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 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 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人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 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口举行,届时校长和其 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答案】B 4.(新课标I)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 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 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 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的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 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答案】B 5.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A 6.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舂泪,无力蔷嶶卧晓枝。u.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 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 【答案】D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 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 去水边 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 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 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6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 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 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人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 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口举行,届时校长和其 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答案】B 4. (新课标 I)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 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 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 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 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 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的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 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答案】B 5. 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A 6.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u.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 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________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 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答案】D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闲情,是 ,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 ,去水边 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 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 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 ① 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 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B.④③①②C.④①③②D.②③④① 答案】C 9.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答案】B 10.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答案】B 1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 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 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 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 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答案】C (200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 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 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 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 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 兼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 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 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 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 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 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 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 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 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7 ③ 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 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B.④③①②C.④①③②D.②③④① 【答案】C 9.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_______________。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答案】B 10.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答案】B 1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 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 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 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 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答案】C (2005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 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 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 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 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 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 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 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 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 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 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 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 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 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 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 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 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 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及觉,痛咎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①强饮客,客辞 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C.①即自引满, ②引壶觞以自酌 D.①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②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答案】B【解析】A.谢罪。B.拒绝:辞别。C.举起。D.都读shuo,多次, 13.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答案】A【解析】例句:为,介词,替。A.替。B.成为。C.因为。D.被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 ①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 ④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 ⑤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⑥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答案】D【解析】①②④明显与智谋无关。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 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备他。 B.德宗皇帝召阳城任右谏议大夫,人们认为他一定能拼死力谏,但阳城看到朝廷腐 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于是和两个弟弟请来宾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C.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阳 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 D.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拜见阳城说,我不过是奉命来 给您请安的。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 【答案】B【解析】“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不是阳城酗酒的原因,文 中无此表述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2)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3)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答案】 (1)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 都送给了他。 (2)(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 (3)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或“等候”)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 好,每月总有所得
8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 “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 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 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 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及觉,痛咎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①强饮客,客辞. 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C.①即自引.满, ②引.壶觞以自酌 D.①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 ②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答案】B【解析】A.谢罪。B.拒绝;辞别。C.举起。 D.都读 shuò,多次。 13.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答案】A【解析】例句:为,介词,替。A.替。 B.成为。C.因为。D.被。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 ) ①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 ④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 ⑤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 ⑥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答案】D【解析】①②④明显与智谋无关。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 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备他。 B.德宗皇帝召阳城任右谏议大夫,人们认为他一定能拼死力谏,但阳城看到朝廷腐 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于是和两个弟弟请来宾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C.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阳 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 D.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拜见阳城说,我不过是奉命来 给您请安的。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 【答案】B【解析】“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不是阳城酗酒的原因,文 中无此表述。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2)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3)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答案】 (1)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 都送给了他。 (2)(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 (3)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或“等候”)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 好,每月总有所得
【解析】第(1)题中“会”,恰逢,正逢:“里人”,同乡:“亲”,父母;“贷” 借入,借钱;“然”,这样:“举”,全,都;“与”,给。第(2)题中“常”,经常; 以”,拿;“质”,抵押,作为抵押品:;“重”,敬重:“售”,买。第(3)题中“候”, 等候;“其”,代词,代指阳城:“往”,前去;“称”,称赞:“获”,得到,所得。 (2013上海)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史弼传 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 及者多至数直,唯弼独无所上,从事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 原何理而得独无?”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 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 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 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仼, 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 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 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 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昔人刎颈,九死不恨。” 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从事:官名。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诏书疾恶党人 (2)乃豫敕断绝书属 (3)明府摧折虐臣 (4)九死不恨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 (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19.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20.第①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1) 。(2分) 2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3分) 答案:17.(4分)(1)憎恨(2)预先(3)打击(4)遗憾 18.(5分)(1)各郡国上报的人,互相牵连到的多达几百。(“所奏”、“连”各1分) (2)诸生就用其它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谒”、“因 “达”各1分) 19.(2分)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20.(2分)(1)各地情况不同,不能强求一致(2)不能为迎合上司而违背事实 21.(3分)(1)刚正不阿(2)刚烈正直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5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 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 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
9 【解析】第(1)题中“会”,恰逢,正逢;“里人”,同乡;“亲”,父母;“贷”, 借入,借钱;“然”,这样;“举”,全,都;“与”,给。第(2)题中“常”,经常; “以”,拿;“质”,抵押,作为抵押品;“重”,敬重;“售”,买。第(3)题中“候”, 等候;“其”,代词,代指阳城;“往”,前去;“称”,称赞;“获”,得到,所得。 (2013 上海)阅读下文,完成 17—21 题。(16 分) 史弼传 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 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①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 原何理而得独无?” 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 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 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 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 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 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 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 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昔人刎颈,九死不恨.。” 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从事:官名。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诏书疾.恶党人 (2)乃豫.敕断绝书属 (3)明府摧折..虐臣 (4)九死不恨.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 (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19.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 分) 20.第①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1) ;(2) 。(2 分) 2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3分) 答案:17.(4 分)(1)憎恨 (2)预先 (3)打击 (4)遗憾 18.(5 分)(1)各郡国上报的人,互相牵连到的多达几百。(“所奏”、“连”各 1 分) (2)诸生就用其它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谒”、“因”、 “达”各 1 分) 19.(2 分)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20.(2 分)(1)各地情况不同,不能强求一致 (2)不能为迎合上司而违背事实 21.(3 分)(1)刚正不阿(2)刚烈正直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2~25 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 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 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
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 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 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戟 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盜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 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 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 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 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 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 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 易:更换。 C.甲不能戟士 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蠲:免除 答案:B.易,动词,据上下文,应解释为“轻视,看不起” 2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土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案:D解析:首先要审好题,“严而不残”是就陈公弼的仁慈而言的,是言其“威严而 不残忍”,说白了,这是他“恩威并施”的做法,由此,答案就不难选择了。②句言其禁 巫之事,不能体现“严而不残”;③句从侧面言其治军之事,亦不能体现“严而不残” ⑤句言说的是“虎翼军士”,而非陈公弼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 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 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 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 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答案:C解析:此题设题也很简单,错误处很明显,C项“安排他到鄂州做官”,这并非 陈公弼所做之事,他只是“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所以朝廷才“诏复以正 民为鄂州
10 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 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 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戟 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 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 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 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 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 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 易:更换。 C.甲不能戟.士 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 答案:B.易,动词,据上下文,应解释为“轻视,看不起”。 2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 分)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答案:D 解析:首先要审好题,“严而不残”是就陈公弼的仁慈而言的,是言其“威严而 不残忍”,说白了,这是他“恩威并施”的做法,由此,答案就不难选择了。②句言其禁 巫之事,不能体现“严而不残”;③句从侧面言其治军之事,亦不能体现“严而不残”; ⑤句言说的是“虎翼军士”,而非陈公弼。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 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 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 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 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答案:C 解析:此题设题也很简单,错误处很明显,C 项“安排他到鄂州做官”,这并非 陈公弼所做之事,他只是“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所以朝廷才“诏复以正 民为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