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至柔之意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注日:居中得正,极于地质。任其自然,而物自生;不 假修营,而功自成。故不习焉,而无不利。 《老子》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 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 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三十七章) 按老氏以无为为主,自然为宗。王氏本于斯旨,故日任其自 然,而物自生;不假修营,而功自成。 《易·屯》三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注日:夫息乱以静,守静以侯,安民在正;弘正任谦。屯难 之世,阴求于阳,弱求亍强、民思其主之时也。初处其首,而又 下焉;爻备斯义,宜其得民也。 《老子》日: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四十五章) 按老氏以清静为天下正,故王氏日:息乱以静。 《易·蒙》≡三三 六五童蒙吉。象日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注日:夫以阴质居于尊位,不在任察,而委于二,付物 以能,不劳聪明,功斯克矣;故日童蒙吉。 《老子》日:为无为,则无不治三章)又日:是以圣人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 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 按老氏贵无为而治。童蒙者,柔顺无为之质也。故王氏申之 日:不自任察,付物以能;不劳聪明,功斯克矣。 《易·大有》≡三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注日:居尊以柔,处大以中,无私于物,上下应之;信 216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以发志,故其孚交如也。夫不私于物,物亦公焉;不疑于物, 物亦诚焉。既公且信,何难有备?不言而教,行何为而不威 如?为大有之主,而不以此道,吉可得乎?1 《老子》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 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四 十九章) 注日:夫“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者,能者与之,资者取之,能大则大,资贵则贵。物有其宗, 事有其主。如此,则可冕旒充目,而不惧于欺;黇纩塞耳,而 不戚于慢。又何为劳一身之聪明,以察百姓之情哉!夫以明 察物,物亦竞以其明应之;以不信察物,物亦竞以其不信应 之。夫天下之心不必同,其所应不敢异,则莫肯用其情矣。甚 矣害之大也,莫大于用其明矣。 《易·谦》≡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 师;征邑国也 注日:夫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动之所起,与于利者 也。故饮食必有讼,讼必有众起。未有居众人之所恶,而为 动者所害;处不竞之地,而为争者所夺。是以六爻虽有失位, 无应乘刚,而皆无凶咎悔吝者,以谦为主也。谦尊而光,卑 而不可逾,信矣哉。 《老子》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 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 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八章) 按老氏以水为几于道,盖以无争善下,谦之德也。王氏之注, 本乎此意。故日:未有居众人之所恶,而为动者所害;处不竞之 地,而为争者所夺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易·临》≡三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注曰:相临之道,莫若说顺也;不恃威制,得物之诚,故 物无违也。是以君子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也。 《老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 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 是谓代大匠斷。夫代大匠斷.希有不伤其手矣。(七十四章) 按老氏之旨,临民以威,害莫大焉、故日莫若说顺也。不恃 威制得物之诚,故物无违也。 《易·复》三≡三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注曰:复者,反本之谓也。天者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思 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 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 矣。故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也。若其以有为心,则异类 未获具存矣。 《老子》日:致虛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 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复命日常。(十 六章) 《易·大畜》玉≡ 六五,豕之牙吉。 注曰:豕牙横猾,刚暴难制之物,谓二也。五处得尊位,为 畜之主。二刚而进能其牙,柔能制健,禁暴抑盛,岂唯能固其 位,乃将其庆也。 《老子》日: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又曰:弱之胜强,柔 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七十八章 《易·恒》三≡ 上六,振恒凶。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注日:夫静为躁君,安为动主。故安者上之所处也,静 者可久之道也。处卦之上,居动之极,以此为恒,无施而得也。 《老子》日:重为轻根,静为噪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 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二十六章 《易·益卦》≡三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注曰:得位履尊,为造之主普也。为益之大,莫大于信; 为惠之大,莫大于心。因民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费,惠 心者也。信以惠心,尽物之,故不待问而元吉,有孚惠我 德也。以诚惠物,物亦应之,故日有孚惠我德也。 《老子》日: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 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 以不去(第二章)又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 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三十七章) 按老氏以无为为旨,不言为教,亦即因民所利而利之焉。以 诚惠物,物亦应之,是万物将自化也。 《易·未济》三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注曰:以柔居尊处文明之盛,为《未济》之主,故必正 然后乃吉,吉乃得无悔也。夫以柔顺文明之质,居于尊位,付 与于能,而不自役,使武以文,御刚以柔,斯诚君子之光也。 付物以能,而不疑也,物则竭力,力斯克矣。故曰有孚吉 《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四 十三章) 按老氏以柔道处世,无为为教,本书之中,曾反复言之。王 219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氏深得其旨,故其《易注》,于虚无阴柔之道,言之綦详。 四、结论 王弼《易注》,既黜象数,取意老庄,汉《易》之旨,因之渐 失。盖《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寝流于谶纬。王弼乘其敝而攻 之,遂能排击汉儒,自标新学,斯乃学术演进之公例,无足怪也。 自隋而后、其说盛行。《四库提要》谓:《隋志》载郑元《周易注》九 卷;又称郑元、王弼二注,梁、陈列于国学,齐代惟传郑义。至 隋,王注盛行,郑学浸微。至唐孔颖达奉昭作硫,始专崇王注,而 象说皆废。李鼎祚撰《周易集解》十七卷,其书仍用王弼本;惟 以《序卦传》,散缀六十四卦之首,盖用《毛诗》分冠小序之例。所 釆凡子夏、王弱等三十五家之说。自序谓刊辅嗣之野文,补康成 之逸象,斯不满于弼注者也。又唐史微撰《周易口诀义》六卷,自 序云:但举宏机,纂其枢要;先以王注为宗,复约孔疏为理。又 郭京撰《周易举正》三卷,序称曾得王辅嗣、韩康伯手写真本, 比较今世流行本,及国学乡贡人等本,举正其谬,凡所改定,以 朱墨书别之。是又崇尚弼注者也。及宋程伊川撰《易传》四卷,亦 宗弼说。考其与谢湜书,言“读《易》当先观王弼,胡瑗,王安 石三家”可以知矣。而司马光则否,其答韩秉国书谓:“王辅嗣以 老庄解《易》,非《易》之本旨,不足为据”又王宗传撰《童溪易 传》三十卷,《四库提要》谓宗传之说,大概祧梁、孟而宗王弼,故 其说惟凭心悟,力斥象数之弊。李心传撰《丙子学易编》,《提要》 谓其所取惟王弼,张子,程子,郭雍,朱子五家之说。又朱杞撰 《周易详解》十六卷,亦多引用老庄之文。此皆尊崇弼注者也。逮 清钱澄之撰《田间易学》十二卷,参取王弼注,孔疏,程子传,及 朱子《本义》。黄宗义撰《易学象数论》六卷,自序称王辅嗣注简 当而无浮义,此又宗奉弼说者也。总之,弼之《易注》,影响于后 世甚巨;历代说《易》者,虽间有异辞,要多以辅嗣为旨归也。 220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