吸,那就共责任。喜欢蔚蓝天空 和新鲜空气吗?就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吧。 李娜:“娜”样顽强,“娜”样微笑,“娜”样传奇 岁,她迎来首次大满贯决赛;29岁,她拿到了首个大满贯冠军;但罗兰加洛 斯捧杯之后,她遭遇生涯最黯淡时光,低迷和失望;30岁,她重整旗鼓再次上 路,用改变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又一次改变,600天后她终于再次杀进大满贯决 赛!从默默无闻到步入顶尖,从荣耀的山顶跌落低谷,然后又重新站上巅峰,这 期间,李娜创造了中国女网的一个个第一次。自信、顽强的李娜给了国人太多太 多的惊喜,率真、乖张的个性也带给外界太多太多的不可思议。 北京时间1月26日。墨尔本公园的罗德·拉沃尔球场。李娜和阿扎伦卡。巅峰 对决。 这是一场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决赛。当人们普遍看好职业生涯第三次进入大满 贯决赛的中国金花李娜为夺冠大热门之时,她却在以灵犀的攻势拿下首盘胜利 并在第二盘和对手缠斗到第五局时,在一次救球时意外地扭伤了脚踝,摔倒在地。 但伤痛中的李娜没有放弃,脚上缠着厚厚的绷带,重新站起身,回到了赛场。她 次又一次救起了对方的击球,她一次又一次将球击向对方的空档。然而,比赛 进入到决胜盘后,阿扎伦卡的一次发球,让李娜再度因脚伤摔倒,头部撞到地面
2013 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汇编 十面“霾”伏:谁都逃不掉的空气污染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中意境朦胧的书写,成了北京空气状况的真 实写照。1 月 10 日晚间开始笼罩北京的雾霾连绵多日,12 日北京 PM2.5 指数濒 临“爆表”,北京几乎所有区域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13 日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 卷土重来的 PM2.5,不只是北京的烦恼。新年的第二个周末,全国中东部地区都 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一条“污染带”斜穿中国大部,74 个重点监测城 市近半数严重污染。雾霾天似乎已成为每个冬天的“保留戏码”。前年年末到去 年年初的那场持续雾霾,开始让 PM2.5 进入公众视野,自去年开始,许多地方开 始将 PM2.5 纳入监测。但仅仅公布数字,并不能制止污染。于是,雾霾在新年头 上又一次“如约而至”。 雾霾成了民众的最受关注。打开电视,央视《新闻联播》连续两天将此列为头条 新闻,12 日晚的播出时长几乎占了整个《新闻联播》的三分之一;而记者在频 频连线报道航班延误、高速封闭的情况;开车出门,人们一边小心翼翼地挪动前 行,一边抱怨着糟糕的天气;上网浏览,有网友一边吐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我站在你面前,却看不到你的脸”,一边发微博“求雾散求阳光”。然而,风 来又去,雾散还聚。1 月 27 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今年以来的第四次大范围 雾霾天气。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全国雾霾平均日数为 1961 年以来 第一高值。 面对严重雾霾,分析、质疑、批评、建议等各种声音和观点也纷至沓来……群众 对洁净空气日益增长的需求,执政党对美丽中国的构想及其带来的新期待,媒体 对环境问题的报道加码,都为雾霾事件成为焦点话题而助力。 这是一场雾霾,但更是一次警示,是大自然给我们政府、官员和每个人敲响的警 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 1 月 15 日出席会议谈及空气 污染治理问题时说:“积累问题是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而《新闻联播》“雾霾天”报道“编后话”说:“雾 霾笼罩之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既然是同呼吸,那就共责任。喜欢蔚蓝天空 和新鲜空气吗?就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吧。” 李娜:“娜”样顽强,“娜”样微笑,“娜”样传奇 28 岁,她迎来首次大满贯决赛;29 岁,她拿到了首个大满贯冠军;但罗兰加洛 斯捧杯之后,她遭遇生涯最黯淡时光,低迷和失望;30 岁,她重整旗鼓再次上 路,用改变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又一次改变,600 天后她终于再次杀进大满贯决 赛!从默默无闻到步入顶尖,从荣耀的山顶跌落低谷,然后又重新站上巅峰,这 期间,李娜创造了中国女网的一个个第一次。自信、顽强的李娜给了国人太多太 多的惊喜,率真、乖张的个性也带给外界太多太多的不可思议。 北京时间 1 月 26 日。墨尔本公园的罗德·拉沃尔球场。李娜和阿扎伦卡。巅峰 对决。 这是一场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决赛。当人们普遍看好职业生涯第三次进入大满 贯决赛的中国金花李娜为夺冠大热门之时,她却在以灵犀的攻势拿下首盘胜利、 并在第二盘和对手缠斗到第五局时,在一次救球时意外地扭伤了脚踝,摔倒在地。 但伤痛中的李娜没有放弃,脚上缠着厚厚的绷带,重新站起身,回到了赛场。她 一次又一次救起了对方的击球,她一次又一次将球击向对方的空档。然而,比赛 进入到决胜盘后,阿扎伦卡的一次发球,让李娜再度因脚伤摔倒,头部撞到地面
不得不接受脑震荡测试。可是人们惊讶地发现一一她居然给了观众一个微笑。然 后,甩甩头,她又站在了场上。李娜赛后回忆说,“第二次摔倒的时候还是挺重 的,有2秒钟我看不到任何东西,眼前全黑了。医生让我盯着他的手指移动,我 觉得好像在儿童医院,很搞笑。虽然摔倒两次,还是可以笑出来,我可能是唯 可以做到这点的选手吧。” 2小时40分钟的鏖战,不抛弃,不放弃,微笑的李娜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伴随 着漫天烟火的划过,李娜离梦想的澳网奖杯还是差了最后一步。她坐在黑暗中, 眼含泪水,心中的哀伤流露在眼睛里。她的眼眶,使劲抑制着泪水;她的嘴唇, 却清晰地说出:“虽然我已不再年轻了,但我还是要说,明年再来· 澳网,这个被李娜称为“福地”的地方,虽然没有让她收获冠军,却让她赢得了 掌声与尊重。人们铭记着她对于梦想的坚持,更有那困境中美丽的微笑一一伤痛 时、失利后,那笑容从未消失,灿烂若墨尔本夜晚的烟花。正如网友“足夜思远 所说:在澳大利亚的夜光里,她眼里闪过的光,这就是人生,娜不是一切遂愿, 但人生足够精彩。 ■热议锐评 两次意外扭伤摔倒,李娜两次勇敢站起。微笑的李娜,这一次让我们领略了她的 勇敢、无畏、斗士之心,只是比赛用了最残酷的方式,才让我们看清了李娜那颗 跳动着的冠军的心。澳网,李娜用她的顽强和悲壮,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生命辉煌, 这是阿扎伦卡的冠军所无法比拟的。不是吗?听听李娜第一次摔倒,场内异口同 声的叹息声,再看看李娜第二次摔倒,她面对医师的爆笑桥段,令全场哄堂大笑 的场面,你能否认李娜已占据了所有球迷的心吗?上天依然是公平的,澳网给了 阿扎伦卡冠军,却让千千万万球迷的心归属于李娜 斗士之心!这一刻你比胜利者更骄傲。(杨伊,腾讯体育) ■话题拓展 中国“娜”,输掉比赛却赢得世界;缺憾的美;尊重她,与胜负无关;超越自己: 梦想的坚持;伟大的不只是冠军,还有坚持;含泪的微笑是最美;是磨难,让我 学会勇敢和承担;“娜”一种精神让人感动… 名人墓地和墓志铭 伏尔泰:“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 1778年5月最后的几天,伏尔泰就像一根快烧完的蜡烛,慢慢燃烧到根部直至 全部变为灰烬。5月30日,这位老人与世长辞。 1778年6月2日,伏尔泰遗体的入葬仪式在塞里埃举行。人们将伏尔泰的遗体 安放在祭台板下,并在祭台板上题了几个简简单单的字:“A1778V”。药剂师要 了他的头发,心脏则由德·维莱特伯爵保管。起先,德·维莱特伯爵将伏尔泰的 心脏保存在一只镀金的银盒子里,随后,他又让人建了一座大理石墓,专门用来 安葬存放伏尔泰心脏的盒子。在墓碑上,德·维莱特伯爵让人刻下了这样两句话: 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 伏尔泰的墓志铭言简意赅,表达了德·维莱特伯爵和法国人民对伏尔泰的尊敬之 情,对他给予了准确的高度评价 卢梭:“这里安息着一个自然和真理之人” 卢梭去世后被埋葬在埃尔默农维勒镇的一个小岛—一波普里埃小岛之上,墓地正 面对着一座城堡
不得不接受脑震荡测试。可是人们惊讶地发现——她居然给了观众一个微笑。然 后,甩甩头,她又站在了场上。李娜赛后回忆说,“第二次摔倒的时候还是挺重 的,有 2 秒钟我看不到任何东西,眼前全黑了。医生让我盯着他的手指移动,我 觉得好像在儿童医院,很搞笑。虽然摔倒两次,还是可以笑出来,我可能是唯一 可以做到这点的选手吧。” 2 小时 40 分钟的鏖战,不抛弃,不放弃,微笑的李娜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伴随 着漫天烟火的划过,李娜离梦想的澳网奖杯还是差了最后一步。她坐在黑暗中, 眼含泪水,心中的哀伤流露在眼睛里。她的眼眶,使劲抑制着泪水;她的嘴唇, 却清晰地说出:“虽然我已不再年轻了,但我还是要说,明年再来……” 澳网,这个被李娜称为“福地”的地方,虽然没有让她收获冠军,却让她赢得了 掌声与尊重。人们铭记着她对于梦想的坚持,更有那困境中美丽的微笑——伤痛 时、失利后,那笑容从未消失,灿烂若墨尔本夜晚的烟花。正如网友“足夜思远” 所说:在澳大利亚的夜光里,她眼里闪过的光,这就是人生,娜不是一切遂愿, 但人生足够精彩。 ■热议锐评: 两次意外扭伤摔倒,李娜两次勇敢站起。微笑的李娜,这一次让我们领略了她的 勇敢、无畏、斗士之心,只是比赛用了最残酷的方式,才让我们看清了李娜那颗 跳动着的冠军的心。澳网,李娜用她的顽强和悲壮,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生命辉煌, 这是阿扎伦卡的冠军所无法比拟的。不是吗?听听李娜第一次摔倒,场内异口同 声的叹息声,再看看李娜第二次摔倒,她面对医师的爆笑桥段,令全场哄堂大笑 的场面,你能否认李娜已占据了所有球迷的心吗?上天依然是公平的,澳网给了 阿扎伦卡冠军,却让千千万万球迷的心归属于李娜。 斗士之心!这一刻你比胜利者更骄傲。(杨伊,腾讯体育) ■话题拓展: 中国“娜”,输掉比赛却赢得世界;缺憾的美;尊重她,与胜负无关;超越自己; 梦想的坚持;伟大的不只是冠军,还有坚持;含泪的微笑是最美;是磨难,让我 学会勇敢和承担;“娜”一种精神让人感动…… 名人墓地和墓志铭 伏尔泰:“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 1778 年 5 月最后的几天,伏尔泰就像一根快烧完的蜡烛,慢慢燃烧到根部直至 全部变为灰烬。 5 月 30 日,这位老人与世长辞。 1778 年 6 月 2 日,伏尔泰遗体的入葬仪式在塞里埃举行。人们将伏尔泰的遗体 安放在祭台板下,并在祭台板上题了几个简简单单的字:“A1778V”。药剂师要 了他的头发,心脏则由德·维莱特伯爵保管。起先,德·维莱特伯爵将伏尔泰的 心脏保存在一只镀金的银盒子里,随后,他又让人建了一座大理石墓,专门用来 安葬存放伏尔泰心脏的盒子。在墓碑上,德·维莱特伯爵让人刻下了这样两句话: 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 伏尔泰的墓志铭言简意赅,表达了德·维莱特伯爵和法国人民对伏尔泰的尊敬之 情,对他给予了准确的高度评价。 卢梭:“这里安息着一个自然和真理之人” 卢梭去世后被埋葬在埃尔默农维勒镇的一个小岛——波普里埃小岛之上,墓地正 面对着一座城堡
1794年10月11日,让·雅克·卢梭被移入先贤祠。在迁入先贤祠之前,他的 棺木被运到杜伊勒利宫的中央展出了好几天。 法国人为卢梭选择了精美的棺木:棺木外形被设计成建筑的模样。从正面看,雕 有一扇微微开启的门,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象 征着卢梭的思想照亮了法兰西甚至是全世界。 华盛顿:“此处安息着华盛顿将军” 华盛顿身后事早有交代:“我希望在家庭的范围内办丧事,不要出殡的队伍,不 要葬礼的演讲。”他的墓地就位于弗农山庄,于1831年建成。墓地外面有一面 红砖砌成的围墙和一扇门,门上写着:“此处安息着华盛顿将军。” 进门以后,墓前有两根石柱,铁栅门后便是石棺,他和夫人一左一右。在华盛顿 的墓碑上刻着以下铭文 从那永生的门向里看,我们便可以知道 是神的话语鼓舞人们彼此相爱 于是一切种族偏见便烟消云散 后来政府打算把华盛顿的墓地迁到国会,但是华盛顿的侄子婉言拒绝了:“留在 弗农山庄,更合叔叔的心愿。 济慈:“他的名字是用水写的”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在他坟墓前的墓碑上人们可以 看到这样的铭文 这座坟墓中, 埋葬着一位年轻的英国诗人。 他曾在病榻上 因仇敌的权势和凶恶而满心愁苦。 他期望在自己的墓碑上, 镌刻这样一句话: “这儿长眠着一个人, 他的名字是用水写的 济慈想通过这个墓志铭说明什么?很多人想解开其中的奧秘。 我国学者何兆武先生在他的《上学记》里写道,何先生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外籍 老师温德先生对济慈的墓志铭解释说,西方有句谚语:“人生一世就是把名字写 在沙上。”潮水一来,名字被冲没了,人的一生一世就是这样。可是济慈要把名 字用水写,这就更彻底,一边写一边消失,不必等到海水来冲没。 我国学者吕六同先生说,济慈的墓志铭“是诗人说他的名字将很快被人遗忘的 自谦。后人曾反其意而用之,来表示对诗人夭亡的哀悼,说诗人的名字是用水写 的,它的每一滴都是为失去他而哭泣的人们的泪水”。这与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 的说法很相近。 而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和评论家飞白先生也有不同的理解,他说:“生命之水长 流不息,碑文的诗意暗示了诗人相信自己的作品将与水同存。” 叶芝:“骑士,莫止步!” 1948年9月,爱尔兰政府派海军巡洋舰把叶芝的遗体运回爱尔兰。政府迎接并 护送遗体到诗人儿时喜爱的老家斯莱戈郡的柳焰岭,叶芝的曾祖父任教区长所在 的教堂旁边。一切遵照诗人在长诗《本布尔山下》最后一节所表达的遗愿处理 在墓碑上刻有诗句 对生命,对死亡
1794 年 10 月 11 日,让·雅克·卢梭被移入先贤祠。在迁入先贤祠之前,他的 棺木被运到杜伊勒利宫的中央展出了好几天。 法国人为卢梭选择了精美的棺木:棺木外形被设计成建筑的模样。从正面看,雕 有一扇微微开启的门,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象 征着卢梭的思想照亮了法兰西甚至是全世界。 华盛顿:“此处安息着华盛顿将军” 华盛顿身后事早有交代:“我希望在家庭的范围内办丧事,不要出殡的队伍,不 要葬礼的演讲。”他的墓地就位于弗农山庄,于 1831 年建成。墓地外面有一面 红砖砌成的围墙和一扇门,门上写着:“此处安息着华盛顿将军。” 进门以后,墓前有两根石柱,铁栅门后便是石棺,他和夫人一左一右。在华盛顿 的墓碑上刻着以下铭文: 从那永生的门向里看,我们便可以知道, 是神的话语鼓舞人们彼此相爱。 于是一切种族偏见便烟消云散。 后来政府打算把华盛顿的墓地迁到国会,但是华盛顿的侄子婉言拒绝了:“留在 弗农山庄,更合叔叔的心愿。 ” 济慈:“他的名字是用水写的”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在他坟墓前的墓碑上人们可以 看到这样的铭文: 这座坟墓中, 埋葬着一位年轻的英国诗人。 他曾在病榻上, 因仇敌的权势和凶恶而满心愁苦。 他期望在自己的墓碑上, 镌刻这样一句话: “这儿长眠着一个人, 他的名字是用水写的。” 济慈想通过这个墓志铭说明什么?很多人想解开其中的奥秘。 我国学者何兆武先生在他的《上学记》里写道,何先生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外籍 老师温德先生对济慈的墓志铭解释说,西方有句谚语:“人生一世就是把名字写 在沙上。”潮水一来,名字被冲没了,人的一生一世就是这样。可是济慈要把名 字用水写,这就更彻底,一边写一边消失,不必等到海水来冲没。 我国学者吕六同先生说,济慈的墓志铭 “是诗人说他的名字将很快被人遗忘的 自谦。后人曾反其意而用之,来表示对诗人夭亡的哀悼,说诗人的名字是用水写 的,它的每一滴都是为失去他而哭泣的人们的泪水”。这与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 的说法很相近。 而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和评论家飞白先生也有不同的理解,他说:“生命之水长 流不息,碑文的诗意暗示了诗人相信自己的作品将与水同存。” 叶芝:“骑士,莫止步! ” 1948 年 9 月,爱尔兰政府派海军巡洋舰把叶芝的遗体运回爱尔兰。政府迎接并 护送遗体到诗人儿时喜爱的老家斯莱戈郡的柳焰岭,叶芝的曾祖父任教区长所在 的教堂旁边。一切遵照诗人在长诗《本布尔山下》最后一节所表达的遗愿处理, 在墓碑上刻有诗句: 对生命,对死亡
投以冷眼 骑士,莫止步 对这个墓志铭,傅浩在他的传记《叶芝》一书中写道:“这是一程完满人生之旅 的象征:勤勉一生而无悔的诗人安息在给他童年以欢乐、给他诗歌以灵感的故乡 的土壤之中,而他的灵魂依然驾着飞马珀伽索斯,超越生死,驰向永恒。 舒伯特:“当人们来到这座墓前,请你脱帽致敬” 1828年10月,舒伯特带病前往艾森城凭吊海顿的陵墓。回到维也纳以后就病了 住在兄长费迪南家中。在病情日趋严重时,他仍坚持谱写乐曲。1828年11月 16日,医生诊断舒伯特患的是斑疹伤寒。19日下午3时,舒伯特告别人世,这 位艺术歌曲之王只活了31岁。 11月21日,舒伯特的葬礼在法尔教堂举行。他哥哥按照他的遗言,将其灵柩送 往威灵格墓地,葬在贝多芬的墓旁,与他一生敬仰的乐圣为邻。朋友们募捐为舒 伯特建立了墓碑,他的朋友、诗人格里尔帕采尔为舒伯特撰写了墓志铭 死亡把丰富的宝藏和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 当人们来到这座墓前,请你脱帽致敬。 演员于是之 他是富于北京味和平民气质的人艺风格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被观众誉为“话剧 界的梅兰芳”。一代宗师。然而,他淡然一笑说“这是拿小人物开心”。他常说 句名言:“不可能大师满街走!”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在胡同四合院里转悠的 介平民,甚至在听到记者唤自己“大师”时,两夜睡不安稳。 他担任八年的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他1985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2006年荣获表演艺术成就奖,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然而, 当戏剧评论家童道明问于是之:“表演艺术家、演员,你中意哪一个?”他斩钉 截铁地回答:“演员。”在他递上的工作名片上,没有诸如“一级”、“院长” 之类的修饰语,只有普普通通的五个大字:“演员于是之”。 作为演员,于是之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紧接地气的角色,也创造了中国话剧艺术 个很难超越的高峰:《龙须沟》中的程疯子,《骆驼祥子》中的老马,《茶馆》 中的王利发,《名优之死》中的左宝奎,《洋麻将》中的魏勒,《太平湖》中的 老舍……他一生塑造的29个经典人物折服、感动了一批又一批观众。他说过 演员在台上一站,你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艺术水平以及对角色的创造程 度,什么也掩盖不住……因此,热爱生活、爱憎分明很重要。”直至今日,人艺 人仍然喜欢引用他说的那句话:“玩世不恭的演员,大约是连玩世不恭的角色也 演不好的。 人艺演员吕中回忆道:多年后和剧院的老师们谈起《太平湖》这个戏,看过的人 寥寥,却有一个故事一直被流传下来,说是当年在排练厅走戏,于是之从上场门 上来,走到台中间,然后转身往前走,一直走到台口,一句话没说,坐在底下看 的吕中等一干人,就已经哭得稀里哗啦。是何等的修为,无法亲见,却已经可以 在心里默默上演千百回。 而在排练场看着于是之的表演,宋丹丹脱口而出“太伟大了”,后来濮存昕问她 伟大在何处,宋丹丹的回答是“所有人都在八仙过海使各种招数的时候,于是之 不用”。慢慢濮存昕才体会到了这种表演境界,“他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舞台上 生活,已经分不清是自己还是演员,进入到了一种无我的境界。” 这就是于是之。他作为演员对角色的诠释,他作为艺术大师对戏的认真
投以冷眼, 骑士,莫止步! 对这个墓志铭,傅浩在他的传记《叶芝》一书中写道:“这是一程完满人生之旅 的象征:勤勉一生而无悔的诗人安息在给他童年以欢乐、给他诗歌以灵感的故乡 的土壤之中,而他的灵魂依然驾着飞马珀伽索斯,超越生死,驰向永恒。” 舒伯特:“当人们来到这座墓前,请你脱帽致敬” 1828 年 10 月,舒伯特带病前往艾森城凭吊海顿的陵墓。回到维也纳以后就病了, 住在兄长费迪南家中。在病情日趋严重时,他仍坚持谱写乐曲。 1828 年 11 月 16 日,医生诊断舒伯特患的是斑疹伤寒。19 日下午 3 时,舒伯特告别人世,这 位艺术歌曲之王只活了 31 岁。 11 月 21 日,舒伯特的葬礼在法尔教堂举行。他哥哥按照他的遗言,将其灵柩送 往威灵格墓地,葬在贝多芬的墓旁,与他一生敬仰的乐圣为邻。朋友们募捐为舒 伯特建立了墓碑,他的朋友、诗人格里尔帕采尔为舒伯特撰写了墓志铭: 死亡把丰富的宝藏和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 当人们来到这座墓前,请你脱帽致敬。 演员于是之 他是富于北京味和平民气质的人艺风格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被观众誉为“话剧 界的梅兰芳”。一代宗师。然而,他淡然一笑说“这是拿小人物开心”。他常说 一句名言:“不可能大师满街走!”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在胡同四合院里转悠的一 介平民,甚至在听到记者唤自己“大师”时,两夜睡不安稳。 他担任八年的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他 1985 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2006 年荣获表演艺术成就奖,2009 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然而, 当戏剧评论家童道明问于是之:“表演艺术家、演员,你中意哪一个?”他斩钉 截铁地回答:“演员。”在他递上的工作名片上,没有诸如“一级”、“院长” 之类的修饰语,只有普普通通的五个大字:“演员于是之”。 作为演员,于是之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紧接地气的角色,也创造了中国话剧艺术一 个很难超越的高峰:《龙须沟》中的程疯子,《骆驼祥子》中的老马,《茶馆》 中的王利发,《名优之死》中的左宝奎,《洋麻将》中的魏勒,《太平湖》中的 老舍……他一生塑造的 29 个经典人物折服、感动了一批又一批观众。他说过: “演员在台上一站,你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艺术水平以及对角色的创造程 度,什么也掩盖不住……因此,热爱生活、爱憎分明很重要。”直至今日,人艺 人仍然喜欢引用他说的那句话:“玩世不恭的演员,大约是连玩世不恭的角色也 演不好的。” 人艺演员吕中回忆道:多年后和剧院的老师们谈起《太平湖》这个戏,看过的人 寥寥,却有一个故事一直被流传下来,说是当年在排练厅走戏,于是之从上场门 上来,走到台中间,然后转身往前走,一直走到台口,一句话没说,坐在底下看 的吕中等一干人,就已经哭得稀里哗啦。是何等的修为,无法亲见,却已经可以 在心里默默上演千百回。 而在排练场看着于是之的表演,宋丹丹脱口而出“太伟大了”,后来濮存昕问她 伟大在何处,宋丹丹的回答是“所有人都在八仙过海使各种招数的时候,于是之 不用”。慢慢濮存昕才体会到了这种表演境界,“他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舞台上 生活,已经分不清是自己还是演员,进入到了一种无我的境界。” 这就是于是之。他作为演员对角色的诠释,他作为艺术大师对戏的认真
谈到“敬业”,老舍之子舒乙说:“他敬业到什么程度,比如他晚上有戏,下午 就来剧院早早地化好装,躲在小旮旯里头,泡一壶茶,不说话,默戏去了,一直 到开幕。有戏的一天他基本上也不活动,都在准备着晚上演出。现在演员在这方 面和他差距非常大,经常是跳着蹦着就来了,说着唱着就上戏了。”“哪怕是演 了一辈子的王掌柜,他还一直在琢磨这个人物。那时候,我们常常听到他念叨角 色、念叨台词。”著名话剧导演林兆华回忆说 但于是之的伟大并非只是演技。正如童道明评价的那样:“人的一生,能像他那 样精彩的演戏,精彩的做人,是非常罕见的。”剧作家郭启宏深有感触:“一个 新剧本,他不通读两遍,是绝不肯向作者提意见的。提意见的时候,他也从不在 原稿上修改,而是用铅笔做出标注。保护和尊重作者,到了这种地步。”而童道 明说:“于是之的长处是正直。他这种做人的方正真的让人吃惊,他能够做一些 事情让你非常佩服,然后承认自己做不到。所以你只好佩服他,仰望他,他的用 功、谦虚和善良。因为他不会掩饰自己,会得罪人,所以他有朋友也有敌人。他 是一个演员,也是一个有文人气质、文人风骨的人。他不会拉关系,也不会讨好 别人。” 尽管钟爱表演和人艺,但于是之被升为第一副院长之后,也曾有过畏难情绪 后来组织上曾有意调他去文化部当副部长,被他坚决拒绝了。理由是,‘我管 个剧院都很吃力,文化部的事我管不了。’”“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对自己很实 事求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对了就做对了,做不对自己还勇于承认。”顾威 于是之先生一生传奇。但晚年患病,饱受折磨 1992年7月16日,是于是之最后一次在首都剧场演王利发。在此之前,于是之 演王利发已经超过400场,熟得不能再熟了。但那时候他患上腭部神经病已有两 年,嘴巴总像嚼口香糖一样不停地动。而且演岀的时候也开始忘词了。整场演出 下来,他说错了四处台词。这令他懊丧不已。 但是热情的观众并未在乎这些一一他们打出了“戏剧之魂”的横幅;他们穿上印 有“《茶馆》纪念演出”字样的白色圆领衫……于是之眼睛开始湿润,最后,那 个观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瘦弱身影,在舞台中央向全场每个角落的观众深躬到 底,颤巍巍哽咽道:“谢谢观众的宽容!”此时剧场楼上一位女孩儿突然用童声 回答道:“王掌柜!永别了 她的喊声牵动了几百个人的神经,像是一根无声的指挥棒发出了命令,一大群人 用真挚的泪雨为孩子的纯情协奏,压倒了暴风雨般的掌声……于是之有些踉跄地 走回化妆间,险些撞在门上。舞台上幕布已合,只是台上的人不愿告别,台下的 人不忍离去。 而从那个时候起,他和无意识的生命流逝,抗争了整整17年。 2013年1月20日。人艺本轮上演《骆驼祥子》的最后一场。“今天大寒,于老 下午五点离世,今天也是最后一场,冥冥中老马谢幕!”谢幕时,祥子的主演于 震代表所有演员为于是之哀悼。中国话剧界一个时代的谢幕 “那一代的人艺演员真的是用生命在表演啊。”一位观众对记者感叹,“今天是 大寒,北京下了大雪,又看了人艺的最后一场《骆驼祥子》。我觉得老天都哭了 有些人和事,忘了就忘了;有些人和事,想忘也忘不了……” ■热议锐评: 演员,是门入心入命的职业。人们对一出戏和对一名演员的期待,是现今太多创 作者无法参透或不懂去寻觅的高远。戏剧,是将现实生活这一袭或浮夸或简朴的
谈到“敬业”,老舍之子舒乙说:“他敬业到什么程度,比如他晚上有戏,下午 就来剧院早早地化好装,躲在小旮旯里头,泡一壶茶,不说话,默戏去了,一直 到开幕。有戏的一天他基本上也不活动,都在准备着晚上演出。现在演员在这方 面和他差距非常大,经常是跳着蹦着就来了,说着唱着就上戏了。”“哪怕是演 了一辈子的王掌柜,他还一直在琢磨这个人物。那时候,我们常常听到他念叨角 色、念叨台词。”著名话剧导演林兆华回忆说。 但于是之的伟大并非只是演技。正如童道明评价的那样:“人的一生,能像他那 样精彩的演戏,精彩的做人,是非常罕见的。”剧作家郭启宏深有感触:“一个 新剧本,他不通读两遍,是绝不肯向作者提意见的。提意见的时候,他也从不在 原稿上修改,而是用铅笔做出标注。保护和尊重作者,到了这种地步。”而童道 明说:“于是之的长处是正直。他这种做人的方正真的让人吃惊,他能够做一些 事情让你非常佩服,然后承认自己做不到。所以你只好佩服他,仰望他,他的用 功、谦虚和善良。因为他不会掩饰自己,会得罪人,所以他有朋友也有敌人。他 是一个演员,也是一个有文人气质、文人风骨的人。他不会拉关系,也不会讨好 别人。” “尽管钟爱表演和人艺,但于是之被升为第一副院长之后,也曾有过畏难情绪。 后来组织上曾有意调他去文化部当副部长,被他坚决拒绝了。理由是,‘我管一 个剧院都很吃力,文化部的事我管不了。’”“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对自己很实 事求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对了就做对了,做不对自己还勇于承认。”顾威 说。 于是之先生一生传奇。但晚年患病,饱受折磨。 1992 年 7 月 16 日,是于是之最后一次在首都剧场演王利发。在此之前,于是之 演王利发已经超过 400 场,熟得不能再熟了。但那时候他患上腭部神经病已有两 年,嘴巴总像嚼口香糖一样不停地动。而且演出的时候也开始忘词了。整场演出 下来,他说错了四处台词。这令他懊丧不已。 但是热情的观众并未在乎这些——他们打出了“戏剧之魂”的横幅;他们穿上印 有“《茶馆》纪念演出”字样的白色圆领衫……于是之眼睛开始湿润,最后,那 个观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瘦弱身影,在舞台中央向全场每个角落的观众深躬到 底,颤巍巍哽咽道:“谢谢观众的宽容!”此时剧场楼上一位女孩儿突然用童声 回答道:“王掌柜!永别了!” 她的喊声牵动了几百个人的神经,像是一根无声的指挥棒发出了命令,一大群人 用真挚的泪雨为孩子的纯情协奏,压倒了暴风雨般的掌声……于是之有些踉跄地 走回化妆间,险些撞在门上。舞台上幕布已合,只是台上的人不愿告别,台下的 人不忍离去。 而从那个时候起,他和无意识的生命流逝,抗争了整整 17 年。 2013 年 1 月 20 日。人艺本轮上演《骆驼祥子》的最后一场。“今天大寒,于老 下午五点离世,今天也是最后一场,冥冥中老马谢幕!”谢幕时,祥子的主演于 震代表所有演员为于是之哀悼。中国话剧界一个时代的谢幕。 “那一代的人艺演员真的是用生命在表演啊。”一位观众对记者感叹,“今天是 大寒,北京下了大雪,又看了人艺的最后一场《骆驼祥子》。我觉得老天都哭了, 有些人和事,忘了就忘了;有些人和事,想忘也忘不了……” ■热议锐评: 演员,是门入心入命的职业。人们对一出戏和对一名演员的期待,是现今太多创 作者无法参透或不懂去寻觅的高远。戏剧,是将现实生活这一袭或浮夸或简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