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I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 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 越想得到 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 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 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 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 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此处宜用前者。“机敏”和“敏 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 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此处宜用后者。“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 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 “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题中,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其余三项中的“尧 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 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 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 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 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 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C.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 D.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 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此处宜用前者。“机敏”和“敏 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 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此处宜用后者。“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 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 “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题中,A 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其余三项中的“尧 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 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 ...语境的一项是(3 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 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 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 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 江南的绵绵情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项错误在于,选项中所引的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 情思的宛转凄苦的哀歌,表达的是凄苦之情,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无数文人墨客心中 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 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 什么》 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归纳各文章名字所透露出的内容或情感的共同点。第一组写的分别是 读后感、自己爱读书、读苏轼有感和家中的书,都与读书有关,但表现了阅的多面性和对阅读的喜 爱,所以宜用“悦读生活”。第二組写的分别是同桌、经历、同学和心情,同表现“报答父母恩情” 无关,因此该用“那些花儿”。第三组写的分都是自己的思想和感悟,并不是写对时政的看法,因此 该用“我思我在”。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 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 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 江南的绵绵情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项错误在于,选项中所引的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 情思的宛转凄苦的哀歌,表达的是凄苦之情,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无数文人墨客心中 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 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 什么》 A.读书万卷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答案】C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 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主要根据是:“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是评书特点 “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可肯定是木偶戏。而由“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 流水觅知音”可知这是谈音乐,由“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可知这同戏剧 有关。 考点:了解常见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棪,辍其梯,轴辕传食, 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浩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 之邮亭,文浩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浩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 父觐歇预。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 “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浩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姑“ 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 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 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 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 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 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 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 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事文墨久已事:从事 B.病目眚 病:疲惫 C.詈不佳 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鞠之鞠:审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主要根据是:“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是评书特点; “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可肯定是木偶戏。而由“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 流水觅知音”可知这是谈音乐,由“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可知这同戏剧 有关。 考点:了解常见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 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浩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 之邮亭,文浩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浩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 父觐歇预。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 “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浩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姑“六 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 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 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 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 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 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 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 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事.文墨久已 事:从事 B.病.目眚 病:疲惫 C.詈.不佳 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鞠.之 鞠:审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9.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 【答案】 8.(1)你这样子是已经完了,回去教你的儿子读书吧,以希望不让你家祖先的功名堕落。 (2)朋友拿经书的题目来商量,话刚一说完,他的文章就己经写好了。以后有再谈到 这个话题的话,朋友都塞住耳朵不愿再听了。 9.①书写要端正美观:②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③考试内容为作文,且考试时间长:④交 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 【解析】 6.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其是否同语境吻合。题中,B 项错误在于,“病”应解释为“患病”之意。“目眚”郾眼病,怎能说“眼病惫”呢?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首先根据各选项表述在文本中找出相应内容,再同文本内容进行内容仔细比较 以发现可题。题中,D项错误在于,根据文本,并不是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而是 黄贞父“将以困张广昌”。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本中该句子的上下文认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准 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翻译。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 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 题中,第(1)句中的“已”是“结束、完结”之意,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还” 是回家之意:“以”作连词,表目的:“期”是希望之意:“坠”是“损害、毁掉、堕 落”之意:“先业”即祖先的业绩。第(2)句中的“经书题”即谈论经书的文章的题 目:“相商”即商量:“文立就”即文章立马就写好了:“言及者”指谈到此事的人。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归纳句意的能力。答题时,应抓住题干中“当时科举考 试的相关特点”这个要求和题干中“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的范围限制,在文本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 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9.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 分) 【答案】 6.B 7.D 8.(1)你这样子是已经完了,回去教你的儿子读书吧,以希望不让你家祖先的功名堕落。 (2)朋友拿经书的题目来商量,话刚一说完,他的文章就已经写好了。以后有再谈到 这个话题的话,朋友都塞住耳朵不愿再听了。 9.①书写要端正美观;②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③考试内容为作文,且考试时间长;④交 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8.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本中该句子的上下文认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准 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翻译。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 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 题中,第(1)句中的“已”是“结束、完结”之意,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还” 是回家之意;“以”作连词,表目的;“期”是希望之意;“坠”是“损害、毁掉、堕 落”之意;“先业”即祖先的业绩。第(2)句中的“经书题”即谈论经书的文章的题 目;“相商”即商量;“文立就”即文章立马就写好了;“言及者”指谈到此事的人。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归纳句意的能力。答题时,应抓住题干中“当时科举考 试的相关特点”这个要求和题干中“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的范围限制,在文本
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比如,根据“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一语,可知“书写要端 正美观”这个特点:根据“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可知“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这个 特点:根据“日未午,即完牍”一语,可知“考试时间长”这个特点:根据文本中关于 “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等叙述,可知“交卷后先 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这个特点。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 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 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 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上阕叙述了:①李广罢官闲居时同友人在田间饮酒后回归,被势利的醉酒霸陵校尉 呵止,只好在亭下止宿:②李广单人独骑横山射虎:③李广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 遭罢黜。这样的表达效果:①表现了作者对势利小人的愤慨以及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 ②表现李广胆气之壮和武功之强:③表现了朝政的昏暗。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本词上阕聊聊数 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 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 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表现了作者对 势利的霸陵尉势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了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史记》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 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 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
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比如,根据“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一语,可知“书写要端 正美观”这个特点;根据“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可知“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这个 特点;根据“日未午,即完牍”一语,可知“考试时间长”这个特点;根据文本中关于 “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等叙述,可知“交卷后先 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这个特点。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0-11 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 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 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 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0-11 题。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 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10. 【答案】上阕叙述了:①李广罢官闲居时同友人在田间饮酒后回归,被势利的醉酒霸陵校尉 呵止,只好在亭下止宿;②李广单人独骑横山射虎;③李广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 遭罢黜。这样的表达效果:①表现了作者对势利小人的愤慨以及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 ②表现李广胆气之壮和武功之强;③表现了朝政的昏暗。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本词上阕聊聊数 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 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 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表现了作者对 势利的霸陵尉势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了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史记》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 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 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