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研究 1990年第1期(总第五期) 殷周龟卜考 刘玉建 “《易》本卜筮之书”,(《汉书· 撰。”元陸森著《玉灵聚义》五卷,(已 艺文志》)人们常常“卜筮”联用。实际散,故日聚义。)明杨时乔芸《龟卜辨》, 上,“卜”与“筮”并不是一回事。“卜” (已佚,故辫之。)清熙年间胡煦著《卜 指龟卜,“笈”指蕾篮。古之占卜以龟为法荤考》卷。(巳关,故乃考证。)现 主,龟甲之不足,代之以兽骨。但周秦典仅有扬,胡之书,余者皆亡佚。殷墟甲骨 籍龟卜连言,而未及兽骨。盖洪于降出土后,无疑对龟卜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实 只言龟而不言骨,乃省文之故、并非像有证意义。民国年间,依据实物对龟卜研 的学者所云“周秦之人不知有骨卜之事”。究有重大价值的,当首推甲骨学大家董作 近年来有新的资料表明,一批距今约800宾之力作《商代龟卜之推测》。(《安阳 年的甲骨契刻符号,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发掘报告》第一期)解放后,大陆学者系 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士(《人民日报》统论述龟卜之著作、论文实不多见。间或 1987.1223报导),可知占卜起源很早。正有论之者,或仅依文献而“纸上谈兵” 如史公所言:“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或重之实物而忽视经师之诠解,似有偏颇。 《史记·龟策列传》)然“三代之兴,至于论之文献甚详的胡氏之著及考之实物 各据祯祥。(同上)《尚书…洪范》云:颇细的董氏之作,由于距今时间较长、即 “女则有大疑,谋及卜筮 易·系本较少的缘故,一般读者不易见之。笔者 辞》:“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壁查力求在文献、实物二者兼顾的基础上,对 者,莫善于蓍龟。”《汉书·艺文志》云: 古代龟卜做一管见之述,以就正于方家。 “蓍龟者,圣人之所用也。”由此可知 “古者大事多用卜”,古人对龟及龟卜颇有 研究,关于龟卜之书也不少。“《尚书》 、龟的种类及取龟 言龟者居多,”(同上)《诗》、《礼》 等典籍里亦常见之。《汉书·艺文志》 (一)氪的种类。 载:“《龟书》五十二卷,《夏龟》二十 古代文献对龟的记载甚多。 六卷,《南龟》二十八卷,《巨龟》三十 1.《尔雅·释鱼》载龟十种: 六卷,《杂龟》十六卷。”汉代龟卜之书甚 一日神龟,二日灵龟,三曰摄龟, 多,但至隋唐时均已亡佚。《隋书·经籍四曰宝龟,五日文龟,六日篮龟,七曰山 志》载《龟经》一卷,注“晋掌卜大夫史苏龟,八日泽龟,九曰水龟,十曰火龟。” 30 5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所谓“神龟”,晋郭璞注:“龟之最龟,盖卜风盛行之股周视龟为国宝,可见 神明。”宋邢昺疏此龟“长尺二寸,明吉 斑 凶,不言而信。”明李时珍云:“甲虫三 所谓“文龟”,郭注:“甲有文彩者, 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上隆而文以法河图日:“灵龟负书丹甲青云’。 天,下平而理以法地。”(《本草纲目》 所谓“筮龟”,《史记·龟策列传》: (《抱朴子》:“千岁灵龟,五色具焉,如a上有持(《索隐》:“揍是古‘稠 玉如石,变化莫测,或大或小,或游于莲字也”。即多而密)著,下有神龟。”又 叶之上,或伏于芪丛之下。”)《南越云:“蓍生满百茎者,其下必有神龟守 志》:“神龟大如拳,而色如金,上下两之,其上常有青云覆之。”郭氏据此说注 边如银齿爪至利,能缘树食蝉。”《庄子此龟“常在蓍丛下潜伏”。 外物篇》及《史记·龟策列传》皆有 余下所谓山龟、泽龟、水龟、火龟 “神龟”的记载。 正如李时珍所云:“山、泽、水、火四种, 所谓“灵龟”,郭注:“涪陵郡出大乃因常龟所生之地而名也。其火在一尺巳 龟,甲可以卜,缘中文似蝠,俗呼为灵者,在水日主龟,在山曰灵龟,皆国之 龟,能鸣。”邢疏:“洛阳曰:“灵龟者,守宝而未能变化者也。年至百千,则具五 玄文五色,神灵之精也’。”)此龟灵诠仅色,而或大或小,变化无常,在水曰神 “次神龟”。 龟,在山日筮龟,皆龟之圣者也。火龟则 所谓“龟”,郭注:“小龟也… 生炎地,如火鼠也。”火龟,言能伏于火, 好食蚊,江东呼为陵龟。”《抱朴子》:郭注:“物有含异气者,不可以常理推。” “鸯龟腹折,见蛇则呷而食之,故楚人呼 考《尔雅》与《本草纲目》之记载, 呷楚龟,江东呼为陵龟,居丘陵也。”故大同小异,有的物同而名异而已。董作宾 《本草纲目》又称“摄龟”为呷蛇龟、陵云:“《尔雅》所载,李氏之说,皆甚近 龟、鸯龟、蝼龟。李时珍云:“既以呷蚊得于事理,故诸龟之命名,后世犹多沿用 名,则摄亦蛇音之转,而绥亦鸯之转也。” 而《尔雅》之十类,实则仅只六类而 (《本草纲目》 巳,盖神、灵、宝之名,不过卜用龟之 所谓“宝龟”,郭注:“书日:‘遗美谥。”(《商代龟卜之推测》以下不再 我大宝龟。”按《尚书·大诰》:“武加注) 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宁(文)王遗 2.《史记·龟策列传》褚氏又记载名 我大宝龟,绍明即命…予得吉卜,予惟龟八种: 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周公欲率诸 “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 侯讨伐叛军,故先卜之,所用之龟即“宝至千万。一日北斗龟,二曰南辰龟,三日 龟”。又《左传·定公八年》经云:“盗窃五星龟,四日八风龟,五日二十八宿龟, 宝玉、大弓。”此谓季氏家臣阳虎叛乱被六曰日月龟,七曰九州龟,八日玉龟。凡 击败之后,改装潜入公室,窃走宝玉及大八名龟,龟图各有文在腹下,文云云者, 《公羊传》:“宝者何,龟青纯”,此某之龟也。”褚氏所云,实属阴阳五行 何休云:“千岁之龟青髯,明于吉凶 家之言。所谓“此某之龟也”,十足的无 谓之宝者,世世宝用之辞。”依何之说,稽之谈。又据褚氏云八龟各有其图,只是 春秋末期的阳虎尚能冒杀头之险,抢走宝“略记其大指,不写其图”,故即使想对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这种不信之说有所了解,也无案可稽,正头低,甲亦前低”(《礼说》以下不再加 如董作宾所言:“惜氏不传,益令人不注)孙诒让亦从惠之说。宋儒王昭禹云 得要领耳。” 盖其形如天下俯而向地,天神而地灵, 3.《周礼·春官》:“龟人掌六龟之下俯向地,则神降而为灵,故日“天龟日 属,各有名物,天龟曰灵属地龟日绎属,灵属’”。(《周礼详解》以下不再加注) 东龟日果属,西龟日属,南龟曰猎属, (2)“地龟曰绎属” 北龟日若属,各以其方之色与体,辨之。 郑注:“地龟黄”,此释地龟甲缘为 关于卜用龟的种类,《周礼》这段记载在古黄色。郑注;“仰者绎”,《尔雅·释 文献中最早也最具权威,古今学者对“六鱼》作“仰者谢”。《释文》亦作“谢”, 龟之属”注疏诠解者甚多,今述之如下:陆氏云;“众家本作射”。郑玄《玉藻》 (1)“天龟曰灵属 注亦作“射”,又云:“射音亦,《周礼》 《说文》:“属,连也”,段注:作绎,《尔雅》作谢。”《释文》:“绎, “凡异而同者日属。”郑玄注:“属,言非音亦,”按与射古音近而字通。郭注 也。”孙诒让云:“属者,连属不一之“仰者繹为“行头仰”,贾疏:“地在 称,故凡物种类不一者。”(《周礼正下法之,故向上仰,”惠士奇云:“行头 义》以下不再加注)按此“”是仰,甲亦前仰。”《说文》段注,“, 而种类不同。郑玄注;“天龟玄”。此解引申为骆驿,”故王昭禹云:“盖其形如 天龟之颜色。《说文》;“黑而有赤色者地上仰而向天,天造始而地续终,缂则有 为玄”,胡煦云:“玄、黄、背、白、赤续终之义,故‘地龟曰绎属’。” 是其色”,(《卜法详考》以下不再加 3)“东龟目果属”。 注)。龟本六色,胡氏将北龟之黑与“玄” 郑注:“东龟青”,此释东龟甲缘为 合称,玄即展也。天龟之体哪一部分为玄色青色,上巳述之。郑注:“前弇果” 呢?《公羊传·定公八年》:“龟青纯”,·《尔雅释鱼》:“前弇诸果”。《说文》 何休注及《释文》皆释“纯”为“缘也”。段注:“《释鱼》:“前弇诸果,后弇诸 《说文》段注:“纯释为缘,实即缘之音猎’,诸即者。”按“诸”为发声,故郑玄省 近假借也。”如此,“龟青纯”即“龟青之,《释文》:“弇,古奄字,于检反,” 缘”。段注:“缘者,沿其边而饰之也。”《说文》:“弇,盖也,”段注:“此与 何休注千岁之“青龟”,缘甲“背髯”,因奄、覆也,音义同。”《释文》:“果, 此,所谓“龟青纯”即“甲缘为青色鲁火反,注裸同。”郑注:“杜子春读 者”(林尹《周礼今注今译》)又《礼记果’为“棵’。”《释文》:“果,众家 乐记》:“青黑缘者,天子之宝龟也,”作裹,唯郭作此字。”孙诒让云:“果 孙诒让引黄以周云:“青緣即东龟,黑缘裸、裹声类并同。”如此,所谓“前弇 即北龟。”按《周礼》所载六龟之颜色,果”,正如贾疏:“(东龟)在阳方,故甲 皆指龟之缘甲而言。故“天龟玄”是谓天向前长而前弇也。杜子春读果为裸者,此 龟甲缘为玄色者。郑玄引《尔雅·释鱼》龟前长后甲短,露出边为裸,故郑引之 注:“俯者灵”,此释天龟之形体。郭璞按《说文》:“果,象果形在木之上,” 注:“行头低”,贾公彦疏:“天在上法段注“果”引申有“诚实勇敢”之意。又 之,故向下低也。”清儒惠士奇云:“行《说文》:“木,冒也,冒地而德,东方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之行。”故王昭禹云:“以其形前长而相见于有事之地,故日猎。” 弇,则有进取之意,东阳作而生,故日 (6)“北龟日若属 郑注:“北龟黑”,此释北龟甲缘为 (4)“西龟曰靄属” 黑色。《尔雅·释鱼》:“右倪不若, 郑注:“西龟白”。此释西龟甲缘为郭注:“行头右伸为右食。”贾疏“不 白色。郑注:“左倪靄”,《尔雅·释若即若也。王昭禹云:“不若亦所以甚言 鱼》:“左倪不类”,郭注:“行头左俾,其若也与《诗》言不显乃所以言其显同 今江东所谓左食者。”《说文》段注:意。故郑注:“右倪若。”贾疏:“(北龟 “左倪不类,右倪不若,借倪为睨也。”亦在阴方,故亦不长前后,而头向右睥 《吕氏春秋·序意篇》:“以日倪而望知·睨。”惠士奇云:“行头右伊,甲亦右 之。”《庄子·天下篇》:“日方中方长。”何谓之“若”?孙诒让《墨子·耕 睨。”按倪、睨相通,睨即侧视。《释柱篇》注:“若,顺也。”王昭禹云: 文》:“靄,力冑反,”《说文》段注:“以其形右保,则古有余,而向乎阴,阴为 “魯回反”,郑注:“力胃反”。按露即顺,故日若,” 雷也。孙诒让云:“雷与类相声近雨不为 以上讲了《周礼》所载六种龟的颜色 发语声,故郑引之从省文。”那昺疏:“儒及形体特征。先儒对郑玄所谓龟有玄、黄 与类小异耳,”贾疏;“不类即雷一也” 青、黑、白、赤六色,盖无争议。然郑氏 王昭禹云:“《尔雅》言不类,乃所以甚释龟之形体特征,过于简单,使后儒所作 言其类也。”《释文》:“,普计反,”疏解有所不一,贾氏、郭氏以释头形为 《宇棠》谓“俾”同俾(毗切反)。主,而惠士奇、孙诒让以释甲形为主。惠 《史记·信陵君传》:“侯生下见其客朱氏云:“贾以睨为睥睨失之,龟人所辨 亥,俾倪,故久立之与其客语,微察公者,甲之体耳,安问龟之左右顾哉?”孙 。”俾倪,《史记索隐》:“不正视氏亦引惠之说。按惠、孙对贾、郭的释头 也。”按俾倪同睥睨,侧视也,了解了以补充以“释甲”,是有意义的。但以此而 上字义,再看看西龟的形体特征。贾疏:否定贾、郭之“释头”则是毫无根据。惠 以其在阴方,故不能长前后,而头向左氏所谓“龟人所辨者甲之体耳,”难道除 相睥睨。”惠士奇云:“行头左俾,甲亦了甲以外,其头之“俯”、“仰”、“左 左长,”孙诒让亦从惠之说。王昭禹云:睨”、“右睨”,不正是体现龟体特征的重 “盖西阳之所,而左为阳方阳兖而阴众围要部位吗?敞先儒惠、孙驳贾氏之说,似 之相薄,而成雷,是以阴而成阳也,故龟不可取。 人于左倪之西龟,则命之雷属。” 以上综合论述了史书所载有关龟的种 (5)“南龟曰猎属”。 类。那么,先民占卜所用之龟,属于哪一 郑注:“南龟亦”,此释南龟甲缭为赤类呢?龍作宾云:“卜用之龟,舍水龟盖 色。《尔雅·释鱼》:“后弇诸猎,”郭莫属矣,”又云:“卜用龟之应属于水龟 注:“甲后长。”郑注:“后弇猎,”郑类,尚有积极之四证:一、体长五六寸 之省“诸”,上已述之。贾疏:“(南龟)至七八寸。二、腹甲共九枚。三、腹下之 亦在阳方,故甲后长而后弇。”王昭禹鳞片十二。四、产于河湖池沼。”学者大 云:“以其形后拿则后长,而其行猎地南多认为董氏直接参加股虚发掘,所言较可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倌。但实际上,殷代卜用龟也有一尺以上上刻月份看,商人一年四季均用龟,无所 和四寸以下者。盖商人并非只用水龟,只谓秋取春用之别”(《甲骨文简论》)按 要是龟,不分种类,皆可用来占之 取龟是一回事,攻龟是一回事,而用龟又 是另一回事。先民之所以“取龟用秋时”, (二)取龟 郑玄注:“秋取龟,及万物成也。”宋儒 陈晋《龟甲文字概论》引董作宾云:朱云:“龟至秋而坚成,可以取之。” 占卜之法,初本完全用龟龟甲不敷用,(《周官句解》以下不再加注)宋儒王与 然后取牛胖骨以代之。当分三期,龟卜期当之引宋儒郑锷云:“龟以甲为用,甲不坚 在河度甲以前,参用骨卜期,当在般之中则无以受钻灼之火,秋则阴用事而坚,于 叶,然卜祭祀则犹专用龟甲。参用天然兽是时而取之。”(《周礼订义》以下不再 骨期,因用骨卜之时,磨刮光润,迨后供加注)先儒至孙诒让及今之学者,皆言 不应求,则两面皆刻文字,参用未经刮削《周礼》之载、郑氏之注(这里仅指“取 之天然骨矣。”陈氏认为董氏之说“有卜龟用秋时”一句),台亚爭理,以为是 词可证,视罗(振玉)说为胜。”按占卜也。盖“取龟及万物戌”之理,不仅 以龟为佳,龟不足代之以骨,故可知殷周周人清尧,戌人也必晓得。所谓“攻龟用 必十分重视龟的收取,而且设有专职营员春时”是指春天攻治龟甲(详下文),攻 以掌取龟之事 治好后,以待随时用之,故“商人一年四 商代的卜用龟,主要是靠诸候国的纳季均用龟”(盖陈氏所谓“用龟”,意谓 贡。每批龟是谁贡来的,数量多少,皆记用龟甲来占卜。)由以上所述,故知, 录在案。一般刻在“甲桥”(详下文)上,“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与一年四季 称“某入若干”、“某来若干”、“某氏均用龟”实乃风马牛不相及。以此认为 若干”。盖进贡龟的多少,亦是王朝考核“无所谓秋取春用之别”,(“春用”乃 诸候官员的一个重要方面。据初步的不完陈氏所言,《周礼》无此语,也无仅仅春 全统计,光是武丁时期商王朝所收到的龟天用龟占卜之意。学者亦不见持有“秋取 甲贡品,总数便在一万二千版以上。另外,春用”之观点,不知陈氏指何而云。)令 商人还常常卜问南方是否有贡龟的,如 人久思而想不通。又陈氏所谓“所言当是 贞:龟不其南氏?(《前编》)有来自南氏汉制”,盖意指《周礼》乃刘歆之伪作。 龟?(《乙编》)盖龟主要产于南方,至于固然,古今学者对《周礼》成书年代及作 神龟、元龟或大龟,实如褚氏所云:“出于者有过争议:有人认为是周公所作;有人 江水中,庐江郡常岁时生龟长尺二寸者二认为是战国之作;有人认为《周礼》成书 十枚输太卜官。”(《龟策传》) 时代的下限在春秋战国之交;再者就是认 周代掌取龟、治龟的官员,《周礼·为是刘歆伪作。然第一及第四说早已被当 春官》有明载:“龟人中士二人,府二人,代学者公认不能成立。退一步讲,假设确 史二人,工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为刘歆“伪作”,那么这种“伪作”(仅 如此众多的官员,专司其职,周人对取、言卜法)的记载,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呢? 治龟之重视,可见一斑。《周礼·春官》甲骨学先祖罗振玉云:“予既据目验知古 龟人“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陈炜卜法概略,证以《周礼》及毛诗、戴礼 湛认为《周礼》“所言当是汉制。从龟甲周秦诸子之言卜事者,多与符合,知股周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