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研究 207年第4期(总第八十四期) 张惠言《周易虞氏消息》研究 黎馨平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周易虞氏消息》一书,是张惠言对孔子一商瞿一田王孙一孟喜一虞翻一系“易阴阳大义”发掘的代表性成果。 内容主要描述了以“乾元”为源头和动力的阴阳流转的过程,即“乾元”的潜存、展开和回归。泼书价值本文认为,在于启 发我们看到虞翻易学的两层结构:“取象释辞说”与“卦变消息说”。不疋之处在子,虞翻释《易》的量心是放在对“观象系辞” 思路的逆向呈现上,由此以见“辞”与“象”的关联,“卦变消息”仅是实这-袋索的工具,而张氏为了阐述虞翻易学与盂喜 易学的一脉相承,则以“卦变消息”为虞翻易学的精髓。两看的不同,反映出湾人的汉易研究与汉易本身的区 关鬟词:《周易寓氏消息》;易阴阳大义;月纳甲说;六十四卦片变消息图 中图分类号:B22l 文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3882(2007)04-0057-10 viewing and commenting on ZHANG Hui-yan's Zhou yi YU shi Xiaoxi LI Xin-ping Center for Zhouyi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China) Abstract: Zhouyi Yi shi Xiaoxi(YU Fan's Theory for the Waxing Waning of Yin-yang in Zhouyi),au. hored by ZHANG Hui-yan, is a representative achievement at that time, in which ZHANG elaborated heory of the profound purport of Yin-yang alternation in Zhouyi derived from the lineage of Confuc SHANG Qu MENG Xi YU Fan. The book mainly introduces the cycle of Yin-yang alternation, with Qian ruan(originality of Qian symbolizing heaven)as the source and motive force. The course includes Qian yuan' s lying hid, unfolding, and returning. As far as this paper'value is concerne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t lies in its revelation of the two-layer structure in YU's Yi-ology interpreting the statements by images and ac- counting the hexagrams, transformation for the waxing waning of Yin-yang. An obvious defect of this book lies in that Zhang treats the latter as the core of yU Yi-ology so as to emphasize the on line from Meng Xi to Yu Fan. As a matter of fact, YU Fan stresses the association of the statements with the images whereas the Yinyang waxing and waning theory is just a tool to account for his exegesis. The difference be- tween them reflect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Han Yi in the Qing scholar's view and the han Yi itself Key words: Zhouyi Yu shi Xiao xi the profound purport of Yinyang alternation; Na jia theory by moon phases, diagram of 64 hexagrams,waxing waning transformation 张惠言,生于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卒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字皋闻,一字皋文, 号茗柯,武进人。(《清儒学案新编七·张惠言〈茗柯学案》) 作为清代乾嘉年间学者,张惠言治学大略,纪磊在《虞氏易义补注》有所说明“及读董氏后《序》 收稿日期:2006-1208 作者简介:黎馨平(1975-),女,江苏镇江人,哲学博士,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讲师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周 易研 究 年 第 期 总 第八 十 四 期 张惠言《周易虞氏消息 》研究 黎 馨 平 山东大学 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中心 , 山东 济南 。。 摘要 《周易度氏消息 》一书 , 是 张惠言对 孔子一商粗一 田 王 孙一盂喜一虞翻一 系 “ 易阴 阳大义 ” 发掘的代表性成果 。 其 内容主要描述 了 以“ 乾元 ”为源头 和动力 的 阴 阳流转 的过程 , 即 “ 乾元 ” 的潜存 、 展 开 和 回归 该书的价值 , 本文认 为 , 在 于 启 发我们看到虞翻易学 的两层结构 取象释 辞说 ”与 “ 卦变消息说 ” 不 足之处在 于 , 虞翻释《易 》的 重 心 是放 在对“ 观 象系辞 ” 思路的逆向呈现上 , 由此 以见 “ 辞 ”与 “ 象 ” 的关联 , “ 卦变消息 ”仅是 实现这一 探索 的工 具 。 而 张 氏 为 了 阐述 虞 翻易学 与孟喜 易学 的一 脉相承 , 则 以 “ 卦变消息 ”为虞翻易学 的精欲 。 两者的不 同 , 反 映出清人 的汉 易研究与汉 易本 身 的区别 。 关健词 《周 易虞氏消息 》易 阴阳大义 月体纳 甲说 六 十四 卦卦变消息图 中圈分类号 文 献标识 码 文 编号 一 一 一 , 夕 刃 介 , , , 加 及 。“ , 入‘ ’ 劝昭 一 , , , 卯 一 “ 夕 一夕 , ’ , , , , 于 ’ 眼 ’ 石 雌 竹 一洲 ’ 几 , , 洲 五 ’ 夕 介 玖 一洲 , ’ 范 张 惠言 , 生 于清乾 隆二 十六 年 公元 年 , 卒于 清嘉 庆 七 年 公 元 年 , 字 皋 闻 , 一 字 皋文 , 号茗柯 , 武进人 。 清儒学案新 编七 · 张 惠 言 茗柯学案 川 作为清代乾嘉年 间学者 , 张惠言治学 大 略 , 纪 磊在《虞氏易义 补 注 》有所说 明 “ 及 读董 氏后《序 · · … 收稿 日期 一 一 作者简介 黎娜平 一 , 女 , 江 苏镇江人 , 哲学 博士 , 山东大学易学 与 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中心 讲师
谓先生初学为词赋古文,既成,以为空言未足以明道,乃进求诸六经,取汉诸儒传注读之,尤善郑氏礼 尽求郑氏书,得其易注,善其以易说礼而其注残缺不备,乃更求诸易家言。于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得所 引虞氏注文,稍完具,遂深思天人之际,性命之理。求其易例,三年乃通,述《虞氏义》《虞氏消息》。”2可 见,张氏治学的变化过程是:由文学转向礼学,再由礼学转向易学 张惠言在易学领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虞氏易的辑佚和研究两方面。在虞氏易辑佚的三家中,张 氏最精,所以也被后人作为研究虞氏易的底本。据《古逸书辑本目录(附考证)》说:“孙堂从《周易集解》 《释文》等采庶,辑为十卷。黄奭全袭孙辑,唯别从《周易丛说》等采得十几节为补遗。张惠言《周易虞氏 义》全录经文,载虞注附于各注下,所辑虞注凡见于《集解》、《释文》,皆不复注明,有据他书采得者,则明 其所说,有宋人所引多置不采,以不可全信也。……清儒治虞氏易以张氏为精,故曾钊纪磊、徐昂、李翊 灼诸人皆就其书补缺纠误。”03在虞氏易研究方面张惠言有六本专著,分别为《周易虞氏义》九卷,《虞 氏消息》二卷,《虞氏易礼》二卷,《虞氏易事》二卷,《虞氏易言》二卷,《虞氏易候》卷。此外,“又著《周易 郑氏义三卷》,《周易荀氏九家义》一卷,《周易郑荀义》三卷,《易义别录》十四卷,《易纬略义》三卷,《易图 条辨》二卷,尽括汉易各家古义,皆以羽翼虞氏易者。”(清儒学案新编七·张惠言(茗柯学案》》"其中 《周易虞氏义》与《虞氏消息》最为重要,张惠言在《易虞乐义·自序》里特别强调这两本书,他说:“故求 其条贯,明其统例,释其疑滞,信其亡阙,为《鹭氏义》九,又表其大旨为《消息》两卷。4作为《周易虞氏 义》的大旨与要领,《周易虞消息》是张惠言研究虞氏易的精义所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经部·易类 周易虞氏消息二卷》柯劭忞说:“言治虞氏易,潜心探索,三年始通其要领,乃撰成《虞氏消息》以发明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周易虞氏消息》是张惠言对“易阴阳大义”的探索,并以此作为对二千年来古 易传承的拨乱反正。张惠言认为,从孔子、商瞿到田王孙、孟喜、虞翻,存在着一条关于“易阴阳大义”的 传易脉流,他在《易义别录·周易孟氏》说:“史称孟喜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异书,自言师田生且死 时,枕喜膝,独传喜。梁丘贺以为妄言。喜竟以改师说,不得为博土。今观虞氏所说阴阳消息之序,神明 参两之数,九六变化之用,精变神妙,将非田生之传果有得其秘奥者哉·然遗文所存皆零文碎字,其大义 绝不可见。藉非虞氏,则商瞿所受夫子之微言,其遂歇灭矣。夫学者求田何之传,则惟孟氏此文。求孟 氏之义,则惟虞氏注说其大较也。6 关于“易阴阳大义”,张氏有时又称为“消息”、“阴阳消息”或“易道消息”。他认为,此义自王弼以来 渐被湮灭,在《周易虞氏义·自序》里,张氏说:“孟喜受易家阴阳,其说易本于气而后以人事明之。八卦 十四象,四正七十二候,变通消息。诸儒祖述之,莫能具。当汉之季年,…翻传孟氏学,既作《易注》 奏上之献帝。……翻之言易,以阴阳消息六爻发挥旁通升降上下,归于乾元用九而天下治。……自王弼 以虚空之言解易,唐立之学官而汉世诸儒之说微,独资州李鼎祚作《周易集解》,颇采古易家言而翻注为 多。其后古书尽亡。而宋道士陈抟以意造为龙图,其徒刘牧以为易之河图洛书也。河南邵雍又为先天 后天之图,宋之说易者翕然宗之,以至于今,牢不可拔,而易阴阳之大义盖尽晦矣。”2 张惠言所作的工作就是要恢复“易阴阳大义”。在张惠言之前,惠栋已对汉易作了初步的梳理,张惠 言在《周易虞氏义·自序》里说:“清之有天下百年,元和徵士惠栋始考古义孟京郑荀氏,作《易汉学》,又 自为解释曰《周易述》。然授拾于亡废之后,左右采获十无二三,其所述大氐宗祢虞氏而未能尽通则旁 他说以合之。盖从唐五代宋元明,朽坏散乱,千有余年,区区修补收拾于一旦而其道复明,斯固难 也。2张惠言认为惠栋对“易道”的恢复还不够,在此基础上,他以虞翻易学为核心,进一步加以完善 《周易虞氏消息》一书,便是张惠言对孔门“易阴阳大义”探索最具代表性的成果 ①孙堂所辑虞氏易的本子为《周易虞氏注》十卷本收人《汉魏二十一家易注》。黄奭辑本为《虞翻易注》一卷,收人《黄氏逸书考 在《汉学堂经解》本中可见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谓先生初学为词赋古文 , 既成 , 以为空 言未 足 以 明道 , 乃 进 求诸 六 经 , 取 汉 诸儒传注读之 , 尤善郑 氏礼 。 尽求郑氏书 , 得其易注 , 善其 以易说礼而其注残缺不 备 , 乃 更 求诸易家言 。 于唐 李 鼎柞《周易集解 》得 所 引虞氏注文 , 稍完具 , 遂深思 天人之 际 , 性命之理 。 求其易例 , 三 年乃 通 , 述《虞 氏义 虞 氏消 息 》 。 ’心 〕可 见 , 张 氏治学 的变 化过程 是 由文学转 向礼学 , 再 由礼学转向易学 。 张惠言在易学领域 的成就 , 主要体现在对虞氏易的辑佚 和研究两方面 。 在虞 氏易辑佚的三 家 中 , 张 氏最精 , 所 以也被后人作为研究虞氏易 的底本 。 据《古逸 书辑本 目录 附考证 说 “ 孙堂从《周易集解 》 、 《释文 》等采庶 , 辑为十卷 。 黄爽全袭孙辑 , 唯别从《周易丛说 》等采得 十几 节 为补遗 。 张 惠 言《周易虞 氏 义 》全 录经文 , 载虞注 附于各注下 , 所辑虞注凡见 于《集解 》 、《释文 》 , 皆不 复注 明 , 有据他 书采得 者 , 则 明 其所说 , 有宋人所 引多置不 采 , 以不 可全信也 。 … …清儒治虞氏易以张氏为精 , 故曾钊 、 纪磊 、 徐 昂 、 李栩 灼诸人 皆就其书补缺纠误 。 ” ①阁 在虞氏易研究方面 , 张惠言有六 本专著 , 分别 为《周易虞氏义 》九卷 ,《虞 氏消息 》二卷 ,《虞氏易礼 》二卷 ,《虞氏易事 》二卷 ,《虞氏易言 》二 卷 ,《虞氏易候 》一卷 。 此外 , “ 又著《周 易 郑 氏义 三卷 》 ,《周 易荀 氏九家义 》一卷 ,《周 易郑荀义 》三 卷 ,《易义 别 录 》十 四 卷 ,《易纬略义 》三 卷 ,《易 图 条辨 》二卷 , 尽 括汉 易各家古义 , 皆以 羽翼虞 氏易者 。 ” 清儒 学 案新编七 · 张 惠言 茗柯学案 其 中 , 《周易虞氏义 》与《虞氏消息 》最 为重 要 , 张惠言在《周易虞氏义 · 自序 》里 特 别强 调这两本 书 , 他说 “ 故 求 其条贯 , 明其统例 , 释其疑滞 , 信其亡 阐 , 为《虞 氏义 》九卷 , 又表其大 旨为《消息 》两卷 。 ” 作为《周易虞 氏 义 》的大 旨与要 领 ,《周 易虞氏消息 》是 张惠 言研究虞氏易的精义 所 在 ,《续修 四库 全 书提要 · 经 部 · 易类 · 周易虞氏消息二卷 》柯 肋态说 “ 惠言 治虞氏易 , 潜心探 索 , 三年始通其要领 , 乃 撰成《虞 氏消息 》以发 明 之 。 , , 〕 从更重要 的意义 上说 ,《周易虞 氏消 息 》是 张惠言对 “ 易 阴阳大义 ” 的探索 , 并 以此 作 为对 二千年来 古 易传承 的拨乱反 正 。 张 惠言认 为 , 从孔 子 、 商瞿到 田 王 孙 、 孟 喜 、 虞翻 , 存在 着一 条关 于 “ 易 阴 阳 大义 ” 的 传易脉流 , 他在《易义别 录 · 周 易孟 氏 》说 史称孟 喜好 自称誉 , 得易 家 候 阴 阳灾 异 书 , 自言 师 田生 且 死 时 , 枕喜膝 , 独 传喜 。 梁丘 贺 以为妄 言 。 喜竟 以改师说 , 不得 为博士 。 今 观虞氏所说阴阳消息之序 , 神 明 参两之数 , 九六 变化之用 , 精变神妙 , 将非 田生 之传果有得 其秘奥者哉 · 然 遗文所 存 皆零文碎字 , 其大义 绝 不可见 。 藉非虞氏 , 则 商瞿所 受夫子之微言 , 其遂 歇灭 矣 。 夫 学 者 求 田 何 之 传 , 则 惟孟 氏此 文 。 求孟 氏之义 , 则惟虞氏注说其大较也 。 ”〔 〕 关于 “ 易 阴 阳大义 ” , 张 氏有 时又称为 “ 消息 ” 、 “ 阴 阳消息 ” 或 “ 易道 消息 ” 。 他 认 为 , 此 义 自王 弼 以来 渐被湮灭 , 在《周 易虞 氏义 · 自序 》里 , 张 氏说 孟 喜受易家 阴 阳 , 其说 易本 于气 而 后 以人 事 明之 。 八卦 六 十 四象 , 四 正七 十二候 , 变通 消息 。 诸儒祖述之 , 莫能具 。 当汉之季 年 , … …翻传孟 氏学 , 既作《易注 》 , 奏上 之献帝 。 … …翻之言易 , 以 阴 阳消息六交发挥旁通 升 降上 下 , 归 于 乾元用 九而天 下治 。 … …自王 弼 以虚空之言解 易 , 唐立 之学官而 汉世诸儒之说微 , 独 资州李 鼎 柞作《周 易集解 》 , 颇 采 古易家 言 而 翻注 为 多 。 其后古书尽亡 。 而宋 道士 陈传 以意造 为龙 图 , 其徒刘 牧 以为易 之 河 图洛 书也 。 河南邵 雍又 为先天 后 天 之 图 , 宋之说易者翁然宗之 , 以至于今 , 牢不 可拔 , 而 易阴 阳之大义 盖尽 晦矣 。 ” 张惠言所作的工作就是要恢 复“ 易 阴 阳大义 ” 。 在 张 惠言之前 , 惠栋 已 对汉 易作 了初步的梳理 , 张 惠 言在《周易虞氏义 · 自序 》里说 清之有 天下百年 , 元 和微士 惠栋 始考 古义 孟 京 郑 荀 氏 , 作《易汉 学 》 , 又 自为解释 曰《周 易述 》 。 然 掇拾 于亡废之后 , 左右采 获十无 二 三 , 其所述 大 氏宗称 虞氏而 未 能尽 通 , 则 旁 微他说 以合之 。 盖从 唐 五 代宋 元 明 , 朽 坏 散 乱 , 千 有余 年 , 区 区 修补 收 拾 于 一 旦 而 其 道 复 明 , 斯 固难 也 。 ”图 张惠言认 为惠栋对“ 易道 ” 的恢 复还 不 够 , 在 此 基 础 上 , 他 以 虞翻 易 学 为核 心 , 进 一 步加 以 完善 。 《周易虞氏消息 》一 书 , 便是张惠 言对孔 门 “ 易 阴阳大义 ”探索最具代 表性 的成果 。 ① 孙 堂所辑虞 氏易 的本 子为《周 易虞 氏注 》十 卷本 , 收人《汉 魏二 十一 家易注 》 。 黄 爽辑本 为《虞 翻 易 注 》一 卷 , 收人《黄 氏逸 书考 》 , 在《汉学 堂经解 》本 中可见
(一)概述:“易阴阳大义”—“乾元”的潜存、展开与回归。 张惠言认为,虞翻《易》注所凸显的“易阴阳大义”的主要内容是:“乾元”是阴阳流转的源头和内在驱 动力。乾元在阴阳流转中呈现自身,实现自身,并最终收摄所有的过程,返回自身。这个行程可概括成 “乾元”的潜存、呈现与回归,具体来说分四个步骤:第一阶段,“乾元”的潜在存在:乾元以既济卦的形式 初始立位。第二阶段,“乾元”的初步展开:八经卦及八别卦的生成。第三阶段,“乾元”的完全展开:乾元 统摄六十四卦。第四阶段,“乾元”的自我回归:成既济定。其中,“第三阶段”是张氏“虞氏消息说”最核 心的部分,本文稍后作重点的介绍,现在先对四个阶段作一大概的说明。需要强调的是,张惠言对“乾 元”阴阳流转的描述,是在用心揣摩了虞翻《易》注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为了同时突出这一点,在下面 的说明中用比较虞翻和张惠言两者的方式进行 关于三画卦及六画卦如何具体形成虞翻均没有明确说明,但归纳他在《易传》中的零星注释,可以 得出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乾元”是易阴阳变化的根源。《系辞·下》说:“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虞翻注说:“一谓乾 元。万物之动,各资天一阳气以生,故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第二,“乾坤三画卦”比“乾坤相合的六画卦”生成有优先性,乾坤相合的六画卦”又比“乾坤各自的 六画卦”生成有优先性。因为虞翻认为量初的六画卦由乾坤三画卦合成。如他解释“兼三才而两之,故 易六画而成卦”说:“谓参天两坨,范坤各三爻,而成六画之数也。5关于乾坤相合而成的六画卦,有两 种看法,有的认为成妖济卦,如张惠言所持。有的认为成否卦,如曾钊所持。o8曾钊的论据来自虞翻 《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所释:“谓天地否也。谓否反成泰也。天地壹壶,万物化醇,故有万物 也。”又在“有君臣,然后有上下”中释:“否乾君尊上,坤臣卑下。天尊地卑,故‘有上下也。m应该说虞 翻认为乾坤相合成否卦的可能性较大,但从虞翻整个体系而言,若成既济卦,则更利于体系的前后衔接。 第三,(1)八卦的三画卦由“在天成象”而显示。(2)三画卦形成的次序是:乾坤一坎离一震兑一巽 艮。关于(1),虞翻释《系辞上》“在天成象”,说:“谓日月在天成八卦。震象出庚,兑象见丁,乾象盈甲,巽 象伏辛,艮象消丙,坤象丧乙,坎象流戊离象就己,故在天成象也。”释《系辞下》“于是始作八卦”,说: 谓庖牺观鸟兽之文,则天八卦效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乃四象所生, 非庖牺之所造也。故曰:象者,像此者也。则大人造爻象以象天,卦可知也。而读易者,咸以为庖牺之 时,天未有八卦,恐失之矣。天垂象示吉凶,圣人象之,则天已有八卦之象。”7关于(2),虞翻认为是有 了乾坤六画卦后,两者二五爻摩荡而成。他释《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说:“太极,太一也。分为天地,故生两仪’也。四象,四时也。两仪,谓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离震 兑。震春兑秋,坎冬离夏。故‘两仪生四象’。……乾二五之坤,则生震坎艮。坤二五之乾,则生巽离兑 故‘四象生八卦’。乾坤生春,艮兑生夏,震巽生秋,坎离生冬者也。”又释《系辞上》“八卦以象告”,说:“在 天成象。乾二五之坤,则八卦象成,兑口震言,故·以象告’也。”7 第四,六子的六画卦,是由乾坤六画卦而生或是由既济卦而生。如他释《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观 变于阴阳而立卦”,说:“倚,立。参,三也。谓分天象为三才,以地两之,立六画之数,故“倚数’也。谓立 天之道曰阴与阳。乾坤刚柔,立本者。卦谓六爻。阳变成震坎艮,阴变成巽离兑,故‘立卦’。六爻三变, 三六十八,则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是也。《系》曰:阳一君而二民,阴二君而一民,不道乾坤者 也。叫5其中,“六爻三变,三六十八,则十有八变而成卦”如果以既济卦生六子解释,可得通顺 综合以上四点,虞翻认为八卦的卦画生成次序可能为:乾元一乾坤三画卦一乾坤相合六画卦(否卦, 或既济卦)一乾坤各自的六画卦一六子的三画卦一六子的六画卦。但问题是,虞翻又认为八卦的三画卦 是“在天成象”,取“月体纳甲说”,与“乾坤坎离”密切相关。所以张惠言作了精心的安排,即乾元一乾坤 三画卦一乾坤相合六画卦为既济卦(蕴涵坎离三画卦)—“月体纳甲说”所完成八卦的三画卦一既济卦分 离出乾坤各自的六画卦——乾坤六画卦生六子的六画卦或既济卦生六子的六画卦。其中,乾坤相合六 ①见曾钊释《系辞上γ“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e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一 概述 “ 易阴 阳大 义 ” — “ 乾元 ” 的潜存 、 展 开与 回归 。 张惠言认 为 , 虞翻《易 》注所 凸显 的“ 易 阴 阳大义 ” 的主要 内容是 乾元 ”是 阴 阳流转 的源 头 和 内在驱 动力 。 乾元在 阴阳流转 中呈 现 自身 , 实现 自身 , 并 最终 收摄 所 有 的过 程 , 返 回 自身 。 这 个行 程 可 概 括 成 “ 乾元 ” 的潜存 、 呈现 与回归 , 具体来说分 四个步骤 第一 阶段 , “ 乾元 ” 的潜 在存在 乾元 以 既济卦 的形 式 初始立位 。 第二 阶段 , “ 乾元 ” 的初步展 开 八经 卦及八别卦的生成 。 第三 阶段 , “ 乾元 ” 的完全展 开 乾元 统摄六 十 四卦 。 第四 阶段 , “ 乾元 ”的 自我 回归 成既 济定 。 其 中 , “ 第三 阶段 ” 是 张 氏 “ 虞 氏消息说 ” 最 核 心 的部分 , 本 文稍后作重点 的介绍 , 现在先对 四 个 阶段 作一 大概 的说 明 。 需 要 强 调 的 是 , 张 惠 言对 “ 乾 元 ” 阴阳流转的描述 , 是在用 心揣摩 了虞翻《易 》注 的基 础 上 提 出的 , 所 以 , 为了 同时 突 出这 一 点 , 在 下 面 的说明中用 比较虞翻 和张惠言两者的方式进行 。 关于三 画卦及 六 画卦如何具体形 成 , 虞翻均 没有 明确说 明 , 但归 纳他 在《易传 》中的零 星 注 释 , 可 以 得 出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 , “ 乾元 ”是 易 阴 阳变化 的根 源 。 《系辞 · 下 》说 天 下 之 动 , 贞夫 一 者 也 。 ”虞 翻 注 说 一 谓 乾 元 。 万物之动 , 各资天一 阳气 以生 , 故 ‘ 天 下之动 , 贞夫一 者也 ’ 。 ”困 第二 , “ 乾坤三 画卦 ” 比 “ 乾坤相合 的六 画 卦 ” 生成 有优先性 , “ 乾坤相合的六 画 卦 ” 又 比“ 乾坤 各 自的 六 画卦 ”生成有优先性 。 因为虞翻认为最初 的六 画卦 由乾坤 三 画 卦合成 。 如他解 释 “ 兼三 才 而 两 之 , 故 易六 画 而成 卦 ” , 说 谓参天 两 地 , 乾坤 各三 交 , 而成 六 画 之 数也 。 ”朗 关 于 乾 坤相 合而 成 的六 画 卦 , 有两 种看法 , 有 的认 为成既济卦 , 如 张 惠 言 所 持 。 有 的认 为成 否 卦 , 如 曾钊 所 持 。 ① 曾钊 的论 据 来 自虞 翻 《序卦 》 “ 有 天地 , 然后 有万物 ” 所 释 谓 天 地 否 也 。 谓 否 反 成 泰 也 。 天 地 壹 壶 , 万 物 化 醇 , 故 ‘ 有 万 物 ’ 也 。 ”又在“ 有 君 臣 , 然后 有 上 下 ” 中释 否乾君 尊 上 , 坤 臣 卑下 。 天 尊地 卑 , 故 ‘ 有上 下 也 。 ” ,川 应 该 说 虞 翻认为乾坤相合成否 卦 的可能性较 大 , 但从虞 翻整个 体系而 言 , 若成既济卦 , 则更利 于体系 的前后衔接 。 第三 , 八 卦的三 画 卦 由 “ 在 天 成 象 ” 而 显 示 。 三 画 卦形 成 的次 序是 乾 坤一坎 离一震 兑一粪 良 。 关 于 , 虞 翻释《系辞上 》 “ 在 天成象 ” , 说 谓 日月在天成八 卦 。 震象 出庚 , 兑象见 丁 , 乾象盈 甲 , 龚 象伏辛 , 良象消丙 , 坤象丧 乙 , 坎象流戊 , 离象就 己 , 故 ‘ 在 天成 象 ’也 。 ” 释《系辞下 》“ 于 是始作 八 卦 ” , 说 “ 谓厄牺观鸟兽之文 , 则 天八 卦效之 。 易有 太极 , 是 生 两仪 , 两 仪生 四 象 , 四象生八 卦 。 八卦乃 四 象所 生 , 非厄牺之所造 也 。 故 日 象者 , 像此 者 也 。 则 大 人 造 艾 象 以 象 天 , 卦 可 知也 。 而 读 易 者 , 咸 以 为疙 牺之 时 , 天未有八卦 , 恐 失之矣 。 天垂 象 , 示 吉凶 , 圣人 象之 , 则 天 已 有八 卦之 象 。 ’ , 〕关 于 , 虞翻认 为 是 有 了乾坤 六 画 卦后 , 两者 二 五交摩荡而成 。 他 释《系辞上 》 “ 易有太极 , 是生两仪 , 两 仪生 四 象 , 四 象生八卦 ” 说 太极 , 太一 也 。 分 为天地 , 故 ‘ 生两 仪 ’也 。 四 象 , 四 时 也 。 两 仪 , 谓 乾 坤 也 。 乾 二 五 之 坤 , 成 坎 离震 兑 。 震 春兑秋 , 坎冬离夏 。 故 ‘ 两仪生 四 象 ’ 。 … …乾二五 之坤 , 则生震 坎 良 。 坤二五 之乾 , 则 生粪 离兑 。 故 ‘ 四象生八卦 ’ 。 乾坤生春 , 良兑生 夏 , 震 粪生秋 , 坎离生冬 者也 。 ” 又释《系辞上 》“ 八卦 以象告 ” , 说 在 天成象 。 乾二五之坤 , 则 八 卦象成 , 兑 口 震 言 , 故 ‘ 以象告 ’也 。 ”川 第 四 , 六子 的六 画卦 , 是 由乾坤 六 画 卦而 生或是 由既济卦而生 。 如他释《说卦 》 “ 参天两地而倚 数 , 观 变于 阴 阳而立 卦 ” , 说 倚 , 立 。 参 , 三也 。 谓分天象 为 三才 , 以 地 两 之 , 立 六 画 之数 , 故 ‘ 倚 数 ’也 。 谓 立 天之道 日 阴与 阳 。 乾坤 刚柔 , 立 本者 。 卦谓六 艾 。 阳变成震坎 良 , 阴变成龚离兑 , 故 ‘ 立卦 ’ 。 六艾 三变 , 三六 十八 , 则 十有八变而成 卦 。 八卦而 小成 , 是也 。 《系 》曰 阳一 君 而二 民 , 阴二 君 而 一 民 , 不 道 乾坤 者 也 。 ”困 其 中 , “ 六 艾 三 变 , 三六 十八 , 则 十有八 变 而成卦 , , 如果 以既济卦生六子解 释 , 可 得通顺 。 综合 以上 四点 , 虞翻认 为八卦的卦 画生成 次序可 能为 乾元一乾坤 三 画 卦一乾坤 相合六 画 卦 否 卦 , 或既济卦 一乾坤 各 自的六 画卦一六 子 的三 画卦一六 子 的六 画卦 。 但 问题 是 , 虞翻又认 为八 卦 的三 画 卦 是 “ 在天成象 ” , 取 “ 月体纳 甲说 ” , 与 “ 乾坤坎离 ” 密 切 相关 。 所 以 张 惠 言作 了精 心 的安 排 , 即乾元一乾 坤 三 画卦一乾坤相合六 画 卦为既济卦 蕴 涵坎离三 画 卦 一 “ 月体纳 甲说 ”所完成八 卦 的三 画卦一既济卦分 离出乾坤各 自的六 画卦 — 乾坤六 画卦生 六 子 的六 画 卦或 既济 卦生 六 子 的六 画卦 。 其 中 , 乾 坤 相 合六 见 曾钊 释《系辞上 》“ 天 尊地卑 , 乾坤定矣 ”
画卦成既济卦,是张氏勾勒虞翻体系有所改造的地方,可能与虞翻本意不同但就完善虞翻《易》注体系 而言,又是一值得肯定的思路,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乾元”的潜存状态,里面交错着四层关系: 第一层“乾元”,是阴阳流转的源头和动力。 第二层:乾元和乾三画相形俱生,此种关联是在微妙的阴阳转瞬流变中实现的。 第三层:乾坤相与并生,有乾元即有坤元,有乾三生成,即有坤三画生成。 以上三层,因虞翻没有具体论述,张氏就借《易纬(乾凿度》说明。《乾凿度》说:“易无形畔。易变而 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清轻者上为天,浊 重者下为地。”张氏在《周易虞氏消息·易有太极为乾元弟一》中发挥道:“圣人以三画象一七九,而谓 之乾,即太极也。既立乾,然后效之而为坤。则以乾象天,以坤象地。七九象阳之气,八六象阴之气,而 以一为乾元。故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10乾为“一七九”,相当于乾三画,气为“二八六”,相当于 坤三画,两者相与俱生,张氏说:“二丽于一,乾有元而坤凝之以为元,其实坤无元也,”(《易有太极为乾元 弟一》)0“乾元”即“一七九”中的“一”,“太极”则是“一七九”之气复变后所成的“一”,“太极”统摄“乾 元”,但以“乾元”为气动之机。此种过程又可以《乾治度》太易、大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表示:“易无 形畔者,太易也,未见气也。‘一七九’日气变是太初也……易变而为一者,太易动而有气也。……函 三为一,故复变为一。此一为形变之始,则犹太始也。有形而无质,是为太极。分为天地而有质,乃为太 素。”(《易有太极为乾元弟-》10“太易动而有气”,就是“乾元”。李锐在《周易虞氏略例·乾弟三》说: “(《公羊传》)何休云:变一为元,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即乾元之义 也。”11“太极”衔接着“天地”产生的“形”与“质”阶段,张惠言说:“天地既立,则太极之气,出阳入阴,变 天化地以生万物,是乃所谓易也。”(《易有太极为乾元弟一》)10“太极”之气,以“乾元”之流行为先机 太极”出阳入阴变化万物,即“乾元”出阳人阴变化万物。此处张氏特别的强调“太极”的概念,可能是为 了圆融虞翻“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等相关注释 第四层:上二、三层是分开来看乾坤的生成,合起来看,乾坤相形俱生,有乾一画即有坤一画,乾坤的 初始存在实际就是以既济卦的形式存在。而由既济卦上下卦体看,坎离三画卦从而也相应存在。乾 坤、坎、离是乾元”初立中天然的存在。由于此种密切的关系,张惠言概括为“乾变坤化皆以坎离为用”, 而引申出和“月体纳甲说”的关系 以上四层关系,蕴涵在同一的空间状态里,从逻辑上可以划分,而就时间先后上说,难以区分,是混 沌一体的,都可看成是“乾元”未展开前的潜在状态,它包括了乾、坤、坎、离四个三画卦,及“既济”一个六 第二阶段:“乾元”的初步展开:八经卦及八别卦的形成。张惠言认为,八经卦的形成,是依照“月体 纳甲说”而来,震、兑、乾是月体逐渐满盈,巽、艮、坤是月体逐渐亏缺。因为第一阶段里已经生成三画卦 的“乾坤坎离”,所以加上此处的“震兑巽艮”三画卦,八卦的三画卦就完成了。八卦六画卦的形成,有两 个步骤,其一,乾坤六画卦的形成。由既济卦分阴分阳,析出乾坤六画卦。其二,六子六画卦的形成 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由既济卦生六子,张惠言称为“十有八变而成卦”。张惠言说:“六爻三变者,谓坎 则初二三,离则四五上,震则三四五,巽则初二上,艮则初五上,兑则二三四也。十有八变而六子之卦成, 乾坤与之俱出入八方之气。”《乾坤六位弟四》0指的是,由既济初二三变,则成坎卦。由既济四五上 变,则成离卦。由既济三四五变,则成震卦。由既济初二上变,则成巽卦。由既济初五上变,则成艮卦 由既济二三四变,则成兑 共十有八变,成六子之卦。二是由乾坤六画卦二、五爻直接摩荡,而生 坎、离六画卦和其余四子的六画卦。其实,两种方式没有本质的冲突,因为既济卦其实就是乾坤存在的 另一种形式。生六子的顺序,按照第二种方式,又可看出“坎离”六画卦比其余“四子”六画卦的生成有优 先权。由此,这个阶段较前多出“震、兑、巽、艮”四个三画卦,及乾坤及六子的六画卦。 总的来说,虽然在后面第三阶段中,乾、坤、坎、离、震、兑、巽、艮、既济九卦的六画卦也可由另一种方 式展现,但无疑,在张氏的描述系统中,九卦的生成在此还别有捷径,相对其余五十五卦,生成时间具有 优先性。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画卦成既济卦 , 是张 氏勾勒虞翻体系有所改造的地方 , 可能与虞翻本意不 同 , 但就完善虞翻《易 》注体系 而言 , 又是一值得 肯定 的思路 , 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 阶段 乾元 ” 的潜存状态 , 里 面交错着 四层关系 第一层 “ 乾元 ” , 是 阴阳流转的源头和 动力 。 第二层 乾元 和乾三 画相形俱生 , 此种关联是在微妙的阴阳转瞬流变中实现 的 。 第三层 乾坤相 与并生 , 有乾元 即有坤元 , 有乾三生成 , 即有坤三画生成 。 以上 三层 , 因虞翻没 有具体论述 , 张 氏就借《易纬 乾凿 度 》说 明 。 《乾凿度 》说 “ 易无形畔 。 易变而 为一 , 一 变而 为七 , 七 变而 为九 , 九者气变之究也 。 乃 复变而 为一 。 一 者 , 形 变之始 。 清轻者上 为天 , 浊 重者下 为地 。 ’心 〕张 氏在《周易虞氏消息 · 易有太极 为乾元弟一 》中发挥道 圣人 以三 画象一 七 九 , 而 谓 之乾 , 即太极也 。 既立 乾 , 然后 效之而为坤 。 则 以乾象天 , 以坤象地 。 七 九象阳之气 , 八六 象 阴之气 , 而 以一为乾元 。 故 曰 天下之动 , 贞夫一 者也 。 ”〔 乾为 “ 一七 九 ” , 相 当于乾三 画 , 阴气为“ 二八六 ” , 相 当于 坤三 画 , 两者相 与俱生 , 张 氏说 二 丽 于一 , 乾有元而坤凝之 以为元 , 其实坤无元也 。 ” 易有太极 为乾元 弟一 〕“ 乾元 ”即 “ 一七 九 ” 中的 “ 一 ” , “ 太极 ”则是 “ 一 七 九 ”之气复 变后 所成 的 “ 一 ” , “ 太极 ” 统摄“ 乾 元 ” , 但 以 “ 乾元 ” 为气动之机 。 此种过程 又可 以《乾凿 度 》 “ 太 易 、 太初 、 太始 、 太素 ” 四 个 阶段表示 易无 形畔者 , 太易也 , 未见气也 。 ‘ 一七 九 ’曰 气变 , 是太初也 。 … …易变而为一者 , 太易动而有气也 。 … …函 三为一 , 故复变为一 。 此一 为形 变之始 , 则犹太始也 。 有形 而无质 , 是为太极 。 分为天地 而有质 , 乃 为太 素 。 ” 易有太极 为乾元弟一 〔 “ 太易动而有气 ” , 就是“ 乾元 ” 。 李 锐在《周易 虞 氏 略例 · 乾 弟三 》说 “ 公羊传 》何休云 ‘ 变一 为元 , 元 者 , 气也 。 无形 以起 , 有形 以分 , 造起天地 , 天地之始也 ’ , 即乾元之义 也 。 ” ‘ 〕“ 太极 ”衔接着 “ 天地 ”产生 的“ 形 ” 与 “ 质 ” 阶段 , 张 惠言说 天地 既 立 , 则太极 之气 , 出 阳入 阴 , 变 天化地 以生万物 , 是乃所 谓 易也 。 ” 易 有 太 极 为 乾元 弟 一 〕“ 太 极 ”之气 , 以 “ 乾元 ” 之 流行 为先 机 , “ 太极 ” 出阳人 阴变化万物 , 即 “ 乾元 ” 出阳人 阴变化万物 。 此处张 氏特别的强 调“ 太极 ” 的概念 , 可能是为 了圆融虞 翻 “ 易有太极 , 是 生 两仪 ”等相关注释 。 第 四层 上二 、 三层 是分开来看 乾坤 的生成 , 合起来看 , 乾坤 相形俱生 , 有 乾一 画 即有坤一 画 , 乾坤 的 初始存 在实际就是 以既济卦 的形 式 存 在 。 而 由既 济 卦上 下 卦体看 , 坎离三 画 卦从 而 也 相 应 存在 。 乾 、 坤 、 坎 、 离是“ 乾元 ”初 立 中天然 的存在 。 由于此种密切 的关 系 , 张 惠言概括 为 “ 乾变坤化 皆以坎离为用 ” , 而 引 申出和“ 月体纳 甲说 ” 的关系 。 以上 四 层关 系 , 蕴涵在 同一 的空 间状态里 , 从逻辑 上 可 以划 分 , 而 就时 间先后 上 说 , 难 以 区 分 , 是 混 沌一体的 , 都可看成是 “ 乾元 ”未展开前 的潜在状态 , 它包括 了乾 、 坤 、 坎 、 离 四个三 画卦 , 及 “ 既济 ”一个六 画卦 。 第二 阶段 乾元 ” 的初 步展开 八经 卦及八别卦的形 成 。 张 惠言认 为 , 八经 卦 的形 成 , 是依照 “ 月 体 纳 甲说 ”而来 , 震 、 兑 、 乾是 月体逐渐满盈 , 粪 、 良 、 坤是 月体逐 渐亏 缺 。 因为第一 阶段 里 已 经 生 成三 画卦 的 “ 乾坤坎离 ” , 所 以加上此处 的“ 震兑翼 良”三 画卦 , 八卦的三 画 卦就完成 了 。 八 卦六 画 卦 的形 成 , 有 两 个 步骤 , 其一 , 乾坤 六 画 卦 的形成 。 由既济卦分阴分阳 , 析 出乾坤六 画卦 。 其二 , 六子 六 画卦的形成 。 可 以采取两 种方式 。 一 是 由既济卦生六子 , 张惠言称为“ 十有八变而成卦 ” 。 张惠言说 “ 六交三 变者 , 谓坎 则初二三 , 离则 四 五上 , 震则 三 四 五 , 粪则初 二上 , 良则初 五上 , 兑则二三 四 也 。 十有八变而六子之卦成 , 乾坤与之俱 出人八方之气 。 ” 乾坤 六 位 弟 四 〕指 的是 , 由既济初二 三 变 , 则成坎 卦 。 由既 济四 五 上 变 , 则成离 卦 。 由既济三 四五变 , 则成震 卦 。 由既济初 二上 变 , 则 成 粪 卦 。 由既济初 五 上 变 , 则成 良卦 。 由既济二 三 四 变 , 则 成兑 卦 。 一 共 十 有八 变 , 成 六 子 之 卦 。 二 是 由乾坤 六 画 卦二 、 五 交直接摩 荡 , 而 生 坎 、 离六 画 卦和其余 四 子 的六 画 卦 。 其实 , 两种方式没 有本 质的 冲突 , 因为 既济卦其 实就是 乾坤存在 的 另一种 形 式 。 生六 子 的顺 序 , 按 照第二种方式 , 又可看 出“ 坎离 ”六 画 卦 比其余“ 四子 ”六 画卦 的生成有优 先权 。 由此 , 这个 阶段较前 多 出“ 震 、 兑 、 粪 、 良 ”四 个三 画卦 , 及乾坤及六子 的六 画卦 。 总 的来说 , 虽 然在后 面第三 阶段 中 , 乾 、 坤 、 坎 、 离 、 震 、 兑 、 粪 、 良 、 既济九卦的六 画卦也 可 由另一种方 式展现 , 但无 疑 , 在 张 氏 的描 述系统 中 , 九 卦的生成在 此 还别有捷径 , 相 对 其余五 十五 卦 , 生 成 时间具有 优先性
第三阶段:“乾元”的完全展开:“乾元”统摄六十四卦。在内在的理路上,此句隐含的意思就是,六 十四卦即“乾元”。意思是非六十四卦外别有一个“乾元”。六十四卦是流动的“活物”,不是一旦成型,就 无法改变的僵物。因为,每一卦中均有“乾元”运行的生机与灵性,每一卦都有成为其余六十三卦的潜 能。所以,“乾元”的本质就是卦的“变易”与“生机”的形容,是“生生之谓易”的显现,可以说,清人对“乾 元”概念自觉的重视与提摄,反映出易学象数思维的提升。所以,“乾元”统摄六十四卦,用另一个命题表 达也就是,六十四卦之间的转换关系是什么·张惠言归纳虞翻《易》注中主要的卦的变化,总结出“六十 四卦消息图”,用此图表示虞翻《易》注中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从而将虞易潜在的卦之转变的远近、难易 结构呈现出来。 第四阶段:“乾元”的自我回归:成既济定。“成既济定”是虞翻注《易》的体例虞翻在注释《说卦传》 “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时说:“乾变而坤化,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成既济定。虞氏以“成既济定”, 为六十四卦变化的最终去向,因此在注《易》中,当六十四卦取象涉及到要从别卦寻朱时,虞翻坚持以此 卦“爻变”能指向“既济卦”的方向为准取“别卦”。张惠言对虞翻六十四卦“成既济定”的体例有详细的研 究,比如在虞翻对六十四卦的注释里,其中共十八卦明确说出“成既济”,有十六卦没有明确的说出成既 济,但观各卦爻变注释终成既济卦。除此三十四卦外,还有三}卦·虞翻爻变的注释比较模糊,或成他 卦,或成既济卦。张惠言由此总结认为:“《系》注云:乾六二四上非正,坤六爻初三五非正,是谓杂物 此知卦位皆当成既济也。其在锶不备,或洎息中阴阳未成,乃为别例,如坤之成观,师之成比等是也 (经注详之)。”(《敕元用九弟八》)他主要是对虞翻模棱两可的三十卦“未成既济定”的原因作了自己 的说明,但归根结底他也认为六十四卦都最终变为既济卦,只是因“乾元”流转中情势的不同,而难易有 所区别而已 从整体上,以上四个阶段“乾元初始立位就为既济卦”、“乾元的初步和完全展开都是以“月体纳甲 说’的方式”、“乾元最终的回归也是既济卦”张惠言所用的主要概念有乾元、既济卦、月体纳甲说。就 既济卦”而言,张氏以为乃是“坎离之象”。在《周易虞氏消息·乾元用九弟八》里,张氏说:“既济,坎离 之象也。九六者,坎离之数也。乾变坤化皆以坎离为用,故曰:用九用六。”又说:“然阴阳虽分用九用六, 皆以乾元摩荡,故日:天下之动贞夫一。乾元用九而天下治。0所以,张氏是在尊重虞翻注释的基础 上,用“乾(天)、坤(地)、坎(日)离(月)”这条线索贯穿《易经》卦画体系之始终,不能不让人赞叹他运思 的巧妙和严密。 (二)重点探讨:第二阶段“乾元”之展开 第二阶段“乾元”之展开,浓缩在张惠言所作的“六十四卦消息图”及“卦名图”中,前者是对六十四卦 转化关系的整体结构的描述,后者是对前者的探索性说明,对其中蕴涵的消息之义发挥阐述。在此文 中,以前者为主。关于“六十四卦消息图”笔者简化其图如下:10 临-升-明夷解震 邐-无妄讼家人-巽 泰-井-既济-损-归妹-节-贲-旅-蛊-随否-因-未济-渐-咸-涣-噬嗑-丰-益-恒 过 中孚 观一晋-艮 大壮需兑 乾 谦-履-师-同人-比-大有-离-坎-屯鼎 豫-小畜-萃-大富-蹇-睽-大过-颐一蒙-革 (阳盈) (阴虚) 六十四卦消息图”简图 从总体上看,该图分为“阳盈”、“阴虚”两部分,各自的主干都依据“月体纳甲说”由上向下排列。“阳 盈”图中,复、临、泰代表“月体纳甲说”里“出震、息兑盈乾”的阶段,而后泰极否来,观、剥、坤是“月体纳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三 阶段 “ 乾元 ” 的完全展开 乾元 ”统摄六 十 四 卦 。 在 内在 的理 路上 , 此句隐含 的意思 就是 , 六 十 四卦即 “ 乾元 ” 。 意思是非六 十 四 卦外别有 一个 “ 乾元 ” 。 六 十 四 卦是 流动的 “ 活物 ” , 不 是一旦成 型 , 就 无法改 变 的僵物 。 因为 , 每一 卦 中均有“ 乾元 ”运 行 的生 机 与灵 性 , 每一 卦都有成 为其余 六 十三 卦 的潜 能 。 所 以 , “ 乾元 ”的本质就是卦的 “ 变易 ”与 “ 生机 ” 的形容 , 是 “ 生 生 之谓 易 ” 的显 现 , 可 以说 , 清人 对 “ 乾 元 ”概念 自觉 的重视与提摄 , 反 映出易学象数思维 的提升 。 所 以 , “ 乾元 ”统摄六 十 四卦 , 用另一个命题表 达也就是 , 六 十四 卦之间 的转换关系是什么 · 张惠 言归纳虞翻《易 》注 中主要 的卦 的变化 , 总 结 出 “ 六 十 四卦消息图 ” , 用此 图表示虞翻《易 》注 中六 十四卦之 间的关系 , 从而将虞易潜在 的卦之转变 的远 近 、 难易 结构呈 现 出来 。 第 四 阶段 乾元 ”的 自我 回归 成 既济定 。 “ 成既 济定 ” 是虞翻注《易 》的体例 , 虞翻在 注 释《说 卦传 》 “ 然后 能变化 , 既成万 物也 ”时说 “ 乾变而坤化 , 乾道变化 , 各正 性命 , 成既济定 。 ’ , 〕虞 氏 以 “ 成既 济定 ” , 为六 十 四 卦变化 的最 终去 向 , 因此在注《易 》中 , 当六 十 四 卦取象涉及 到要从别卦寻 象 时 , 虞翻坚 持 以此 卦 “ 交变 ”能指 向“ 既济卦 ” 的方 向为准取“ 别卦 ” 。 张 惠言对虞翻六 十 四卦 “ 成 既济定 ” 的体例有详细 的研 究 , 比如在虞翻对 六 十 四 卦的注释里 , 其 中共十八卦明确说 出 “ 成既 济 ” , 有 十 六 卦没 有 明确 的说 出成既 济 , 但观各卦交变注释 , 终成既济卦 除此三 十 四卦外 , 还 有三 十卦 , 虞翻 艾 变 的注 释 比较 模 糊 , 或成他 卦 , 或成既济卦 。 张 惠言 由此 总结认为 ‘ , 系 》注云 乾六 艾 二 四 上 非正 , 坤六 艾初 三 五 非 正 , 是谓 杂 物 。 此知卦位 皆当成既济也 。 其在 消卦德不备 , 或消息 中阴阳未成 , 乃 为别例 , 如坤之成观 , 师之成 比等是也 经注详之 。 ” 乾元 用九弟八 》 。〕他主要 是对 虞翻模棱两 可 的三 十 卦“ 未成 既济定 ” 的原 因作 了 自己 的说明 , 但归根 结底他也认 为六 十四卦都最终变为既 济卦 , 只是 因 “ 乾元 ”流 转 中情势 的不 同 , 而难 易有 所 区别而 已 。 从整 体上 , 以上 四 个 阶段 “ 乾元初始立 位 就 为 既 济卦 ” 、 “ 乾元 的初 步 和完 全 展 开 都 是 以 ‘ 月 体纳 甲 说 ’的方式 ” 、 “ 乾元最 终 的 回归也是 既 济卦 ” , 张 惠 言所 用 的 主要 概 念 有 乾元 、 既 济卦 、 月 体纳 甲说 。 就 “ 既济卦 ”而 言 , 张 氏以为乃 是 “ 坎离之象 ” 。 在《周 易 虞氏消息 · 乾元 用 九弟八 》里 , 张 氏说 既济 , 坎 离 之象也 。 九六 者 , 坎离之数也 。 乾变坤化 皆以坎离 为用 , 故 曰 用 九用六 。 ”又说 然 阴 阳虽分用 九用 六 , 皆以乾元摩荡 , 故 曰 天下 之 动 贞 夫 一 。 乾 元 用 九 而 天 下 治 。 ’ , 。〕所 以 , 张 氏是 在 尊 重 虞 翻 注 释 的基 础 上 , 用 “ 乾 天 、 坤 地 、 坎 日 、 离 月 ’这 条线索贯 穿《易经 》卦 画 体系之始终 , 不 能不让 人 赞叹他 运 思 的巧妙 和严密 。 点探讨 第二 阶段 “ 乾元 ”之展 开 。 第 二 阶段 “ 乾 元 ”之展开 , 浓 缩在 张 惠言所作 的 “ 六 十 四 卦消息 图 ”及 “ 卦名 图 ” 中 , 前者 是对 六 十 四 卦 转化关系 的整体结构 的描述 , 后 者是 对前者 的探 索性说 明 , 对 其 中蕴 涵 的 消 息 之 义 发 挥 阐述 。 在 此 文 中 , 以前者 为主 。 关于 “ 六十 四 卦消息 图 ” , 笔者简化其图 如下 〕 复 遴 临 一 升 一 明 夷 一 解 一 震 逻一 无妄一 讼 一 家人 一 共 泰 一 井 一 既 济 一 损 一 归妹 一 节 一 贪 一 旅 一 盔 一 随 否 一 困 一 未济一 渐 一 成 一 涣 一 噬 咳 一 丰 一 益 一 恒 小 过 中孚 观 一 晋 一 良 大 壮 一 需 一 兑 剥 央 坤 乾 谦 一 展 一 师 一 同人 一 比 一 大 有 一 离 一 坎 一 屯 一 鼎 像 一 小 畜 一 萃 一 大 畜 一 冬 一 睽 一 大 过 一 颐 一 蒙 一 革 复 遴 阳 盈 阴 虚 “ 六 十 四 卦 消息 图 ” 简 图 从 总体上看 , 该图分为 “ 阳盈 ” 、 “ 阴虚 ”两 部分 , 各 自的主干都依 据“ 月体纳 甲说 ” 由上 向下 排列 。 “ 阳 盈 ” 图 中 , 复 、 临 、 泰代表 “ 月体纳 甲说 ”里 “ 出震 、 息兑 、 盈 乾 ” 的 阶段 , 而 后 泰极 否来 , 观 、 剥 、 坤 是 “ 月体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