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下)厦门理工学院附中 高二语文期中阶段性测试试卷 命题人:周振伟审题人:王思亮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基础知识(18分 1.中唐时期,诗歌多“不平之鸣”的是( A.鲍照和谢朓 B.李白和杜甫 C.韩愈和孟郊 D.李商隐和杜牧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比、兴”。 B.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感情直率,语言朴实,风格刚健。其中《木兰辞》叙事与抒情 相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C.苏轼是北宋诗坛最有成就的诗人,黄庭坚开创了江西诗派。 D.袁枚持“格调说”,沈德潜主“性灵说”,翁方纲倡“肌理说”。 3.以下诗歌常见意象和含义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木叶:表现落寞惆怅的心境 B.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C.寒蝉:悲凉、离愁别绪 D.鹧鸪: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4.以下古诗词基本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近体诗(又称“格律诗”) B.古体诗包括“近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近体诗” 出现以后的除“近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C.中、晚唐以后尤其是宋代诗坛最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词的发展和兴盛。根据词的长 短,一般分为小令、中令和长调。 D.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5.以下不属于《动人的北平》中展示北平动人之处的细小景致的一项是( A.在槐树下乘凉的老画家 B.穿破红花棉袄的小女孩
2009—2010 学年(下)厦门理工学院附中 高二语文期中阶段性测试试卷 命题人:周振伟 审题人:王思亮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基础知识(18 分) 1.中唐时期,诗歌多“不平之鸣”的是( ) A.鲍照和谢朓 B.李白和杜甫 C.韩愈和孟郊 D.李商隐和杜牧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比、兴”。 B.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感情直率,语言朴实,风格刚健。其中《木兰辞》叙事与抒情 相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C.苏轼是北宋诗坛最有成就的诗人,黄庭坚开创了江西诗派。 D.袁枚持“格调说”,沈德潜主“性灵说”,翁方纲倡“肌理说”。 3.以下诗歌常见意象和含义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木叶:表现落寞惆怅的心境 B.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C.寒蝉:悲凉、离愁别绪 D.鹧鸪: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4.以下古诗词基本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近体诗(又称“格律诗”)。 B.古体诗包括“近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近体诗” 出现以后的除“近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C.中、晚唐以后尤其是宋代诗坛最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词的发展和兴盛。根据词的长 短,一般分为小令、中令和长调。 D.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5.以下不属于《动人的北平》中展示北平动人之处的细小景致的一项是( ) A.在槐树下乘凉的老画家 B.穿破红花棉袄的小女孩
C.向行人讨钱的裸体儿童 D.褴褛的老年人力车夫 6.以下现代散文基本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A.散文的“神”,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 B.散文的“情”,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表达出来:或直抒胸臆,很多抒情性散文就是这 样的:或借物(景、事)抒情,寓情于物(景、事),这是一种间接抒情的方式,普遍运用 于一些记叙性的散文中。 C.“以小见大”是指散文中一个常使用的角度—一大处着墨,小处着眼,这充分体现 了散文“大中取小,化大为小”的特点。 D.一般来说,散文的“实”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虚”指这些形象未显 现的部分或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情绪 、名句填空(8分) 7.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酌酒以自宽, (2)塞上长城空自许 (3)世间行乐亦如此, (4) 画船听雨眠。 (5) 三峡星河影动摇 (6)女娲炼石补天处 (7)问君能有几多愁? (8)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三、诗歌鉴赏(12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C.向行人讨钱的裸体儿童 D.褴褛的老年人力车夫 6.以下现代散文基本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散文的“神”,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 B.散文的“情”,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表达出来:或直抒胸臆,很多抒情性散文就是这 样的;或借物(景、事)抒情,寓情于物(景、事),这是一种间接抒情的方式,普遍运用 于一些记叙性的散文中。 C.“以小见大”是指散文中一个常使用的角度——大处着墨,小处着眼,这充分体现 了散文“大中取小,化大为小”的特点。 D.一般来说,散文的“实”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虚”指这些形象未显 现的部分或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情绪。 二、名句填空(8 分) 7.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酌酒以自宽, (2)塞上长城空自许, (3)世间行乐亦如此, (4) ,画船听雨眠。 (5) ,三峡星河影动摇。 (6)女娲炼石补天处, (7)问君能有几多愁? (8)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三、诗歌鉴赏(12 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 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3 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惆怅东栏一株雪”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3分) 答: (2)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方翼,并州祁人也。祖裕,武德初隋州刺史。裕妻即高祖妺同安大长公主也。太宗时 以公主属尊年老,特加敬异,数幸其第,赏赐累万。方翼父仁表,贞观中为岐州刺史。仁表 卒,妻李氏为公主所斥,居于凤泉别业。时方翼尚幼,乃与佣保齐力勤作,苦心计。功不虚 弃,数年辟田数十顷,修饰馆宇,列植竹木,遂为富室。公主卒后,归长安。友人赵持满犯 罪被诛,暴尸于城西,亲戚莫敢收视。方翼叹曰:“栾布之哭彭越,大义也;周文之掩朽骼, 至仁也。绝友之义,蔽主之仁,何以事君?″乃收其尸,具礼葬之。高宗闻而嘉叹,由是知 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五迁肃州刺史。时州城荒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答: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 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3 分) 答: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 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惆怅东栏一株雪”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3 分) 答: (2)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3 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方翼,并州祁人也。祖裕,武德初隋州刺史。裕妻即高祖妹同安大长公主也。太宗时, 以公主属尊年老,特加敬异,数.幸其第,赏赐累万。方翼父仁表,贞观中为岐州刺史。仁表 卒,妻李氏为公主所斥,居于凤泉别业。时方翼尚幼,乃与佣保齐力勤作,苦心计。功不虚 弃,数年辟田数十顷,修饰馆宇,列植竹木,遂为富室。公主卒后,归长安。友人赵持满犯 罪被诛,暴尸于城西,亲戚莫敢收视。方翼叹曰:“栾布之哭彭越,大义也;周文之掩朽骼, 至仁也。绝友之义,蔽主之仁,何以事君?”乃收其尸,具礼葬之。高宗闻而嘉叹,由是知 名。 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五迁肃州刺史。时州城荒毁
又无壕堑,数为寇贼所乘。方翼发卒浚筑,引多乐水环城为壕。又岀私财造水碾硙(wei 石磨),税其利以养饥馁,宅侧起舍十余行以居之。属蝗俭,诸州贫人死于道路,而肃州全 活者甚众,州人为立碑颂美 会吏部侍郎裴行俭西讨遮匐,奏方翼为副,兼检校安西都护。又筑碎叶镇城,立四面十 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五旬而毕。西域诸胡竞来观之,因献方物。 永隆中,车簿反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兵救之,至伊丽河。贼前来拒,因纵击。大破之, 斩首千余级。俄而二姓咽曲悉发众十万,与车簿合势,以拒方翼。屯兵热海,与贼连战,流 矢贯臂,徐以佩刀截之,左右莫有觉者。既而所将蕃兵怀贰,谋执方翼以应贼。方翼密知之 悉召会议,佯出军资以赐之。续续引去,便令斩之。会大风,又振金鼓以乱其声,遂诛七千 余人。因遣裨将分道讨袭咽曲等。贼既无备,因是大溃,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域遂定。 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无以营农,方翼造人耕之法,施关键,使人推之,百姓赖焉。 永淳二年,诏征方翼,将议西域之事,于奉天宫谒见,赐食与语。方翼衣有旧时血渍之 处,高宗问其故,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高宗使袒视其疮,叹曰:“吾亲也。”赏赐甚厚。 俄属绥州白铁余举兵反,乃诏方翼副程务挺讨之。贼平,封太原郡公。 则天临朝,以方翼是庶人(王皇后被贬为庶人)近属,阴欲除之。及程务挺被诛,以方 翼与务挺连职素善,追赴都下狱,遂流于崖州而死。 《旧唐书·良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幸其第 数:多次 B.而肃州全活者甚众全:全部 C.佯出军资以赐之 佯:假装 D.遂流于崖州而死 流:流放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方翼冒着被连累的危险为朋友收尸的做法,不仅赢得了皇帝的赞赏,也使他名声
又无壕堑,数为寇贼所乘。方翼发卒浚筑,引多乐水环城为壕。又出私财造水碾硙(wèi, 石磨),税其利以养饥馁,宅侧起舍十余行以居之。属蝗俭,诸州贫人死于道路,而肃州全. 活者甚众,州人为立碑颂美。 会吏部侍郎裴行俭西讨遮匐,奏方翼为副,兼检校安西都护。又筑碎叶镇城,立四面十 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五旬而毕。西域诸胡竞来观之,因献方物。 永隆中,车簿反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兵救之,至伊丽河。贼前来拒,因纵击。大破之, 斩首千余级。俄而二姓咽曲悉发众十万,与车簿合势,以拒方翼。屯兵热海,与贼连战,流 矢贯臂,徐以佩刀截之,左右莫有觉者。既而所将蕃兵怀贰,谋执方翼以应贼。方翼密知之, 悉召会议,佯.出军资以赐之。续续引去,便令斩之。会大风,又振金鼓以乱其声,遂诛七千 余人。因遣裨将分道讨袭咽曲等。贼既无备,因是大溃,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域遂定。 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无以营农,方翼造人耕之法,施关键,使人推之,百姓赖焉。 永淳二年,诏征方翼,将议西域之事,于奉天宫谒见,赐食与语。方翼衣有旧时血渍之 处,高宗问其故,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高宗使袒视其疮,叹曰:“吾亲也。”赏赐甚厚。 俄属绥州白铁余举兵反,乃诏方翼副程务挺讨之。贼平,封太原郡公。 则天临朝,以方翼是庶人(王皇后被贬为庶人)近属,阴欲除之。及程务挺被诛,以方 翼与务挺连职素善,追赴都下狱,遂流.于崖州而死。 《旧唐书·良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幸其第 数:多次 B.而肃州全.活者甚众 全:全部 C.佯.出军资以赐之 佯:假装 D.遂流.于崖州而死 流:流放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方翼冒着被连累的危险为朋友收尸的做法,不仅赢得了皇帝的赞赏,也使他名声
远播 在征讨遮匐人时,裴行俭特意奏请皇上让王方翼为副将,王方翼在碎叶筑城设防 威震西域 C.王方翼不仅在战场勇谋兼备,攻无不克,而且在兴农助耕上也有贡献,他研制的耕 地方法,深受百姓的欢迎。 D.绥州白铁余叛乱时,皇上曾让王方翼的副将程务挺前去征讨,武则天当政后,程务 挺因罪被杀,王方翼也受到株连。 12.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既而所将蕃兵怀贰,谋执方翼以应贼 译文: (2)高宗问其故,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 译文 五、名著鉴赏(8分) 1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红楼梦》)(3 分) A.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 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 宝玉。绛珠仙草为报浇灌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 B.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何以眼熟至此?”宝玉也说“这 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又问黛玉读过什么书,名字是什么,有玉没有?他听得黛玉说没有玉, 便一时气恼,把自己身上的玉摔在地上,引得大家慌乱不已 C.王熙凤未见到黛玉,就高呼来迟,接着就称赞黛玉标致,像是贾母的嫡亲孙女,又 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等到贾母责备时,她又转悲为喜。当王夫人说到应该趁找缎子的 机会拿两匹给黛玉裁衣裳时,她又说她早已想到,早已预备好,只等王夫人过目就送来 D.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 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雨村 搬弄是非。 14.请简述空城计的故事。(《三国演义》)(5分)
远播。 B.在征讨遮匐人时,裴行俭特意奏请皇上让王方翼为副将,王方翼在碎叶筑城设防, 威震西域。 C.王方翼不仅在战场勇谋兼备,攻无不克,而且在兴农助耕上也有贡献,他研制的耕 地方法,深受百姓的欢迎。 D.绥州白铁余叛乱时,皇上曾让王方翼的副将程务挺前去征讨,武则天当政后,程务 挺因罪被杀,王方翼也受到株连。 12.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既而所将蕃兵怀贰,谋执方翼以应贼。 译文: (2)高宗问其故,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 译文: 五、名著鉴赏(8 分) 1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红楼梦》)(3 分) A.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 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 宝玉。绛珠仙草为报浇灌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 B.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何以眼熟至此?”宝玉也说“这 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又问黛玉读过什么书,名字是什么,有玉没有?他听得黛玉说没有玉, 便一时气恼,把自己身上的玉摔在地上,引得大家慌乱不已 C.王熙凤未见到黛玉,就高呼来迟,接着就称赞黛玉标致,像是贾母的嫡亲孙女,又 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等到贾母责备时,她又转悲为喜。当王夫人说到应该趁找缎子的 机会拿两匹给黛玉裁衣裳时,她又说她早已想到,早已预备好,只等王夫人过目就送来。 D.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 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雨村 搬弄是非。 14.请简述空城计的故事。(《三国演义》)(5 分)