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注易用老考 郑慕雍 叙言 《易》者古代卜筮之书,所以籍群治演化之大例也。《汉志·易 类序》云:“《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 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 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 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 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 属十篇。故日《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 《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兴,田何传之,讫于宣元,有施、 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其于《易》 之肇造流传,言之详矣;第历代相传,因人注述,转渐失真。《四 库提要》日:“《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古之遣法。汉儒言象数, 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机样;再变而为陈、邵,务穷 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 胡瑷、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 《易》遂日启其论端。”要之众说虽纷,不出两派:汉学明象数,宋 儒阐义理;而王弼之注,则扫汉学象数之理障,而开宋儒义理先 导者也。故欲究宋儒之《易》说,不可不先考王弼之《易》注。 《四库》著录《周易注》十卷,《提要》云:“上下经及《略例》魏 本文原载《励学》(山东大学)第三期(一九三五年四月)。 211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王弼撰;《系辞传》丶《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注,晋韩 康伯撰。《隋书·经籍志》以王、韩之书各著录;故《易注》作 六卷,《略例》作一卷,《系辞注》作三卷。《旧唐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皆载弼注七卷。盖合《略例》计之。今本作 十卷,则并韩书计之也。考王俭《七志》,已称弼《易注》十卷, 则并王、韩为一书,其来已久矣。自郑元传费直之学,始析《易 传》以附经;至王弼又更定之,说者谓郑本如今之《乾》卦,其 《坤卦》以下,又弼所割裂;然郑氏《易注》,至北宋尚存一卷。《崇 文总目》称,存者为《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四篇,则 郑本尚以《文言》自为一传,所割裂以附经者,不过《彖传》、《象 传》,今本《乾》、《坤》二卦,各附《文言》,知全经皆弼所更 定,非郑氏之旧也”此弼《易注》之史略也。又《提要》日:“弼 之说《易》,源出费直,直《易》今不可见;然荀爽《易》,即费 氏学,李鼎祚书尚颇载其说;大抵究爻位之上下,辨卦德之刚柔, 已与弼注略近;但弼全废象数,又变本加厉耳。平心而论,阐明 义理。使《易》不杂于术数者,弼与康伯深为有功;祖尚虚无,使 《易》竟入于老庄者,弼与康伯亦不能无过。瑕瑜不掩,是其定评。 诸儒偏好偏恶,皆门户之见,不足据也。”是则弼之注《易》,多本 于老庄;而《老子》一书,尤为其学术渊源。世传王弼注《老子 道德经》二卷,盖其本也。晁说之《老子后记》曰:“王弼《老子 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其言仁 义与礼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于一,岂特有 功于老子哉。凡百学者,盖不可不知乎此也。予于是知弼本深于 《老子》,而《易》则末矣;其于《易》多假诸《老子》之旨,而 《老子》无资于《易》者,其有余不足之迹,断可见也。”今就弼之 《易注》,考其用老之迹,而《易》说之演变,庶可知矣。 212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王弼传略 《孟子胆:“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盖一人之行 历,与其著述所关甚大;因述王弼传略。考王弼于正史无传,其 事略附《魏志·钟会传》,曰:“初,会弱冠与山阳王弼并知名。弼 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 余卒。”所言甚略,裴松之注载之颇详,曰:“弼字辅嗣,何劭为其 传日:弼幼而察,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父业为尚书郎,时 裴徽为吏部郎,弼未弱冠往造焉,徽一见而异之,问弼曰:夫无 者,诚万物之所资也;然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者何? 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 恒言无所不足。’寻亦为傅嘏所知。于时何晏为吏部尚书,甚奇弼, 叹之日:“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正始 中。黄门侍郎累缺,晏既用贾充、裴秀、朱整,又议用弼。时丁 谧与晏争衡,致高邑王黎于曹爽,爽用黎。于是弼补台郎。初除 觐爽,请间,爽为屏左右;而弼与论道移时,无所他及,爽以此 嗤之。时熃专朝政,党与共相进用,弼通儁不治名高。寻黎无几 时病τ,獒用王沈代黎、弼遂不得在门下,晏为之叹恨。弼在台 既浅,事功亦雅非所长,益不留意焉。淮南人刘陶善论纵横,为 当时所擁。謬与弼语,常屈弼。弼天才卓出,当其所得,莫能夺 也。性和理,乐游宴,解音律,善投壶。其论道赋会,文辞不如 何晏;自然有所拔得,多晏也。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 疾。蚂与钟会善,会论议以校练为家;然每服弼之高致。何晏以 为圣人元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钟会等述之。弼与不同,以为圣 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 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情应物,而无 累于物者也。今以其无累,便谓复应物,失之多矣。弼注《易》, 颍川人荀融难弼《大衍义》,弼答∷意,白书以戏之曰:‘夫明足以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寻极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颜子之量,孔父之所预在;然遇 之不能无乐,丧之不能无哀。又常狭斯人以为未能,以情从理者 也。而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是足下之量,虽已定乎胸怀之内;然 而隔逾旬朔,何其相思之多乎?故知尼父子与颜子,可以无大过 矣。’弼注《老子》,为之指略,致有理统。著《道略论》,注《易》, 往往有高丽言。太原王济好谈,病老、庄,常云见弼《易注》,所 悟者多。然弼为人浅而不识物情,初与王黎、荀融善,黎夺其黄 门郎,于是恨黎,与融亦不终。正始十年,曹爽废,以公事免,其 秋遇疠疾亡,时年二十四,无子绝嗣。弼之卒也,晋景王闻之,嗟 叹者累日,其为高识所惜如此。”是则弼之谈玄好老,盖生性使然; 兼以其时崇尚清谈,社会风习有以促成之也。裴注又谓:“孙盛曰: 《易》之为书,穷神知化,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此?世之注解 殆皆妄也。况弼以附会之辨,而欲笼统玄旨者乎?故其叙浮义,则 丽辞溢目;造阴阳,则妙赜无间。至于六爻变化,群象所效,日 时岁月,五气相持,弼皆摈落,多所不关。虽有可观者焉,恐将 泥夫大道。”是则弼之《易注》,晋人已有所评。《四库》所论,盖 绎其旨也。 考例 《易·乾》≡三 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注日:夫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也。 《老子》日: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 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 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六十六章)又日:强 大处下,柔弱处上。(七十六章) 按老氏之旨,凡为王居首者,皆以其柔弱善下;故王氏引其 214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意,以为亢龙有悔,盖刚健使然。 《文言》日:知至至之,可与几矣。知终终之,可与存义 也 注曰:处一体之极,是至也。居一卦之尽,是终也。处 事之至而不犯咎,知至者也;故可与成务矣。处终而能全其 终,知终者也。夫进物之速者,义不若利;存物之终者,利 不及义。故靡不有初,鮮克有终。夫可与存义者,其唯知终 《老子》日: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 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 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 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 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六十四章) 按王氏知至知终之言,盖本于《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之旨也。 《易·坤》王≡三 象日: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 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注日:地之所以得无疆者,以卑顺行之故也 《老子》日: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 静胜牡,以静为下。(六十一章) 按老氏以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者坤也,地也;王氏因之 以释《坤》象之旨。 初六履霜坚冰至。 注曰:始于履霜,至于坚冰,所谓至柔而动也刚。阴之 为道,本于卑弱而后积著者也,故取履霜以明其始。 《老子》日:天下之致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四十三章) 按王氏注日:阴之为道,本于卑弱而后著者也。是则本于老 215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